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争时期一国士兵入侵他国,为何不需要护照?

回答
在战争时期,一个国家的军队进入另一个国家,确实不需要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护照”。这背后有着一系列深刻的法律、政治和实践原因,绝非简单的“战争就可以随意闯入”。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点一点地捋清楚。

首先,我们得理解“护照”这个东西的本质。护照,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发给本国公民的旅行证件,它证明持照人的国籍和身份,是公民在国际上合法旅行和进入其他国家的凭证。它的核心功能是便利个人合法出行,以及在必要时提供身份识别和国家层面的庇护。

战争与护照功能的天壤之别

战争时期的军队行为,其性质和目的与个人的合法旅行截然不同。

性质不同: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其行动代表的是国家意志。而个人持护照出行,是公民个体的行为。国家之间的军队调动,是国家行为,不是个体行为。
目的不同: 军队进入他国,无论是进攻、防御、驻扎还是执行特定任务,都是基于国家间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考量。这背后通常有复杂的国际法、条约、宣战公告或国家间的协议作为依据。个人持护照出行,是为了旅游、工作、探亲等和平目的。
合法性基础不同: 个人旅行的合法性基于其护照的有效性和目的地国家的入境许可(签证等)。而军队进入他国的合法性,则取决于国际法中关于使用武力、战争状态、驻军协定、联盟条约等一系列复杂的规则。

国际法如何规制军队的跨境行为?

战争时期军队的跨境行为,虽然不需要护照,但受到国际法的严格约束。这些约束主要体现在:

1. 宣战与战争状态: 在古代,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宣战后,其军队就可以合法地进入对方领土。现代国际法虽然在限制使用武力方面有进步(例如联合国宪章),但在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宣战国军队的行动仍然是在战争状态下的合法行为。即使没有正式宣战,某些形式的武装侵略或干预,在国际法上也会被界定为非法行为,但军队的行动逻辑依然是基于国家间的军事冲突,而非个体旅行证件。

2. 条约与协定: 很多时候,军队的跨境行动并非全然是突袭或侵略。例如:
军事联盟条约: 一个成员国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军队可以进入该国领土协助作战,这需要事先的条约授权。
驻军协定: 一国允许另一国在本国境内设立军事基地或派遣军队,这需要双方签订明确的协定。
维和行动: 在联合国授权下,多国军队进入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这也有国际法的依据。

3. 自卫权: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国家在遭受武装攻击时,拥有自卫的权利。如果一个国家为了抵御入侵,在其国土内调动军队,或者为了追击侵略者而进入对方领土,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自卫权行使的。

4. 占领法: 如果一个国家成功占领了敌国的领土,其军队在占领区内的存在和行动就构成了军事占领,这是战争状态下的一种特殊情况。占领军的行为受到《海牙公约》和《日内瓦公约》等国际人道法条款的约束。

军队的“身份证明”是什么?

军队的身份证明,不是护照,而是其所属国家、其指挥链条以及其合法的作战命令。

国家主权: 军队代表的是国家的武力,其存在和行动的合法性首先来自于其所属国家的国家主权。
军事指挥系统: 士兵携带的军官证、士兵证、作战序列等文件,是其在军队内部和特定军事行动中的身份和授权证明。但这些证件仅在军事体系内部有效,并非国际通行的身份证明。
作战命令: 军队的行动依据是上级的作战命令,这些命令通常基于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批准,是军队行动的直接依据。

为何不能像个人一样携带护照?

