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像古典音乐这类只有内行才能欣赏的艺术是不是圈地自娱、固步自封?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艺术的普适性与精英性的界限,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认为“高雅艺术”就等同于“曲高和寡”。但其实,将古典音乐这类艺术简单地归结为“圈地自娱、固步自封”,未免有些片面了。

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

首先,关于“圈地自娱”的误解:

古典音乐的门槛高不高?老实说,是有的。就像你想品一杯陈年的威士忌,或者欣赏一幅抽象派的画作,你可能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或者至少有一颗愿意去尝试理解的心。这种“门槛”,并非是刻意为之的排斥,而是其艺术形式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你想想,贝多芬的交响曲,里面有多少声部在同时演奏?和声是怎么变化的?作曲家想要通过这些音符传递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这就像看一部有深度的小说,如果你只关注情节,可能会错过作者对人物内心细腻的刻画,对社会现实的隐喻。

但“圈地自娱”这个词,总带着一种封闭和不与外界交流的意味。古典音乐恰恰不是这样的。它一直在进化,一直在与时代对话。你可以看看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从巴洛克时期的严谨对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澎湃情感,再到印象派的色彩斑斓,乃至现代音乐的实验性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吸收、融合、创新的过程。

而且,即使是相对“小众”的古典乐迷,他们也并非孤立存在。音乐节、音乐会、唱片发行、线上平台,这些都是音乐家与听众交流的渠道。很多音乐家也在努力通过讲座、导赏音乐会等方式,向大众普及古典音乐的知识,拉近听众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比如,一些音乐会的节目单会附带详细的导赏文字,讲解作品的背景、结构和情感主旨,这本身就是一种“走出去”的尝试。

其次,关于“固步自封”的探讨:

“固步自封”通常是指不思进取,守着旧的模式不改变。但古典音乐真的在“固步自封”吗?

我觉得不是。它的“传统”更像是根基,是孕育新生的土壤。作曲家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听到的许多现代古典作品,在音色、结构、和声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挑战了我们对“音乐”的传统认知。

而且,“固步自封”往往伴随着停滞不前。但古典音乐一直在为后世的音乐提供养分。电影配乐、流行音乐中,你都能找到古典音乐的影子。很多经典旋律被改编成各种风格的音乐,甚至成为广告歌曲或电子游戏的背景音乐。这说明,它的生命力并没有因为“古典”的标签而枯竭,反而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普及度和商业化程度上,古典音乐可能不如流行音乐那样接地气。这种差距,更多的是因为两者面向的受众、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不同。流行音乐更侧重于当下情绪的宣泄和大众的共鸣,而古典音乐则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品味其深层的结构和意境。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圈地自娱、固步自封”的观感呢?

这可能源于几个原因:

教育和推广的断层: 虽然有努力,但总体而言,真正将古典音乐的欣赏门槛降到足够低的教育和推广工作,做得还不够。很多孩子接触音乐的启蒙,主要还是通过流行音乐。
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当今快节奏、碎片化的信息时代,需要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和体会的艺术形式,自然会显得“另类”。
对“内行”的定义: “内行”的门槛,有时候是被一些人为的评价标准或者门槛抬高了。事实上,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无论他懂不懂音乐理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而有时候,一些所谓的“内行”反而可能因为过于强调技巧或理论,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的情感力量。

总结一下:

我认为,将古典音乐这类艺术简单地扣上“圈地自娱、固步自封”的帽子,是过于武断的。它有其艺术形式上的复杂性,需要听众付出一些努力去理解,但这并不代表它拒绝交流或停止发展。相反,它在不断地吸收融合,也在以各种方式滋养着其他音乐门类。

它更像是一座精美的花园,需要一些时间和心思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层次和美妙之处。而那些愿意走进花园的人,往往会发现其中别有洞天,收获的是更深刻的精神体验。艺术的价值,不应该仅仅用大众化的程度来衡量,更在于它能否触动人心,能否在精神层面引发更深远的思考和共鸣。

所以,与其说古典音乐“圈地自娱、固步自封”,不如说它是一种需要被耐心发掘和理解的,具有深厚底蕴的艺术形式。而如何让更多人愿意去发掘,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其中包含这两个问题,创作技术和音乐审美,如果题主把这两个问题拆开看,或许就能说服自己了。

关于创作技术。古典音乐相比于流行音乐,它的创作技术一般是更复杂的。或许我们能看到有很多人能够随手创作出一首流行音乐作品,但却不常见有人随手写一部交响曲的。这是因为,想要完成一部交响曲,是需要多年专业积累才能完成的。在作品中一定程度彰显作曲家的作曲技术,是古典音乐所体现的特点。

