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较高还是较低?

回答
要说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究竟是高是低,这真不是一句话能简单概括的。这得看你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又是在哪个时间段来看。总的来说,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有辉煌过,也有困顿过,而且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感受也大相径庭。

咱们得承认,相比于沙皇俄国时期,特别是十月革命前,苏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基础生活保障方面。

首先是教育和医疗。苏联实行的是全民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这一点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无论你出身贫寒还是富裕,都能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而且教育质量相对有保障。医疗也是如此,虽然设备和药物可能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起码人人都有基本的医疗保障,疾病不会因为贫穷而成为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无疑是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也提升了国民素质。相比之下,很多发展中国家直到今天也无法完全实现这一点。

其次是住房。苏联时期大力推行住房建设,尤其是赫鲁晓夫时期,建造了大量的“赫鲁晓夫楼”,虽然空间不大,设施也比较简陋,但很多家庭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独立住房,从过去拥挤的公用公寓搬出来,这对于提高家庭生活的尊严感和舒适度是有很大意义的。而且,住房通常是由国家分配的,价格极低,象征性地收一点管理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再者是就业和基本生活用品。苏联坚持计划经济,理论上国家负责解决所有人的就业问题。失业率极低,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人人都有工作,都有收入。虽然工资水平普遍不高,但考虑到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也被严格控制,比如面包、牛奶、公共交通等,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很多人觉得,虽然钱不多,但该花的钱都花得起,日子也能过下去。

然而,苏联的生活水平绝非像某些宣传中那么光鲜亮丽,它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问题。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商品短缺和消费品种类匮乏。计划经济的一个弊病就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很多日用品,比如高质量的衣物、鞋子、家电,甚至是某些食品(比如好的香肠、咖啡),经常是供不应求,需要排长队才能买到。所谓的“凭票供应”在很多时候都是常态,意味着你想买也未必有货。而且,商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国产商品在设计和工艺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

生活品质和多样性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即便能买到东西,选择也极其有限。商店里陈列的商品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和多样性。对于追求生活品质、注重享受的人来说,苏联的生活无疑是枯燥乏味的。比如,你想买一件时髦的连衣裙,或者一台功能齐全的录音机,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居民收入和实际购买力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名义工资不算太低,但考虑到很多商品只能买到有限的、质量一般的,而且很多西方进口商品价格昂贵且极少见,苏联普通人的实际购买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体现在能够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而不是拥有丰富的消费选择和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另外,地区和阶层差异也不能忽视。生活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或者在科研、军事等部门工作的人,他们的生活水平通常会比偏远地区或者普通工薪阶层要好一些。党政干部、知识分子、艺术家等特权阶层,享有更多的商品供应和住房、度假等优待,这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是有明显差距的。

到后期,尤其是80年代,苏联经济问题日益凸显,商品短缺更加严重,通货膨胀也开始出现,人民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是在下降的。

所以,如果你问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是高是低,答案是:在基础保障方面,尤其是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比革命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是普遍性的提高。然而,在商品消费、生活品质、多样性和自由度方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则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问题的显现,这种差距和不足愈发明显。

总而言之,苏联时期的人民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社会保障网,让大多数人摆脱了贫困和饥饿,享有基本的尊严和安全感;另一面则是消费品的匮乏和选择的有限,让生活少了许多色彩和乐趣。对于一个经历过战乱、贫困时代的人来说,这种改变无疑是巨大的;但对于一个渴望更丰富、更多元化生活的人来说,苏联的模式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用1985年为例, 做个切片数据吧.


苏联1985年发电量15440亿度, 人口2.7亿. 人均约5700度.

美国1985年发电量24700亿度. 人口2.4亿. 人均约10000度.

苏联1985年千人均汽车保有量: 42

美国1985年千人均汽车保有量: 约700

苏联1985年人均肉类/奶及制品/鱼消费: 61公斤 / 323公斤 / 18公斤

美国1985年人均肉类/奶及制品/鱼消费: 134公斤 / 269公斤 / 15公斤

苏联1985年户均住房面积: 约65平方米

美国1985年户均住房面积: 约160平方米


是不是一目了然?~


看一下中国近期数据:

中国2019人均用电: 约5200度

中国2019千人均汽车保有量: 173辆

中国2019人均肉类消费: 57.6公斤

中国2019户均住房面积: 估算为117平米. (人均面积*每户平均人口)

现在的生活水平, 整体上比苏联巅峰期好一些, 但也没能甩开一大截.

