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原油减产问题上沙特与俄罗斯谈崩,沙特增产原油并调低供货价?

回答
沙特与俄罗斯在原油减产问题上的“谈崩”,以及沙特随后采取的增产和降价策略,是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最引人注目和影响深远的事件之一。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事件的背景: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减产协议的演变

OPEC与OPEC+的形成: 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长期以来是全球原油供应的主要协调者。然而,随着页岩油等非OPEC产油国的崛起,尤其是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大幅增长,OPEC的影响力受到挑战。为了应对市场变化,OPEC在2016年底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主要非OPEC产油国达成协议,组成了OPEC+联盟。
减产协议的目的: OPEC+联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协同减产来稳定或推高原油价格,保护产油国的经济利益,并削弱新兴产油国的市场份额。在过去几年中,OPEC+通过多次调整减产幅度来应对市场波动。

二、 导火索:对减产协议续签的分歧

新冠疫情的冲击: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全球经济活动停滞,对石油需求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国际油价应声暴跌。
沙特的主张: 在这种情况下,沙特作为OPEC+的实际领导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减产,以应对前所未有的需求下滑。沙特希望所有成员国都承担起责任,共同稳定市场。
俄罗斯的立场: 俄罗斯则对进一步大幅减产持保留态度。其考量可能包括:
市场份额的担忧: 俄罗斯担心如果它大幅减产,沙特可能会趁机增加产量,抢占其市场份额,尤其是在美国页岩油产量已经较高的背景下。
经济结构的差异: 相较于沙特,俄罗斯经济对石油收入的依赖程度更高,但其生产成本可能低于沙特。因此,俄罗斯可能对低油价的容忍度相对较高,或者更倾向于通过保持一定产量来维持现金流。
对美国页岩油的策略: 俄罗斯可能认为,与其通过减产来给美国页岩油“留出空间”,不如通过保持产量来压低油价,从而挤压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利润,使其难以扩张。
对OPEC+机制的不满: 长期以来,俄罗斯在OPEC+框架内承担了相当大的减产义务,但其他一些成员国(包括部分OPEC内部成员)的执行率并不总是很高。俄罗斯可能对这种不平衡感到不满。

谈判破裂: 当双方的立场无法调和,沙特认为俄罗斯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时,谈判彻底破裂。

三、 沙特的应对策略:增产与降价

在谈判失败后,沙特采取了极其激动的反制措施:

大幅增产: 沙特宣布将大幅增加原油产量,计划将产量提升至远超其在减产协议下的配额,目标是将产量提升至1200万桶/日,这是沙特目前的最大产能水平。
大幅调低供货价: 更加具有杀伤力的是,沙特宣布大幅降低其官方石油售价(OSP),特别是对其在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出口市场的价格进行了大幅度调降。这表明沙特不仅仅是增加产量,更是以一种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出售其原油,意图以价取量,挤压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

四、 沙特增产降价的深层逻辑和意图

沙特的这一策略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其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战略考量:

1. “价格战”的终极目标: 沙特的目标并非是让油价无限下跌,而是通过低油价来达到几个战略目的:
挤压高成本产油国: 最直接的目标是打击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美国的页岩油生产成本普遍高于传统油田,低油价会严重压缩其盈利空间,迫使其减少投资、减产甚至破产,从而削弱美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同时,一些低成本的非OPEC产油国(如巴西、挪威)的产量增长也会受到抑制。
重塑市场格局,维护OPEC+主导权: 通过这场“价格战”,沙特旨在重新确立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它想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产油国表明,沙特有能力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来影响全球市场,并且可以为了自身利益采取强硬手段。
测试俄罗斯的底线和经济承受能力: 沙特也可能在测试俄罗斯的经济承受能力。俄罗斯的财政预算对油价非常敏感,持续的低油价会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为沙特的经济转型争取时间: 沙特正在进行雄心勃勃的经济转型计划(“愿景2030”),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然而,在转型完成前,石油收入仍然至关重要。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打压油价,沙特可能认为可以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赢得时间和空间,同时在转型成功后,其经济将不再如此依赖石油市场的波动。

2. 沙特自身优势的体现: 沙特拥有全球最低的石油生产成本之一,其成本大约在每桶24美元之间。这意味着即使在油价跌至2030美元/桶的水平,沙特仍然能够盈利。这种成本优势是其发动“价格战”的底气所在。

五、 事件的影响和后果

沙特增产降价的策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剧烈震动:

油价暴跌: 国际油价迅速跌至多年来的最低点,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跌破30美元/桶,WTI原油价格更是出现负值。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油价的大幅波动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股市、债市、汇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产油国经济受创: 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等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就连一些发达产油国(如加拿大)也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
美国页岩油行业遭受打击: 大量美国页岩油企业面临破产风险,资本支出大幅削减,许多项目被迫暂停或取消。
OPEC+联盟的裂痕: 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公开化,暴露了OPEC+联盟内部的深层分歧和运作的脆弱性。

