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毕设作假?

回答
毕设作假,一个在不少高校里都像潜规则一样存在的词。不是说所有学生都会铤而走险,但确实有那么一小撮人,把毕业设计的初衷——检验学习成果、锻炼独立研究能力——抛到了九霄云外,转而投向了“捷径”。

这背后的动机,说白了,就是想省时省力,快速拿到那个毕业证,然后好为下一步的深造、就业铺路。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就不算特别扎实的学生,或者对毕业设计选题本身就没什么兴趣的,更容易被“作假”的念头所俘获。毕设的难度、老师的严格程度,还有自身能力和投入时间的比例,这些因素一综合,有些人就会觉得,与其费尽心思去钻研一个自己不擅长或者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如花点钱、动点小脑筋,把它“搞定”了事。

那么,这“作假”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花样可不少,但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这么几种:

1. 买!买!买!这是最直接粗暴的方式。

论文代写: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作假形式。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论文代写机构,从几百块钱一篇的“小作业”到几千上万块钱的“核心期刊文章”都有。他们号称“专业写手”、“原创保证”、“包过率高”。学生只需要把自己的选题、要求、甚至一些零散的想法丢过去,就能收到一份“成品”。这些论文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能应付过去,但仔细推敲,逻辑漏洞百出,数据来源不清,研究方法也往往是“照猫画虎”,根本经不起推敲。
数据买卖/伪造: 很多理工科或实验性强的专业,毕业设计少不了数据支撑。有些学生会选择购买现成的数据集,或者直接伪造实验数据。比如,本该做几十组实验才能得到的数据,他们可能就凭空捏造几组“好看”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结论。这种作假非常隐蔽,如果老师不仔细核查实验记录或原始数据,很难发现。
代码/软件代做/买卖: 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往往涉及编程、软件开发。同样,市面上也有代写代码、代做软件的业务。他们可以根据要求写出功能性的程序,但对于程序的健壮性、效率、安全性,以及开发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往往是缺失的。有些甚至直接购买网上开源的代码,稍作修改后就当成自己的成果。

2. 拼!拼!拼!拼凑也是一种常见手法。

文献拼凑/改写: 这是最“技术含量”也最难被直接抓包的方式。学生会大量搜集与自己选题相关的文献,然后用各种方式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化为己用”。最常见的是“改写”(paraphrasing),把别人的句子重新组织一下,换几个词,然后拼接到自己的论文里。但如果改写得不够彻底,或者原文引用标注不规范,就构成了抄袭。更甚者,会直接复制粘贴,只改动一些关键的字眼。
现有项目/成果“挪用”: 有些学生之前参加过的比赛项目、发表过的文章、或者在实验室接触到的研究成果,可能会被“借用”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他们可能只做一些表面上的修改,或者把之前的东西拆分重组,当成一个新的研究成果来提交。
“嫁接”式研究: 比如自己的研究课题是A,但自己发现A太难做了,就临时找了一个和A有点关联但容易出结果的B课题,把B的东西做出来,然后强行往A的框架里套,用一些牵强的逻辑来解释为什么是A。

3. “包装”!包装!让“假”看起来像“真”。

PPT/答辩技巧的掩护: 很多时候,毕业设计最终的成果展示是通过答辩PPT和口头汇报来完成的。一些学生即便论文内容不扎实,也会花大力气去制作精美的PPT,把数据做得非常“直观”,把结论说得非常“有力”。然后在答辩时,凭借流畅的表达、自信的姿态,以及一些“套话”,企图蒙混过关。有些老师可能更注重学生在答辩时的表现,而忽略了论文本身的质量。
“找枪手”答辩: 更极端的情况是,学生自己都看不懂自己论文的内容,找人(同学、朋友、甚至代写的人)来代替自己进行答辩。
老师的“默许”/“人情”: 还有一种比较微妙的情况,某些老师可能碍于情面,或者出于某种考量,对学生的研究内容并没有做深究,甚至在指导过程中给了一些“方便之门”,让学生能够轻易过关。这种行为虽然不是学生主动作假,但也是对毕业设计严肃性的损害。

