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是啥呢?
体系内核:个人主义
形象外核:自由、平等、博爱
组织形式:政治选举、媒体开放、经济“自由”
表现形式:富裕的生活、先进的科技、张狂的个性、无责任的行为
传播渠道:好莱坞电影、互联网平台、受控媒体群、各国买办党(包括自媒体与掌权人)。
现在在来问问自己,中华文化是个啥?关于中华文化体系的探讨在文化界甚至会被抵制,自己文化界都抵制的文化如何对外输出?
阿根廷有三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比中国都多,可你叫不上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相反,阿根廷的足球明星,就是一个普通国脚可能都有不少中国球迷认识,至于马拉多纳和梅西这两,已经是阿根廷的海外名片了。
你说阿根廷是不是傻了?居然不输出他们的科学家而是宣传一群踢球的。当然了,按照中国网络的普遍认知,阿根廷是一个因为踢球而玩物丧志的国家,属于反面教材。可问题是,世界第一大国美国,拥有几百个诺贝尔奖,那些科学家你又能叫的上几个?只听说过美国人崇拜乔丹崇拜猫王,没听说美国人疯狂崇拜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总统里,成为美国文化偶像的,不是历史地位最高的总统山四巨头,也不是带着他们度过经济危机、打赢二战的小罗斯福,而是最有个人魅力的肯尼迪和里根。
有些东西再伟大再有价值,也是没法拿来流行的,而有的看似是玩的东西,却可以让全世界人民为之疯狂,只有先弄懂了这个道理你才能谈文化输出的问题。
一位中文流畅的法国美女说,她喜欢韩国的音乐,日本的动漫。中国有什么她不知道。不过最近看见她的弟弟很喜欢中国的电子游戏,觉得很好,很酷。她希望中国将电游作为文化产业,输出中国文化。她的希望肯定要落空了,因为她不知道,电游在中国已经被扣上“精神鸦片”的大帽。许许多多的文化产品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动辄得咎,封杀下架。在这样的环境下,苟活就很开心了,还谈什么文化呢。
这个中国通还说了一句让我十分沮丧的话,她说,白人女孩一般不喜欢东亚男孩,但近来有所改变,因为韩剧。
就拿京张冬奥奖牌设计举例子。
你觉得好看吗?咱说实话。
丑算不上,很普通,不好看,像人群里的路人甲,设计保守普通,说是夏奥会奖牌都有人信(夏季奥运会奖牌限制会多一点,局限很多新意)
第一眼看上去,朴素,就几个圈,很普通。
仔细一看很多花纹。
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璧等为视觉来源,将外围圆环,设计成五弦造型,弦纹之间做打凹处理,以接近五弦玉璧的意象,表达与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玉璧形制的一致性,体现双奥之城的文化联系。据此,高艺桐提出,以中国古代天文图中的“七衡六间图”为视觉来源,体现日月星辰运行的动态意象,取名“五环同心”寓意“天地合·人心同”的人文内涵。
他们把四种纹样简化为两种,一种是祥云纹,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祥云一致,体现了北京奥运遗产的延续性;另一种是冰雪纹,源自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冰梅纹,将梅花换成雪花,以体现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的特色,奖牌正面取意古代天文图,增加24颗星星及其运动轨迹,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也象征着冰雪健儿群星璀璨、再创辉煌。同时奖牌正面每一环做了起伏处理,以体现冰雪赛道的意象。
咋一看寓意好丰富哦,但平心而论,整体上来讲一眼就很朴素很普通,仔细一看细节繁琐,花纹细节起的点睛作用没有出来,元素太多太混杂。
一个一眼看上去就很普通的东西,并不会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
事实证明你考虑最多的并不一定会是效果最好的。把所有好吃的食材炖在一起味道不一定会更好。
以下我放出前几届冬奥奖牌(中国从未举办过冬季奥运会),这些奖牌我并没有特意筛选过,只是最近几届的奖牌。
是不是觉得更平庸?
咋一眼看上去也没有很东方的感觉,而且设计平平无奇,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文化输出这种东西,一定要第一眼看起来很不一样,能引起别人注意力,你以为别人哪来那么多空闲去了解你的传统文化?文化输出从来是由浅入深,人就是很肤浅的动物,你外表平平无奇,就会少很多人愿意了解你的内在。
而且你文化输出实际上又不是真的要把精粹让人家了解,只是让人家对我们有个映象有好感罢了,就好像我们一提起樱花温泉就想起日本一样,我们会去那么多了解什么关于樱花的故事什么嘛?
