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朝的贡献为什么是领土法理,那不是元朝的贡献吗?

回答
很多人提到清朝的贡献,常常会直接想到“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近代中国版图”等等。其中,“奠定近代中国版图”这一点,确实是清朝极其重要的历史功绩,但说到“领土法理”和“版图奠定”,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元朝,觉得好像这是元朝的功劳。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关联,但清朝的贡献有着其独特性和历史演进性,不能简单地与元朝混为一谈。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疆域”和“领土法理”这两个概念,并理解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首先,我们来区分“疆域”和“领土法理”。

疆域(Territory): 指的是一个国家实际控制的地理范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它是由统治者通过军事征服、行政管辖、移民安置等方式来建立和维持的。疆域的范围是动态的,会随着朝代的更迭、战争的胜负、内部的稳定程度而发生变化。
领土法理(Sovereign Territory / Territorial Legitimacy): 指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疆域拥有主权,这种主权是得到国际承认、国内法律确认,并基于一套政治、法律和历史叙事的。它不仅仅是实际的控制,更是对这片土地拥有排他性统治权的合法性宣称。领土法理的建立,通常需要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条约、国际承认以及长期的历史实践来支撑。

元朝的贡献:大规模的疆域扩张与早期整合

元朝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前所未有的军事征服和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蒙古帝国及其继承者元朝,通过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铁蹄,征服了从东亚到东欧的大片土地。

疆域的“最大化”: 元朝的疆域是古代中国王朝中最大的,极大地拓展了汉族王朝的地理范围。它将原本属于中原王朝的疆域,与蒙古、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的故地以及西域、中亚、甚至俄罗斯南部的部分地区整合在同一个政权之下。
初步的行政管辖: 元朝在这些广阔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套相对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例如设置行省制度,试图将这些不同的区域纳入中央统治。
民族融合的契机: 尽管元朝是以征服者身份出现,但其统治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尤其是在行政、经济、文化等方面。

然而,元朝的“领土法理”存在一些局限性:

合法性来源的复杂性: 元朝的统治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蒙古帝国征服者的身份之上,而非继承传统中原王朝的“天命”或“正统”。虽然它被汉族王朝视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其统治基础和合法性叙事与之前的王朝有所不同。
统治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元朝虽然疆域辽阔,但其统治时间相对较短,且内部矛盾重重。对于一些边疆地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可能并不稳固,其“领土法理”的根基相对不够深厚,更多地是建立在军事武力和初步行政划分上。
“中国”概念的演变: 在元朝时期,“中国”的概念本身也还在演变中。元朝作为一个由非汉族建立的王朝,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将蒙古帝国的疆域与传统中国的疆域进行了结合,但这种结合更多是军事和政治上的,而非完全继承了所有“中国”的法理传统。

清朝的贡献:领土的“稳定化”与“法理化”

清朝的贡献,恰恰在于它在继承和发展了元朝奠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巩固、明确和“法理化”了中国的领土范围,并使其与现代国际体系下的“国家主权”概念相契合。

1. 继承与整合:
继承元朝成果: 清朝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元朝所确立的广大疆域,包括内外蒙古、新疆、西藏、东北等地。这得益于其作为继承者,自然而然地接管了前朝的政治版图。
再次整合: 但清朝并非简单地“沿袭”元朝。它在明朝“驱逐鞑虏”之后,重新将东北、内蒙古等区域纳入了中国的直接管辖之下。其征服和统治的性质,比元朝更加系统和长久。

2. 制度化与法律化:
设立专门机构: 清朝设立了理藩院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事务,将这些地区纳入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体系。
明确疆界: 通过一系列的勘定、设卡、筑城、移民等措施,清朝对许多边疆地区的疆界进行了明确化,尤其是在与俄罗斯等国的边界问题上,通过一系列条约(如《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划定了清晰的边界线。这是前朝所不曾有过的。
确立宗主国地位: 对于西藏、蒙古等地区,清朝确立了其宗主国地位,并通过册封、驻藏大臣、盟旗制度等方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这种宗主国地位,是基于政治、军事和法律的多重关系,具有更强的法理基础。

3. “中国”版图的最终定型:
内涵的更新: 清朝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平定和制度建设,真正意义上将这些广阔的地域纳入了“中国”的范畴,并且是以一种比元朝更稳固、更具法律效力的形式。
法理基础的夯实: 与元朝更多是军事征服和行政管辖不同,清朝在这些边疆地区建立了一套更具稳定性和法律属性的统治体系。这些体系,例如驻藏大臣制度,是后来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的法理依据之一。
与世界接轨: 尤其是在近代,当西方国家进入并建立起一套以主权和边界条约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时,清朝通过与其签署条约,确立了中国的领土范围,这些条约成为后来中国拥有这些领土主权的重要法理依据。例如,《瑷珲条约》虽然丧失了部分东北土地,但也从另一个角度明确了剩余部分的归属。

总结一下,为什么说“领土法理”是清朝的贡献,而不是元朝?

