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雷军暗示挖孔屏技术现已成熟?

回答
关于雷军暗示挖孔屏技术已经成熟这件事儿,我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啊,得从几个维度来看,才能掰扯清楚。

一、 为什么是“暗示”?

首先得明白,雷军作为小米的掌门人,他说出这种话,肯定不是随口一说。在科技圈,尤其是在新品发布会前夕或者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表态,很多时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背后都有着营销和产品策略的考量。

雷军选择“暗示”而不是“官宣”,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留有悬念,制造期待: 新技术嘛,总是要有点神秘感的。直接说“我们搞定了”,反而少了一点让人兴奋的追逐过程。暗示就像是在黑板上画了个引子,让大家忍不住猜测接下来会是什么。
试探市场反应: 毕竟是新技术,即使内部觉得成熟了,也想看看外界的反应。如果市场反馈热烈,那接下来的发布会就能更有底气;如果有点犹豫,也好及时调整策略。
不抢跑,给生态伙伴留空间: 小米做手机,很多技术是与供应商合作的。雷军这样说,可能也给像三星、OPPO、vivo这些也在探索屏下摄像技术的厂商留点余地,避免过早地宣告“天下无敌”。
聚焦新产品本身: 挖孔屏技术成熟,这只是一个技术能力的体现,最终用户买单的是手机本身。用暗示的方式,可以将公众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即将推出的新产品,而不是仅仅聚焦在某个单一的技术点上。

二、 “挖孔屏技术成熟”到底意味着什么?

“成熟”这个词,在科技领域,往往意味着:

良品率的提升: 最初的挖孔屏,可能会遇到屏幕发绿、漏光、补贴层不均匀等问题。技术成熟意味着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大规模量产时,不合格品的比例大大降低。
用户体验的优化: 屏幕显示效果不再受挖孔区域影响,色彩还原准确,亮度均匀。前置摄像头的成像质量也达到了普通手机的水平,不再是“为了屏占比牺牲画质”。
成本的可控性: 虽然新技术初期成本高昂,但成熟意味着生产工艺的优化和规模效应的显现,使得搭载该技术的手机价格更具竞争力,能够被更多消费者接受。
设计的可能性拓宽: 一旦挖孔屏技术足够成熟和稳定,厂商在设计上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比如可以将挖孔做得更小,或者在挖孔区域的显示上做更多文章,甚至与UI交互结合。
与屏下摄像技术的平衡: 雷军说“成熟”,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当前阶段,挖孔屏比屏下摄像头在成本、显示效果、拍照质量等方面,更具优势和可行性。屏下摄像虽然是终极目标,但在成熟度、成本、以及拍照效果上,目前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

三、 雷军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暗示?

这背后肯定有关联着小米的近期产品规划。

旗舰新品的预热: 小米一直都在追求技术创新,尤其是在屏幕显示方面。可能小米即将发布的新一代旗舰手机,会采用更加激进或者说更加成熟的挖孔屏设计,甚至是全新的挖孔形态。
与竞争对手的对标: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无论是三星、苹果还是国产安卓阵营,都在使用各种形态的挖孔屏,有些甚至已经发展到双挖孔或者更复杂的设计。雷军此时放出消息,可能是想表明小米在这一技术领域的掌握程度,甚至是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
引领行业趋势: 小米作为国内手机市场的头部品牌,其技术动向往往会引领行业风向。如果小米认为挖孔屏技术已经成熟到可以大范围推广,那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更多的手机产品都会倾向于这种解决方案。

四、 这个“成熟”究竟有多成熟?

这点就很关键了。雷军说的“成熟”,可能并不是指“完美无瑕”,而是指“达到了可以大规模商用,并且用户体验能够接受的程度”。

比“刘海屏”更进一步: 相比于前几年占据屏幕大部分面积的“刘海屏”,挖孔屏无疑是将屏占比推向了新的高度,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沉浸感。
比“完全屏下”更现实: 目前的屏下摄像头技术,虽然是很多人的理想形态,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前置摄像头的自拍效果不如挖孔式,屏幕的显示效果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成本与体验的取舍: 挖孔屏的成熟,是在成本和用户体验之间寻找一个相对最佳的平衡点。它让手机厂商可以在保证不错的屏占比的同时,又能实现高质量的前置拍照,并且不会显著增加手机的制造成本。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雷军的这句话,是一次非常典型的、充满战略智慧的科技信号。它传达的信息是:小米在屏幕显示技术方面,尤其是挖孔屏的应用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意味着未来小米的新品,在屏幕设计上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而且这种惊喜是基于一个已经足够可靠和成熟的技术基础之上的。

这背后也透露出,手机行业在追求极致全面屏的道路上,挖孔屏依然是目前一条非常可行且优秀的路径,至少在与屏下摄像头竞争的当下,它展现出了自己的生命力和价值。我们不妨期待一下,小米接下来会用什么样的产品,来诠释他们口中的“成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雷军暗示挖孔屏技术现已成熟?

