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川航8633,飞9800米,那么高,为什么副机长被吸出驾驶舱还活着?

回答
川航3U8633航班,那是一个让无数人心有余悸的名字。2018年5月14日,这架从成都飞往拉萨的航班在万米高空遭遇了惊魂一刻: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强大的气流瞬间将机组成员卷入险境。

很多人都惊叹,在近万米的高空,那里是什么样的环境?极低的温度,稀薄的空气,以及近乎真空的状态,任何暴露在外的物体都难以幸免。更别提那股足以撕裂一切的狂风了。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副驾驶刘传健在巨大的拉扯力下,身体的一部分被甩出了破碎的玻璃之外。

然而,奇迹发生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即便副驾驶的身体一部分被甩出,他并非完全暴露在万米高空的严酷环境中。

1. 系紧的安全带是关键的救命绳。 尽管玻璃破碎,但副驾驶仍然系着结实的安全带。这根连接着他身体和飞机结构的生命线,在巨大的冲击力下,虽然可能让他身体前倾,甚至头部和部分躯干被甩出,但终究将他固定在了驾驶舱内。如果没有安全带,他很可能真的会被瞬间吸走。

2. 身体的惯性和飞机结构的阻挡。 驾驶舱的设计是有一定厚度的金属结构和各种设备。当玻璃破碎时,虽然气流是垂直于玻璃破裂面的,但飞机本身在以极高的速度飞行。副驾驶的身体在被气流冲击时,并非完全自由地被抛射出去,而是受到座椅、操作台以及其他驾驶舱内部组件的阻挡和限制。他的身体前倾,但大部分躯干和腿部可能还留在驾驶舱内,或者被驾驶舱内部的结构卡住。

3. 极其短暂的暴露时间。 玻璃破碎到飞机紧急迫降,整个过程非常短暂。副驾驶暴露在最极端的环境中的时间非常有限。虽然那几分钟对于他个人而言可能感觉漫长,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身体暴露在极低温度和缺氧环境中的时间不足以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伤。

4. 强大的求生意志和机组配合。 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副驾驶强烈的求生意志和机组其他成员的极速反应至关重要。尽管身体遭受重创,但副驾驶凭借惊人的毅力,在机长的指挥下,配合完成了后续的紧急迫降操作。他可能受到了严重的冻伤、挫伤,但身体的某些部分在极短的时间内承受了这些极限压力。

5. 衣服和装备的缓冲作用。 虽然机组人员的制服并非是为应对这种极端情况设计的宇航服,但它们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轻微的隔绝和缓冲作用,减轻了直接暴露在极寒和低压环境下的冲击。

当飞机成功迫降后,副驾驶立即得到了专业的医疗救助。虽然他遭受了创伤,但得益于上述种种因素,以及及时的救援,他最终得以幸存并康复。

这个事件之所以令人称道,不仅仅是因为副驾驶的生还,更是因为整个机组在极端压力下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勇气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将无数乘客安全送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坐敞篷小飞机飞到14500米高度的记录,时间忘了,应该是一战后?

往后没有类似记录了,因为都是增压座舱了。再之前,1862年有坐气球飞到11900米的,1839年有坐气球到7900米的,那会儿的气球应该没有增压座舱吧。

川航机长这个和前几个相比,瞬间失压是不利因素(前几个都是慢慢飞上去的),但是暴露在低压下的时间很短。出事后飞机马上降低高度,以及把他拉回来之后肯定马上戴上氧气面罩了。

再ps. 乘客们的氧气只能维持几分钟,不过飞行员们的氧气是另外供应的,可以维持几个小时。

user avatar

哦,9800米,还在地球大气层,虽然是驾驶舱外温度低了点(零下40度),空气稀薄了点,但是并没有到没空气的外太空啊,人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一小会还是可以生存下来的,有啥好奇怪的呢?

