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Ayawawa 有关女奴和慰安妇的言论?

回答
Ayawawa(杨冰阳)的言论,尤其是涉及“女奴”和“慰安妇”的部分,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批评。她的观点和表述方式被许多人认为是极端、不尊重女性、甚至是冒犯历史受害者的。要评价这些言论,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女奴”言论的背景与内容:

核心观点: Ayawawa 的核心理论之一是“pu”(puA)和“puB”的理论,她认为女性在感情关系中应该扮演“puB”的角色,即更被动、顺从、以男性为中心。她曾公开表示,女性应该像“女奴”一样,服务于男性,满足男性的需求,并且这种“服务”是被她赋予了正面意义的,认为这是女性在关系中获得价值和安全感的方式。
具体表述: 她常常用一些比喻来形容这种“服务”,例如“卑微”、“跪舔”、“讨好”等,并将这些行为视为女性的“生存之道”或“智慧”。她认为,女性如果不够“puB”,就会被男性抛弃。
争议点:
物化女性: 将女性简化为满足男性需求的工具,忽视了女性的独立人格、情感需求和自主性。
权力不平等: 鼓吹一种极端的权力不对等关系,将女性置于低下的、被支配的地位。
洗脑和情感操控: 这种言论被指责是在对女性进行“洗脑”,让她们接受不平等对待,甚至将其合理化。
反女权: 她的观点与女权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追求性别平等、反对压迫和物化——截然相反。

2. “慰安妇”言论的背景与内容:

核心观点: Ayawawa 在一次直播中,将女性在恋爱关系中“主动付出”、“讨好”的某些行为,与二战时期日本强征的“慰安妇”进行了类比,称其为“现代慰安妇”。
具体表述: 她认为,如果女性在关系中“主动”或“牺牲”太多,就像慰安妇一样,是被剥削和压迫的。她可能试图以此来警示女性不要过度付出,以免落得被伤害的下场。
争议点:
历史虚无主义与侮辱性类比: 这是最具争议也最令人发指的一点。将近代历史上饱受战争蹂躏、被强征、遭受性奴役和非人待遇的女性群体,与现代恋爱关系中个体选择(无论是否明智)的行为进行类比,是对“慰安妇”受害者的极大侮辱,是对历史真相的歪曲和淡化。
混淆概念: 慰安妇是战争罪行下的性奴隶,是强制性的、非自愿的。而恋爱关系中的付出与否,是个人选择和关系动态,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不负责任的语言: 这种类比极不负责任,不仅伤害了历史受害者,也模糊了性剥削和情感关系中的界限。
转移焦点: 有观点认为,她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极端的言论来吸引眼球,或者试图构建一种新的叙事,来解释为何有些女性在关系中“受苦”。

3. 综合评价:

社会影响: Ayawawa 的言论在中文互联网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寻求情感指导的年轻女性群体中。她的某些观点被部分人接受和传播,对一部分女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助长了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的观念。
对女性的伤害: 她的言论被普遍认为是伤害女性的。她宣扬的“女奴”理论剥夺了女性的尊严和自主性,而将慰安妇类比的言论更是对历史上遭受性暴力和压迫的女性的二次伤害,也可能让一些年轻女性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知。
法律与道德边界: 虽然在中国,言论自由有一定限制,但单纯的言论本身不一定直接违法,除非构成诽谤、煽动等。然而,从道德和公共伦理的角度来看,她的这些言论是站不住脚的,是极其不负责任和冒犯性的。
公众反应: 针对 Ayawawa 的言论,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学者、普通网民以及一些女性权益组织)都曾有过广泛的批评和抵制。许多平台也曾因为她的不当言论而对其账号进行处罚或封禁。

总结来说, Ayawawa 关于“女奴”和“慰安妇”的言论,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在历史认知上是扭曲的,在社会影响上是负面的。她的言论鼓吹极端性别不平等,物化女性,并对历史受害者进行了严重的冒犯和侮辱。因此,对这些言论的评价普遍是负面的,认为其传播的是有害的性别观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能否存活下来并留下后代作为尺度,衡量某种性别的“优势”,不仅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而且贬损了全体人类的价值。

