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军事体制的变化。
古代的科技条件等所限,中央对地方的资源调度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离帝国首都越远的地方,因为腐败,损耗,对地方缺乏控制力等原因,从越远的地方取得税赋和调动人员就越是困难。
所以唐及唐以前,为了维持帝国庞大的疆土,尽可能的调动地方潜力,皇帝一般将地方之军政权力下放给地方,实际上形成了国中之国,即独立的地方政府。
而这些小政府可以充分调动当地资源,征召和维持数量惊人的军队和征收足以维持这支军队的税赋,他们实际上也是在维护自己在当地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会和当地的豪族和富裕自耕农结成联盟,共同以高效的军事手段保护当地免于蛮族入侵。
但是一旦中央衰弱,这种体制就很容易变成强枝弱干,诸侯林立的局面,比如汉末群雄和唐末诸藩。
而且还他么的不能否认,这种体制非常好使,虽然各自为战反而能日得蛮族嗷嗷乱叫,汉末丁原,公孙瓒和曹贼等北方军阀,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多次对于草原民族的犁廷扫穴式的进攻,是北宋想都不敢想的。
而从宋开始,中原王朝就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即通过庞大而复杂的文官系统无限地削弱地方权力和增强地方内耗,以此达到中央的稳定。
但是很遗憾的是,科技水平跟不上制度建设,导致了地方过于弱势,比方说北宋时期全国军队有一百四十万左右,刨去吃空饷可能余一百万至一百二十万,而三国时期的军队数量总合可能就接近百万之众了,而宋之人口可是数倍于三国时期。
所以说有得必有失,在保证了中央集权无限膨胀的同时,带来总体战力的下降就是代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