说实话,国际上对大熊猫好感度很高的,你往奖牌上印个熊猫反响会比这大的多,保准一致好评,就好比我们宁愿东京奥运会看动漫角色上去表演一样,大多数人谁会对那些什么跳大神的感兴趣。
总之评价我们这次奥运奖牌设计就好像看到了我们文化输出上的弊端一样,看起来第一眼也不好看,第二点第一眼没中华特色,第三点没话题度。
就这输出个屁啊,要不是我是个冬季项目爱好者,谁会去看你那么多鬼设计理念。
看到大家都英雄所见略同,我就放心取匿了。
不是,知道历届冬奥会是什么概念吗?中国从来没有举办过冬季奥运会。连常识都没有,下个百度这么难?。。。知乎现在某些用户素养真的堪忧。
评论区看的我想搞个科普,简直火冒三丈。被杠都没这么恼火。还有一堆文章都没看完的或者阅读理解零分的。我看到什么卖弄无知的憨瓜会在文章里补充科普,简直受不了。
咱就举办两届奥运会加上这要举办的,,还说这是个例我的天。。。。
评论区老哥分享
真的就很无语,不是没有好的,偏偏看中最凑数的那个。
补充:
连自己的年轻人都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包上文化输出的糖纸往外打了
大便永远是大便,包上糖纸也一样是大便
主要是中国有啥可输出的?
输出“传统文化”老古董们?那玩意自己都没人看
输出流行文化?日韩还是欧美已经把市场安排明白了
输出红色?想继续被全世界围堵嘛?
得了,没得可以输出的嘛,还说个啥
你以为的文化输出
真实的文化输出
题主列举这些和文化输出没关系呀!
仅仅只是西方人先入为主而已。
中国人做好自己就行了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到外国投资,办厂,经商。
比如美国下属的塞班岛,20%中国常住人口,你在哪里说普通话都没有问题
文化传播的阶段,从文化产品的角度,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或者说等级):
以具体人物为文化传播符号的第一阶段(初级),
以商品器物为传播交流媒介的第二阶段(中级),
以抽象理念的认同为基础进行文化融合与创新的第三阶段(高级)。
就如同清末和民国时,中国对外国文化的接受,先是通过认识和了解一些具体的外国人来了解其背后的国家,并从引进和学习外国器物开始,最后发展到理念认同与融合一样。现代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如此。
第一阶段:通过一些人来认识外国。像是牛顿、贝多芬、爱因斯坦、戴高乐、伊丽莎白女王、格瓦拉、卡朋特、安南、村上春树、苍井空、全斗焕、阿拉法特、普京、艾薇儿、朴槿惠、安倍、特朗普、舒马赫、莫迪和博尔特等等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背后的国家和文化尽管自己不一定熟悉,但会通过这些具体的人,会对其背后的国家和文化有初步的印象,以至于提到其背后的国家,首先会想到这个具体的人。
第二阶段:通过消费外国产品了解外国。像是消费西欧的电影、音乐、奢侈品,日本的家电、动漫、小说,美国的电视剧、食品和汽车等等等等,消费具体的产品越多,就会越对该国有更深的印象,形成“喜爱”或“反感”的感情与偏好。这些产品,就代表着其背后的国家,一件件产品,会堆出一个模糊又具体的“文化形象”。
第三阶段:通过了解一国的思想理念进一步了解该国的文化,像是美日的企业经营理念,产品生产制作流程和标准,日常生活背后的政治价值观,欧洲的哲学、科学和艺术,并最终“洋为中用”,与中国本土文化和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深度融合,成为普通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向外输出,也要走同样的流程,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部正在进行。
有认为现在中国文化输出“弱”的主观感觉,是因为现在的中国文化输出,从之前的第三阶段退回了第二阶段,而(发达国家的)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却普遍从第二阶段跨越到了第三阶段。
而中国要从第二阶段爬坡重回第三阶段,又将是一个漫长的重启的过程。
而背后的原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采访吧:
这回答是纯粹的暴论,欢迎各种批判…
结论:中国文化输出最大的问题不是无法输出而是无物可输出。
请你设身处地的思考:
OK,这三个问题各位自有答案。
仅个人观察和学习来看,中国文化目前是国外文化框架内的中国文化。
说难听一点儿,叫做次级文化。
因为构建、解构、解释、消解的权力全部都没有,所以输出啥?
输出孔子学院。
朋友,你告诉我,你现在没事儿会捧一本《论语》或者儒家四书五经细细研读吗?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你身边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或许有人认为我太悲观,对文化进行了全盘的否定,这是不对的。
但就拿从唐传奇一路演变到武侠、仙侠的小说,现在在网文内创作框架是不是也完全西化了?