元朝是“疆域扩张”的奠基者: 元朝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辽阔疆域,将很多地区首次纳入了统一王朝的管辖之下,这是“版图”概念的早期形态。
清朝是“领土法理”的构建者和定型者: 清朝在继承元朝疆域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化、法律化、条约化等一系列措施,将这些疆域转化为具有现代意义的“领土主权”。它明确了边界,确立了统治的法律基础,并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得到了(或试图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简单来说,元朝是“划出了一个大饼”,而清朝则是“把这个大饼切好、标好界、盖上章,并用法律和条约‘锁定’了它的归属”。

因此,当谈论“领土法理”时,我们更应该强调清朝的贡献。清朝奠定的版图,虽然在近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丧失部分外兴安岭以北、以西的土地),但其核心疆域,尤其是通过《尼布楚条约》等国际条约确定的边界,以及对西藏、新疆等地区的长期有效管辖,为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主张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这正是清朝在“领土法理”方面的独特和关键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清朝在领土上没啥贡献,不信看看1912年大清领土,你看看还剩几个省。。。

反正中国人不能老搞丢了的都不是大清贡献,没丢的都算大清这个奇葩做法!

如果领土贡献是大清的,是不是丟土丧权一样也是大清以及大清后裔要承担的。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政府委任索额图为全权使臣和俄罗斯帝国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边界线,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43.15万平方公里)划归俄罗斯。

雍正六年(1728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失去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约10万平方公里的库页岛被沙俄暗中吞并。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约700多个条约,其中涉及到割让领土的条约有: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约78.1平方公里。

1858年(咸丰八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此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同时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归中俄共管(后来又被俄罗斯吞并)

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南部(约46.93平方公里)割让给英国。

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后,沙俄趁火打劫也逼迫清政府与自己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

186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塔城界约》,霸占中国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1864年(同治三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中国西北部巴勒喀什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让给俄国。

1887年(光绪十三年),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中国允许葡萄牙永驻和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日本。