----------------------------------------------------------

更多数据可以自己找, 推荐下面这本书, 数据比较多(但单位需要自己换算)

user avatar

摘自美国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的《俄国人》,本书大段篇幅都是苏联消费品供应的糟糕、工农生产的低效率以及虽然是便宜但质量实在不怎么样的福利保障。不过也有一段说到苏联人的心理

然而对于大多数俄国人来说,在经济生活方面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以弥补消费品供应制度所存在的明显缺陷,并使他们宁愿要自己的社会主义而不要西方人那种比较自由但不大有保障的生活方式。西方七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其中有些人最近对苏联的制度更有信心,尽管那个制度还存在着种种缺点。在美国出现的两位数通货膨胀、失业、昂贵的住房费用、医疗费和大学学费等都使他们吓了一跳。在许多俄国人看来,住房费用低、免费医疗、大学教育有津贴,工作有保证——尤其是就业有保障——这些优点胜过了市场供应紧张的缺点。我记得有一天傍晚,我到—个环境保护学家的公寓里作客吃饭。他是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爱好者。他弹着吉他,唱起伤感的伏尔加河歌曲给我和安听后,我们的话题就转到经济方面。“我们知道这里的生活不如美国好,你们最熟练工人的工资比我们的高两、三倍,你们的房间和住宅比我们宽敞,”他说。“但是我们这里不必积蓄一笔钱以防今后失业。我把工资拿回家交给柳巴,让她安排家庭生活。我还有什么要操心的呢?钱是够用的。虽说你赚的钱比我多得多,但是你得把钱存起来。你得有储备,因为你随时会成为失业者;你还要为退休而操心,我可不一样,我永远不需要担心。我有专长。我可以走出我的研究所另找一个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还是挣一样的钱,每月二百二十卢布,没有任何问题。我可以指靠我这二百二十卢布。这就是你我之间很大的差别。我不必担心未来的生活,你却要担心。

user avatar

苏联规定人均住房面积标准不得低于9平方米(使用面积,下同),称其为“卫生标准”。

在苏联,超过每户4.5平方米+人均9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要征收3倍超额房租。“特种养老金”领取者及同住家人的平价住房面积是15平方米。

在苏联,高收入者要支付更高的房租,除非某些身份。自由职业者对集体没啥贡献,要支付更高的房租。牧师属于自由职业者。如果你是一位莫斯科的牧师,你的房租可能是普通人的五倍。

苏联城市居民历年人均居住面积:1950年,3.98平方米。1960年,8.9平方米。1970年,7.7平方米。1985年,14.5平方米。

苏联交付使用住宅的平均使用面积1960年为42.3平方米,1970年为46.5平方米,1983年达55.4平方米。1985年,85%的苏联居民生活在成套住宅中,其中城市居民的住宅成套率约为80%。

斯大林晚年的1946~1950年4年间,苏联建设的住宅比1918~1946年还多。1956年至1969年,赫鲁晓夫至勃勃列日涅夫初期,苏联建设的住宅比十月革命至1955年所建的多15%。

苏联的住宅建设分为政府建设、民建公助、居民自建三种模式。直到1960年,政府建设住宅才成为住宅建设的主导。1964年,政府规定人口低于10万的城市才允许居民自建住宅,每幢面积不得高于60平方米(但是很多人不受这个限制你懂的)。

勃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住宅建设从赫鲁晓夫时代的多层住宅为主发展为高层住宅为主。苏联不缺土地,提高城市容积率的原因是防止城市蔓延速度过快,节约公共服务设施与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费用。

苏联政府进入70年代之后津津乐道一个指标“建筑住宅单元数/千人数”,即交付住宅数量与城市人口的比例,终于超过了美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在东方阵营名列前茅。

但是,苏联住宅的平均面积仅为西方的7成左右。苏联全盛时期的“建筑住宅单元数/千人数”同时也低于目前的中国。

任泽平:按使用面积算城镇人均住房仅23平 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关于苏联住宅建设和房租政策的一些情况_爱学术