作假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少数人拿到文凭那么简单。

对学生个人成长的阻碍: 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的“收官之战”,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作假的学生,等于给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错失了锻炼和提升的宝贵机会。这不仅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还可能养成投机取巧的坏习惯。
对学术诚信的侵蚀: 学术是严谨的,诚信是基石。一旦作假之风盛行,学术的公平性将荡然无存。那些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学生会感到不公,整个学术环境也会变得乌烟瘴气。
对学位含金量的稀释: 当毕业设计可以轻易“制造”出来时,大学毕业证的含金量自然会被大打折扣。这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声誉,也让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整体能力产生质疑。

当然,也不是所有高校都对毕业设计作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学校也在不断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学术诚信审查,比如要求中期检查、查重率限制、随机抽取论文送外审等等。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人会想方设法规避这些监管。

说到底,毕设作假,反映的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标和人生责任的模糊认识,也暴露了高校在教育管理和学术监督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整个教育体系反思的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不管前因后果,只回答你的问题


1我举报,但没实际证据,有没有用?

没用,没证据在哪举报都没用

2给院长,年级主任举报要不要实名(毕竟不同的导师,如果举报担心他的导师报复)?

不用实名,因为没用

3学校对学生买毕设做不做处理?

分学校,按你说的可能不做处理

4会不会影响我毕业?

