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是9月30日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到10月8日撤销申请,中间只有一个工作日。
要知道,一家公司申请上市,从咨询服务公司,到会计师事务所,到律所,到保荐机构,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至少用了半年甚至一年的准备时间。
尤其是财务人员,把所有报表账簿凭证都梳理了一遍,累死累活。
结果,只用了一天,不上了。
为了准备这次上市,光请各种中介机构,联想起码花了3000万,甚至可能上亿。联想的保荐机构是中金,不能说进了保险箱,中金的保荐成功率9成以上(但今年莫名不顺,联想是其不过的第七单)。
至于苦逼的财务部人员,我就不说了。
看到联想终止IPO,我是一脸懵逼。
几个观点,抛砖引玉,不一定对。
1、含科量的问题
从比例上来说,联想确实研发投入不够。
但科创板很多公司研发投入不够的,我曾经分析过上百家科创板公司,比联想更水的大有人在。
甚至还有一家卖金刚石的,打着给LED屏提供配件的幌子以芯片配件上的名义上科创板。
我个人认为,联想和保荐机构早就考虑到了对策,研发投入不足不是终止IPO的主要原因。
2、联想的“国籍”问题
联想的架构非常复杂,虽然联想起源于中科院,但现在的联想已经有一部分和中科院分道扬镳了。
IPO资料显示,这个联想的注册地是香港。
不过这倒不是关键问题,很多科创板公司注册地在国外。
3、柳传志的薪酬问题
实事求是的讲,上市规则里没有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做出要求。
再说了,这种倒腾资本的,薪酬真的是小case... ...
4、联想到底是不是外资
在招股书里,有这么一段,引起了我的注意:
《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生效,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成为在中国境内进行外商投资的法律基础。
《外商投资法》所定义的“外商投资”是指外国的自然人、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称外国投资者)直接或者间接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投资活动,包括下列情形:(1)外国投资者单独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外国投资者取得中国境内企业的股份、股权、财产份额或者其他类似权益;(3)外国投资者单独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在中国境内投资新建项目;(4)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的投资。外国投资者通过协议控制方式控制中国境内实体未被《外商投资法》明确纳入外商投资的定义,但是否会被认定为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的投资”,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根据《外商投资法》,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就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规定禁止投资的领域,外国投资者不得投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规定限制投资的领域,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应当符合负面清单规定的条件。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活动违反负面清单规定的,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停止、责令限期改正并施加其他处罚。
因此,发行人无法保证未来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不会将合约安排确定为一种“外商投资”形式,从而可能导致发行人无法继续通过合约安排控制VIE公司,失去收取VIE公司经济利益的权利等,从而对发行人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从当前股权架构来说,联想无实控人,并且采用了VIE架构,这种架构如果被定为一种外商投资,那么它很多业务是不能开展的。还有很多数据是要受到监管的。
尤其是9月1日后,《数据安全法》实施,联想掌握了太多重要的党政机关数据,如果定性为外商投资,那很可能联想的商业模式要发生变化了,股价不是打折的问题了,而是打骨折。
终止不是中止,这次科创板IPO直接结束了,这次IPO不存在中间暂停后再次恢复了。
再看看联想集团在港交所的回复。
里面提到“集团业务运营状况良好,撤回申请将不会对集团的财务状况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看来这次撤回确实有点影响,看联想的反馈,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一个是从招股书可以看到,公司近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98%,3.27%和2.92%,
从下图可以看出一般2020年计算机行业的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是9.05%,联想这连平均线都没达到。
研发强度低于计算机行业平均值,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为337.58亿元。符合了科创板三年研发投入超过6000万元的标准,但不能满足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研发强度)达5%以上的要求。
再就是联想退休高管还能在联想拿到七千万的薪酬。确实没有书面上的评判标准,但是民间还是有些口头议论。
再加上之前滴滴的一些事情,综合作用下,从9月30日到10月8日,扣除国庆七天假,科创板IPO一日游出现了。
说明了联想讲故事的水平还得提高,依照目前联想的业务线,科创板可能不太适合。
造车啊,光伏啊,储能啊,电池啊联想都可以涉足,那么基本就符合科创板的设定了。
这次终止,可能就是故事没讲好,还不小心把老柳的工资给透出来了。
华为的2020年营收是联想的2倍,但研发的费用却是联想集团的10余倍,这研发力度得差多大。
不过总拿华为说事也不合适,毕竟华为这样的企业就这么一个。
所以咱就说科创板。
2020年,科创板公司的研发投入与营收之比的中位数为9%,甚至有公司的这一比例超过50%。
而联想是多少呢?
是2.5%!
就这个研发力度,联想上哪个板不好,非得上科创板。
啥是科创板?