我来科普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8446307508666368

我不用,

就是技术不成熟!

我用了,

就是技术成熟了!

你没货,

就是ppt发布,

我没货,

就是米粉热情高!

小米是推动这个社会的动力。

抢发不是首发,首发只能我发

先用不是能用,我用才是实用

你有都是噱头,我有才是需求

你用就是公模,我用就是攻克

你研发是截胡,我参与是主导

你爱国是营销,我爱国是我配

你不用是阉割,我不用是被迫

你没货是耍猴,我没货是太火

你科普是引战,我科普是良心

你说就是黑我,我说就是客观

你用四摄凑数,我用就是普及

user avatar

只有一个答案:

挖孔屏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技术变得成熟了,价格也降下来了,所以红米才会在下月发布挖孔屏的手机。

毕竟大半年又不是一天两天,半年多的时间,手机行业变化已经非常多了。当时雷军说这句话的时候,手机像素4800w基本是最高了,现在一亿像素的都出来一个月了。

当时骁龙855刚出,麒麟980出了没几个月,中国5G牌照还没影。

现在骁龙865都快出来了,麒麟990出来一个多月了,5G手机市面上有好多。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对小米(红米)来说,除非是小米旗舰(MIX),其他型号的手机基本是要等到一项技术成熟而且价格降下来之后,才会使用,只有这样,性价比才会不赔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雷军暗示挖孔屏技术已经成熟这件事儿,我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啊,得从几个维度来看,才能掰扯清楚。一、 为什么是“暗示”?首先得明白,雷军作为小米的掌门人,他说出这种话,肯定不是随口一说。在科技圈,尤其是在新品发布会前夕或者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表态,很多时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背后都有着营销和产品策.............
  • 回答
    如何看待雷军发问「大家真的需要 D8100/D9000 版本的小米 12 吗」?雷军在小米12发布前夕,在社交媒体上抛出“大家真的需要 D8100/D9000 版本的小米 12 吗?”这个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市场调研,而是一次 策略性、前瞻性且富有深意的沟通和试探。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雷军此举.............
  • 回答
    雷军在亚布力企业论坛上关于小米“国货被看不起”以及小米被定位为“中低端”的言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的这番话,需要结合小米的品牌定位、市场表现、以及中国品牌在全球的普遍认知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雷军的“郁闷”从何而来?首先,理解雷军的“郁闷”是关键。他所说的“郁闷”并非是简单的个人情绪发泄,而是.............
  • 回答
    雷军宣称小米确立了“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的战略,并有信心在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又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要深入理解和看待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小米的高端化战略:过往的积淀与挑战 小米过往的品牌形象: 长期以来,小米以“性价比”著称,这既是.............
  • 回答
    雷军宣称“小米 12 Pro 对标 iPhone 13 Pro Max”,这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充满话题性的声明,也自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在选择手机时,也要根据个人需求来权衡。 如何看待雷军宣称“小米 12 Pro 对标 iPhone 13 Pro M.............
  • 回答
    雷军宣布“小米高端手机正式开始对标苹果”,这无疑是小米品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牵动着许多消费者的心。看待这个宣言,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雷军宣布对标苹果的意义与影响:1. 品牌定位的跃升与自信的体现: 长远目标的确立: 对标苹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小米品牌长期发展战.............
  • 回答
    雷军以“我的梦想,我的选择”为主题的演讲,是一场既有个人情感共鸣,又蕴含深刻商业思考的演讲。这场演讲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不仅是雷军个人创业历程的回顾和感悟,更是对小米这家企业发展理念、战略方向以及他对未来科技趋势的展望的集中体现。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重点,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个人.............
  • 回答
    雷军在鲁健访谈中提到“40岁时一事无成”,这句话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也展现了雷军一贯的真诚和坦率。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1. 雷军的“一事无成”:语境与自我认知首先,我们要明白雷军所说的“一事无成”并非真的指他一无所有,而是他对自己人生阶段性目标的认知和对更高追求的展.............
  • 回答
