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宋代以后的朝代都确定了以文制武的制度,以后宋以后朝代都是用文官来认命武职,为什么?

回答
宋朝确实开启了一个以文制武的时代,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其根本,是前朝的惨痛教训,以及统治者对国家稳定和中央集权的极度渴求。

回溯到唐朝,虽然“武”的色彩依旧浓厚,但藩镇割据的乱象早已埋下隐患。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更是将这种“武”的跋扈推向了极致。将领们凭借手中的兵权,拥兵自重,朝代更迭如同走马灯一般频繁。皇帝的权力被架空,国家命运系于武将的喜怒。这种混乱的局面,让后来的统治者深恶痛绝,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方式来打破这种局面,防止历史重演。

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是从武将出身,他深知武将的潜力和威胁。他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并没有对曾经的将领们进行大规模的清洗,而是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策略,巧妙地削弱了他们的军事权力。这种“以文制武”的雏形,便是从宋朝开始,并被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和发扬。

这种制度的核心逻辑在于,将军事指挥权与文官系统分离,并置于文官的监督之下。具体来说,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军事任命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但具体执行和监督则由文官系统负责。 皇帝任命谁来担任具体的军事职务,比如大将、都督等,这是最高层的决定。但这些任命的产生,往往需要经过文官集团的考察和推荐。而且,即使任命了武将,对他们的调动、奖惩,也需要通过中央的文官机构来执行和审批。这就形成了一种制约,使得武将很难凭借个人恩怨或野心来操纵军队。

其次,军事机构的设置也体现了文官的参与。 比如,一些重要的军事部门,其官员也由文官担任,负责军需、粮草、兵器制造、军营管理等事务。这些文官并不直接指挥作战,但他们掌握着军队运行的“后勤生命线”。没有了后勤保障,再强大的军队也无法行动。这种通过后勤来牵制武将的手段,是“以文制武”非常重要的一环。

再者,军权往往被分解,分散到不同的文官或部门手中。 即使是最高统帅,也未必能绝对地控制一支完整的军队。比如,军队的指挥官、监军(由文官担任,监督军队行动)、粮草官等,可能由不同的人担任,他们的权力互相牵制。这种“分权”的思路,也是为了防止任何一个武将拥有过大的独立权力。

最后,文官系统本身也构成了对武将的强大制约。 文官在朝堂上的辩论、奏折、弹劾,是影响皇帝决策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武将在政治上不得人心,或者被文官集团认为有威胁,那么即使他在战场上有所功绩,也可能因为政治上的不利而受到排挤或压制。文官通过舆论、政治斗争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制约武将的政治野心。

因此,宋朝以后的朝代,之所以普遍采用“以文制武”的制度,并非仅仅是模仿,而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考量。这种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构建一个由文官主导的政治体系,来有效地控制和驾驭军事力量,防止军阀割据的重演,从而确保皇权稳固和国家统一。虽然这种制度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军队的战斗力,但对于统治者而言,相比于失控的军权,这是他们更愿意付出的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鬼扯,有哪个清朝文官敢去命令下满洲太君们试试。