科创板、科创板,顾名思义,科创板就是为了提高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而设立的。
因此在创设伊始,科创板就被证监会强调为“资本市场改革的头等大事”,“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
那么有没有研发的科创企业吗?没有研发,科技创新成果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所以联想待在科创板的外面,算是“实至名归”。
不过,联想没能登录科创板恐怕也并不是因为研发水平和研发能力,更可能是舆情导致。
联想这几年的路越走越窄,从当初的龙头和民族企业,一步一步沦为买办,口碑急剧下滑。
但其中原因怪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自己。
从价格歧视,到5G的投票风波。
尤其是贸易战的关键阶段,CEO杨元庆说“我们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全球化的公司”,CFO黄伟明说“我们有能力转移出中国”。
这一件件都是自己挑起。联想在国货安全和外资企业之间无缝切换,既赚你的钱,还要藐视你的智商,最后终于犯了众怒。
口碑不是靠说出来的,是靠做出来的。
为什么联想的行为举止这么奇怪,因为它自己坚定的走在赚快钱的路上,但它却非想给自己填上高科技的标签。
行为冲突和违和感就出来了。
1994年,联想香港上市的时候,柳传志和倪光南之间爆发了一场“工技贸”和“贸技工”之争。
要说以前企业生存压力大,你干一些来钱快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现在企业规模已经上来了,你仍然不想着长远考虑,还按照个体户的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就过于短视了。
但没办法,也搭着联想命好,赶上了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
所以在赚快钱和赚难钱之间,联想毫不费力的选择了性价比高的前者。
而随着倪光南的退出,联想轻视研发的基因就被注入身体深处,成为它的企业文化。
直到2018年,在联想遭遇危机的时候,柳传志给全体员工发公开信,还抛出了“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的结论。
你看看,都已经到了2018年了,创新与否居然还是个问题,需要柳传志在公司上下统一思想。
而曾经的小兄弟华为,2017年就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提供商。
客观地讲,联想并不是认为研发不重要,只是在各种事情重要性排序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把研发牺牲掉,或者往后排。
什么叫基因?
基因就是在你决策的时候,推动你做出坚定选择的本能。
联想的基因就是绕着困难走,就是要赚快钱。
所以联想从电脑起家,但却坚定地走向了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多元化,并从一家科技公司变成了一家投资公司。
这就是基因的力量。
当时代和市场走到一个拐点,当联想发现低处果实已经被摘净的时候,它才发现想够更高处的果实已经力有未逮了。
联想只能眼睁睁看着曾经的小个子华为,一骑绝尘。
于是,联想在华为已经开始畅享科技果实的时候,却迫不得已开始重新提出创新命题。
教训吃到了,南墙撞到了,联想算是明白科技确实是第一生产力了。
于是就有了2018年柳传志发给全体员工的那封公开信。
在这封信里,就有那句引发当时热议的“创新是找死”。
不过说老实话,我倒不认为这句话是在证明柳传志漠视创新;恰恰相反,他是想表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
原话是“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当时本已退居二线的他之所以再次出山,是因为联想的发展遇到了困难。
而既然想突破困局,就一定要做出改变。
这才是柳传志提出“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的原因——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
但问题是,他在抛出“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的结论后,居然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正常情况下,难道不应该就此反省,然后大家誓师全力以赴,共同挑战创新这条路上的各处难关吗?
结果他倒好,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
这是让大家自己看着办的意思。
说不好听的,如果是意志不坚定的员工,他可能会觉得既然“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那还不如等死,那样活的时间还能久一些。
时代变了,大家的选择多了,见识也多了。
在这个时代,联想离不开大家,但大家可是随时都可以离开联想。
套用国足身上的一句话,那就是: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
因为你实质上不过是个对外经营“民族”大旗搞金融(贷款)创新和房地产抽血6个钱包,对内管理搞宫廷政治以诬陷迫害为铲除异己手段的小利维坦罢了。
科技创新企业?你是真的不配。
你家那2%露头的“研发支出”,按你家出了名的官僚特色,别说能不能有一半被用来研发金融(贷款)魔法,没有被层层漕工给消化光就算回光返照了。
这里我可以把我前段时间的说话再贴一遍:
现在你【哔】想这次割韭菜,开口就是募100亿,也难怪,毕竟养你家杨core和他的草台班子一年就要10亿,还有个躺着不动弹一年8000万的太上教父在抽血。
可问题是,都2021年了,你还指望什么挣钱啊?
金融(贷款)魔法,还是房地产啊?
所以记住我这个回答: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罪是你永远洗不干净的,而背刺倪光南的结果就是不会再有人愿意帮助你翻身了。
联想这么大一个公司IPO是为了还债的,属实离谱。
后来看了一眼柳传志一年一个亿,30多高管一年十几亿……
这他娘的IPO要是能过才叫离谱吧。
不说了,贴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