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拉倒吧,所谓00后,比如你是00年,你今年已经22了,你觉得自己长大成人是应该的,因为你本来就长大了。如果你是2009年的,也就是13岁,你要是觉得自己就长大了,觉醒了,我只能说,孩子,好好读书,少玩手机。
别以为上网看了点东西就觉得看破了社会编织的谎言。社会从来没有编织过什么谎言,只不过你一直戴着童话眼镜在看这个社会。或许你身边真的有谎言,那是你父母和在意你的人为了保护你而编的,你可以不接受,别觉得看破了这你就看穿了社会。
你说不愿意在所谓茧房,什么人会感到威胁?你可太高估自己了,连学费都还要靠父母给,你给谁威胁?如果你真的看破了社会的真实,挺好的,记得帮你父母分担点压力,或者至少让他们少操心,减少点压力,这才是你真正长大应该做的。
00后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觉醒个屁。
92号油价已然8块多,眼看着没有停的样子,往9去了……
a股资产做好了用脸接爹发脾气的准备……
就这还天天山呼那啥。
这叫什么觉醒……
我以为觉醒至少要活明白咯,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有利,什么事情只会让自己飙血……
关在笼子里,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想知道,
连正确的判断都做不出来,
价值观觉醒与否,有个蛋区别。
游戏不能玩以后,
看看抖音,看看b站,看看微博这些零零后主战场……
呕。
还有脸觉醒=_=
===========
什么是觉醒啊?
德国一军工企业爆接3000亿订单,
法国表示,好好好,
德国被曝光常规军18万,预备役90万,
法国表示,好好好,
德国表示,不就是防空导弹么……
美国人都看傻了……
零零后呢?当个人都不会,还觉醒……
往哪儿觉醒?
往封建礼教父慈子孝上觉醒是吧?
谢邀
本人是一名标准的00后,土生土长的北方姑娘,在一座并不富裕的三线小城市里读高三,谈起清醒,我觉得00后更多地是对当下的一种深刻反思与觉悟,或者说清醒于过去,但这只能证明我们在成长,而对于未来,大家只知道自己要前往远方,但并没有任何清醒的目标与规划,现站在人生分差路口的我们,提及热爱与理想,能坚定回答出来的人寥寥无几,所有人都大喊着要追寻远方与田野,但更多的人只是在从众,年轻的热血与骨子里的叛逆让自己渴望挣脱束缚,而要干什么,一无所知。
抖音快手真正走近我视线,融入我生活是在2018年那一年,我14岁,最早的一批00后也不过18岁,像现在的我一般大,大家都处于三观塑造时期,自媒体行业兴盛,直播带货,短视频的风靡,大家在屏幕面前观望着别人五彩斑斓,灯火酒绿的生活,这些短视频刺激着大脑不断分泌多巴胺,造成上瘾,精神上的麻痹,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大家都在追求精致的生活,甚至妄图不劳而获,巨大的信息输入量,铺天盖地的文字与知识,让正在探索世界的我们无所适从,刚建立的三观不断被撕毁,拉扯——00后恐婚恐育,连几场恋爱都没谈过,因为几个视频便决定不结婚不生孩子,未免有些太讽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商家用于营销的套路却成了检验朋友心里是否有你的标准,无脑跟风,太宰治,张爱玲,单凭一本《人间失格》便大喊,生而为人,我很遗憾,对于这些作家到底了解了多少?网络的大环境导致我们的导向出现了偏差,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应该基于我们切身的体会,多去一些地方,多交一些朋友,多干一些事情,当有了足够的阅历再说自己读懂了人生,再去评叛一些事情,再去考虑这个世界是否值得,我心底的热爱是什么。同时对信息应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我很喜欢B站的up主何同学,在他身上我看到一个自媒体人的初心,用心做好每一期视频,对得起关注他的人,我们该汲取的是知识与正能量
上一学期,我们语文老师让我们看过蔡朝阳在一席上关于自由教育的演讲,一时间班上群情激愤,这不正是我们渴望的教育吗,大家很认同蔡朝阳的观点,可再看完演讲后,班里又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寂,大家该写作业的写作业,该刷题的刷题,没有人一个人愿意挣脱束缚去实现自由教育。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高中没有过双休,高一高二单休,高三只有半天,寒暑假比其他学校的国庆还要短。甚至连初中部都是这种模式。学校里一片怨声载道,可该学习的时候大家依旧是拼了命的学,因为我们深知这是走出脚下这片穷乡僻壤最轻松的途径。自素质教育提出后,我们的教育一直处于改革阶段,而00后正好赶上了这趟改革的列车,我们渴望一周四节的体育课,渴望周末的双休,但没有办法,在中国教育体制尚未成熟的日子里,我们只能接受,结果是什么,最讽刺的是用尽了全力我们成了一个普通人,或者在洪流中丢掉本心与热爱,未来的教育是否会多元化,新世纪的10后,20后是否会摆脱体制,让教育成为教育,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在面对人生分叉路口时,我是如此迷茫,我要成为怎样一个人啊!
