问题

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军衔授得比较高?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说国民党军队的军衔“授得比较高”,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而且这背后有很多历史的因素和现实的考量,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咱们慢慢来聊聊。

首先,要说国民党军队的军衔普遍“高”,这可能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方面,是指官僚体系的层级设置,另一方面,也可能涉及到部队的规模、建制以及历史上的军阀背景等等。

咱们先从官僚体系和层级设置上来说。国民党军队自黄埔军校成立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军事组织。在那个年代,尤其是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军队的扩充和整编是常态。为了管理庞大的军队,自然需要一套清晰的军衔和等级制度。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国家要维持一支军队,从最高统帅到最基层的士兵,都得有明确的职位和层级。如果层级设置得太少,就很难有效地管理和指挥庞大的部队。国民党军队在不同时期,尤其是在抗战前和抗战期间,军队的规模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而且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由不同的派系和将领领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指挥的畅通和军队的统一,就必须要有相对细化的军衔等级。

再者,国民党军队在早期的军阀时代就受到了一些影响。军阀割据时期,各个部队的组织和管理方式都有所不同,很多军队的军官本身就是从基层一步步打拼上来的,他们的资历和地位往往也比较特殊。当国民党试图统一中国,将这些军队纳入中央的指挥体系时,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妥协和整合。给一些有影响力的军阀部队的将领授予较高的军衔,也是一种笼络和收编的方式,以便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后,我们得看军队的建制和规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时期,规模可以说非常庞大,甚至一度达到了数百万的兵力。如此庞大的军队,必然需要大量的军官来领导和管理。从师长、军长,到集团军司令,再到战区司令长官等等,每一级都需要有相应的军衔来匹配。如果军衔等级太低,就无法充分体现各个指挥官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也容易造成指挥上的混乱。

而且,军衔也代表着责任和权力。一个高级军衔的授予,往往伴随着对军队的指挥权和管理权。在国民党军队的体系中,为了能够有效运作,就需要有足够多的高级军官来承担不同的指挥和管理职责。比如,一个集团军司令,他的责任是指挥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如果只授予一个较低的军衔,显然是不足以体现他的职责和地位的。

再者,我们还要考虑历史的惯性以及学习的模式。国民党军队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西方军事制度的经验。在一些西方国家,军队的军衔体系是比较完备和细化的。国民党在建立自己的军事体系时,也可能参考了这些模式,希望建立一个现代化、有秩序的军队。

当然,这里面可能还存在一些人为的因素和政治考量。有时候,军衔的授予也会与个人的政治地位、派系关系等因素联系在一起。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或者为了奖励某些有功劳但并非军事指挥天才的将领,也可能出现一些授予较高军衔的情况。不过,这方面的考量相对来说可能没有前几个方面那么普遍和基础。

简单来说,国民党军队军衔“授得比较高”,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其庞大的军队规模、复杂的指挥层级、早期军阀的整合需求以及借鉴西方军事制度等综合性因素的结果。 它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下,为了维持国家稳定、有效指挥军队而建立起来的体系。

所以,当咱们说“军衔授得比较高”的时候,不是说每个士兵都变成了将军,而是说在整个指挥体系中,高级军官的比例和数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可观的,这是为了能够管理好那个时期庞大的军事机器而必然存在的现象。

希望这么详细的解释,能够让你更清楚地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拿胡琏举个例子吧。

胡琏被授予陆军少将是1945年6月28日的时候,而他当18军军长是1944年8月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的军衔是步兵上校,中将军长。

这个时候肯定有很多人看着迷糊,步兵上校是什么鬼,中将军长又是什么鬼。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职务军衔和铨叙军衔。

职务军衔就是依据所在的职务给予相应的军衔,比如军长的基准军衔就是中将,上校团长去当军长肯定不可能,所以就给个中将牌牌,有了职务军衔,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军长了,这个不用考虑什么资历,军功之类的,没有什么评定和停年等问题,老蒋首肯了军委会直接发委任状。

