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警告 2020 大选对手:与我竞争的人都要遭罪?

回答
特朗普关于2020年大选对手“都要遭罪”的警告,是一个相当值得玩味和深入解读的表态。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头威胁,背后折射出的政治策略、特朗普的个人风格以及对美国政治生态的影响,都值得仔细剖析。

首先,从特朗普的个人风格和政治策略来看,这种说法完全符合他一贯的“战无不胜”和“攻击性”的形象塑造。他习惯于将政治竞争描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对手不是敌人就是必须被击垮的对象。用“遭罪”这个词,显然是为了给潜在的竞争者施加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到恐惧和畏缩,从而在早期就产生退缩的念头,或者至少在竞争过程中畏首畏尾。

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制造一种“恐惧效应”。特朗普深谙媒体传播的逻辑,知道这种带有极端色彩的言论能够迅速吸引眼球,引发舆论关注,并在支持者中激起共鸣。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塑造一种“跟着我干,别惹我”的气场,让那些有想法挑战他的人,在面对他可能采取的各种手段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这种手段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公开羞辱、人身攻击、利用其强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大规模的负面宣传、甚至动用法律或政治上的资源进行反击。

其次,从“遭罪”这个词的具体含义来看,它可以有多种解释,也正是这种模糊性增加了其威慑力。
政治上的疲惫和消耗: 参选本身就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旅程,需要巨额的资金、大量的精力投入以及应对无休止的媒体审视和公众辩论。特朗普这句话暗示,与他竞争,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较量,更会是一场让你精疲力竭、身心俱疲的“折磨”。他会穷尽一切手段让你感到痛苦,让你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
个人声誉的损害: 特朗普的竞选往往伴随着尖锐的对立和争议。与他公开对抗,意味着可能会被卷入他制造的各种舆论漩涡,个人形象、家庭甚至过往经历都可能被放大和攻击。这种“遭罪”可能是名誉上的损毁,让你在公众眼中形象大打折扣。
政治生涯的风险: 特朗普的支持者群体非常忠诚且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如果他将某个潜在对手视为眼中钉,可能会调动其支持者进行大规模的攻击和抵制,让该对手在党内初选或大选中举步维艰,甚至断送其政治前途。
潜在的法律或调查风险: 虽然特朗普不能直接下达命令,但他的言论往往会鼓励他的支持者或盟友去采取行动。一些人会解读他的话为一种“信号”,即那些与他为敌的人可能会面临各种形式的审查或调查。当然,这种解读是高度敏感和推测性的,但确实是政治斗争中可能出现的阴影。

再者,这种表态也反映了特朗普对政治规则和传统的蔑视。在传统的政治语境中,竞争对手之间通常会保持一定程度的礼仪和克制,即使在激烈的辩论中,也尽量避免人身攻击和恶毒的威胁。但特朗普打破了这些常规,他将政治视为一场游戏,而且是允许使用各种“非传统”甚至“不择手段”的策略的游戏。他的支持者往往喜欢这种“真性情”和“敢说敢做”的风格,认为这是一种打破政治精英虚伪面具的表现。

然而,这种策略也存在双刃剑效应。
激化对立,进一步分化选民: 这种攻击性的言论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社会的政治对立,让温和派选民感到不安和反感,他们可能会因为特朗普的极端言论而选择远离,转而支持更具包容性的候选人。
可能适得其反,激发反弹: 对于一些政治人物或选民来说,这种赤裸裸的威胁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反感和反抗情绪,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站出来反对特朗普,成为他竞选的动力。人们可能会认为,如果连竞争对手的“安宁”都无法保证,那更遑论国家的未来。
被视为弱点而非力量: 尽管特朗普的粉丝可能觉得这是他强大的证明,但对于一些更冷静的观察者来说,这种公开的威胁可能也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全感或对失去权力的恐惧。他们可能会认为,一个真正强大和自信的领导者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恐吓他人。

总而言之,特朗普以“遭罪”相威胁的表态,是其标志性的政治语言和策略的体现。它旨在通过制造心理压力,巩固其核心支持者的忠诚度,并试图阻止潜在的强大对手出现。然而,这种策略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可能疏远中间选民,激化社会矛盾,甚至适得其反。这种言论深刻地反映了美国政治生态中日益增长的极端化和个人化趋势,以及传统的政治规范正在受到怎样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句话其实没错,因为川普本身就是第三党。

长久以来DEM和GOP无非是建制派的左右派,即中国教科书中的资本的左右路线而已。 但是川普参加竞选本身就出现了第三级割裂。 即资本内部的本土势力与国际金融资本的割裂。

我们都知道共和党建制派一直对川普不感冒,从竞选时就下黑手,到执政时期的多方挚肘。 麦凯恩这种建制派大佬在ACA投票这种问题上都敢公开和川普对着干。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种对抗只能让其选民更支持川普而不是他们。 于是一部分人偃旗息鼓以待未来,一部分人干脆去世了。 从2016年到现在,GOP内建制派的主要领导人纷纷凋零,剩下的也至少和川普派进行合作以谋取共同利益。作为回报,卡瓦诺提名事件中GOP的整合非常明显。