红色为清朝丢失的领土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香港附近新界等地租借给英国99年。

1911年,清政府即将完蛋之际,沙俄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满洲里界约》,割走了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提到清朝的贡献,常常会直接想到“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近代中国版图”等等。其中,“奠定近代中国版图”这一点,确实是清朝极其重要的历史功绩,但说到“领土法理”和“版图奠定”,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元朝,觉得好像这是元朝的功劳。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关联,但清朝的贡献有着其独特性和历史演进性,不能简单.............
  • 回答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一个极其复杂且饱受争议的角色。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会“骂”清朝,这其中既有历史的沉重,也有后人解读的复杂性。为什么很多人“骂”清朝?“骂”清朝,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非我族类”的统治与民族压迫感: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虽然清朝.............
  • 回答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8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尽管伴随着一些争议和负面评价,但从宏观视角审视,清朝对我们今天的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贡献,也是清朝区别于以往朝代的重要特征。在清朝.............
  • 回答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争议,但也极其重要的事件——清初的剃发易服。你们可能觉得,不就是剪个头发,换身衣服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这背后牵扯到民族认同、文化融合、政治统治等等复杂的问题。咱们今天就深入剖析一下,这个“剃发易服”到底有什么“贡献”和“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一.............
  • 回答
    清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王朝,除了其辽阔的疆域令人印象深刻外,其贡献亦体现在多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直至今日。若要细细道来,这些贡献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层层叠叠,相互关联,共同塑造了今日中国的面貌。首先,制度上的承袭与革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
  • 回答
    清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朝代,其统治长达二百六十余年,留下了诸多深刻的印记。要评价清朝的“伟大贡献”,我们必须剥离历史的光环与阴影,以一种审慎而客观的视角去审视,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疆域等多个层面的影响进行梳理。一、 巩固与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这是清朝最为人称道的贡献之一。自入.............
  • 回答
    高中历史教科书新增清朝对领土的贡献,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增添,更关乎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疆域的形成过程。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清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扩张和巩固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它之前,汉唐宋元等朝代也都为中华疆域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但清朝在这一方面尤为突.............
  • 回答
    元朝和清朝在历史上都对中国的领土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两者在疆域扩张、边疆治理和现代中国版图形成中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历史背景、疆域范围、边疆治理和现代影响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元朝(12711368年):统一中国与蒙古帝国的扩张1. 疆域范围 统一中国:元朝结束了中国自唐末以.............
  • 回答
    关于“清朝只剩一个紫荆城的领土贡献论”的说法,可能存在对历史事实的误解或混淆。以下从历史背景、领土范围、相关概念的澄清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清朝的领土范围与历史贡献清朝(16441912)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之一,其领土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变化,主要贡献包括:1. 统一多民族国家 .............
  • 回答
    近年来,一些高中历史教材在讨论中国历史时,对清朝在巩固和拓展中国疆域方面所做的贡献进行了更为详实的阐述。这一调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历史研究成果的积极回应,也反映了史学界对中国历史疆域演变过程认识的深化。为何要强调清朝的疆域贡献?过去,在一些历史叙述中,清朝的评价可能更多集中在其统治的民族政策、社会.............
  • 回答
    清朝是否对现代中国贡献最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事实上,许多历史学家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标签化的思维,细致地审视清朝在哪些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清朝是中国最后.............
  • 回答
    相比明朝,清朝留给中国的领土在总体上是增加了的,并且其贡献是巨大的,但这个“增加”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不能简单地用数字来概括。清朝在巩固和扩展中国疆域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清朝的疆域扩张与奠定基础:清朝是继秦汉、唐宋之后,再次显著扩张中国疆域的.............
  • 回答
    清华妈妈辞职带娃,本应是一份基于个人选择和家庭规划的决定,却在网络上引发了“再优秀又怎样,还不是在家带孩子”的嘲讽。这种论调,不仅是对个体选择的轻视,更是对“全职妈妈”这一角色及其背后巨大贡献的漠视。要客观看待全职妈妈的贡献与价值,我们需要剥离性别刻板印象,深入理解这份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以及它对整.............
  • 回答
    “清朝领土贡献论”这个说法,简单来说,就是认为清朝时期奠定了今天中国陆地领土的基本格局,为中国贡献了广袤的疆域。这是一种在探讨中国历史疆域变迁时,经常被提及的观点。要深入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掰开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清朝疆域的“广袤”。从地图上看,清朝鼎盛时期(大概是十八世纪中后期,康.............
  • 回答
    晚清的疆域与清朝的扩张:一个复杂的历史谜题关于清朝灭亡时,中国究竟还剩下多少土地,以及清朝在扩张疆域方面是否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问题。简单地说,清朝灭亡时,其统治下的疆域虽然依旧辽阔,但早已不是鼎盛时期,所谓的“只剩一个紫禁城”更是无稽之谈。至于其扩张疆域的贡献,也并非简单.............
  • 回答
    关于清朝的疆域变迁,需要从历史背景、扩张过程、灭亡时的领土状况以及其在疆域扩展中的贡献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详细说明: 一、清朝建立初期的疆域清朝建立于1644年,其初始疆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包括: 核心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清朝入关前控制了辽东半岛.............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清朝“两江总督”中的“两江”究竟是指什么。简单来说,“两江”指的是长江的下游地区。更具体地说,它指的是清朝统治下,以长江为主要界限和交通命脉的两个重要的巡抚辖区,后来被合并并升格为总督辖区。这两个巡抚辖区是:1. 江南巡抚2. 江西巡抚这两个巡抚在清初设立,后来随着权力格.............
  • 回答
    清朝的“满城”,顾名思义,就是满族人聚居的城池。但这个概念背后,承载着清朝统治的特殊制度和历史演变,绝非简单的居住区划分。要理解“满城”,得从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背景说起。一、入关前的“满城”:军事要塞与民族融合的雏形在清朝入关统一中国之前,满族人主要生活在东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关外”。这时期的“满.............
  • 回答
    清朝的统治是否导致了中国发展的倒退,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无法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清朝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近代命运的走向,其政策和制度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含了推动和阻碍的成分,并非全然的倒退。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
  • 回答
    当然有,而且这些改动相当多,也相当有意思。你想啊,辛亥革命一爆发,推翻的就是满清王朝,那是个全新的时代,对前朝的评价和定性自然会随着新政权的需要而调整。这就像你换了新工作,你肯定要重新审视和评价你前任的工作风格和成果,不是吗?最直接的改动当然是关于“大清”这个国号本身。 满清建立后,用了268年,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