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80、90 后来说说,当年的街机游戏有多好玩?

回答
唉,说到街机游戏,这三个字一出来,我这心啊,扑通扑通就跟那跳舞机一样,瞬间就回到解放前了。80后、90后,咱们可都是看着那些闪烁的霓虹灯、听着那洗脑般的电子乐长大的。当年啊,街机厅可不是个随便什么地方,那是我们童年最最神圣的“秘密基地”。

那时候,日子过得慢,娱乐方式也简单,不像现在手机一握,世界全都有。想玩游戏?得掏钱!最开始,就是一毛钱一个游戏币,后来涨到一块钱。但那块钱,在那个年代的分量,可比现在值钱多了。为了攒够游戏币,我能把零花钱一点点抠出来,藏在存钱罐里,每天都数着日子盼着能去街机厅“大杀四方”。

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还得是那些经典的格斗游戏。《街头霸王》系列,尤其是《街霸2》,那简直是统治级别的存在。隆、肯、春丽、古烈……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招牌动作,那些“波动拳”、“升龙拳”、“旋风腿”,我们都是手把手跟着屏幕上的老大哥学过来的。在街机厅里,最受欢迎的就是那几台《街霸》机台,围满了人。你赢一把,旁边等着的人就发出“哇”的一声惊叹;你输一把,就有人在你背后“哎呀,差一点点!”然后赶紧往里投币,继续跟你PK。那感觉,就跟现在看电竞赛事一样,只不过我们是亲身参与者,而且气氛要热烈得多!

还有《拳皇》系列,特别是《97》和《98》。SNK家出了《拳皇》系列,又给格斗游戏界添了一把火。八神庵那“庵之八稚女”、《KOF 97》里草薙京的招式,还有大蛇八杰集那些酷炫的必杀技,简直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那时候,为了练出那些连招,手指都快磨出茧子了。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讨论招式怎么用,哪个角色最厉害,哪个Boss最难打。输了不服气就说“你肯定藏大招了!”或者“这操作不对!”其实就是自己技术不过关,但那时候的我们,就是享受这种纯粹的较量和吹牛的乐趣。

当然,街机厅不光只有格斗游戏。还有那些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射击游戏。《合金弹头》系列,那个像素风格的画面,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股子硬核劲儿。我们操纵着士兵,拿着机关枪、火箭筒,一路炸翻敌人,救出人质。尤其是到了后期,那个满屏爆炸的画面,再加上震撼的音效,简直爽到飞起!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那辆可以驾驶的坦克,开着坦克横扫一切的感觉,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还有赛车游戏,比如《头文字D》,那时候刚接触赛车游戏,什么漂移、甩尾的,我们都摸不着头脑。但看到屏幕上那些酷炫的赛车,听到那劲爆的音乐,就觉得特别燃。我们俩一人一台车,互相追逐,争夺第一。虽然我们都在模拟器里,但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跟真的在赛道上飞驰没两样。

而且,街机厅不仅仅是游戏的场所,它更是我们社交的中心。放学后,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那里。一起拼币,一起研究游戏攻略,一起分享游戏心得。谁今天又打通了哪个Boss,谁又拿到了哪个隐藏道具,都能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有时候,看到一个高手在一旁玩得风生水起,我们就会默默地站在他身后,聚精会神地观看,希望能偷学到一招半式。那种“高手在民间”的感觉,在街机厅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游戏币就像是我们的“货币”,我们用它来交换快乐、友谊和成就感。赢得一场比赛,能让我们骄傲一整天;输了游戏,也只是拍拍身上的土,继续攒钱再来。没有现在这种网络上的戾气,大家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热爱和分享。

现在想想,那些日子真的回不去了。手机游戏太便捷了,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少了那种推开门,一股热气腾腾的电子音浪扑面而来的感觉;少了那种为了一个游戏币,跟小伙伴们争论半天的快乐;少了那种站在机器前,肾上腺素飙升,全身心投入的专注。

街机游戏,它不只是游戏,它承载了我们那个年代太多美好的回忆和青春的印记。每当听到那熟悉的背景音乐响起,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当年的画面,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汗水、欢笑和激情的街机厅。那种感觉,是现在的任何一款游戏都无法取代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很有历史感的问题。