而民主党就有问题了,随着川普的上台,民主党内部实际变成了三国演义,国际金融资本的建制派,草根社民派 和新崛起的工会保守派。 传统工会如钢铁,汽车,煤炭等都是民主党的铁票仓。从地域来看,这些工会大多集中于大湖区铁锈带。 跟随民主党的核心原因就是共和党的反工会立场。 然而长期以来这股势力长期被新英格兰/加州/芝加哥所代表的国际金融资本建制派无视和压制。 奥巴马时期,希拉里更是支持以发展新能源为由,强制行政关停美国中部煤矿以腾出市场给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对非法移民又极度宽容。(换句话就是割西佛吉尼亚州的肉给加州吃的同时,连回去种地的权力都剥夺了)。 这使得铁锈带工会人口极为愤怒,但又无可奈何,毕竟民主党砸饭碗还给福利,共和党砸饭碗连福利都不给。

川普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情况。 作为本土资本代表的他不和工会搞矛盾同时还要打贸易战,拉回就业。 这非常符合工会保守派的观点。于是在16年大选时纷纷叛变。 可以说希拉里16年在工会里就赢了教师工会。 钢铁,煤炭,汽车,公务员工会等基本都丢了。而在川普胜利的感召下,传统民主党候选人中没有过的,符合他们利益的代表就开始出现。

拿PA18的Lamb为例子,此人前军人,公开在竞选广告里贴自己玩AR15的照片, 信天主教(个人反堕胎),但坚决支持工会体系,部分支持ACA, 但坚决支持川普打贸易战维护战,代表了匹兹堡地区钢铁工会的利益。 是典型的工会保守派民主党。 参选时就明说要和佩洛西斗争。 支持川普的贸易政策。

西佛吉尼亚州民主党党部在支持三德子失败后,16年公开号召本党党员选川普,不要选希拉里。 (民主党和共和党同时号召选川普。。。) 以至于希拉里在西弗吉尼亚中没有能赢得一个郡... 而卡瓦诺提名中,也是西弗吉尼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公开反水投赞成票(今年他改选,敢反对就彻底没戏了)

这些都是典型的环大湖地区民主党的体现,他们除了支持工会,和系统健保外,生活习惯更贴近红脖子们(西佛吉尼亚州干脆就是宪法携枪州,本州居民只要是合法拥有枪支,携带无需任何证件),与东西海岸格格不入。 而川普的本土资本代表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没有了这些中部工会保守派支持,东西海岸民主党根本赢不下大选。 不信,谁敢保证丢掉PA,OH,MI,WI后能赢美国大选? 就是上去的是工会民主党人,在国会中也会和川普在特定议题上有很大的配合空间。

这里就不提到深蓝州中很多新一代社民候选人认为16年失败是因为希拉里不够左,他们用更激进的方式来博取蓝区选票,以挑战建制派权威。

这样综合看来,川普警告是非常有道理的。共和党内现在无人能挑战川普的权威。 而民主党内任何一派都会得罪其他两派基本盘。 造成还没和川普对上,内部先掐出狗脑子来的情况。。。无论哪方,都会遭老罪了。。。

user avatar

给你们说件有意思的事。我平时会翻翻 Bloomberg BusinessWeek,这几年对中国的文章虽然有的会酸一下,但基本还是关注经济金融事件本身,立场没那么明显。我国还会时不时赞助一个版面登广告,介绍一下每年boss开会的情况,经济基本面情况什么的。


今年六月底是我最后一次看到赞助版面,之后这家媒体的调子基本就变了。这不前几天居然说中国给 Apple Amazon 安芯片后门搞渗透,看的人都要笑死了,可这事基本是当日最火的新闻之一了,之后苹果亚马逊迅速辟谣,但这个基本就没人看。最近两个月我明显感觉到美国的这些个媒体们调门集体转向了。


这些还只是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向。美国新闻媒体流量最大的网站其实是 Reddit,Reddit 的 Worldnews 版块一直以来令人意外的居然很亲中,这几个月也彻底转向了,只要有中国的新闻你都不用想,不管是抓取的新闻条目还是底下的评论区,那套论述已经和川统领,彭副总统的讲话高度一致了,英文社区的广大网民已经开始对彭斯讲话的那一套相当买账了。