苏联住房建设:数字与事实_爱学术


user avatar

在外网有一个话题:苏联解体后,当俄罗斯人发现西方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时,他们的反应如何?很多俄罗斯网民发表了自己的答案。

俄罗斯网民 Misha Firer 的回答获得了1.2w+高赞:

苏联的第一家麦当劳于1990年1月31日在莫斯科开业。

我的姨妈娜塔莉亚是一名建筑师,在开业当天尝到了被禁止的巨无霸的味道。她把一个硬纸杯带回家,她的家人一直用它,直到杯子变成纸浆。她排了三个半小时的队,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破晓时分,5000多人聚集在普希金广场上的麦当劳前,等待着盛大的开业。在开业的第一天,麦当劳餐厅为3万多人提供服务,创造了麦当劳历史上第一个工作日的世界纪录。

1990年,一个汉堡包要1.5卢布,一个巨无霸要3.75卢布。当时苏联的平均月薪150卢布。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排长队不是为了吃汉堡包--我们确实有肉排、面包、泡菜和百事可乐--而是为了坐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受到有礼貌、漂亮的工作人员的欢迎,并体验到与西方人一样的感受和待遇。

第二年,苏联分崩离析。

俄罗斯网民 Dima Vorobiev 的回答也获得了3.7k+的高赞:

我记得1982年我到匈牙利旅行的第一天,就进入了布达佩斯的一家杂货店。我在从机场出发的巴士上看到了商店的橱窗,令人印象深刻,但仍然没有为我在商店里看到的东西做好准备。

一整面墙都是深色的木板,一排又一排的火腿、香肠、切块、小菜什么的......这一切从今天起一直刻在我的视网膜上。

我听过很多苏联同胞讲述他们第一次与知晓西方情况的人交手的情况。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 "这是不可能的! 他们是如何消费掉所有这些东西的?它是如此之多,甚至不可能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

我可以为这一点作证。这正是我喘息后的第一个想法。

英国网民 John Fenton 说:

我是英国人,1992年初到莫斯科工作。在购物方面,俄罗斯人对他们在红场旁边的百货公司"GUM"非常自豪。我进去后发现,比如说,服装店只有两三件衣服出售。

当俄罗斯人出去购物时,他们会看到商店外面排着队,并询问有什么商品。答案可能是 "他们今天有奶酪"。因此,如果你觉得喜欢奶酪,你就会加入到排队的队伍中。然而,对于外国人和高级官员来说,有一家叫做Beriozkas的商店,那里有更广泛的产品,许多来自西方。但是,大多数俄罗斯人不被允许在那里购物。

我最终遇到并娶了一个俄罗斯女孩(我们现在已经结婚25年了)。当我第一次带她来英国时,她首先震惊的是看到一排排的房子,因为在莫斯科和苏联的大多数大城市,每个人都住在公寓里。公寓的分配是以每人10平方米的津贴为基础的。每个人都能准确地告诉你他们的公寓有多大的面积,这将是任何人问的第一个问题。当然,这些房子都是国有的,因为当时几乎不存在私有制。

当我的妻子看到英国单身家庭居住的房屋和公寓的大小时,她感到非常惊讶。此外,当她问起房子有多少平方米时,从来没有人知道。在英国,面积往往被简单地指定为两居室、三居室等。这也不同于苏联的制度,在苏联,公寓被称为2室或3室--我们称之为客厅的地方也会被用作某人的睡房。

然而,超市和百货商店可能是最大的惊喜。除了对食品和商品的种类感到震惊外,最初的反应是,这些地方肯定只提供给社会的特权阶层,而不是给全体人民。

另一方面,我的妻子也对煤气、电力和电话等公用事业的价格感到震惊,这些东西在苏联几乎都是免费的。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前苏联的变化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就可获得的商品而言,莫斯科如今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大城市不相上下。

俄罗斯网民 Nikita Rogozin 说:

1995年,我第一次从俄罗斯来到美国,当时我大概10岁,这种经历相当令人震惊。那是我到美国的第二天,我走进沃尔玛超市,看到一排排的东西,这些东西我甚至都不敢猜测是否存在,都是漂亮的颜色之类的......这与我在俄罗斯(和苏联)老家习惯的东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我们有穿着围裙的胖女人站在柜台后面,卖一种香肠和三种面包......如果你想买牛奶或油,你必须自己带着壶。作为一个孩子,我对这一切印象相当深刻。