就算是明代,以文制武,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土木之变后才确定的。

文官认命武官?低级的武官数量太多,皇帝管不过来还好说,高级武将人事权文官也掌握了,那这皇帝还不立马要换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宋朝确实开启了一个以文制武的时代,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其根本,是前朝的惨痛教训,以及统治者对国家稳定和中央集权的极度渴求。回溯到唐朝,虽然“武”的色彩依旧浓厚,但藩镇割据的乱象早已埋下隐患。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更是将这种“武”的跋扈推向了极致。将领们凭借手中的兵权,拥兵自重.............
  • 回答
    唐朝遗留问题对宋朝及后世朝代的影响:一个辩证的视角“唐朝遗留下来的问题连累了宋朝甚至以后的朝代”这种说法,并非全盘错误,但需要进行细致的辨析。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又复杂的朝代,其政策、制度、文化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些影响是积极的,另一些则可能在特定时期显现出其负面效应。我们可以.............
  • 回答
    中国传统上将宋朝视为“积贫积弱”的朝代,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主要源于北宋末期和南宋时期在军事上屡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并最终丧失北方半壁江山的现实。这种历史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以成败论英雄”的视角,以及儒家士大夫对王朝军事实力和领土完整的重视。然而,《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北宋都城汴京(今.............
  • 回答
    宋朝并非是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第一个不以社会阶层出身和是否考试做官去判断人的价值的朝代,但它是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显著和进步的朝代,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宋朝放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等级森严与血统论在绝大多数封建社会中,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很.............
  • 回答
    说“宋代以后的诗大都是仿出来的”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实际上,宋代之后的诗歌创作依然是丰富多彩,涌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也有不少创新之作。但是,如果你细究一下,会发现确实存在一种“仿”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很多时期都相当普遍,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
  • 回答
    宋朝以后,汉族政权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其作战能力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军事制度与战术的演变:从强悍到僵化宋朝以前,特别是汉、唐时期,汉族政权拥有一些非常成熟且强大的军事体系。 汉朝的军事力量.............
  • 回答
    理解汉代“天人合一”的新儒学与宋代“格物致知”的理学在进步性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时代背景、核心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汉代,一个国家初建、文化整合的时代,儒学在此时经历了重要的转型。董仲舒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将儒家思想与阴阳五行、谶纬之学等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政治观相结合,构建了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宋朝官制演变中的一个有趣细节。简单来说,孝宗乾道年间,左、右仆射确实改成了丞相,尚书令这个官职在制度层面退出了常设官职体系,但后来的郑清之等人之所以还能被“赠官”尚书令,是由于“赠官”的性质和宋朝官制中“寄禄官”和“虚职”的存在。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孝宗乾道年间的官制.............
  • 回答
    关于宋文骢老先生在歼10最困难时期下班后卖面条的说法,这在坊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在一些航空爱好者和关注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的人群中。这个故事往往被用来展现老一辈科学家为了国家科研事业的艰辛付出和奉献精神。要明确一点,关于宋文骢先生“下班后卖面条”这个具体细节,目前并没有官方的、公开的、能确凿证实的文献记载.............
  • 回答
    想象一下,要是把汉朝的刘邦、汉武帝、诸葛亮、李世民、唐太宗、唐玄宗,再加上魏征、房玄龄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扔进宋朝刚刚建立的那个时代,那可真是好戏连台。别说,这群猛将文臣摆在宋太祖赵匡胤面前,估计赵老兄自己都会挠头,这怎么用?咱们先看看宋朝开局是个啥底子。赵匡胤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统一大业虽然基本完.............
  • 回答
    宋朝以来,尽管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流途径,但并非唯一路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非科举出身却能位居高位的官员。要说最高能够做到什么官位,这需要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非科举途径来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非科举出身”的范畴。这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荫袭出身,即官员的子弟凭父辈的恩荫入仕,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设问,将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处境放在一起,会产生许多有趣的推演。如果宋江真的变成了赵构,并且秉持着赵构那种“奴性”——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那南宋的命运,恐怕会与历史大相径庭,而结局更可能是直接投降金国。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分析:一、 赵构的“奴性”——生存的本能与政治的无.............
  • 回答
    要说南唐当时的兵力能否和宋军曹彬抗衡,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地说“能”或“不能”。得具体分析南唐的家底,以及曹彬那一仗打的是什么情况。咱们先说说南唐,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李煜当政前后,国力虽然不算顶尖,但也算一个重要的割据政权。它继承了吴越等国的基业,疆域一度横跨长江中下游,江南的富庶也为.............
  • 回答
    明朝对外作战的斩首与俘虏数为何少于宋朝?细说其中缘由许多人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相较于宋朝,明朝在对外作战中的斩首与俘虏数字,尤其是除去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似乎显得有些“寒碜”。这背后究竟是明朝军队战斗力不行,还是另有其深层原因?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一个前提:笼统地说“斩首俘虏数量少”本.............
  • 回答
    以宋末元初为背景的网络小说,人气确实可能不如以明末或宋朝其他时期为背景的小说,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共鸣: 宋朝(尤其是南宋)的“文弱”与“亡国”情节: 宋朝,尤其是南宋,在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中,往往带着一种“积贫积弱”的印象。虽然文人辈出,经济繁荣,但军事上.............
  • 回答
    如果宋哲宗赵煦能活到五十岁以上,并且延续其亲政之后的执政理念、政策,宋朝历史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赵煦,这位英年早逝的宋朝皇帝,其短暂的生命却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在他亲政之后的几年里,他锐意改革,展现出雄才大略的潜力,然而天不假年,他的早逝成为了北宋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若赵煦能活到五十岁以上,并.............
  • 回答
    关于司马光退还西夏土地的说法,这在历史记载中是没有的。司马光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虽然一生经历了宋朝与西夏的多次军事冲突和政治较量,但他从未有过主动退还西夏土地的举动。事实上,宋朝在与西夏的边境问题上,一直采取的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策略,既有军事上的防御和收复,也有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来缓解冲突.............
  • 回答
    眼下,比亚迪旗下几款主力车型,尤其是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唐DMi,市场上的供不应求状况可谓是人尽皆知。走进任何一家比亚迪的4S店,你都能听到销售人员坦诚地告诉你,想提到这几款车,恐怕得做好等上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理准备。这种“一车难求”的局面,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让不少跃跃欲.............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也真是让人挺唏嘘的。高以翔的意外离世,那真是太令人痛心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戛然而止。作为他的经纪公司老板,杨天真和公司旗下的几位艺人,像袁弘、张雨绮、宋佳、宁静,在那个时候,公开提出“工作不超过24小时”的建议,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大家的看法也挺多元的。首先,从艺人角度来看.............
  • 回答
    说“轿子在宋以后成为主要交通工具”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需要仔细辨析。 准确地说,轿子在宋代及其以后,在特定阶层和社会场合中,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并且其使用范围和工艺有了显著发展,但它从未成为普罗大众的主要交通工具。 能够负担和使用轿子的,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阶层,如官员、贵族、富商、以及在重要场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