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从兆芯的授权历史以及手中IP价值的角度做个解读:
首先,回顾距离最近的一次VIA威盛出售处理器IP给兆芯的消息: 【Y20 10/26日,威盛召开了重大讯息说明记者会:其董事会决议通过持股100%子公司VIABASE CO.,LTD和VIATECH.,LTD出售部分芯片组产品相关技术、数据等知识产权(不含专利权)给予威盛间接持股合计达14.75%的上海兆芯,预计处分利益1.97亿美元(约新台币56.63亿元),依威盛现有股本49.33亿元,与1美元兑新台币28.71元推算,估计贡献每股纯益11.49元。】
—————————————————————
可以看到这次交易主要是买断威盛合资提供的技术。兆芯现有产品其实都是基于VIA提供的各种IP之上的,包括芯片组,CPU,GPU等。当时VIA合资兆芯的时候控股比例很低,仅有20%,但技术基础归威盛所有,合作开发的产品归兆芯所有。这样的合作模式在现阶段的国际形式下有很大的风险,可能会遭到类似福建晋华的待遇(底层技术IP突然抽走)。这也导致兆芯上市融资的困难。而通过这次买断VIA部分IP,兆芯现有产品的产权问题算是明确了,以后VIA只会在兆芯有一定的股权,没有技术的所有权。这些信息相信未来会在兆芯的招股书上看到。至于交易价格,可以参考AMD给海光的Zen授权。虽然VIA威盛技术略差,但其中至少包括了芯片组/CPU/GPU一整套技术,而且在兆芯中股权占比也比海光小的多,还是比较划算的。
—————————————————————
此外,值得留意的是,VIA自身的核心设计都锁在德州Austin,浦东兆芯从未得到这些完整IP/RTL(兆芯是买断IP使用权而非专利权),多数是自身参考ref-design重写(所以跑分的性能怎么看都不像x86亲生的);何况,VIA Cyrix是单核时代的剑走偏锋,如今除了学术场景就没多少应用价值了,甚至那些ISA代码拼凑个Atom都不够用了。
另外,VIA还未解决x86 ISA license问题【Y17年底或是Y18年4月失效,而INTC/AMD早已不再对外授权/延期;包括NV手上的早10几年就收回了,所以黄总咬牙买ARM嘛】,如今流通的那些20年祖传的单核的RTL并没有多少意义。
基于x86 ISA license产品的授权生产问题,除了走科研路径的用途台湾Fab不便追究,还有一个前提假设是:INTC/AMD也许不想在中国起诉兆芯和VIA,但问题是后者流片还是得绕道TSMC(惯例是几层手套参与,有随时被停产的风险)。推测VIA对外流通/商业授权的x86 RTL最多实现到MMX了,后面的SSEx没有,浦东兆芯手里看到的x86多线程/多核的OOOE等IP也多数是开源拼凑,这就少了近2000条左右指令吧,需要日积月累慢慢绣花。
反而TSMC手上还有Atom授权和硬核,而TSMC的规则是【直客名单需要600Ku订单,对于IP来源不合规的订单不会纳入产线】。
VIA也知道技术封锁对大陆是不起作用的。大陆CPU的前端设计水平目前已经超越台湾VIA一大截,一旦龙芯的二进制翻译成熟,或者微软完美兼容ARM,飞腾(ARM)能运行Windows,那么VIA就是想卖身都没人要了。所以,当下一方面以合资的方式找买家,给已经荒废多年的X86芯片设计公司输血,类似于俄罗斯找印度联合研发T50、布拉莫斯等先进武器。另一方面,还可以打开大陆市场,获得大陆政府的政策倾斜,甚至影响大陆技术发展路线和技术体系构建。
对于兆芯【在Intel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达成协议后,在2018年4月前,VIA与Intel将可相互使用对方的专利】。因此,兆芯能在CPU和主板设计方面充分借鉴Intel的设计,不至于像龙芯那样摸着石头过河;而且还有源自VIA从美国收购的S3 Graphics的成熟GPU技术,虽然S3技术段位已然被NV和ATI拉开天堑。目前兆芯的优势是国内唯一一家能设计/出售商用X86芯片的Fabless,能完全兼容Windows,这为其市场化在OS和软件生态方面扫平了障碍。此外,按兆芯发布的PPT来说,ZX-E为16nm制程工艺(VIA-Nano的马甲,是VIA在2019年美国团队设计的)。但众所周知,Intel是14nm和22nm两种制程,三星有的是14nm和20nm制程,格罗方德从三星获取了14nm工艺相关技术,SMIC也是争取攻克14nm制程量产;那么目前为止,拥有研发和量产16nm制程的只有台积电,那么上市的ZX-E将很可能由台积电代工,这使兆芯的制程工艺能优于同期的龙芯、飞腾、申威等国产芯片。但自主可控就谈不上了【能独立自主发展,自主选择发展权】,兆芯是依附于Wintel体系,用着x86指令集,跑着Windows,跟着Wintel的指挥棒,显然很难讨论自主属性。
前阶段读过了兆芯在二级市场用x86的故事融资¥6Y的BP,想必提前与INTC有免责沟通:)。但业务进展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个人用户肯定是兆芯主攻市场了;海光只能竞争服务器市场,服务器估计是海光和鲲鹏飞腾;另外,兆芯CPU的工控机在民用市场上已经卖出去了十万台,成绩还算不错了。
如今VIA算是养老院了,手上略有些IP(Centaur应该留下了不属于AMD/INTC的RTL),自己几乎不流片了,时而收点license fees(芯片组 / 声卡-网卡- USB芯片等外设 / DDR控制器 / PCIe 3-4等等)吃老本;此前几年在我国的主营业务是拿地、囤地(酒店/写字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