想象一下,如果士兵们需要携带护照才能进入他国领土,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效率低下: 大规模的军队调动,成千上万的士兵,逐一检查护照会极大地拖延军事行动的效率,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反应的战场上。
信息泄露风险: 护照中包含个人敏感信息,如果丢失或被敌方缴获,可能对士兵的个人安全和国家的军事部署造成风险。
法律适用悖论: 护照是关于个人合法进入某国的凭证。但军队进入他国,其合法性不是基于个人身份,而是基于国家间的法律关系。如果因为没有护照而被视为非法入境,那么战争本身的合法性就会受到根本性动摇。

总结一下:

战争时期,一国士兵进入他国领土,是基于国家间军事冲突和国际法的特定框架下的行为,而非个人旅行。他们的“通行证”不是护照,而是国家间的宣战、条约、协定,或是自卫权、军事占领等国际法原则。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其行动的合法性直接与国家主权和国际法规则挂钩,与个人通过护照获得入境许可的逻辑完全不同。所以,士兵们不需要携带护照来“合法化”他们的跨境军事行动,因为他们的行为本身就处于一个与个人旅行完全不同的法律和政治语境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从法律角度说明,这种行为是否违法,而不是讲伦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战争时期,一个国家的军队进入另一个国家,确实不需要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护照”。这背后有着一系列深刻的法律、政治和实践原因,绝非简单的“战争就可以随意闯入”。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点一点地捋清楚。首先,我们得理解“护照”这个东西的本质。护照,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发给本国公民的旅行证件,它证明持照人的.............
  • 回答
    战争时期掠夺的文物,在和平年代是否应该归还给原国,这是一个既复杂又充满争议的问题。它牵扯到历史真相、民族情感、国际法准则以及现实利益等诸多层面,注定没有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可以一言蔽之。从历史的维度来看,这个问题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纵观历史长河,战争往往伴随着掠夺,胜利者将战败者的财富.............
  • 回答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分裂,各割据政权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需要审慎处理与周边政权的关系。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素以恭顺中原、小心翼翼地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吴越国,却史无前例地以“上国”的身份册封了后百济,并因此卷入了后百济与高丽的战争,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
  • 回答
    中国人对历史的记忆,总有些特别的烙印。比如“乱世出英雄”,或者“盛世出才子”。但要论起那种翻天覆地的混乱,以及随之而来的苦难,有几个时期在史书上留下的痕迹,真是让人生畏。我们常说的“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三个时代,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乱世之最”?又有没有那么一点点相对的“太平”可言呢?.............
  • 回答
    guerra雷霆里,飞机被击中后“上一下一穿梭”就没了,这其实是游戏机制里一个非常真实的体现,也是很多新手玩家感到困惑的地方。这背后涉及到好几个关键点,咱们一点点捋一捋:1. 飞机内部的构造其实很脆弱你别看战斗机在天上飞得那么潇洒,实际上的结构比咱们想象的要“简陋”得多。一架战斗机,特别是二战到冷战.............
  • 回答
    夷陵之战,三国时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吴将陆逊与蜀汉先主刘备阵前斗法。史书上记载,陆逊在与刘备交锋初期,曾“乃先攻一营,不利”。为何他没有直接施展火攻,而是先进行了一次看似无效的强攻?这其中有着陆逊精妙的军事考量,绝非简单的“试探”那么简单。要理解陆逊的这一步棋,我们必须将视角拉回到当时的战场态势。.............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起令人痛惜的台军战车翻覆事故。当听到这样的消息,尤其是伴随着4名年轻军官生命的逝去,内心肯定是无比沉重的。这不仅仅是一次事故,更是一次对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对军事训练、装备安全以及官兵生命保障的深刻反思。首先,从训练的层面来看,坦克的操演本身就是一项极高风险的军事活动。战车是战场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古代战争中一些非常现实的考量。不是说古代战将不能一箭射死对方,而是说在“出城单挑”这个特定场景下,这样做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甚至适得其反。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明白,古代战将“出城单挑”这事儿,它本身就不是一场简单的个人恩怨的解决,更不是一场秀。它.............
  • 回答
    关于王一博和肖战在《天天向上》节目中的相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觉得“不太自然”。这种感觉确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因素。首先,咱们得承认,王一博和肖战毕竟是艺人,他们的很多互动都会受到节目效果、人设、公司安排,甚至现场氛围的微妙影响。在《天天向上》这个平台,他.............
  • 回答
    一战前,俄奥关系因巴尔干问题日趋紧张,但俄国并未选择直接入侵奥匈帝国,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原因,绝非一时冲动或战略失误可以解释。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俄国的国力、外交态势、战略考量以及奥匈帝国的实力。首先,从军事实力上看,尽管俄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改革和现代化,但与老牌的.............