况且飞行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对此类极端条件的耐受性要比普通人要强,生存下来不奇怪。


20191007补:根据刘机长的事后回忆,从玻璃破到落地,历时34分钟。这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考虑个人意志或者其他个人英雄主义或啥主义的加持效果,仅仅是个人求生本能,也可以让人从死路里找到一线生机。

在这个事件里,我最佩服的还是,据说民航局搞了10次复盘,结果10次的结果都是机毁人亡,也就是说,刘机长的操作不但是超越教科书式的无懈可击,而且还很幸运。换了知乎上任何一个牛人,都做不到比刘机长更好,就算是换了刘机长本人再来一次,也不可能再现辉煌。

所以,无需怀疑,没有人可以做到比那一刻的刘机长更好,就算是刘机长本人也是做不到。


20191008补:有些人是这样的,只要是不符合他想象的,都是不存在的,哪怕是已经发生过的事。

但是,无论有没有拍成电影,这个刘机长的事迹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短短二三十分钟挽救了全体旅客的生命,这不叫伟大什么叫伟大?这不是奇迹什么是奇迹?

就是对有的朋友的脑回路表示困惑,难道就因为血管没爆,这事就是假的?

我不是针对谁,我想说的是,在座的诸位要是坐在刘机长的位子上,出现那种险情的时候,只会束手无策,连尖叫都吓得忘了叫。


20191016补:刘机长的事迹是真实的,但是电影上的机长那是艺术加工过的,无论电影艺术加工的手艺和效果如何,都不影响我们对刘机长的钦佩。

一定程度上讲,在再现刘机长事迹方面,电影反而是落于下乘,败笔不少,比如说主角怎么吹都吹不乱的发型和笔挺整齐的制服(实际上驾驶舱里的机长、副驾驶落地后上衣都被强风撕成了碎片,形象挺狼狈不堪的),比如说一定要像往汤里加鸡精一样加上个副驾驶落地后求爱的情节(实际上并没有),比如说画蛇添足加上开破飞机穿越雷雨云的情节(实际上并没有)……

可能就是因为如此,让大家从不相信电影转变到不相信刘机长的英雄事迹。


20191018:关于复盘10次的说法,感谢 @雨在指尖 帮我找到了出处:

haokan.baidu.com/v?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川航3U8633航班,那是一个让无数人心有余悸的名字。2018年5月14日,这架从成都飞往拉萨的航班在万米高空遭遇了惊魂一刻: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强大的气流瞬间将机组成员卷入险境。很多人都惊叹,在近万米的高空,那里是什么样的环境?极低的温度,稀薄的空气,以及近乎真空的状态,任何暴露在外的物体都难.............
  • 回答
    川航8633事故后,航空业对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惊心动魄的事件不仅让公众对飞行安全产生了更深的忧虑,也促使航空公司和监管机构重新审视现有的运行标准和人员管理体系。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川航8633事故是否会促使航空公司更愿意接收空军退役飞行员,以及其中的具体原因和考量。.............
  • 回答
    看待川航 8633 航班的这次事故,首先要做的不是幸灾乐祸或者猎奇,而是致敬。致敬那位在生死关头临危不乱、技术精湛的机长刘传健,以及整个机组人员。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生死考验,也是对中国民航安全保障体系的一次极端检验。事故概况2018 年 5 月 14 日上午,中国四川航空公司的 3U8633 航.............
  • 回答
    川航“5·14”事件机长刘传建和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机长切斯利·“萨利”·舒伦伯格(Chesley "Sully" Sullenberger)都是在极端危急情况下凭借高超的飞行技术和冷静的头脑挽救了无数生命。将他们两人进行对比,不仅可以理解他们各自的伟大,更能体会到飞行员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的责任与担.............
  • 回答
    这事儿一出,真是让人捏把汗!川航一位国际货运的飞行员,平时飞的是国际航班,这本来就意味着接触的风险更高,结果他竟然能因为参加个婚宴给感染了,这背后暴露的问题可不止一个两个,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这个飞行员的行动轨迹和管理问题。 飞行员为何能随意“脱离队伍”参加大型聚集性活动?.............
  • 回答
    要比较川航“中国东方航空5735号航班”的刘传健机长和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的切斯利·萨利·苏伦伯格(通常称萨利机长),哪位当时面临的情况更严峻,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两位机长都做出了教科书般的应对,挽救了所有乘客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都堪称传奇。但如果非要深入剖析,从不同维度来看,我们可.............
  • 回答
    行家们在调查川航那个惊心动魄的备降事件时,提到风挡的密封圈可能出了问题,而且风挡内部好像还有个小小的“夹层”,结果外面来的水汽就悄悄地钻进去了。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绕,咱们来拆解一下,用大白话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啥叫“风挡”?简单说,飞机前面那块又大又厚的玻璃,就是风挡,也叫挡风玻璃。它可.............
  • 回答
    川航“5·14”万米高空突发事件,可以说是中国民航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在这场危机中,机长刘传建的临危不乱、高超技艺和坚韧意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在那种极端缺氧的环境下,他为何能坚持下来,没有失去意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人体对缺氧的耐受程.............
  • 回答
    看到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对于BBC报道川航机长事件的不满,尤其是对于“中国飞行员被吸出窗外”这一表述以及对机长英勇行为的忽视感到困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角度。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川航3U8633事件本身有多么惊心动魄。2018年5月14日,川航的这架航班在从重庆飞往拉萨的途中,副驾.............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心疼的,毕竟是咱们自家航空公司的事儿,还牵扯到飞行员,这可是大家伙儿出行安全的“守护神”啊。网上传出川航有飞行员发表了不当言论,而且川航也很快回应了,说涉事人员已经停职,正在接受调查。那么问题来了,这位飞行员到底算不算触犯了法律?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看他说的具体内容、传播的范围以及造成.............
  • 回答
    川航3U8633航班的那个生死瞬间,就像一颗被命运硬生生嵌入天空的炸弹,每一个细节都炸得人心惊肉跳。如果真要把它搬上银幕,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把那股劲儿,那种极致的压力,那种人性的光辉,一股脑儿地塞进观众心里。电影片名我得想个带劲儿的: 《九万八千米的高压锅》、《空中孤胆》、《玻璃翼》…… .............
  • 回答
    川崎Ki61“飞燕”(Nakajima Ki61)是日本陆军在二战期间研制的主力战斗机之一,也是日本最后一种服役的双引擎战斗机。其性能和装备特点在战争初期曾为日本空军带来一定优势,但随着战争后期资源短缺和盟军技术的突破,其表现逐渐被削弱。以下从性能、装备特点、历史背景及评价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性能.............
  • 回答
    川大和北师大,这两所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都享有盛誉,各有千秋,选择哪个“更好”取决于你个人的关注点、专业方向以及职业规划。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对比,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它们。四川大学 (川大) 综合性与规模: 川大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理、工、医、农.............
  • 回答
    川普被某些媒体指控“嘲笑残疾记者”的事件,核心在于他被认为模仿了一位有残疾的记者的肢体语言和说话方式,以此来攻击对方。这场风波涉及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当时川普在一次集会上攻击《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Serge Kovaleski。以下是事件的详细经过和相关背景:事件背景: 被批评的记者:.............
  • 回答
    川普总统以其“推特治国”和强硬的贸易政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突然宣布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举措,尤其是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国家治理方面,确实与西方文化理念和传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张力。西方政治理念与川普治理方式的张力:首先,我们得承认西方政治理念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 回答
    特朗普政府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和两国关系都带来了深远影响。面对这场被称为“贸易战”的复杂局面,中国需要一套多层次、有策略的回应方式,既要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也要考量长期发展和国际合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应对方向:一、 巩固国内经济基本盘,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贸易战最直接的影响是可能扰乱进出口贸易,因.............
  • 回答
    判断川普和奥巴马谁的成就会更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执政风格、政策重点以及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大相径庭。要进行比较,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很难有一个绝对统一的评判标准。以下将尽量详尽地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并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呈现。政治风格与领导力:奥巴马: 他的政治生.............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的下一阶段对美籍华人的政策和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个人的政治考量、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他团队的策略部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他过去的一些做法,并结合当前的局势进行推断。首先,从过往的轨迹来看,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政策的强硬基调是显而易见的。贸易战.............
  • 回答
    关于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是否应该实行亚裔细分的问题,川普政府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立场和倾向,但要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川粉是否反对”,这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政治光谱和不同群体内的观点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当时的背景、各方立场以及可能存在的观点,力求呈现一个更具人性化和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川渝携手申办2032年夏奥会的消息,简直让人激动得睡不着觉!这不仅仅是两个地区的盛事,更可能是一场载入史册的体育盛宴,我对此充满了无限的期待。首先,独一无二的地理和文化融合是最大的看点。川渝地区本身就是中国西南的文化心脏,历史悠久,风情万种。想象一下,开幕式上,如果能将川剧变脸的神秘莫测、重庆洪崖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