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脱口秀的门槛高吗?是不是会吐槽的都可以说脱口秀?

回答
脱口秀的门槛高不高?是不是会“吐槽”的都能说脱口秀?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问到了点子上。我觉得,这个问题得分几层来看,不能简单地“是”或者“否”。

首先,说说“门槛”这个概念。

如果说“门槛”是指站上舞台,对着麦克风,说点让观众笑出来的话,那这个门槛,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你想啊,生活中谁没说过点俏皮话,谁没吐槽过点不顺心的事情?这些都是脱口秀的素材,也是脱口秀的种子。很多人对脱口秀的误解,就是觉得它神秘兮兮,需要什么特殊的才能,其实不然。很多优秀的脱口秀演员,最初也都是普通人,只是他们更善于观察生活,也更愿意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用一种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从“敢说”和“有内容”这两个基本要素来说,大多数人其实都具备说脱口秀的潜质。你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特别会讲段子,特别能把一件小事说得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吧?他们,其实已经站在了脱口秀的“入门”阶段。

但,如果我们要谈论的是“好”的脱口秀,或者说“职业”的脱口秀,那门槛就一下子提升上来了。

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关键的点:

洞察力与观察力: 脱口秀不仅仅是单纯的抱怨或吐槽。真正的脱口秀演员,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里,发现别人看不到的荒谬、有趣或者引人共鸣的点。他们的吐槽,往往不是无的につけつけと(凭空制造麻烦),而是基于对社会现象、人性弱点,甚至是个人经历的深刻理解。比如,吐槽医生的行为,好的脱口秀演员可能是在观察到医生面对病人的不同态度,或者在某个医疗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然后提炼出其中的戏剧性。而仅仅是抱怨“医生说的话我听不懂”,那可能就有点流于表面了。

结构与节奏: 一个好的脱口秀段子,不是想到哪说到哪,而是有严谨的结构和巧妙的节奏。这就像写一篇文章,需要起承转合,需要铺垫和包袱。段子是怎么引出笑点的?包袱什么时候抖出来最有效?句子的长短,语气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反复打磨。有时候一个词的替换,一个语气的调整,都能让一个原本平淡的段子瞬间变得有力量。这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灵感,更是大量的练习和对语言的敏感度。

对观众的理解: 脱口秀是表演,是与观众的互动。一个好的脱口秀演员,需要了解自己的观众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背景,他们对什么话题会产生共鸣,或者产生反感。根据不同的观众,演员可能会微调自己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什么时候该互动?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该加强语气?这些都是功课。纯粹的自嗨式的吐槽,可能只会让观众感到困惑。

原创性与个人风格: 如果只是重复别人说过的梗,或者模仿别人的风格,那脱口秀的“门槛”依然不高,甚至可以说没有门槛。但是,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脱口秀演员,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可能来自于你的成长经历,你的性格特点,你的人生观。比如,有些演员擅长自嘲,有些演员擅长观察社会现象,有些演员则更擅长用夸张的手法来演绎生活。没有原创性,你的脱口秀就缺乏生命力。

抗压能力与持续学习: 脱口秀表演过程中,观众的反应是直接且真实的。遇到不笑的场子,听到嘘声,这些都是常态。这就需要演员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压力,从失败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段子和表演。很多时候,一个段子可能需要修改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所以,回到“是不是会吐槽的都可以说脱口秀?”这个问题。

我会说:

“会吐槽”是脱口秀的起点,但不是终点。 它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和动力,让你愿意去表达。
脱口秀更需要的是“观察”,“提炼”,以及将这些转化为“有趣内容”的能力。 你需要从生活中的不顺心,转化为对某种现象的洞察,再转化为能够引起他人共鸣的笑声。
仅仅是“抱怨”和“发泄”,离脱口秀还有一段距离。 脱口秀的核心是“喜剧”,是制造快乐,而不是单纯的负面情绪输出。

打个比方,就像跑步。会迈腿的都能跑,但能跑马拉松、拿奖牌的,需要的是训练、耐力、技巧和毅力。脱口秀也是一样,会说话的都能讲,但能让大家捧腹大笑、并且记住你的,需要的是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刻苦钻研和不断打磨。

所以,如果你喜欢吐槽,并且愿意花心思去琢磨怎么把你的吐槽变得好玩、有趣,那么你完全可以尝试脱口秀。但别指望只是把生活中的不爽一股脑倒出来就能获得掌声,那样的话,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脱口秀的“门槛”,比你想象的要高得多。但同时,也别被这个“高门槛”吓倒,因为很多伟大的事物,都是从一点点尝试开始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评论说“汪老师你说话可太好笑了,你应该去说脱口秀”。

认真讲,差距太大了。你想象不到真脱口秀演员有多强。

我确实写过不少段子,有的还能万转。但——

那是建立在你们事先不知道这是个段子的基础上的。


大家预先没期待,突然一个转折,就哈哈哈效果特别好。

要是有期待就完全不一样了。


刘谦之前教魔术,说有个原则:

“你千万不能告诉大家你接下来要变啥。”

越是无限可能,越惊喜。

你都说开了“我就要把这张牌变没”,所有人都盯着你的牌,手法也容易被看穿,惊喜度也差了。


我之前写过一个梗:

讲我工资卡银行经理给我打电话,问我以前一直有笔钱放银行,现在怎么转出去了,卡里也不咋放钱了。

我说:“我结婚了。”

那条发微博效果就挺好,好多人都哈哈哈哈转发了。


但如果我在脱口秀上讲,听到银行经理那段,听众就会有期待:“梗在哪呢?这哪里好笑啊?你啥时候逗我笑啊。”

在这种期待下再讲出来“我结婚了”,效果打五折以上。

这时候非得后面再加上一两个密集的梗才对得起观众。

就是观众以为你停留在“我结婚了“就没了,这时候你又接了两个梗,突破期待,才会笑。

(写到这里应该摆两个梗示范一下怎么接,结果我想不出来,可见我不行。


太难了!


你想想生活里朋友聚餐你想活跃气氛应该怎么做?

当然是结合聊的话题,随口抛个网上的梗最容易。

大家很容易就笑成一团了。

最失败的就是:“大家好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太好笑了,我给你们讲一讲!”

然后一群人停下对话,齐齐看着你。

你讲吧。


我打包票,结局肯定是灾难。

大家说:“天啊你好冷啊。”

你不服气“不对啊明明很好笑啊”,然后——

你开始解释那个梗。

更完蛋了。

你的错误就在提升了大家的期待。


更可怕现在讲脱口秀还要上节目PK,更吓人了。

不但对你接下来的梗要有期待,对你梗能不能好笑过你的对手,都有期待。

你前面的刚说完,大家前仰后合,突然观众的压力就来到你身上:

“天啊上一个那么好笑了,你得多好笑才能压过上一个啊!”