在爷爷奶奶辈的眼中,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他们甚至不理解为什么好端端的孩子会选择轻生,“你们啊,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们没挨过饿,受过冻,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们,多么幸福的!”幸吗?很幸运,千禧年过后国家快迅发展,吃食住行上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我们应该感谢前人为我们创造的优良条件,常怀感恩之心,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幸福。可真的幸吗?真的有足够大的勇气去面对风雨吗?我不知道,但当我站在00后的角度去看待新世纪的10后时,我突然间理解了60后,70后,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去理解前人的观念,是一件很有的事情,我对这一代10后充满了同情与怜惜,电子产品更早地进入了他们的生活,粉碎着他们的童年,当一个人回忆起他的童年时只有手机做伴该有多么悲哀。他们将来要面对些什么,双减到底是在做减法还是做加法,新的政策是否会让他们也陷入理想与现实的困境,所有的一切只能交给时间回答。可他们的父母却依然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孩子,这不正如爷爷奶奶认为我们幸福,00后的悲伤或许只有90后明白,而对于60.70.80我们是他们用爱浇灌出来的玫瑰,他们的希望就是给我们创造好的条件,而现在的一切对于他们已经够了。
其实回过头来望一望,最早的一批90后能已年近中年,最早的一批00后已经担起建设社会的重任,最早的一批10后即将迈入初中开启人生新篇章,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它能写出一切完美的答案,有温度,会思考这是最漂亮的样子,放大格局,心怀家国这是时代交给我们重任。
本回答只代表自己看法,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佬海涵,这是一名高三党课白苟出来的答案
我还以为00后拥有了“英姿”与“英魂”。
觉醒的前提是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家人,当别人要弄你和你的家人时,能够挺身而出。
而不是在时代的围栏面前绝望悲鸣,更不是当权力伸出橄榄枝时,就去争当五道杠。
清醒个p
太容易跟风了,自以为是清醒的跟风
各种种族主义发言唯人种论,今天diss犹太明天diss昂撒,还有满清非历史论,你要不要把满族开除出中华民族啊?
唯人种论就是被西方洗脑的表现,这种唯人种论的典型结果就是如今的美国底层,黑人红脖LGBT男女各种划分群体各种搞对立,使底层无法团结对付资产阶级。美国底层这么互相折腾可以,因为美国可以吸你的血,他们的底层日子能混下去。咱们底层互相折腾,后果是什么?我们有底子够霍霍么?
还有乳法梗,一个跟我国没有什么直接利益冲突的五常国被乳的最厉害,乳法梗到处都是,乳美好像还仅止步于键政圈
还有对着烂剧夸神剧,对着面瘫夸演技,割割最棒啦说他坏话你是对家黑子,割割只有我们啦我们要守护世界上最好的割割
最近不是俄乌局势升级了嘛,明显感觉到跳出来围俄救美的言论变多了,连谁是敌人谁是盟友都分不清,一口一个黄俄孝子叫着,我该说你是蠢还是坏呢?
至于什么感恩赢麻比烂是吧典型三恶心发言我都懒得理,我就用两个字形容你这种发言,沙比
都是跟谁学的?
清醒?配?