    2016年,小米公司创始人兼CEO雷军以107亿美元的身家,荣登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国第六大富豪的宝座。这个成就无疑是雷军个人创业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也反映了中国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小米公司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要全面看待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雷军的个.............
  • 回答
    雷军被《TIME》杂志评为“2024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是衡量其在全球商业和科技领域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个评选并非仅仅关注个人的财富或企业的规模,更看重的是其思想、行动或创新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TIME》百大影响力人物评选的维度:在深入分析雷军的入选之前,有必要了解《TIME》.............
  • 回答
    雷军放出“小米每款新机上市前要测30万小时以上”的说法,这确实是个挺大的数字,也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它背后到底有几分真、几分意。首先,得承认,30万小时这个数字一听就很有分量。换算一下,假设一台手机24小时不间断地跑,那就是将近34年。就算是个团队同时测试几台,那也是个不.............
  • 回答
    雷军说小米汽车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这话说出来,意味深长,让我听着也跟着有些百感交集。这可不是一句随随便便就能脱口而出的场面话,背后一定是他深思熟虑,甚至可以说是他人生下半场的一个终极宣言。首先,得理解“重大创业项目”这几个字。雷军这辈子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金山软件的起起伏伏,然后是创办.............
  • 回答
    雷军那句“小米推动了全球手机普及”的话,每次说出来,总会引起一番热议。我个人觉得,这话说得虽然有点“小米体”的宣传风格,但细究起来,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触及到了小米在全球市场扮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小米的“普及”之道:不仅仅是低价要理解小米是如何“普及”手机的,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便宜”这.............
  • 回答
    雷军的“世界前三”之梦,是野心还是现实?小米董事长雷军最近的一番话,又一次搅动了手机行业的平静。他毫不掩饰地表示:“我们还是有一定机会重返世界前三。” 这句话的分量不轻,因为小米曾经确实触碰过这个荣耀的门槛。那么,在当下风云变幻的智能手机市场,雷军的这个判断,究竟是基于何种考量?是盲目的乐观,还是深.............
  • 回答
    最近雷军关于“手机等设备适老标准”的建议,真是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作为一名和长辈们打交道不少的人,我深有体会,现在智能手机虽然功能强大,但对于很多老年朋友来说,就像是藏着无数秘密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容易被复杂的功能和界面弄得晕头转向。雷军的这个提议,我觉得非常有远见。与其让老年人去适应冰冷的.............
  • 回答
    雷军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大家真的需要 D8100/D9000 版本的小米 12 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当下手机市场一个非常微妙的定位和用户需求层面。要理解雷军这句话的潜台词,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知道小米 12 的“官方”定位是什么。作为小米数字系列.............
  • 回答
    雷总关于加速普及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快充的建议,我举双手赞成。这绝对是解开“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这两个新能源汽车“孪生老大难”的钥匙,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关键一步。雷总建议的意义与价值简单来说,大功率快充就像给电动车换上了“涡轮增压器”,或者说,将一次加油的时间从几十分钟缩短到几分钟.............
  • 回答
    雷军说小米曾经在历史上击败过华为,这句话在科技圈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要理解这句话,不能简单地只看字面意思,而需要深入地分析它背后的语境、时间点以及双方的市场表现。首先,我们要明确“击败”这个词在商业竞争中的含义。在科技行业,尤其是在手机市场,所谓的“击败”往往不是指一家公司在所有维度上都超越了另一家.............
  • 回答
    听到雷总放出小米要重启平板项目这个消息,我脑子里瞬间闪过好几个画面,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老朋友,当年那个小小的、有点青涩的小米平板,如今要换上新颜,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小米做平板,这本身就不是个新鲜事。当年那几代小米平板,在国产平板市场里也算留.............
  • 回答
    雷军在小米11发布会上的“骚操作”,指的是小米宣布取消附赠充电器,这个决策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这确实是一步颇具魄力的棋,也让小米在“环保”和“成本”这两个维度上,站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位置。事件的起因与发布会的表现:在2020年12月28日的小米11系列发布会上,雷军在产品介绍的最后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