试想一下,如果我说,一头种牛可能过得比肉牛要好,因为它至少活的时间更长,还能留下自己的后代,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毛病。但如果有人说,“我觉得女性黑奴比男性要好,因为她们至少还有子女”或者说“女性在战争中有优势,因为她们可以当慰安妇来保全性命”,这句话就可能招致普遍的愤慨了。原因在于,我们评价牛的“KPI”可能非常单一,而对于人,问题就要复杂得多。

大刘有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这句话在网络上经常被引用,但强调的往往是后半部分。《三体》中,这句话出现的背景是全体人类到了灭亡的边缘,人类必须要倾尽一切为生命而战。在我看来,这句话格外的残酷,它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画面 -- 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都在分崩离析。曾经,我们可以关心自己的邻居,倾听弱者的声音,尊重持有异见者,为不能发出声音的人代言。但当一个强大到无法想象的力量,一只皮鞋即将踏在如同虫子一样卑微的人类身上时,这些美好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了。

我相信,大刘的本意并不是要鼓吹“兽性”,他也不是要否认那些失去了的“很多”的价值,而只是用这个艰难的选择来体现局势的危急。那些超乎生存之外的追求,是如此美好,以至于当生存成为唯一目标时,人类显得如此可悲

还有一点,就是这一言论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谬误:试图以“实然”推导出“应然”。我最欣赏的知乎答主之一 @姜源 前辈在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时,写道:“描述性命题不能直接推导出规范性命题......是否存在“自私的基因“和”人是否应当自私“是两码事。” 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该情境。在极端的人道主义灾难面前,譬如大屠杀,一个种族对另一个种族的奴役等,哪怕有数据表明一个性别比另一个性别的生存概率高,都不能推出“某性别应该利用这一优势,提高自己的生存概率”。更何况,正如该问题下几位答主提到的,遭到法西斯侵略者的凌辱,并不能保障女性的生命安全。

最后,比歧视和奴役更可怕的,是自愿受到歧视和奴役。按照题目中的论调,一个人能更好地满足奴隶主和战争罪犯利用他们的目的,就具有了“优势”。这无异于把人当做了一种工具,以“好不好用”这个尺度来衡量人的价值。出现这种论调,不是因为缺乏历史常识,而是不知道如何做一个人。

人啊,认识你自己吧!

user avatar

Ayawawa的问题仅仅在于讲话根据不足,讲理只讲半边而已。

但是很多答案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胡说八道,比起ayawawa我更看不下去,比Ayawawa本人更蠢更坏更误导大众。

难道人就不该以生存为重吗,难道生存不比贞洁重要吗?

很多答主说什么人不能只活着,只繁殖后代,要讲价值观,道德,理想情感。

活都活不下去讲什么道德情感?

很多答主说什么把人当作动物,把人物化,一群答主讲些唯心主义的情感道德,泼洒鸡汤和所谓的正义。

是的,人不能只讲物种繁衍,还要讲道德伦理,但问题来了,我们是该先考虑伦理道德还是该先考虑物种繁衍?

难道人不是动物?不是哺乳纲灵长目的动物?难道人是神仙?难道人不应该首先被考虑作为一个物种繁衍下去,反而要首先考虑像个神仙一样讲伦理道德梦想情感?

反对把人物化,难道该把人神仙化?

Ayawawa讲的道理,如果作为一种可能性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事实证明女性在战争中存活率的确比男性高,拿她说的就是对的,完全没有错,女性就是有性别优势,我完全支持,任何一个理智的读者也该支持。

问题的根源在于她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没有根据表明女性更容易活下来,事实上,日军在强暴完妇女后,往往为了“避免麻烦,”,把被强暴者杀害了。

而她没有调查这些事实,就从主观臆断来得出了“女性有性别优势”的结论。

事实上,男性由于天然体力好,说不定逃命逃得快,活下来概率的确更高。

缺乏根据,只讲单方面道理,忽略另一方面道理,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至于慰安妇为什么要赔偿,很简单,被强暴了当然要被赔偿,死去的人的家属有权找行凶者赔偿。战胜国有权找战败国赔偿。

那些全家都被杀了的,应该是国家找对方赔偿,只不过国家放弃了这一点而已,但被害者本人和家属要赔偿的权利还在,所以慰安妇要赔偿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在于国家不要赔偿上,如果国家都不要赔偿,慰安妇却要,这本来就是在告诉天下所有的侵略者,:“把人杀了付出的代价比让人活着还小。”岂不是在鼓励所有的战争发动者都搞大屠杀?