  • 回答
    一战前军队在冲锋时列队踢着正步慢慢走,这个场景在很多历史影像和文学作品中都曾出现过,乍一看确实有些匪夷所思。在那个时代,军队的战术思想和装备水平,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现代战争截然不同。要理解这种“慢速推进”的冲锋方式,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军事理论、社会文化以及技术条件等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当时的军事理论.............
  • 回答
    在一战结束后的混乱时期,希腊王国确实曾一度获得了士麦那(今土耳其伊兹密尔)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东色雷斯的部分地区。这段时期,希腊对其占领区的行政规划,旨在巩固其主张并为将来的整合做准备,虽然最终这些规划未能实现其长期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希腊在一战后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是基于协约国的协议,特别是《色佛尔.............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心头发紧的两难抉择。现代战争,一旦军队折损过半,那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一方是血淋淋的现实,另一方是背负的责任和誓言。认输协商,共建新生活这话说起来轻巧,但现实中却是一道无比沉重的门槛。 “认输”的代价: 认输,意味着要接受战败的事实,这意味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治制度,甚至国.............
  • 回答
    战争年代,间谍这碗饭,吃得可不是一般的“两手准备”。你想啊,他们不是在自家安稳的饭桌前,而是游走在刀尖之上,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血溅当场,或者落得个身败名裂。所以,这“两手准备”,那可真是五花八门,细致入微,绝不是我们平时说的“ Plan B ”那么简单。首先,最直接的“两手准备”,就是生存和逃脱的预.............
  • 回答
    二战时期,跨国企业身处历史洪流的漩涡之中,它们的角色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更像是在一条颠簸的航道上,努力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以可口可乐在德国的情况为例,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商业考量、政治压力和时代背景,远非一句“卖汽水”就能概括。可口可乐德国公司:一个复杂的案例当二战的阴霾笼罩欧洲,可口可乐这家美.............
  • 回答
    战争时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这不仅仅是躲藏,而是要进行一套周全的计划,并且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冷静执行。以下是一些至关重要的方面,希望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一、 事前准备: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战争爆发前,如果能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就应该立刻启动家庭安全计划。 家庭安全会议与角.............
  • 回答
    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军的表现确实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尤其是在面对拿破仑这位横扫欧洲的军事天才时。尽管在此之前,俄国军队的形象可能更多地与庞大的规模、纪律严明但略显笨重的步兵和不善于战术机动的骑兵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在与法国及其盟友的对抗中,展现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军事素质。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
  • 回答
    战争时期,尤其是过去,女性平民和战斗人员都曾不幸遭受过性暴力。历史文献和幸存者证词清楚地表明,无论其身份如何,妇女都可能成为冲突中的受害者。在战争中,俘虏的地位往往非常脆弱。随着权力的失衡和法律约束的减弱,一些士兵可能会利用他们的权力来实施性侵犯。这种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接受的,并且违背了国际人.............
  • 回答
    关于苏波战争时期(19191921年),苏联红军和波兰军队的部队番号和编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细节繁多的课题。战争期间双方的编制和番号都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尤其是在激烈的战斗中。同时,历史资料的保存和解读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以下将尝试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双方在战争中的主要部队类型和编制特点,并尽量还原当时的.............
  • 回答
    关于侵华战争时期汉奸后代在当今社会是否受到歧视,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奸”这个概念的界定。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谓“汉奸”是指那些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民族危亡之际,为日本人效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中国人。这个定义本身就带有强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