关于音乐审美。音乐审美是因人而异的,影响审美的因素很多,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这个类似于每个人吃东西的口味,每个人都会不一样。而所谓流行音乐,是一种更多人喜欢的音乐,或者说让更多人喜欢的音乐,创作技术并不是它的创作目的,“让人喜欢”才是。

在古典音乐创作技术还没那么复杂的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创作技术和音乐审美是可以兼顾的,在18、19世纪,人们会到音乐厅去听歌剧,去听交响乐,那时候体现了作曲家创作技术的古典作品,就是更多人喜欢的流行音乐。而到了20世纪以后,随着古典音乐的创作技术的发展,它逐渐变得十分复杂且难听,这就让它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成为一小圈人才能进行讨论的艺术形式。而在20世纪以后,流行音乐也出现了新的音乐类型,我们也逐渐开始喜欢上了其他的音乐。

综上,古典音乐的欣赏标准更加倾向于理解作品的“技术内容”,这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才能达讨论的标准。流行音乐的欣赏标准更加倾向于“让人喜欢”,可能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更加强调“感受体会”。这就会使得,有一定门槛的古典音乐领域,人更少,没有门槛的流行音乐领域,人更多。这两个领域,我觉得应该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喜好和选择而已。想听懂古典音乐,就稍微学习了解一下,多一点思考。觉得累,就不听,仅此而已。