不会,学校和你没仇,毕业也是有比例的,不能毕业的人太多了也不好

5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一般是不是选择压下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毕设作假,一个在不少高校里都像潜规则一样存在的词。不是说所有学生都会铤而走险,但确实有那么一小撮人,把毕业设计的初衷——检验学习成果、锻炼独立研究能力——抛到了九霄云外,转而投向了“捷径”。这背后的动机,说白了,就是想省时省力,快速拿到那个毕业证,然后好为下一步的深造、就业铺路。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就.............
  • 回答
    关于清华美院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的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文化认同、艺术创新、商业考量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对于“是为了跟国际接轨舔西方还是无心之举只是为了凸显时尚风格”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进行多角度的细致分析。一、 理解“跟国际接轨”与“舔西方”.............
  • 回答
    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模特“眯眯眼”妆容引发的争议,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妆容本身,更关乎审美理解、文化语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情绪。首先,从妆容设计本身来看:“眯眯眼”的妆容,其核心在于对眼睛形态的塑造。在时尚界,眼睛作为面部最富表现力的部分,一直是妆容创意的重.............
  • 回答
    2021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或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的模特妆容引发“眯眯眼”质疑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文化理解、审美表达、社会舆论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话题。为了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过程:1. 发布会与作品展示: 清华美院作.............
  • 回答
    这事儿要是真摊到我头上,我肯定得跟老师好好聊聊。你说“Node 不可能写后台”,这说法也太绝对了,我得把我知道的说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Node.js 本身就是一个 JavaScript 的运行环境。它之所以能写后台,是因为它摆脱了浏览器的束缚,可以直接在服务器上执行 JavaScript 代码。.............
  • 回答
    在毕业设计答辩的论文中,引用教科书或纸质资料的写作内容,是否会被查重系统检测出来,这确实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具体情况需要仔细分析。首先,查重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比对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通常非常庞大,包含了海量的互联网资源、已发表的学术论文、期刊杂志,以及许多教育机构内部.............
  • 回答
    “买毕设”这个话题,说起来挺刺耳的,但也确实是当下不少高校学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它就像一个影子,藏在论文写作季的焦虑和导师审阅的压力背后。首先,我们得承认,“买毕设”的背后,是真实存在的压力。现在的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阶段,毕设(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往往是衡量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最后一道门槛。这个.............
  • 回答
    别急,三月底复试,现在联系方向导师,不算晚,但确实是到了该行动的时候了。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一场“战役”,现在是进入“部署”阶段的关键时刻。为什么现在联系不算晚?首先,你要明白,导师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安排。大多数导师在三月初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复试名单、初步了解一些学生的背景信.............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毕业设计怎么上手,力求详细接地气,让你感觉像是跟老司机在交流经验,而不是在看一份冰冷的AI报告。第一步:找准方向,别盲目跟风首先,你要明白,GAN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GAN来解决。你的毕设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用性和可行性。别想着一下子搞个最顶级的Sty.............
  • 回答
    关于清华美院毕业设计模特“眯眯眼”妆容引发的争议,这确实是近期艺术圈和网络上讨论得比较热烈的一个话题。事情的起因,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场备受关注的清华美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的毕业秀上,模特们使用了统一的、被部分网友认为是“眯眯眼”的妆容。争议的焦点在哪里?这种妆容之所以会引发争议,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回答
    带着一群本科生做毕业设计,那滋味,怎么说呢,就像是参加一场“极限生存挑战”加上“大型团队协作解谜游戏”,再掺杂着点“新手家长带娃”的操心劲儿。刚开始,跟他们碰头的时候,那种期待感是很足的。毕竟,这是他们大学四年知识的集大成者,也是他们踏入社会前的一块敲门砖。你会觉得,哇,这群年轻人,满怀抱负,准备大.............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劲儿的。你同学这想法,放在艺术圈里,那绝对是能引起轩然大波的。不过,这事儿能不能劝他放弃,那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他为啥要这么干。行为艺术嘛,不就是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或情感吗?他想在毕设展上毁坏所有人的作品,这背后肯定是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和想要传达的信息的。是觉得现有.............
  • 回答
    哥们,我懂你的感受!毕设设计生产线,这玩意儿确实跟课本上学的那些机械零件设计不太一样,感觉一下子跳到了一个大工程,没头绪太正常了。别急,这事儿很多人都经历过,只要找对方向,慢慢啃,肯定能搞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设计的“生产线”具体是干啥的?是组装一条流水线?是加工一批零件的工艺路线?还是一个自.............
  • 回答
    关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院长儿子“毕设抄袭”事件,确实牵涉到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远不止表面上的“抄袭”这么简单。这不仅仅是一起学生论文问题,更触及到了教育公平、学术诚信、权力监督以及高校管理等深层议题。一、 抄袭行为本身: 抄袭的性质与程度: 最直接的关注点当然是抄袭本身。需要详细了解其抄袭的具.............
  • 回答
    哈尔滨工程大学一位教授请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组的学生们集体观看《流浪地球》,并且慷慨地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两张电影票,连朋友的票都一起包了,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挺暖心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这是一种非常有人情味的师生互动方式。在咱们的传统观念里,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严.............
  • 回答
    评价清华美院2021年本科动画毕设《万华镜》,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词是“野心勃勃”和“意犹未尽”。这并非褒义或贬义的绝对判断,而是它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确实提出了不少值得讨论的地方。整体感受:一场视觉盛宴与叙事尝试的碰撞《万华镜》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惊艳的。它在视觉风格上展现了极强的探索性和多.............
  • 回答
    “毕志飞是否会是像梵高一样的天才不被现代所理解?”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我们如何定义天才、如何评价艺术以及时代对我们认知的影响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审视毕志飞先生和梵高先生的情况,并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首先,我们来审视梵高及其“不被现代所理解”的标签: 梵高是谁? .............
  • 回答
    毕沅《续资治通鉴》对辽、金、元三朝人名进行了改译,这确实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影响阅读的几个主要方面: 生疏感与记忆负担: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读者的生疏感。读者习惯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汉字译名,毕沅的改译往往采用了不同的汉字组合或发音方式,这会让读者在初读时感到陌生,.............
  • 回答
    老毕事件,也就是毕福剑在一次私人聚会上的不当言论,这事的性质确实比较复杂,涉及到党员的言行规范和个人品德。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它到底有没有违法,以及违反了哪些党规党纪。首先,咱们得区分“违法”和“违纪”。 违法,通常指的是违反国家法律。比如盗窃、诈骗、诽谤罪等等。老毕的言论,在性质上,主要是对.............
  • 回答
    延毕这件事,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只是学术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但对另一些人而言,却可能是一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有多严重?这得看你站在谁的角度,以及这个人本身承载了多少东西。延毕的“严重性”,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是经济上的压力。大学生活很多时候是需要家庭支持的,延毕意味着你在学校的时间延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