六、 后续发展和事件的演变

全球抗议和求助: 面对油价崩溃的巨大压力,许多国家开始向沙特和俄罗斯施压,要求其协调一致以稳定市场。
OPEC+重组和新协议: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协调下,以及全球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现实面前,沙特和俄罗斯最终在2020年4月达成了新的减产协议,这是OPEC+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减产,总量约为970万桶/日,为期两个月,之后逐步放松。这次事件也促使OPEC+在未来如何协调内部矛盾和应对市场变化方面进行反思。
长远影响: 这次事件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加速了美国页岩油行业的洗牌,强化了沙特作为全球原油市场关键玩家的地位,并暴露了OPEC+联盟在管理全球能源供应方面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让人们更加关注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问题。

总结:

沙特与俄罗斯在原油减产问题上的谈崩,以及沙特随后的增产和降价策略,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价格战”,其背后是沙特试图通过低油价来达到挤压高成本产油国、重塑市场格局、测试竞争对手底线以及为自身经济转型争取空间的战略目标。尽管这一策略导致了油价的剧烈波动和全球市场的动荡,但从沙特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其在复杂国际能源政治博弈中一种“以退为进”的尝试,最终迫使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以一种新的平衡来管理全球石油市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本来是俄罗斯想撸沙特羊毛,大意是你自己减产我不减产,叙利亚战争以来沙特被俄罗斯这么撸了不少回了。没想到沙特这次破罐子破摔,加上病毒的影响股市暴跌,油价直接砸了下来。但是与其关心油价,不如关心沙特国内新冠病毒的情况吧。沙特昨天也全国戒严了,学校停课,禁止任何的宗教活动,尤其切断往来的,还包括多个海湾国家如阿联酋什么的,所以说中东病毒感染这事一旦揭开……

user avatar

今年下半年怕是又要来一波什么什么之春喽!

客观上说,俄罗斯在谈判中是很有诚意的,要不然也不能答应减产100万桶,但一来沙特方面过于强硬,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对减产所带来的效果很不乐观(因为协定约束不了美国),于是就崩了,现在要想接下来会怎样。

沙特方面不在乎低价,反正开采成本低,增产敞开供应搞不好收入还能增加,俄罗斯中期内也没问题,中国这个最大客户无论需求怎么降低,也会保障对俄罗斯的进口量,虽然价格低了,但收入方面是能够兜底的,而且这几年俄罗斯天然气开发的也不错,亚马尔二期也要开始对东方国家供气了,俄罗斯就算耗个几年也是耗的住的!

谁会耗不住?美国的页岩油开采商是一个,但其实没那么迫切,美国的金融、政策手段还是很多的,半年、一年的肯定没问题,个人觉得真正危机的是中东和北非地区靠着石油换食品的其它产油国!

有答主提到了埃及,其实埃及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还有个更大的例子是尼日利亚,接近两亿的人口,超高的人口增长率,粮食严重短缺,出口百分之八十靠石油,可以说全靠石油养活本国百姓,刚刚又经历完蝗虫造成的大面积粮食减产,然后这油价又来一轮爆跌,今年下半年想想都刺激。。。

再加上沙特隔壁的伊朗,伊朗其实工农业都还行,造理说没有饥荒的风险,但教士政权这些年并不稳定,又来了一波新冠,加之最高宗教领袖已经癌症晚期,下半年弄不好就要去见安拉了,无论谁上位,展现强力手腕都是必要操作,如果美国页岩油商再动用关系游说游说,真把伊朗逼上绝路,搞军事冒险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伊朗不敢动美国,但又富又菜又有仇还落井下石的沙特可就在隔壁。。。