惊喜不惊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关于2020年大选对手“都要遭罪”的警告,是一个相当值得玩味和深入解读的表态。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头威胁,背后折射出的政治策略、特朗普的个人风格以及对美国政治生态的影响,都值得仔细剖析。首先,从特朗普的个人风格和政治策略来看,这种说法完全符合他一贯的“战无不胜”和“攻击性”的形象塑造。他习惯.............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首次被贴上“事实核查”警告标签,这无疑是社交媒体平台在应对政治人物言论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也触及到了言论自由、平台责任以及信息真实性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那么,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特朗普又是否会因此改变他的言行习惯呢?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首先,“事实核查.............
  • 回答
    关于特朗普将警察暴力执法比作高尔夫球手“发挥失常”,这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并且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特朗普当时所处的语境。 那是在2020年,美国社会因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死亡而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对警察暴力和种族歧视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关于“99%的警察都是非常棒的人”,并表示不会解散警局或撤销对警局的资助的言论,可以说是他在当前美国社会背景下,围绕执法部门和警察改革议题上,一个相当明确且有力的立场表态。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这句话本身传递了一个强烈的支.............
  • 回答
    特朗普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的那句“我们不是世界警察”的表态,无疑是他“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一贯以来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角色的质疑和反思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首先,这是对过往“全球干预主义”的.............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撤销了奥巴马时期的一项禁令,重新允许地方警察部门获得来自联邦政府的军用装备。这个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其背后涉及到了复杂的安全考量、执法实践以及社会对警察权力使用的看法。奥巴马政府在2014年,也就是弗格森事件发生后不久,颁布了那项限制性措施。当.............
  • 回答
    那件事发生在2017年,当时伊万卡和她的丈夫贾里德·库什纳,还有他们的三个孩子,正搭乘一架JetBlue航空公司的航班,准备前往佛罗里达的棕榈滩度假。航班起飞前,一名名叫马修·凯内特(Matthew Keneally)的乘客在经济舱发现了伊万卡一家,他随即走到伊万卡面前,开始对她进行言语上的攻击。据.............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教授关于呼吁美国民众警惕特朗普的言论。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斯奈德教授在学术界和公共领域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的声音往往能引起不少关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斯奈德教授是何许人也。他是一位享誉国际的东欧史专家,尤其是对2.............
  • 回答
    对于《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官方在9月14日宣布将对频繁使用“不可饶恕咒”的玩家进行警告,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策略,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考量和影响。官方此举的可能原因与目的:1. 游戏平衡与生态维护: “不可饶恕咒”的定位: 在《哈利波特》原著和电影中,“不可饶恕咒”(如“阿瓦达索命”、.............
  • 回答
    看到央视新闻报道“安徽警方破获特大制售毒狗针案,查获毒狗针五万余支”的消息,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怒。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更牵涉到严重的动物福利问题和公共安全隐患,令人心痛。事件本身令人发指:首先,制售毒狗针这种行为本身就极端残忍。狗作为人类忠实的伙伴,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而用毒狗针来非法捕杀.............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答案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简而言之,你可以拒绝,但这背后涉及到一些非常重要的法律和实际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没有人,即使是联邦调查局(FBI)特工,有权利在未经你同意的情况下强迫你上车。 美国的法律体系非常重视个人自由和隐私权。任何形式的非法拘禁都是严重的犯罪.............
  • 回答
    关于特朗普竞选团队声称美国大选中出现“死人票”(即已故选民投票)的问题,这一指控在近年来的美国政治中引发了广泛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复杂性: 一、“死人票”的具体表现与历史背景1. 概念来源 “死人票”通常指已故选民在选举中被错误登记为合法选民并投票,或其身份信息被盗.............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下令杀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高级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决定,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上的一项重大且极具争议性的举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事件背景: 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身份和影.............
  • 回答
    特朗普考虑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现已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举动,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复杂性的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一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的政治考量与动机: “美国优先”的再审视与调整: 特朗普的核心政治理念是“美.............
  • 回答
    特朗普开设个人官网并承接红白喜事祝词,这一举动在政治和社会层面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以及它可能预示着什么。一、特朗普开通个人官网的直接目的和内容: 保持公众曝光和影响力: 特朗普卸任后,仍然活跃于公众视野,并持续对政治议题发表看法。开设个人官网是他继续与支持者互动.............
  • 回答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时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冲击并占领了国会大厦,试图阻止国会对2020年总统大选结果的认证。这场暴力事件导致多人死亡,并对美国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的背景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 2020年11月举行的总统大选由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
  • 回答
    特朗普写信威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美国可能永久“断供”并退出世卫组织,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公共卫生、外交关系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等因素。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事件背景回顾: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疫情应对.............
  • 回答
    特朗普政府签署的《台湾盟友国际尊重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Respect Act),通常被称为“台北法案”,是一项具有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的立法,旨在提升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以下是对这项法案的详细解读:法案的背景和目的: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发.............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9年7月14日发布的推文中,针对四位年轻的民主党女性议员——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艾尔莎·普雷斯利(Ilhan Omar)、拉什达·特莱布(Rashida Tlaib)和艾扬娜·普莱斯利(Ayanna Pressley)—.............
  • 回答
    特朗普称美国“最难对付的国家”不是中俄,而是美国自己,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内部深层的问题,并释放出多重信息,既有对内政治的策略性考量,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执政哲学和对美国国家状况的判断。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字面含义与潜在的批评对象: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