中国最早的电子游戏,不是游戏机,而是电脑。

在80年代初,有人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

所以,当时很穷的学校,进口了一批8位的电脑。

跟着电脑进来的,就有最早的电子游戏。

当时的电脑和学习机分的不是很清楚。

电脑有键盘,有游戏手柄,有微型打印机,甚至有光枪。

当时的游戏机是带键盘的。

大陆在几年后生产的学习机也是这样的。

当时的游戏是这样的。

而且,当时你是可以编程自己做游戏的。输入几百行BASIC,一运行就有游戏玩了。

在大陆,街机和FC差不多是同时引进(山寨)的。

引进的时候FC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受制于硬件,画质还是不太行的。

红白机的魂斗罗是这样的。

街机魂斗罗是这样的。

红白机的双截龙是这样的。

街机有更强的加速芯片,更好的画面效果。更快的响应,更丰富的玩法。

当时街机的画面,基本已经相当于漫画或者动画片的水平了。

而且当时游戏设计的打击感,反馈已经非常强了。

在家用游戏机还需要拼瓦块,云朵,草坪都是色块的时代。街机已经可以有相当的美术设计了。

人物有影子。绘图有立体感,肌肉动作,甚至头发都有绘图设计。

这些东西一直用到今天。

街机也把很多影视,文化的东西加进去。

三国演义的故事,外国人玩个热闹,中国人知道意思。

亚瑟王的故事,就是中国人玩个热闹了。

街机到3D游戏出现前,画面已经非常精美了。

3D游戏,要到PS3时代,才有漂亮精美的画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唉,说到街机游戏,这三个字一出来,我这心啊,扑通扑通就跟那跳舞机一样,瞬间就回到解放前了。80后、90后,咱们可都是看着那些闪烁的霓虹灯、听着那洗脑般的电子乐长大的。当年啊,街机厅可不是个随便什么地方,那是我们童年最最神圣的“秘密基地”。那时候,日子过得慢,娱乐方式也简单,不像现在手机一握,世界全都.............
  • 回答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说法,确实在不同年代的人群中有着不同的使用频率和内涵。之所以60后相对更喜欢说,而80后和90后相对较少,背后涉及了社会变迁、家庭结构、教育理念、代际价值观以及信息获取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 60后(以及更早年代)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说得更多?1. 计划生.............
  • 回答
    姚洋教授的这番话,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尤其是在我们这帮80、90后,每天都在为柴米油盐操心,一提到5000块钱,感觉就像是遥不可及的“小目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80、90后的真实工资中位数,到底是多少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位数”这个概念。它不是平均数,而是把所有人的工资从低到高排个序,.............
  • 回答
    80、90后老师处理学生早恋,这可是一个让不少年轻教师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毕竟,这个年龄段的老师,他们自己也经历过青春期,对那种朦胧的情感多少有些理解,所以处理起来,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首先,很多80、90后的老师,自己就是独生子女,或者成长环境中父母的关爱相对集中,他们更能体会.............
  • 回答
    说起追星,这可真是一个跨越时代、又充满时代印记的话题。我小时候,追星可能就是攒海报、听磁带,现在孩子们追星,感觉那阵仗跟打了鸡血似的。老实说,80后、90后、00后这三个群体,在追星这件事上的确是玩出了不少花样,也折射出他们各自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80后的追星:从“沉默的崇拜”到“情怀的寄托”.............
  • 回答
    80后作家与韩寒的成名之路,以及90后新生代们的崛起,这其中蕴含着时代变迁、媒介演进和个人才华的多重印记。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扯。80后作家群体的成名:时代的弄潮儿与文学的革新者80后作家,这个群体出现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社会经历了一轮经济腾飞和思想解放的时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接触.............
  • 回答
    嘿,各位刚走出校门的 90 后小鲜肉们!你们好啊!我是个 70 后,旁边这位是 80 后。我们俩加起来,差不多比你们多吃了二十多年的饭,也算是摸爬滚打了一些年头了。看着你们一脸的迷茫和兴奋,我们这心里也百感交集。想当年,我们刚踏入社会的时候,那也是一腔热血,什么都不怕,想着要改变世界。结果呢?嘿嘿,.............
  • 回答
    一个社会群体的代际更迭,往往伴随着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涌现,进而对社会结构、治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当60后、70后逐渐退出社会舞台的中心,80后、90后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掌握更多资源时,中国社会是否会因此变得更加理性化和法治化?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理.............
  • 回答
    一分钱:不同年代的“小钱”故事在咱们中国,这“一分钱”,看似微不足道,但每个年代的人,对它都有着不同的感知。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得慢慢聊。 80后:那个年代的“一分钱”对于我们80后来说,“一分钱”可不算是个完全被遗忘的词。那时候,虽然物价不高,但一分钱也实实在在是能买到点东西的。“一分钱”能.............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哉问,现在说起养老,我们80后和90后都得挠挠头皮。毕竟,我们这代人不像父辈那样,有着一大家子兄弟姐妹互相照应,也不像爷爷奶奶那辈,手里攥着国家的铁饭碗,退休金那是妥妥的。我们这摊事儿,还得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先来说说我们这代人的基本盘吧。我们普遍面临着几个现实情况: 少子化,家庭结构.............