但很快,印象就改变了。

所以,我们来美国呆了一年,因为我妈妈获得了富布赖特奖学金,在俄亥俄州的一所公立大学教书。1995-1996年,我们三个人每月总共有大约1100美元的生活费。我们在"项目"(又称公寓楼)中以400美元的价格租了一套公寓,除去账单,我们还剩下大约600美元。现在,据我所知,这在俄亥俄州是低于贫困线的,所以在我进入小学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带了一张纸条给老师,开始获得免费的早餐和午餐。这对我来说很好,在我的学校里,有许多其他孩子也得到了这些免费的早餐和午餐。有些人和我住在同一个项目里,我们一起出去玩,打球。长话短说,很明显,许多孩子无法从沃尔玛获得所有这些漂亮的东西(除非他们偷窃)--不仅仅是我这个在美国没有根的人。尽管我从我们参加的教会得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

我爸爸不是那种坐吃山空的人,所以他去买了社会保险,开始找工作。最终,一个化学博士在一个屠宰场/肉类加工厂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我想,他有机会和化学品打交道了--我想证书是有作用的。顺便说一下,这份工作很好,因为在轮班之后,清洁工可以保留所有剩余的肉屑。我们甚至有足够的东西与邻居分享。他之所以得到这份工作,是因为在那里工作了20年的前一个人发生了"工作事故",他的手被肉锯切断了。这时,他被解雇了,因为他们说他在工作时"受到影响"或什么的。

然后事情变得很奇怪。警察来敲我们的门! 也许我们俄罗斯人很吵闹或什么的,但有警察来过几次,原因不明。这不算什么,因为我的父母不喝酒,家里看起来干净整洁,没有人真正引起骚乱,没有人虐待任何人......而且我们是白人。所以,我想,这不是警察在访问项目时通常看到的情况......我们已经看到这种事情变得很糟糕。无论如何,警察出现在我们家门口是非常奇怪的,因为这在俄罗斯是一件相当奇怪的事情。

所以,我有一个珍贵的财产--一辆10美元的自行车,我们在亲善社或救世军(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得到的。10岁的男孩喜欢自行车。但是有一天,有人偷了它!尽管它是锁着的。现在我明白了,这在项目中是可以预期的。但令人震惊的是,有人竟然会去偷自行车,更不用说一辆10美元的自行车了,它显然看起来并不那么性感。我的自行车在俄罗斯从未被偷过......

然后,事情变得更加奇怪。所以,即使在俄罗斯,我们也是新教徒。自从苏联解体后,就有美国传教士来到我们的教会。所以我们在美国认识一些人。有一天,我们被邀请来参观。访问纽约!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去新泽西州河对面的一个社区。怎么说呢,这并不是一个贫穷的社区。即使在俄罗斯,我们确实有机会看到一些美国节目,如"达拉斯"和"圣巴巴拉",但即使以我在美国的经验,我也非常肯定那里所描绘的是虚构和文学许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这就是现在11岁的我被引入财富不平等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奇怪的事情,因为在俄罗斯,当然,有些人比其他人有更好的房子,但没有那么多。

现在,当然我在美国有各种有趣的经历,我深深地记得。自然公园是令人惊奇的。史密森尼学会非常壮观,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方面,你可以触摸到来自月球的真正的岩石!我甚至还尝到了龙虾。

有趣的是,我没有经历一些你在电视上经常听到的不好的事情,比如种族主义。在公寓楼/项目中,有各种肤色的人和孩子。我们只是在一起玩,每个人都对另个人很好,没有任何形式的部落团体或任何东西。没有任何形式的种族紧张。

BTW,许多年后,我有机会再次去美国生活,实际上又去了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沃尔玛,同样的项目"公寓楼",同样的小学......这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因为我现在的年龄和经验足以看到、理解和积极参加美国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包括性别之间的互动。这些经历很有趣,有一种令人不安的方式,我敢说--令人震惊。顺便说一下,这些经历并不是因为语言障碍、我缺乏文化智慧/意识或不灵活/缺乏适应性之类的事情。

俄罗斯网民 Maria Korolov 说:

我是在小时候来到美国的。我记得我七岁时,我们从莫斯科飞往奥地利。我记得我对浴室里柔软的粉红色卫生纸完全感到惊奇。所有的隔间都有卫生纸。这是巨大的冲击。那是在70年代末。

大约二十年前,一个亲戚搬到了美国,起初和我家住在一起。我记得她第一次去了杂货店。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小型超市。按照美国的标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通常情况下,有一整个区域都是热狗,通常的国家品牌,有各种尺寸和口味。她因不得不做出选择而瘫痪,她怎么知道该买什么,美国人是怎样被宠坏的人,他们有所有这些不同种类的热狗?