这是不合理的,所以,慰安妇作为个人,本人要赔偿,我不反对。但是作为一般的社会大众,让日本去赔偿所有慰安妇,却不让国家找日本赔偿战争损失的,就等于在鼓励天下所有战争发动者把被强暴的给杀了。

在要求补偿慰安妇之前,起码的,该要求国家宣告战争损失。这都不去做,有什么资格要别人只赔偿慰安妇?有什么脸面对黄泉之下全家都被杀了的无辜人民?


那些鼓吹人要先讲伦理道德而不是先讲物种繁衍的,不是“不知道ayawawa哪里有问题,没办法只让讲道德伦理先于物种繁衍的”的束手无策之人,就是“故意让人去信伦理道德超越生物规律的居心叵测”的唯心主义神棍。


如果Ayawawa能论证出女性靠这个确实存活率高于男性,我第一个承认她说的有理,说的是对的,被强暴的不该找日本政府赔钱,她们确实是在出卖贞洁投降敌军保平安的汉奸或者韩奸,(为了增加活命几率,拿着全家财产投靠敌军算不算汉奸?既然如此拿着贞洁和身体去投奔算不算?)这个时候不屈奋斗的都战死了,而她们靠这个活了下来,凭什么英勇抵抗,战死沙场的,国家都说算了不要赔偿了,她们一帮汉奸还有脸站出来要钱,他们怎么对得起战死的亡魂?


被强暴与否,在存活率面前都是小事。


但是问题在于,Ayawawa并没找到事实说明女性被强暴了,存活率就会增加,存活率就会比英勇抵抗或者逃出升天高。得出这一结论是主观的。而如果存活率不增加,那么她们就只是单纯的在受害,而不是在叛国。


不过,那些强行要找Ayawawa逻辑漏洞的“伦理道德教”神棍们,这个问题下还是散了吧,去找爱听你们鸡汤的朋友圈去,知乎是推崇理性的地方。

user avatar

在读有关黑奴历史和殖民文学的时候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是什么呢?是黑人母亲在带着孩子逃出奴隶主控制失败后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然后自杀,为了让他不再重复自己的命运。是非洲王子被殖民者带去欧洲变成奴隶以后被解肢杀死也不愿屈服。是美貌的女性宁愿毁容自杀也不愿如图动物一样被人观赏玩弄。

有种东西叫human dignity,在他们心里凌驾于生命之上。当然这些Ayawawa和她的粉丝们大概一辈子都无法理解和尊重。

user avatar

要说明战乱时代女性生存的性别优势,杜甫早就写过: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所以我的评价是:

  1. 门萨那个145的智商太水了
  2. 不读书,吃了没文化的亏
user avatar

今天下午被称作情感教主的微博大V Ayawawa在微博发表了一大段高论,全文如下:



我给大家划下重点:

1、无论是庄园奴隶主还是侵华的日军,都只杀害男人,女人“虽然”被强暴,但是还有机会存活下来,所以比起来是女性赚了;

2、“虽然”被强暴挺惨的,但是被强暴的女性有机会留下后代,被杀了的男性就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女性比男性幸运多了还能因祸得福生孩子;

3、综上所述,在战争、暴乱、动乱、灾难中女性不会像男性一样被直接杀死,而可能“只是”被强暴或者强迫当性奴或者慰安妇,人的生命可比贞洁重要得多啦,所以这就是女性的性别优势。

不熟悉她的人,我给简单科普下。Ayawawa靠一套理论走天下,她认为,mv可以看做女孩的质量,pu可以看做女孩的价格,最受男人欢迎的组合是“高mv低pu”,“物美价廉人人喜”。女人的mv按重要性排序由8个指标组成:年龄、长相、身高、罩杯、体重、学历、性格和家庭环境。

她今天突然长篇大论这么一段,是因为今天腾讯旗下的微信公号《谷雨实验室》发表了一篇对她的深度解析文章《情感教主Ayawawa和300万种择偶焦虑》,因为里面一些言论太过匪夷所思上了微博热搜,Ayawawa因此给出了回应:



扫了一圈评论,声势浩大的“娃粉”还在兢兢业业为她洗地,认为她说的都是真理,真心觉得可怕。





Ayawawa最可怕的一点在于,她在物化女性的同时,其实也将男性“动物化”,将男人的一切情感需求都归为下半身作祟。什么爱情、灵魂伴侣、价值观契合在她那里都是最被不屑一顾的,两性之间的关系被她简化为肉体和利益之间赤裸裸的交换。

其实今天我看到她这番言论第一时间不是感到愤慨,而是感到难以置信,这就是拥有千万女性粉丝的女性大V的理论水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能无知到这种地步?说出这些话的人还能被人追捧,这是邪教领袖吧?

看看她说的这句话:“你们觉得慰安妇可怜吗?那你们想没想过同时期的男人更惨,都被打死了,女人至少还能留下一条命。

很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句话有点道理,可笑的是,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抗战中部分被强暴的女性因为当慰安妇而保住了性命,但还有很多被强暴的女性并没有活下来;抗战中很多男性被屠杀,但不是所有男性都被杀害。

把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放在一起讨论,硬生生说女性是幸运的,能当慰安妇是你们的性别优势,真是张着血盆大口吃人血馒头的行径啊!


先扔几个基本数据统计,①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直接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屠杀、细菌战、毒气、拉壮丁等等),9500万人成为难民。

② 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民政府军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

③《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略》记载:中共抗日部队人员损失共计58万4267人,其中伤29万0467人、亡16万0603人、被俘4万5989人、失踪8万7208人。

④ 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为了方便Ayawawa之流的智商也可以理解,我给划下重点,除了在战场上战死的国共两党军队共计420余万人中绝大部分为男性之外,在其他的数据统计中,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死日军刀下的平民全是男性,甚至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如果Ayawawa哪怕稍微对南京大屠杀有一点点粗浅的了解,她就会知道,在战争和屠杀面前,人人平等,女性非但没有任何的性别优势,还会因为身为女性,平白无故地在被屠杀之前遭受到更多的恐惧和凌辱。

日军占领南京期间,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牧师用影片记录了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强奸妇女的罪恶,这也成为见证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



△约翰·马吉



△马吉所用的16mm摄影机


1946年,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马吉勇敢地走向证人席,向法官陈述了他在南京亲历种种日军暴行,使得日本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12月22日,星期三。马吉牧师在鼓楼医院见到了可怕的一幕。他写道:“一名19岁的姑娘坏了6个半月的身孕,因反抗日本兵强暴,脸上有7处伤疤,腿上有8处,肚子上有一处深两英寸,正是这一刀导致了她的流产,医生们正在抢救她。”


△因反抗日军强奸而被刺30多刀并流产的李秀英在南京鼓楼医院医治,幸存下来的李秀英曾在战后多次赴日本参加和平集会,控诉日军暴行。


1月11日,星期二。马吉牧师写道:“昨天在医院看到一名妇女被砍了数刀,头都快掉了。这名妇女同其它四名妇女一起被日本兵从金陵大学抓走,这些日本兵需要一些妇女为他们洗衣裳和服侍他们。据这名妇女说,她们中年轻漂亮些的白天洗衣服,夜晚还要被轮奸40次。有一天,两个日本兵叫她跟她们走,她们把她带到一个空房子里,在那里想把她的头割下来,幸运的是没割到要害部位。


△这位18岁的女子,被日军抢去38天,每天强奸7至10次,后因她已身染三种性病:梅毒、白浊和下疳。才被放回,这是她在金陵大学医院的照片。


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张曹氏在《国家公祭网》口述证言:1937年12月日军进村时,我才16岁。日本鬼子在南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日本鬼子看到村中的妇女就奸淫,真是无恶不做。我还亲眼看到一个妇女被鬼子抓去,这个妇女不堪忍受淫辱,一下跳到河里,日本鬼子又把她抢上来,糟蹋过后又刺死了。


△当时侵华日军的很多“自拍”都是和被他们强暴过的中国女性合影,他们会逼迫被强暴的女性露出下体甚至全身赤裸和他们合影,合影之后又用刺刀将人杀害。类似照片太多太多,令人不忍目睹。