我不反对任何文化融合,但说实话,起码我个人找不到文化的根。
无根浮萍,随风而安罢了,输出个啥?
先在大众道德语境里把演员当成艺术家而不是戏子
把艺术家的私生活当私事而不是拿来公审
别动不动拿文艺作品的文艺表达上纲上线
除了意识形态和道德体系外还留有一块属于审美的空间
以及别满屏输出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而不尊重个体的好恶
把文科当成和理科一样的专业学科
尊重现实真实和文艺的不同表达
尊重感性价值,尊重个体表达
再特么的谈文化输出好不好?
输出是为了交流,知乎很多人理解的输出有点像射精和排泄
去年某天刷到这个推的时候,震撼了我一晚上
符合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和产业现状。
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中国无法战胜他们,所以就只说发展中国家。
在电影、电视剧、音乐、漫画、动画等诸多领域都需要面对亚洲的强敌:
印度(电影/音乐/漫画/动画),泰国(电视剧/电影)、土耳其(电影/电视剧)、马来西亚(电视剧/音乐)等,都是追赶目标。
以上点名的亚洲国家,在括号内列出的那些是他们目前比中国更强的领域。
印度电影的海外收入是中国的12倍,土耳其则是全球出口电视剧最多的国家,泰国的综合影视输出能力位居亚洲前列。
印度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动画大国,出口值上位居世界第五(前面为美英日韩)。
我知道让中国超越日韩是不现实的,但我上面举例的这些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即便依然不敌,总不能输得太难看吧?
除此之外,伊朗的电影有相当大的海外影响力,俄罗斯综艺能输出全世界。
可别提资本,上面每一个都比中国穷。
很多人这时候就该提「短视频」这个为数不多的遮羞布了,但很遗憾的是....
这个位置目前在遭受越南的挑战。
不久前,越南洗脑视频《2 Phút Hơn》的全球播放量突破两亿,近年来越南的视频在全球屡屡爆火,甚至输出到中国。
蒙古族的肯定清楚,这些年蒙古国歌曲对于中国蒙古语受众的输出能力,比我们贫穷落后的蒙古,文化反向输出我们。
包括两岸三地的整个中国,现在连你们眼中的「哈士奇」土耳其都比不过了。
土耳其不仅电视剧影响力遍及中东,电影也反杀进欧洲,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很多人对输出的想法有根本性错误:
文化输出并非富国的专利,穷国只要抓住合适的机会也能一举夺魁,把中国输出失败全推到经济上,是在为谁掩饰呢?
目前中国的文化输出,符合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产业现状,并没有过多意外。
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文化输出是文化输出。这是两码事。向发达国家文化输出和向比中国落后地区国家的文化输出是不能用同一种方式的。
文化输出有两种,一种是异域风情式,就像加德满都和非洲部落一样,最好落后的跟原始社会一样,满足发达国家民众猎奇的好奇心。这种其实属于吸引式被动输出。
另一种就是通过影视作品展示国家有多奢华强大,美国就是这种。向全世界落后于它的国家的民众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让大部分人向往美国。这种则是炫富式主动输出。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剧被知乎骂出屎了,但这种奢华到极致的古典风,在东南亚就特别受欢迎,富,本身就是一种富国向穷国的文化输出。人家本来就从穷的身上没几块布的社会里走出来,人人都面黄肌瘦的,你又要复古尊重历史拍一些素到极点的剧,演员还要化妆化成面黄肌瘦,人家有兴趣回顾自己的穷生活么?为什么韩国综艺和电视剧在泰国那边特别受欢迎,而日本的却一般,韩国就特别喜欢拍这种我们看不上的穷嘚瑟炫富式的剧,一个烂桥段可以翻来覆去拍几十年,只要外表光鲜亮丽落后地区的人就爱看。因为他们接触不到这个光鲜亮丽的都市生活。
你让欧美看中国拍的都市剧人家会感兴趣么?你再繁华也没他们繁华。欧美只对原始社会感兴趣。
有些人老是想着又要传统文化不能丢,又想像美国一样大规模输出中式文化,这也不是不可以,但你首先得让人家对你们的国家感兴趣才行。
怎么样能文化输出印象最深刻,你有的他们没有,而且要让他们羡慕觉得自己这辈子有这个东西就好了,对欧美就是神秘未知的原始风情,不好意思,我们让西藏人民都开车用上手机了。
但对于东南亚等比我们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则是大有可为,搞得好可以文化影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