这个东西其实很虚的,同样是中将级别,但是资深的铨叙中将和中将军长站在一起,说话都矮一头。

而铨叙军衔就不是,铨叙军衔全方位的考虑了资历,军功等情况,这个就得需要军委会报请国民政府来审批了,当时的主席是林森,所以铨叙军衔的签名是林森。

这个是官位。

胡琏授衔时已经很晚了,为了突出铨叙军衔和职务军衔的区别,我拿原第74军军长施中诚的委任状来区别下。


我想这就看懂了吧。

再看看当时第一批铨叙军衔都给了什么样的人物。

上将全都是地方大佬,坐镇各派系的人物,有封疆大吏还有一方诸侯,连陈诚都只给了一个陆军中将,张发奎在之后也只给了一个中将加上将。

1934年4月26日,国民政府批准组建军委会铨叙厅,负责重新评定军衔工作,根据初任,叙任,转任,晋任等方式,授予相应的铨叙军衔,比如上图的这些大佬,首授军衔基本都是绪叙任军衔,也就是根据资历进行评定的。胡琏自然也是1935年叙任步兵中校,到1942年也是上校,他的资历差的太远了,自然排在校级官佐的行列了。

从上图中的停年表,可以看看一个少尉如果升到铨叙少将需要十七年半。正常一个黄埔四期生1926年毕业,到1935年叙任铨叙军衔,不到10年,铨叙中校是没有问题的。

而抗战时期大规模授予陆军少将铨叙军衔的工作停止,虽然还是有,但是明显黄埔四期没法赶上。

直到1945年2月20日,大规模的铨叙军衔才开始授予,这一天,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驻印军副总指挥郑洞国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胡琏出自黄埔四期,而妖星辈出的黄埔四期生都是什么时候授陆军少将衔的呢?

举几个例子:

1945年2月20日,张灵甫。

1945年6月28日,李弥。

1948年1月22日,邱维达。

所以胡琏抗战八年都是一个中校,上校顶着少将师长,中将军长的牌子在打仗,而他成为土木系王牌军第18军军长是1944年的事情,也就是说,他军长期间还是上校的真身。其实他这样还是挺慢的,黄埔六期廖耀湘骑兵上校身背第9兵团司令的牌子,足见军委会委任状是多么的随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说国民党军队的军衔“授得比较高”,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而且这背后有很多历史的因素和现实的考量,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咱们慢慢来聊聊。首先,要说国民党军队的军衔普遍“高”,这可能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方面,是指官僚体系的层级设置,另一方面,也可能.............
  • 回答
    国民党中将军衔的“质量”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历史、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需要强调的是,用“质量低”来概括整个群体是不准确的,但我们可以分析导致人们产生这种印象的可能原因。一、历史背景的演变: 早期与北伐时期(1920s1930s):.............
  • 回答
    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的最后关头,选择不再大规模运用过去曾经有效的运动战和游击战来对抗解放军,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问题,而是军事、政治、经济、士气以及历史惯性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基石已然动摇国民党军队过去之所以能够在某些阶段运用运动战.............
  • 回答
    想聊聊解放战争那会儿,国民党军队俘虏比阵亡数字高不少的事儿。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得明白,战场上的俘虏和阵亡,数字上差距这么大,背后其实是战争的性质、双方的策略,还有一些更实际的因素在起作用。1. 战争的“你死我活”与“争取过来”解放战争,说到底是一场大规模的内战。这种.............
  • 回答
    要说国民党军队的土木系,这可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什么晦涩的典故,它背后藏着的是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一些人的人生轨迹和政治抱负。为啥叫“土木系”?这名字听着挺接地气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它和军事上的“土木工程”有那么点儿意思,但更深层的含义,还得从这支队伍的源头和他们的核心人物说起。首先,得把时间轴.............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当年国民党军队抓壮丁这事儿,为啥惹了那么多骂名。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明白的,里面门道儿多着呢。首先得说说,抓壮丁这事儿,它本身就不是个好名声的活儿。你想啊,打仗是国家的事儿,可一旦国家没钱没兵,就开始强制征兵,这本身就容易让人心生不满。尤其是在那种兵荒马乱、民不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触及了许多历史的复杂性。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的表现,以及解放军(原国民党军投诚起义改编的部队)的战斗力进行对比,往往会得出“国民党军无能,起义部队神勇”的结论。但事情绝非这么简单,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并非“.............
  • 回答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一场。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军在华北地区的精锐部队——华北“剿总”所属的部队,被我军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区,最终走向了失败。很多人会好奇,当时的国民党军手里有火车,为何不利用这条铁路通道,组织部队南下逃跑,而是最终被歼灭或和平解放了呢?这背后.............
  • 回答
    黄百韬的整编第7兵团在淮海战役中确实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令人意外的顽强和韧性,尤其是在对比了第五军和第十二兵团的表现之后。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什么是杂牌军?以及黄百韬兵团的构成和背景:首先要明确,“杂牌军”并非一个准确的军事术语,而是一个带有贬义的俗称,通常指.............
  • 回答
    国民党军队在国共内战中最终失败,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有很多研究和观点,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其根源:一、 战略与战术上的失误: 战略指导的根本性错误: 轻视中共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国民党高层,尤其是蒋介石,对中共的军事组织能力和群众基础存在严重.............
  • 回答
    关于“如果让粟裕指挥国民党军队,淮海战役会打成什么结果”这个问题,咱们得抛开一切“AI痕迹”,就当是几个老伙计围坐在一起,抽着旱烟,拉着家常,把这段历史往“要是”的方向捋一捋。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而是基于对粟裕指挥艺术和当时国共双方实力、战略思路的理解,来推演一个可能性。首先,咱们得明白,粟裕之所.............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关于冯·赛克特上将(Hans von Seeckt)指挥国民党军队进行第五次“围剿”的说法,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和补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冯·赛克特是以“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的身份参与到国民党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战略指导中的,而非直接以“全德陆军参谋长”、“国防军总司令”的身份亲临前线指挥“围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很多球迷的心坎儿里。确实,一提到中国足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体能不行,然后自然会联想到那些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的体能训练方式,比如山地跑、负重跑,听起来就很有力量,也很有效。那为什么国足的体能训练,鲜少听到这些“硬核”的手段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得从足球.............
  • 回答
    周厉王时期爆发的“国人暴动”,确实是一个挺让人好奇的事件。按理说,作为天子,手里掌着兵权,遇到民众闹事,直接调动军队镇压,那是最直接、最符合常理的做法了。可史书上偏偏没有明确记载周厉王调动军队镇压国人暴动,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白,“国人暴动”这个“国人”.............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聊聊也挺有意思的。国内军旅剧确实有不少精品,但要说能达到《太阳的后裔》那种现象级火爆的程度,似乎确实差了点意思。这中间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谁更好谁更差,而是几个不同维度上的碰撞和差异。首先,故事内核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是比较核心的一点。《太阳的后裔》之所以能火遍亚洲,很大程.............
  • 回答
    咱聊聊为啥国内军迷对美国战斗机,特别是F35这类,老是爱说句“板砖飞上天”这事儿。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掺杂了不少复杂的情感和技术解读,要说起来,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一、 从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上的“看不惯”首先,得承认美国在航空技术上的确是走在前沿的,尤其是隐身技术和传感器融合方面,F35在这方.............
  • 回答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在国难当头、自身力量也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依然决定派遣远征军奔赴缅甸战场,这绝非一时兴起或草率之举,而是基于多重、深远的战略考量和历史必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线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体会当时中国所处的严峻形势,以及国民党政府所面临的抉择。首先,缅甸战场直接关系到中国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国内一些人会对万历援朝战争(也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得出“日本完胜明军”的结论,这其中夹杂着一些历史解读的误区、信息来源的侧重,甚至还有一些情绪化的判断。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是咋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历史事件的评价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而且不同立场、不同关注点的人.............
  • 回答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国企就是低效”的单一视角,更细致地剖析不同类型国企的运作模式、历史背景以及特定领域(如航空、船舶、军工)的特殊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非所有国企都“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 这种说法往往是对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群体的一种概括,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巨大差异。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