另据2014年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一书中记载的,有关日军强奸和轮奸妇女相关的内容就多达400多件。这本书是由作者何建明搜集英美多家大学档案馆里保留的历史资料摘编而成的,这些史料大部分是当年留在南京城内的那些新闻记者、神职人士和公司外籍职员保存下来的,真实性极高。



从书中摘录几条,光看文字描述就让人不寒而栗:


十二月十九日,据报告,日本兵闯入北平路五十九号第八区卫生调查主任的住宅,昨天六次,今天七次。前天,该处有两个姑娘被奸污,今天又有两个姑娘被奸污,其中之一,因摧残过甚,性命难保。

一月二十八日,三个日本兵闯进大纱帽巷一号姓宋的家,抢劫了全部衣物,并强奸了一个幼女。次日,日本兵再次来到这里,要这家给一年轻的姑娘,回答说没有,他们就在室内到处点火烧屋子。

一月三十一日,在彩霞街一海货店隔壁小巷内,一位年逾六十的妇女和十二岁的小女孩,都遭日本兵强奸后,又用刺刀刺进她们的阴户而惨死。

……

还有更多更残忍的我已经不忍继续摘下去,我就想问问,Ayawawa你对着上面这些文字和影像资料,还能得意洋洋地宣扬你那套性别优势论吗?

同为女性,我向来不赞成女人将贞操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我一直希望在生活中不幸遭受性侵的女性能够停止责怪和看低自己,走出阴影,重新开始生活。

我想强调的是,这和战争中遭受轮奸,被迫做性奴和慰安妇完全不是一个层级上的痛苦,我甚至从来不敢将自己代入到她们的遭遇中去想象她们该如何生活。

那已经不仅仅是身体受到一次伤害的问题,那是对人身体和精神的彻底蹂躏和摧毁。那是日夜不休的对于身体的戕害,受害者的身体会留下终身伤害,性病和不孕都是最常见的后遗症。

Ayawawa天真的以为施暴者会让慰安妇受孕,接着呢?走玛丽苏剧情,《霸道日军爱上我》?可笑,慰安妇在接客中被要求要使用避孕套,如果不小心怀孕,性病和频繁地被强暴并不能使她们中的大多数顺利地生下孩子。

侥幸活下来的人余生都要带着巨大的心灵创伤,在同胞轻蔑的白眼中苟延残喘,如果Ayawawa觉得这是一种性别福利,我只能恶毒地祈祷她自己能够享受到这样的福利,然后再来跟我们分享她的真实心情。

我真诚建议,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去看看讲述中国最后的32位慰安妇的纪录片《三十二》,就四十五分钟,特别短,虽然看的过程压抑又心疼,但是看过之后你就会明白:生命中有些重量和疼痛,我们不该也不能回避,有些人不容亵渎,有些事不容戏谑。


△《二十二》是她的姐妹篇,拍摄期间又有10位老人过世,这就是片名变化的缘故,到去年《二十二》上映的时候,幸存者只剩下8位。

里面的奶奶对着镜头絮絮叨叨说:“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这世界真好,现在我都没想死。这世界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没想的,没有吃的慢慢来。



我认为这个世界愧对她们,但我希望她们好好活着,多看看这个红红火火的世界。



但是将慰安妇能够活着这件事形容成“幸亏你是个女的,可以被当慰安妇用,所以才能活下来”的人,就是既蠢又坏,没得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Ayawawa(杨冰阳)的言论,尤其是涉及“女奴”和“慰安妇”的部分,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批评。她的观点和表述方式被许多人认为是极端、不尊重女性、甚至是冒犯历史受害者的。要评价这些言论,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女奴”言论的背景与内容: 核心观点: Ayawawa 的核心理.............
  • 回答
    视频节目《透明人》中,姜思达采访 Ayawawa(杨冰阳),其中 Ayawawa 关于“未来 50 年女权占不了主流”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对的观点。Ayawawa 的核心论点及其可能的逻辑(根据她一贯的言论.............
  • 回答
    关于咪蒙、Ayawawa 和李银河之间是否存在“阴谋论意义上的共谋”,以及如果存在该如何评价,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审慎探讨的问题。由于“阴谋论意义上的共谋”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且难以证实的指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并避免过度解读或断章取义。一、 分析三人及其传播内容的特点:首先,我们来分.............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