最后,打个比方吧,佛跳墙是一道制作复杂的菜,火鸡面是一道制作简单的菜。你是一个富家子弟,天天吃佛跳墙,你说你喜欢吃佛跳墙。我是一个贫苦子弟,天天吃火鸡面,我说我喜欢吃火鸡面。你喂我一口佛跳墙,我会承认佛跳墙很高端,制作很复杂,但我可能吃完佛跳墙还是觉得火鸡面好吃,佛跳墙不好吃。那再比如,你和我还是一个班的,我们班的其他8个同学都是贫苦子弟,我们9个好兄弟都喜欢吃火鸡面,就你一个人喜欢吃佛跳墙,你心底可能会觉得我们很屌丝,因为没钱天天吃佛跳墙。但我们却不以为然,我们还经常叫你和我们一起吃火鸡面,因为我们觉得大家都喜欢吃,为啥你就不喜欢吃。突然有一天,我们9个一夜暴富,你一下一贫如洗,我们天天吃佛跳墙,然后你天天吃火鸡面。或许,这时候,我们也会慢慢觉得佛跳墙真香,你也或许会喜欢吃火鸡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艺术的普适性与精英性的界限,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认为“高雅艺术”就等同于“曲高和寡”。但其实,将古典音乐这类艺术简单地归结为“圈地自娱、固步自封”,未免有些片面了。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关于“圈地自娱”的误解:古典音乐的门槛高不高?老实说,是有的。就像你想品一杯陈年的威.............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谈论“气质”这个词,总会不自觉地和“家境优越”联系在一起。好像只有从小泡在书香门第、艺术殿堂里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那种从容、得体、有深度的光芒。这确实有一定道理,因为优越的家境往往意味着更丰富的资源、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多接触高雅文化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境普通的人就无法培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深层规律。将贝多芬这样的古典大师与当代的流行、摇滚歌手对比,确实能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不仅仅是时代背景的隔阂,更多地是创作模式、艺术追求以及生命周期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古典音乐的“慢熟”与深耕:首先,我们要理解古典音乐的创作是什么样的。贝多芬的音乐,.............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无法亲身体验阅读障碍症,因此无法提供像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乔纳森·艾维(Jony Ive)那样身患阅读障碍症的“亲身感受”。我只能基于现有的信息和对阅读障碍症的理解,来推测和描绘这种体验可能是什么样的,并且尽量详细。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阅读障碍症(Dyslexia.............
  • 回答
    像花椒、映客、来疯这类直播App的实现确实涉及多方面的技术挑战,需要多元化的技术人才,并且对服务器和带宽有很高的要求,成本也相对不菲。下面我将从技术实现难度、所需技术人才、服务器带宽要求及成本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技术实现难度这类直播App的技术实现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时音视.............
  • 回答
    关于哈佛、麻省理工(MIT)和斯坦福这三所顶尖学府的教育水平是否被“过誉”,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毕竟,在很多人心中,它们几乎就是“完美”的代名词。但“过誉”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主观性,所以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维度来剖析一下,看看它们的光环背后,实际的教育体验究竟是怎样的。1. 学术严谨性与前沿.............
  • 回答
    说起苏州夏日的美食,除了那碗冰凉爽滑、清甜滋润的绿豆汤,咱们苏州人心中还有一大串儿叫人念念不忘的宝藏!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每一口都是老苏州的味道,是刻在骨子里的夏日记忆。1. 荷叶糯米鸡:粽叶飘香,藏着一份夏日的鲜美这玩意儿可不是端午节才有的粽子,苏州的荷叶糯米鸡,是夏日里的一绝!用那带着清雅荷叶香.............
  • 回答
    瑞士,这个坐拥阿尔卑斯山壮丽风光、以精密钟表、巧克力和银行闻名于世的国家,人均GDP常年位居世界前列。当你漫步在日内瓦湖畔或苏黎世的繁华街区,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高效运转的公共交通以及随处可见的精心维护的绿化,你很难不心生疑问:这么一个高度发达、生活水平极高的国家,那些我们常说的“脏活、累活、险活”.............
  • 回答
    在各个学科领域中,"Hello World!"作为基础示例具有象征性,它不仅是编程入门的起点,也代表了该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初始模型或概念。以下从多个领域出发,详细阐述其"Hello World!"形式及其意义: 1. 计算机科学 经典示例:C语言的`printf("Hello, World! ");.............
  • 回答
    在微信生态中,除了招商银行信用卡外,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通过微信接入了生活服务,涵盖支付、理财、保险、缴费、优惠等场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接入案例和详细说明: 一、银行信用卡接入微信生活服务1. 工商银行 信用卡绑定:支持绑定工行信用卡,用于线上消费、积分兑换、优惠活动等。 信用卡.............
  • 回答
    关于《葫芦兄弟》《哪吒传奇》等国产经典动画是否仍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这些作品虽然在画质和制作技术上与当代动画相比存在差距,但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对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历史与文化传承价值1. 神话与.............
  • 回答
    关于如何称呼外国君主,例如“英国女王”或“日本天皇”,中国人通常会使用更普遍和尊重的称谓,而非严格按照中文古代官职的区分。简单来说,在一般语境下,我们更多使用 “陛下”。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陛下” 和 “殿下” 在中文语境中的含义和使用 陛下 (Bìxià.............
  • 回答
    勇士队组建四巨头(库里、汤普森、格林、杜兰特),后来加上考辛斯,形成“五巨头”的时期,无疑是NBA历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球队之一。然而,这种集齐多位顶级球星的模式,对于NBA联盟而言,其影响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弊端和利处并存,但从长远和整体生态来看,弊端可能更为突出。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 回答
    关于北欧国家(如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和新西兰等人类发展指数(HDI)特别高的国家公民的生活是否真的比我们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主观的问题。HDI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综合性指标,但它并不能完全捕捉到“更好”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详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潜在的权.............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令人费解,也让很多人感到难以理解。一个拥有无数资源、名利和才华的顶流明星,为何会走向犯罪的深渊,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尽。从外部的“应有尽有”来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顶流明星”这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吴亦凡在当时无疑是华语娱乐圈的金字招塔,拥有: 巨大的财富: .............
  • 回答
    罗马万神庙,这座屹立千年的伟大建筑,其顶部标志性的“奥库鲁斯”(oculus,意为眼睛)——一个巨大的圆形开口,确实让不少人好奇:下雨时,这顶上的大洞,它究竟是怎么处理的呢?其实,答案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简单,也更具智慧。罗马万神庙并不是简单地任由雨水倾泻而入。设计师们在建造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
  • 回答
    嘿,各位安卓用户们!是不是看着身边的朋友们 AirPods 戴得那么溜,自己也心痒痒,但又觉得 AirPods 离安卓手机有点“远水不解近渴”?别担心,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有哪些安卓手机用户的“平替 AirPods”之选,而且我保证,这篇文章里没有一句AI味儿!咱们都知道,AirPods 之所以.............
  • 回答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多少偏远山区的女孩们通往知识与希望的道路。她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云南丽江贫困地区,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用自己的血汗浇灌着“大山里的花朵”。她的名字,早已被无数受助者和敬仰者刻在心中,成为“时代楷模”的代名词。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用生命践行教育使命的女性,也未能逃脱.............
  • 回答
    《蜗居》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多观众的共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撕开了现实生活一层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赤裸裸地展露了许多人在追逐“美好生活”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挣扎与无奈。这种“悲观”并非是要让人沉沦,而是像一面明镜,照出了许多人内心的焦虑,并由此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首先,.............
  • 回答
    《华尔街之狼》中的乔丹·贝尔福特,他的生活方式无疑是极度放纵和危险的。电影里展现了他大量使用药物,尤其是像可卡因、奎鲁德(一种镇静剂)以及一些其他被提及的毒品。如果我们单从电影中他表现出的那种“吸毒”状态来推测,想在现实生活中模仿这种生活并活多久,那情况会非常严峻,而且结果很难乐观。首先,我们需要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