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两年在海外最火的手游,那莫过于《使命召唤手游》(下称《CODM》)不可了。火到什么程度呢?根据我在波士顿读书的哥们儿的说法,在波士顿,公共交通上的人,将近有一半都在通勤过程中玩着《CODM》,俨然一种“国民手游”的架势。
从数据上看,截止到6月24日,《CODM》全球下载已经达到了3亿次。同时,同一时期《CODM》在全球的玩家累计消费已经达到了3.27亿美元,这个数据也远远超过发布后同期《堡垒之夜》的水准,而后者已经成为了欧美市场的绝对现象级游戏。
由此可见《CODM》在世界范围内的火爆程度,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与此同时,《使命召唤》系列主机端也是电竞的常客,而《CODM》就玩法上也是FPS,就气质上与电竞很契合。更重要的是,随着手游电竞的发展,对战型FPS实际上处于一个“缺位”的状态。也就是说,《CSGO》《使命召唤》系列等FPS作为观赏性强、节奏快、资格老的电竞类型,竟然在手游领域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对应的产品,这的确是各大手游厂商的疏忽。
因此,《CODM》无论是玩法上,还是火爆程度上,都有在手游电竞领域分一杯羹,甚至是成为类型佼佼者的潜质和基础。
而欧美那边,运营方动视自然也看到了这次机会。在今年年底,由索尼赞助、动视举办的《使命召唤手游》World Championship开始举办,并在各大游戏网站上发出公告,并且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地,包括北美本土、欧洲、日本、韩国等战队参加,堪称年底“电竞”领域的一件大事。
由此可见,在电竞游戏越来越细分化的今天,而FPS又是电竞最早的类型之一,如今手游领域的缺失的确是不可思议。但《CODM》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会。
但按照中国的老话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说白了,就是能够杀入电竞这个领域,还是要游戏自身过硬,才能让更多观众、战队、比赛举办方找到游戏的魅力。
那么《CODM》有这个“能力”吗?
任何一个“电竞”的游戏,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说,游戏作品即便是从产品规划之初就有电竞的想法,但最后进入与否,大概率都是“市场”的选择,而非开发商的一厢情愿。
就像《炉石传说》的前身——《魔兽世界》TCG(Trading Card Game,集换式卡牌游戏)看到了TCG在《万智牌》《宝可梦TCG》和《游戏王》等游戏的推动下有着广袤的市场,但因为自身素质,如平衡性、“退环境”过于频繁等原因,最后黯淡地退出舞台,电竞本身就存在这样一种“筛选”的制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竞的作品无外乎经历了“游戏适合电竞本身且自身的素质有保障”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加上运营方助推,最后成为了电竞领域的常客,这么一个过程。那么《CODM》最显著的优势是什么?是它无论是枪械自身的手感、玩家/站队对武器的熟悉程度,亦或是既有的对战地图,都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使命召唤》家用机/PC版本。
这就决定了,有一些本身成熟的战队/玩家,就可以无缝对接到《CODM》来。就拿地图来说,一些成熟的站队几乎可以忽略掉对地图的熟悉过程,直接投身到游戏中打磨自己的枪法乃至团队的配合。也就是说,有基础的《CODM》是完全可以承接热度,如果说其他电竞游戏是从0到1,那么《CODM》本身的起点,也就略胜一筹。
除此以外,《CODM》的素质也非常出色,画面几乎达到了手机游戏的最高水准,无论是建模精度还是贴图质量,都是佼佼者;而FPS很重要的射击手感,制作组也出色地完成了对移动端的优化,按键精度、射击反馈,加上枪械的音效,都带来了移动端出色的FPS体验。而且,《CODM》针对不同的手机,也带来不同层面的优化,这对于电竞,尤其是民间的赛事,都是一个利好。
《CODM》不光是对操作上对移动端优化,其作为FPS的游戏机制,也针对移动端进行了定制化。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TTK,即Time to Kill。众所周知,《使命召唤》系列是出了名的TTK短,从看到敌人到击杀敌人,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很明显,如此短的TTK本身是不适合移动端的,尤其是手游电竞。核心还是操作精度,因为手机的操作精度无法匹配键鼠和手柄,如果TTK过短,就会造成“运气”很大程度决定了一场拼枪的胜败。
延长TTK的好处也不言自明,提升了战斗时间,让玩家有了更大的生存几率并进行调整,让“竞争”变成了战术、技术的竞争,而非是运气。而这样的调整也是为了电竞的“观赏性”,如何在敌方先出招保住性命,再一转攻势。这就像当年在网吧里,总有一些“1VN”的逆转局令人欢呼雀跃一样,充满了刺激感。
《CODM》另一个改动就是取消“角色功能”和“角色技能”的区分。这个设计选择就像硬币的两面,要么就是反复修正“平衡性”,要么就是让游戏的战斗变得更为“纯粹”。很显然,制作组选择了后者。也就是说,相对于角色互补,游戏更强调“拼枪”“对狙”的纯粹性,用武器来区分各自的功能,来鼓励站队来提升配合的默契程度。而这也是提升观赏性的方法之一,让角色能够快速投入到拼枪层面。
同时,阶段性击杀的奖励《CODM》也完成了保留,实际上这也鼓励了玩家多进行进攻,拿下击杀,进而拿到击杀奖励来创造“优势局”。
综上所述,对于手机电竞领域,尤其是FPS类型,《CODM》可谓是得天独厚的。
那么,在国内《CODM》的电竞发展又如何呢?
无论是《CODM》自身的素质,还是《CODM》对于移动端的适配和改动,几乎都直指“观赏性”,也就是在赛事中,《CODM》可以能够给观众带来非常直接、直观的视觉刺激。但不得不承认,在观众所关注的类型上,国内观众确实与国外有一定的区别,也就是FPS,或者整个射击游戏,在热度上可能都不如moba类型的游戏。
但随着《PUBG》的火爆,以及它的移植版本《和平精英》的风靡,实际上都完成了对玩家和观众的培育。同时,手游端FPS电竞游戏的缺位,也让《CODM》来到了一个“风口”,可谓是天时地利。
在这个风口下,不少电竞站队也看到了《CODM》的电竞前景,像Nova、FPX、KG站队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招募《CODM》的选手,开始锻炼自己的站队,以应对未来的赛事。由此可见,《CODM》一段时间内肯定会有大量的站队,尤其是移动端战队和FPS战队,逐步加入战局。让玩家带来更精彩的赛事。
与此同时,各大直播平台也开始直播甚至举办《CODM》的比赛,逐渐看到《CODM》在电竞领域的潜力。就我所在的城市,民间也开始出现了《CODM》的线上、线下赛事,甚至不少赛事都没有同一机型,就结果而言也没有出现“旗舰机相对平民机”有过大的优势,由此可见《CODM》对各个机型的优化。
而随着国际上《CODM》逐渐铺开电竞赛事,相信未来会有国内的《CODM》战队逐步“出海”,与全世界战队展开竞争,展现出来中国《CODM》的水准与精神,并逐步在官方赛事中为国争光,登上世界之巅。
从国际上看《CODM》的电竞比赛在官方和民间的带动下,开始逐步发展。而凭借着《CODM》出色的素质,随着《CODM》国内逐步铺开运营,会有越来越多的战队和观众参与到《CODM》电竞比赛中来,《CODM》也有角逐电竞FPS第一游戏的潜力,未来可期。
现在还有点像cod,用不了多久就成cf了。
下载,进入,玩到主界面出现,退出,卸载。
连单人剧情都没有的COD算个锤子CO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