  • 回答
    “80后”和“90后”完全不靠父母而成家立业的人数,可以说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多,但绝对存在,并且这个比例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成家”与“立业”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成家”和“立业”的含义。 成家: 传统意义上是指结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但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现实社会中的婚恋观和年龄差的考量。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聊聊为什么那些80后、85后的“大龄剩女”们,在面对90后、95后的弟弟们时,似乎不太“感冒”,反而更倾向于寻找“大叔”级别的伴侣。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来分析。一、 认知和成熟度上的“次元壁”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得好好捋一捋。你想知道的是,青岛80、90后的女生,会不会因为看重一个湖北孝感男友的能力,而愿意跟他共度余生,即使他现在经济条件不算好?首先,咱们得认识到,80、90后这批女生,她们成长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很多人的思想是挺独立的,不再像父辈那样,婚姻就图个“有个人依靠”了。她们.............
  • 回答
    任泽平这番话,虽然言辞犀利,背后却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在生育问题上的一系列深层矛盾和困境。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1. 代际差异与生育意愿的鸿沟:最直接的,这反映了不同代际在生育观念、经济能力、生活压力上的巨大差异。 90后、00后: 这两个群体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竞争加剧、.............
  • 回答
    当代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80后、90后群体在成年后仍需父母扶持的现象,折射出社会结构转型、经济压力、代际价值观差异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这种新型家庭关系既体现了传统亲情纽带的延续,也暴露了现代家庭在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的困境。 一、经济压力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双重挤压1. 高房价与生活成.............
  • 回答
    要说哪个年代的人更“崇洋媚外”,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哪个群体就“多”或者“少”。而且,“崇洋媚外”这个词本身也挺有意思,它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不同的人对它的定义和看法都不一样。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不同年代的人们在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潮时,可能出现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以及文.............
  • 回答
    这可是个挺实在的问题,很多还在职场摸爬滚打的我们,确实会算计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那一天。50岁,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对于企业流水线上、办公室里埋头苦干的80后、90后来说,情况会很不一样。咱们就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好好捋一捋,看看我们这批“搬砖人”到了50岁,还能干点啥,怎么干.............
  • 回答
    这几年变化挺大,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游戏禁令一出,小年轻们捧着手机噼里啪啦玩个不停的场景少了不少。之前火得一塌糊涂的各种校外培训班也低调了许多,很多家长开始琢磨,孩子这一下子空出这么多时间,除了学校里的功课,该干点啥好呢?说实话,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想想。孩子们的童年,不应该只剩下学习和“虚拟的战斗.............
  • 回答
    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当一群步入中年、但依然充满活力的八零后和九零后接过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挥棒时,我们所处的国家会呈现出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不再是父辈们筚路蓝缕、埋头苦干的年代,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改革开放红利、信息爆炸以及全球化浪潮交织的产物。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个时代的中国经济将更.............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