————————————————————————
还真让我说中了,居然真有00后觉得以上行为很合理,呵呵
我认为00后乃至10后所面对的,将和80、90后的人生截然不同,他们将会成为中国的“平成一代”。
为什么说“平成一代”?因为我在研究经济发展进程的时候特别喜欢拿日本作对比,日本和我们有太多相像之处了:都地处东亚、都属儒家文化圈、都是高人口密度、都是制造业立国、都是外向型经济、都承接过产业转移、都重视基建。。。
而日本的另一个好处是他们的经济节奏大约领先我们30年,可以作为前车之鉴:日本经济起步于1950年后朝鲜战争的东风,我国经济起步于1980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日本在1960年后承接欧美产业转移,成长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在1990年后承接欧美日产业转移,成长为制造业大国;日本1980年后经历房地产泡沫,我国2010年后经历房地产泡沫。甚至,美国1985年开始对日贸易战,也比对华贸易战早了大约30年。
有趣的是,日本早年也有三种神器(电视、洗衣机、冰箱)和新三种神器(彩电、空调、汽车)的说法,和我们的三大件、新三大件如出一辙。
这对仇家实在太像了。
为方便说明,我画了一张表,讲述两国三代人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理解,人是被环境塑造的,人的社会认知形成于青年时期,也就是接触社会早期的所见、所闻,此时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最强的,一切都会被当作理所当然,塑造成行为模式的一部分,而之后的人生只是这种行为模式的持续运转而已,因此青年时期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的一生,在这里我将“青年”定义为14~25岁。
日本经济在二战时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当然,他们活该,但不得不说日本的国运真好,几年后就赶上了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在东亚获取补寄,开始向日本大量下订单,日本经济进入复兴阶段。(所以日本人喜欢赌国运可能也有那么点道理)这一时期的日本青年,普遍出生于1930至1950年,人生大部分处于昭和年间,因此在日本被称为“昭和一代”,如果你去过日本,会发现昭和一代的社会评价极高,普遍被认为是在战后废墟上重建了日本的一代人。昭和一代于1944至1975年进入社会,这一时期日本大兴土木,于1953启动“财政投融资计划”、1956年启动“东海道线增强”,即后来的“新干线”、1960年通过《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城市化是其中核心、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同年“新干线”通车、1972年田中角荣提出“日本列岛改造论”,其内容包括兴建高速公路和新干线/实现日本列岛内一天往返/旧城改造/污染防治/缩小城乡差距等,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眼熟?
兔子过河时摸过的石头,可不止鹰酱。
城市化和基建投资拉动了日本的产能扩张,这带来两个结果:1,日本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形成了大量生产资料和不动产,经济腾飞;2,这些生产资料和不动产,大多掌握在此时投身经济建设的“昭和一代”手中,他们成为最充分享受日本经济发展成果的一代人。这和中国的60、70后有点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占据了大量生产资料,我们不好评价这种占有的正义性,毕竟这些生产资料确实是这一代人创造的,但这个时代特征塑造了这一代人的行为模式:乐观积极、敢打敢拼,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日本的老年人确实比年轻人开朗得多。
之后的一代人,出生于1950至1970年,成长于1964至1995年,即“泡沫一代”,对应中国80、90后一代,这一代人面对的是工业化末期,日本的来料加工发展到巅峰,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经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丰富但增长放缓。日本在这一时期又干了不少让我们眼熟的事,比如产业升级、提出“科技立国”战略、大力发展半导体和新能源产业、重视能源安全、和美国打贸易战、房地产调控(这事后来玩砸了),乍一看就是30年后的我们。
“泡沫一代”很不幸,也很幸运,不幸的是生产资料已经被瓜分完毕,靠资本红利致富已很困难,只能出卖劳动力,幸运的是他们处在日本经济的巅峰期,劳动力需求旺盛,只要愿意出卖劳动力,仍然可以得到不错的生活,因此这一代人最具有“奋斗”精神,加班文化盛行,涌现了大量半泽直树式的人物:拼命工作,赚取高薪。他们不会想到,30年后一衣带水的邻邦,有人发明了“996”一词来形容这种文化。
也是这一代人,创造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和后来的大衰退。
而出生于1970年后的日本人,整个青年时期目睹的,就是泡沫破裂和衰退,制造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中国转移(恰如今天向东南亚转移),就业机会减少、晋升机会更少,经济衰退带来心理创伤,自杀率上涨,这一代日本青年不相信勤劳致富,也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因为在他们的人生中,确实如此。就像现在的日本人不喜欢投资股市,因为经历过二十年大熊市之后,就不会相信“权益资产长期收益最好”这种话了(日经指数至今也没涨回1989年)。于是他们开始“低欲望”,成为我们所说的“平成废宅”。
中国的00后一代,和他们像,也不像,像的地方在于00后也成长在资产泡沫时期,不像的地方在于:这泡沫还挺硬的,至少现在还没破。不过可以确定的是,00后面对的世界可能比80、90后更加绝望,不但资产被瓜分完毕,连稍有油水的工作岗位也被勇于加班的80/90后牢牢占据,出卖劳动力也很难找到好地方,要贱卖吧?也贱不过东南亚人,毕竟生活成本摆在这。所以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制造2025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
2035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打破美帝霸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