一个月后,她来看望我,和我一起来到我当地的超市,那是一个不同的连锁店。同样,他们有很多选择。但他们没有她的品牌。我带她去的是什么样的超市,竟然没有她品牌的热狗?

所以,是的,一开始有点震惊,但你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去适应它,然后当你不再有选择时,你会感到恼火。

这不仅仅是食物。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需要做一个小手术,一个亲戚去医院看我,当给她家里的亲戚打电话时,他们很担心,她告诉他们我的住院情况--那是一个双人间,但另一半没有人,所以我有整个房间属于自己。床单是完全白色的。所有的设备都是无菌的,所有一次性的东西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扔掉,医生都来看我--甚至麻醉师在手术前也来过。护士们总是在那里,如果我需要他们。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在俄罗斯的亲戚认为我在美国的亲戚在撒谎,让他们感觉好一点--没有一个可怜的移民学生可能得到这样的照顾。

后来,在90年代中期,当我在俄罗斯工作时,我理解这种不相信。床单上有污渍。无菌程序没有得到遵守。一次性用品被重复使用,而且往往没有任何一次性用品,病人不得不自己带。护士必须得到额外的现金报酬,以提供最低水平的护理。

对人们的需求缺乏关注的情况比比皆是。道路上经常没有车道标记。沙井被打开。人行道上的冰没有被清理掉。冰的问题似乎是一个小问题,但实际上,这意味着我的莫斯科公寓楼里的老邻居们在冬天都不敢出门。餐馆没有干净的卫生间,而且很少有残疾人可以使用。一个熟人来到莫斯科,尽管他坐在轮椅上,每天对他来说都是一次英雄般的冒险。而且通常需要找人背他上下楼,而楼梯到处都是。

我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在一个不是围绕人们的需要而设计的国家,可能会有点......如果你有任何问题--你有饮食限制、宗教需求、任何类型的残疾、需要医疗护理、任何不正常的事情,事情很快就会出现灾难性的错误。而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些东西,或可能有一些东西属于这一类,除非我们真的非常非常幸运。

====================

想看完整内容,请关注公众号:那点历史 继续阅读!

user avatar

在一个可以删帖禁言的环境里,看到一边倒的答案,我选择不敢不信。

user avatar

更新,已经找到了这部片@

性和改革Секс и перестрой



















看过欧洲一个国家的导演,在苏联解体前几个月内,去苏联首都,拍了个纪录片

里面大街上的人穿的衣服打扮,绝对还不错

而我(苏南县城)

小学时候穿的裤子还有补丁,

初中冬天就一件羽绒服难看的颜色我都不想出门,

高中能为买双100多的安踏龙之步高兴几天

大学也是一件打折的羽绒服过一个冬天,

一直到大学毕业,父母用攒了一辈子的钱给我买了房子,我开始工资稳定,才穿上了500块钱以上的衣服

user avatar

看了不少苏联的纪录片和几部讲当时生活的电影,感觉生活水平还是不低的,但是稍微有一点拧巴。

人民高级的需求,因为有沙俄的底子,绝对是不低的。工人们讨论严肃的文学作品,观看芭蕾舞剧,到度假村疗养,这些高级别的娱乐活动中国这种从零开始建设的国家几乎没有,有的那一点点也是照猫画虎学来的。但是基础的需求却显得比较缺乏。基本生活物资只能保持不缺,根本谈不上丰富;有巨大的国土却在住房规划上显得很吝啬;公共服务,比如通勤的火车,只能说满足基本需求,便利性很差。

其实也不奇怪,轻工业不发达,重工业以军工为主,所以日常生活只能保持基本满足;社会理念先进,以前就存在,但是只属于上层阶级的高级需求能够全部开放给普通劳动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