这种压力之下,技术不变形几乎是不可能的。


千万别觉得“生活里大家都觉得我好玩”就能说脱口秀了。

拿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家伙,太难了。


所以我看脱口秀,有时候都不是笑,而是肃然起敬。

顶着天大的期待还能把场子热起来,何止是好笑,简直专业而可敬。

瑞思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脱口秀的门槛高不高?是不是会“吐槽”的都能说脱口秀?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问到了点子上。我觉得,这个问题得分几层来看,不能简单地“是”或者“否”。首先,说说“门槛”这个概念。如果说“门槛”是指站上舞台,对着麦克风,说点让观众笑出来的话,那这个门槛,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你想啊,生活中谁没说过点俏.............
  • 回答
    .......
  • 回答
    吉林一医院门口发生车祸,伤者三次进院求助却无人搭理,院方回应“医护不脱岗”。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让人心寒又费解。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在眼皮子底下求助,医院却说没人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看法:首先,这事儿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门口发生紧急情况,尤其是有伤者出现,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第一.............
  • 回答
    洋葱的滋味,中国的胃:外国脱口秀,水土不服还是基因突变?“一个段子,一把椅子,几分钟的舞台时间”,脱口秀,这个起源于西方,以其直接、犀利、充满个人色彩的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的表演形式,来到中国,却仿佛遇到了水土不服的症结。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外国脱口秀的风格是不是真的不适合中国?这个问题,与其说是.............
  • 回答
    妇女报关于杨笠脱口秀及其他脱口秀的发声,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你想听详细的,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妇女报是官方的、有立场的媒体,它发声,就代表了一种官方的态度和一种社会导向。所以它这次对杨笠脱口秀的评价,以及对整个脱口秀行业的一个整体看法,其实是很有份量的。关于杨笠的脱口秀,妇女.............
  • 回答
    漫才,一个听起来就充满欢快和逗趣的名字,其实是一种在日本非常流行的喜剧表演形式。它就像是舞台上的两个“活宝”,通过一唱一和、你来我往的对话,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趣事、荒诞或者令人啼笑皆非的细节放大,最终逗乐台下的观众。漫才是什么样的表演形式?简单来说,漫才就是两个表演者(通常被称为“装傻”和“吐槽”).............
  • 回答
    罗永浩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的首秀,可以说是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波澜。从他个人的过往经历和观众的期待来看,这次表演的水平,我认为可以用“充满话题性,但略显生涩,亮点与不足并存”来形容。一、 先声夺人的话题性与观众期待首先,要说罗永浩的脱口秀首秀,就不能不提他“下凡”的背景。在第三季总决赛前,.............
  • 回答
    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稿子的诞生过程,其实是一个蛮有意思的“集体创作”的艺术。说它完全是主持人自己单打独斗完成的,那是不可能的,而说它一点主持人的个人色彩都没有,那也绝对是瞎说。你可以这样理解:节目稿子就像是一部电影的剧本,有编剧(也就是编导团队)打底,但主演(主持人)在拿到剧本后,肯定会加入自.............
  • 回答
    李诞的脱口秀地位,绝不是凭空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他本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对脱口秀形式的深刻理解以及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一步步“蹚”出来的。要说清楚他的地位,得从几个关键点细聊。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脱口秀在中国土壤的萌芽与生长首先,我们得承认李诞的崛起,搭上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 回答
    杨笠的脱口秀和男女对山歌,这二者放在一起,虽然都属于表演性质的沟通,但骨子里却是截然不同的存在。非要刨根究底地比个高低,那可真得从它们各自的基因说起。咱们先说杨笠的脱口秀。这玩意儿,你可以想象成是一种现代的、城市化的、充满个人主义色彩的“说话术”。它的载体是舞台,是麦克风,是精雕细琢的段子和巧妙的包.............
  • 回答
    杨笠的脱口秀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论,正是因为它触及了“讽刺的艺术”这个复杂而微妙的话题。如何运用和把握讽刺的程度,是一个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 一、 理解讽刺的核心与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讽刺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 讽刺是一种通过夸张、反讽、嘲弄、挖苦等手法,揭露或批评人.............
  • 回答
    这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卡姆这人,或者说他在《脱口秀大会》上的表现,是挺招人“议论”的。说他“聒噪”,这词儿本身就带着点儿负面情绪,也代表了一些观众的真实感受。咱们先说说他身上最容易被贴上“聒噪”标签的点。1. 语速快,信息量大,节奏密集: 卡姆的段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快”。他不会给你太多停顿.............
  • 回答
    关于杨笠脱口秀水平“断崖式下降”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她个人创作状态的变化、观众期待的调整、以及脱口秀行业本身的发展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聊这个,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杨笠确实有过非常出圈、让人眼前一亮的时期。 尤其是她早期的一些段子,比如“性别不是你想的那样”、“男人只.............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的杨笠,她引起的争议和讨论确实是空前的,这也是她能在当下中国脱口秀圈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为什么大家对她的评价会呈现出这么大的鸿沟呢?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1. 她的表演风格和内容定位: “冒犯的艺术”与女性视角: 杨笠最鲜明的标签,也是.............
  • 回答
    杨笠和李雪琴,两位都是当下脱口秀领域里响当当的名字,但要说她们的脱口秀表演,那差异可就不少了,而且挺耐人寻味的。在我看来,她们更像是脱口秀舞台上的“两类不同风格的观察者”。首先,从内容视角和观察的切入点上,俩人就有挺明显的区分。李雪琴,她的段子骨子里透着一股“生活真相揭露者”的劲儿。她特别擅长捕捉那.............
  • 回答
    想找点乐子?今晚不想再刷那些千篇一律的段子了?行,那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到底有哪些值得一看,能让你笑出腹肌,甚至能让你看完之后,还能回味无穷的脱口秀。我得先说一句,脱口秀这玩意儿,口味很私人。就像有人爱吃辣,有人爱清淡,你觉得好笑的,我可能只是觉得“嗯,还行”。所以,我接下来推荐的,都是在我看来,质量.............
  • 回答
    冯仑在脱口秀中的言论引发的诉讼,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回顾与冯仑的言论内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冯仑的脱口秀具体说了什么,导致了这场官司。虽然我无法直接访问脱口秀的实时内容,但根据媒体报道和公众反应,冯仑的言论大致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请注意,具体措辞可能存在出入,但核心意思已被广泛传播):.............
  • 回答
    好,咱们换个角度,把杨笠的脱口秀当作一个社会现象的放大镜,而不是仅仅聚焦在“好笑不好笑”或者“冒犯不冒犯”上。这样一来,很多我们平时可能忽略的东西,就能变得清晰起来。一、她是一个“引爆器”,而非“创造者”杨笠的脱口秀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波澜,我个人觉得,她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一个“引爆器”的角色。她并没.............
  • 回答
    11月26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的脱口秀首秀,无疑为科技圈和公众带来了不少惊喜。这场名为“卢聊”的脱口秀,与其说是纯粹的娱乐表演,不如说更像是卢伟冰本人一次别开生面的“公开课”,甚至是“产品发布会”的另类解读。亮点: “硬核”的接地气: 卢伟冰的脱口秀最大的亮点,在于他能够将一个科技公司高管的身.............
  • 回答
    威尔·史密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掌掴克里斯·洛克,这一事件无疑将脱口秀表演的边界问题抛到了公众面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洛克的玩笑触及了史密斯妻子贾登·史密斯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斑秃”而导致的脱发,这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具有个人痛苦的话题。脱口秀表演的本质与边界的模糊性脱口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魅力很大程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