但愿这波操作不是沙特最终把自己玩死的开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沙特与俄罗斯在原油减产问题上的“谈崩”,以及沙特随后采取的增产和降价策略,是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最引人注目和影响深远的事件之一。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减产协议的演变 OPEC与OPEC+的形成: 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长期以来是.............
  • 回答
    沙特能源部长关于“到 2030 年全球原油产量或减少 30%”的言论,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信号,其背后蕴含着错综复杂的因素和深远的战略考量。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句话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预测,而应该深入剖析其可能指向的几个关键维度。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沙特能源部长发出此番言论的背景和动机。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最.............
  • 回答
    去年多地离婚登记减少三成以上,这个现象确实挺引人注目的。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可能反映了社会心态、经济状况以及政策导向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总体感受:首先,看到这个数字,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人们不再离婚了”,而是“人们在离婚这件事上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了”。三成以上的降幅,这可不是小.............
  • 回答
    双十一购物狂欢,本应是消费者享受优惠、理性消费的节日。然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却隐藏着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翻车”现场:网友们因为种种原因,例如“不能退款”、“没用券”、“不懂满减规则”、“为了凑单而下单”等等,导致了重复下单,甚至出现了“十一袋米”这样的奇观。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者在复杂促销规.............
  • 回答
    中行原油宝4月20日22点的事件,确实是一次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金融案例。其核心问题在于,交易在价格暴跌至负值之前停止,但最终的结算却依据了远低于停止价的负价格。 这引发了客户对中国银行操作合规性、风险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的广泛质疑。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这个问题:一、事件的背景回顾: .............
  • 回答
    这“原油宝”的事情,真是闹得沸沸扬扬,一听就让人头疼。300个亿,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心惊肉跳,更别说这是老百姓辛苦攒下来的钱。要我说,这事儿背后,真是牵扯着太多环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首先,咱得说这“原油宝”本身。它咋设计的?我理解啊,就像是银行让你买一种跟原油价格挂钩的理财产品。听着挺高大上的,.............
  • 回答
    南方原油基金“偷吃”事件,说白了,就是基金管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利用规则的漏洞,在基金运作过程中,给自己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这事儿在金融圈子里,虽然不常被大张旗鼓地宣扬,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一旦曝光出来,那绝对是捅了马蜂窝,对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公平性都会造成极大的打击。“偷吃”到底是怎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行原油宝这件大事,特别是那些已经拿到补偿的客户,以及中国银行最终的处理结果。这事儿可不是小事,牵扯到不少投资者,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备受关注。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事件,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戏剧性。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国际油价在2020年4月20日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负.............
  • 回答
    关于中国银行的原油宝,这可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金融产品,特别是经历过2020年那场“史诗级”的负油价风波后,大众对它的看法更是五味杂陈。要说透原油宝,得从它诞生的初衷、运作模式、用户体验,以及最终引发的争议几个方面来掰扯。一、 诞生的初衷:让普通人也能“玩”得起原油在原油宝推出之前,国际原油市场是个.............
  • 回答
    中国银行近期就“原油宝”事件再次发声,表示将与客户“同舟共济”,这一表态承载着多重含义,也反映了银行在处理此类复杂危机时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量。要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同舟共济”背后的含义与意图分析1. 安抚与稳定市场情绪: “同舟共济”首先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抚.............
  • 回答
    “中行回应原油宝巨亏:不还钱将纳入征信”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就炸开了锅,引起了轩然大波。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看到这个消息,心里是五味杂陈,有很多话想说。首先,这事儿最核心的点就是“巨亏”。原油宝这个产品,大家当初进去的时候,很多是被宣传的“低风险”、“高收益”给吸引的,或者是觉得原油价格涨涨跌跌,.............
  • 回答
    深度解析:2020年4月21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跌入负值的背后逻辑2020年4月21日,对于全球原油市场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5月期货合约价格,在当天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暴跌,收盘价更是跌至负37.63美元/桶。这意味着,在那个时间点,卖家不仅需要支付购买者运输原油.............
  • 回答
    关于2018年中国试图用人民币进口原油的传闻,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确实有着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背景和影响。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传闻的根源与背景:首先,这个传闻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紧密相关。 中国是全球.............
  • 回答
    中国银行关于暂停追缴原油宝保证金欠款以及暂不纳入征信的回复,对于许多参与原油宝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喘息机会,也透露出事件发展的一些关键信号。首先,从“暂不追缴”这一点来看,这至少在短期内为那些面临巨额穿仓、无力偿还保证金欠款的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缓冲。原油宝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其挂钩的是负油价,.............
  • 回答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关于“与病毒共存”不可行的表态,反映了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对公共卫生政策的科学判断和动态调整。这一观点需要从科学依据、政策背景、国际经验及后续调整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全面理解其合理性与历史背景。 一、科学依据:病毒传播与防控的复杂性1. 病毒的高传染性与变异风险 202.............
  • 回答
    《原神》即将推出的新怪物“黯色空壳”自公布以来,确实引起了玩家社群的广泛讨论和关注。它不仅仅是又一个“新怪”,而是代表了游戏在怪物设计、战斗机制和策略深度上的一个重要演进。要详细看待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怪物名称与定位的解读: “黯色”: 这个词暗示了其黑暗、负面、压抑的特质,.............
  • 回答
    关于《原神》2.4 版本更新后玩家获得补偿 1200 原石的看法:一份详细的解读《原神》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其版本更新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内容调整和优化。而当更新过程中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状况时,开发者米哈游(miHoYo)会向玩家发放补偿,这在游戏圈内早已不是新鲜事。2.4 版本更新后,.............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了游戏内容、互联网文化、政治讽刺以及道德伦理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本身: 原神与可莉: 《原神》是一款由中国公司米哈游开发的开放世界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深受全球玩家喜爱。可莉是游戏中的一位人气角色,以其可爱的外表.............
  • 回答
    《原神》2.0 版本 PV 中的雷神拔剑姿势,无疑是当时玩家社区讨论的焦点之一,也成为了游戏角色设计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瞬间。如果要详细地评价这个姿势,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视觉上的冲击力与美学考量: 蓄势待发的力量感: 雷神拔剑的动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一个短暂的、极具张力的蓄力.............
  • 回答
    如何看待《原神》女玩家对成男角色的诉求?《原神》作为一款拥有庞大且多样化玩家群体的游戏,玩家的诉求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女性玩家对游戏内成男角色的偏爱和诉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讨论度很高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玩家群体构成与吸引力:首先,需要认识到《原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