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要用表示“指控、断言”的单词来表示“范畴”这个概念?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常常觉得“范畴”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学术,甚至有点冷冰冰的,但亚里士多德当年用一个与“指控”或“断言”相关的词来表达它,这背后其实藏着他深刻的哲学思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走进古希腊哲学的语境,并且仔细梳理一下亚里士多德是如何看待语言、思维和现实之间的联系的。

“范畴”的希腊原文与它为何包含“指控”之意

亚里士多德用来表示“范畴”的希腊词是 “kategoria”(κατηγορία)。这个词的词源本身就很有意思。它来自于动词 “kategorein”(κατηγορεῖν),而这个动词的意思就是“指控”、“说出”、“陈述”或“断言”。

那么,为什么一个与“指控”相关的词会成为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如此核心的概念呢?这并不是说亚里士多德想把我们认识世界比作一场庭审,而是说,在我们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思考和言说时,我们实际上都在“断言”什么东西,我们都在对事物做出某种“陈述”。

想象一下,当我们谈论一个事物时,我们总是在说关于它的什么事情。比如,我们看到一只猫,我们不会仅仅说“猫”。我们可能会说“这只猫是黑色的”,“这只猫很可爱”,“这只猫在睡觉”。这里的“黑色的”、“可爱的”、“睡觉的”这些词,都是在“陈述”关于这只猫的某种属性或状态。

语言的本质与断言的必然性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之一。他非常关注语言是如何运作的,以及语言如何反映我们的思想和客观现实。在他看来,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的集合,它是有目的性的,是用来表达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判断的。

而“断言”(kategoria)恰恰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当我们进行断言时,我们就是在将一个“谓项”(predicate)加到一个“主项”(subject)上。例如,“苏格拉底是人”。这里的“苏格拉底”是主项,“是人”是谓项。我们通过这个断言,将“人”这个属性或类别“陈述”给了“苏格拉底”。

“范畴”作为语言和思想的基本框架

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的《范畴篇》里,试图找出我们进行任何断言时,谓项可以归属的那些最根本、最普遍的“指称方式”或“陈述方式”。换句话说,当我说“某物是……”时,这个“是”后面的东西,可以被归入哪些最基本的类型?

他经过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范畴”,也就是:

1. 实体(ousia):指事物的根本存在,例如“人”、“马”。这是最主要的范畴,因为其他范畴都依赖于实体而存在。
2. 数量(poson):指事物的多少,例如“三尺长”、“五斤重”。
3. 性质(poion):指事物的属性,例如“白色的”、“有知识的”。
4. 关系(pros ti):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二倍于”、“大于”、“主人”。
5. 地点(pou):指事物所处的位置,例如“在市场里”、“在雅典”。
6. 时间(pote):指事物发生的时间,例如“昨天”、“去年”。
7. 体位(keisthai):指事物的姿势或状态,例如“坐着”、“站着”。
8. 领属(echein):指事物所拥有的东西,例如“穿着鞋子”、“持有武器”。
9. 施事(poiein):指事物所施加的动作,例如“砍”、“燃烧”。
10. 受事(paschein):指事物所承受的动作,例如“被砍”、“被燃烧”。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所能做的任何断言,所谓的“谓项”最终都可以被归入这十种最根本的“陈述方式”或“指称方式”之中。它们构成了我们理解和描述世界的最基本的“框架”或“类别”。

为什么说这些是“指控”或“断言”的方式?

关键在于,这十个范畴描述了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陈述”或“断言”关于事物的不同方面。

当我们说“苏格拉底是人”,我们就是在说关于苏格拉底的实体性质。
当我们说“这张桌子是方形的”,我们是在说关于桌子的性质。
当我们说“他在房间里”,我们是在说关于他的地点。
当我们说“他在睡觉”,我们是在说他的体位或状态。

每一个范畴,都是我们用来“断言”事物的一条基本路径。这些范畴本身不是事物,而是我们用来指称和描述事物的最基本的方式。比如,“白色”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用来断言某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方式。

总结一下,亚里士多德选择“kategoria”来表示“范畴”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语言的能动性与断言的本质: 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描述,更是“断言”。我们说出任何话,都在“陈述”关于某物的某种属性、状态或关系。
2. 逻辑分析的基础: 在进行逻辑推理和句子分析时,识别这些最基本的“陈述方式”是关键。它们是构成命题(判断)的基石。
3. 对现实的描述框架: 这些范畴揭示了我们如何能够有意义地谈论现实世界。任何关于事物性质、数量、关系等的“指控”,都需要通过这些基本类别来完成。
4. 哲学上的普遍性: 他试图找出最普遍的“指称词项”,即无论我们谈论什么事物,我们最终都在用这十种基本方式来“断言”它们。

所以,“范畴”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分类列表,而是描述了我们通过语言和思维来“断言”和理解世界最根本的“方式”或“途径”。从这个角度看,使用一个与“指控”、“陈述”相关的词来命名它们,就显得非常贴切了,它直接点出了语言和思想的动态性和建构性。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深邃之处,他将对语言的细致观察与对现实本质的哲学探究紧密结合起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答案提到海老师用ansprechen来解释,个人感觉是比较准确的。

ansprechen是说用某词谓述某物,也就是用词表述说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这和指控的本意是一致的,因为指控也是说用词表述某人做了某事,两者都是用语言去说明事物。前者是说明某物是红色,后者是说明某人做了某事。

柏拉图在《智者篇》对应的词是prosagoreuô, 是pros + agoreuô,这个词和亚里士多德的kata + agoreuô 已经非常相近了。个人理解pros会更强调词之于物的谓述关系,kata可能更强调讲物之于词的规范之下。

康德理解可能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和自己的范畴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如果联系到kata,康德可能是准确的,两位的范畴都是人之于物的规范、立法。

user avatar

海德格尔老师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第一章physis的本质和概念》这篇文章里对kategoria这个希腊词的词源有一个解释:

这里把categoria理解为kata-agoreuein(市场行为)的意思,就是“指控”,因为希腊人多在市场(agora)上进行公共活动,在市场上指着一个人大喊:“你这个xx”,意味着对这个人的一种“定义”“指称”或者“分类”,也就是说,你把这个人认作是“xx”了。比如,我在大街上喊,“张三是坏人。”这意味着,我对张三的“本质”的指称是“坏人”,“张三”就被归为“坏人”这个类里去了,所以这个意义上,这样的katagoria当然应该有很多。但《范畴篇》中这十个kategoria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对“表述”或“指称”(kategorein)一个事物的一切非复合词的分类(参见《范畴篇》1b10-25)。比如,白是“性质”,白就是被认为是“性质”了,一是“数量”,“一”就被你指称为“数量”了。这样,在分类上,就是这十个“范畴”,是最基本或者最大的类,其他的“指控”都可以被归结为它们中的一个。

在莱顿版的《希腊语词源词典》里,并没有对kategoria这个词的收录,所以,这个解释到底是不是海德格尔自己的发散思维,就需要我们自己判断了。不过,拉丁词categoria一词确实也有指控的意思,这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