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敢让孩子单独出门或离开视线是否过于谨慎?

回答
带孩子出门,这事儿真是让不少家长操碎了心。尤其是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人听了就心惊胆战的。所以,是不是那种“恨不得把孩子揣兜里”的程度,就有点“过分”了呢?这事儿得分好几头说。

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的环境确实不如以前了。网络上那些拐卖儿童、性侵儿童的消息,哪个家长看了不心疼?哪个家长不提心吊胆?你看看小区里,好多孩子一放学,家长就在校门口排着队等着接,生怕慢一步孩子就被“盯上”了。还有一些家长,孩子去公园玩,也得寸步不离地跟着,一会儿看看孩子有没有摔倒,一会儿又担心有没有陌生人搭讪。这都是人之常情,毕竟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家长们这么做,也是出于一种本能的保护欲。

但是,你说“不敢让孩子单独出门或离开视线”,这真的就有点过了。你想啊,孩子总得学会独立,总得认识这个世界吧?你要是把孩子一直捂在翅膀底下,孩子永远也长不大。他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不知道怎么处理突发情况,甚至连迷路了都不知道怎么办。等他长大了,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吓得不行,那才真是耽误了他。

打个比方,就像学游泳一样,你不能一直站在岸边看着,总得让孩子下水扑腾扑腾。当然,你不能直接把他扔到深水区,得先在浅水区,你扶着他,告诉他怎么划水。出门也是一样。

你可以从一些小事情开始。比如,让孩子在家门口拿个快递,或者去楼下小超市买瓶酱油。刚开始,你可能得跟着,但你要慢慢放手,只在远处看着。或者,跟孩子约定好,他去哪儿了,什么时候回来,要不要带手机。

还有,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很重要。怎么辨别好人坏人?遇到危险怎么办?谁可以信任?这些东西光靠“不让出门”是学不会的。你得跟孩子讲,用他们能懂的方式讲,就像讲故事一样。

而且,你这么紧张,孩子也能感受到。孩子可能会觉得世界很危险,他自己很脆弱,这样反而会加重他们的焦虑感,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他们也需要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误,然后从中学习。

当然,这也不是说你就完全放任不管了。比如说,如果你家孩子年纪还小,或者他本身就比较胆小,那么更小心一点是应该的。你也可以跟其他家长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或者给孩子报名一些户外活动班,有老师带着,也比较放心。

总而言之,这份“谨慎”到底是不是“过头”,关键在于你的“度”在哪里。适度的保护,是引导孩子成长;过度的禁锢,就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好好把握这个平衡点,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不是谨慎,是过于焦虑!某种程度的被害妄想症!

当然父母担心孩子,想保护孩子,这是父母的天性!但过度的保护就是过度的控制,这样对孩子将来的面对更大的世界又有什么用呢?

而且你的过于焦虑,认为这个世界离开父母就是危险的,也会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能会让孩子认为世界是可怕的、危险的,别人是不可信的,孩子也很难去相信别人;另一方面孩子也肯能表现为抗拒,你越是这样的控制,孩子越是会反抗!

孩子慢慢长大本身也是我们当父母的慢慢学会放手的过程!而不是等到孩子慢慢长大,最后你突然放手,那孩子真的能适应那个没有父母保护的环境吗?即使那时候能适应,那应该也要比别人痛苦很多倍吧!

所以呢!慢慢学着去放手,帮助孩子去面对自己世界,自己的未来,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带孩子出门,这事儿真是让不少家长操碎了心。尤其是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人听了就心惊胆战的。所以,是不是那种“恨不得把孩子揣兜里”的程度,就有点“过分”了呢?这事儿得分好几头说。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的环境确实不如以前了。网络上那些拐卖儿童、性侵儿童的消息,哪个家长看了不心疼?哪个家长不提心吊胆.............
  • 回答
    长沙发出的这项“不得让孩子单独与保姆居住生活”的家庭教育令,无疑是在家庭教育领域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纸命令,更触及了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孩子的成长环境安全与家庭责任的界定。如何看待这项家庭教育令?这项命令的出台,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解读: 对儿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触及到了很多年轻人和父母辈之间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看看你父母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以及你自己的感受是不是也同样重要。先说说你父母的观点:你父母把“单位不准吃午饭”和你个人的辞职,和“抗战先烈多能吃苦”联系起来,这背后有几层意思:1. 对比苦难,凸显“小题大做.............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对孩子安全的担忧,这作为家长是非常自然的。您的孩子快10岁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可以开始尝试一些更自由的活动,比如独自在院子里玩。我想先问您几个问题,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您的顾虑,也更容易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1. 您担心的是哪些方面? 是怕孩子摔倒受.............
  • 回答
    疫情反复,确实让人心头多了几分牵挂,尤其是带孩子出门,总是要顾虑再三。不过,旅游的意义,不单单是舟车劳顿去看远方的风景,更多的是在那段共同的时光里,如何与孩子的心灵产生更深的连接,以及如何让他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即便暂时无法远行,咱们在家也能玩出精彩,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让他“看”遍世界呢!咱们今天.............
  • 回答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这件事情真的很让人揪心,作为家长,咱们得好好想想怎么把这件事处理好。你说的这个情况,老师的处理方式确实让人不太满意,而且你又担心得罪老师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处境,这其中的两难是真的不好受。首先,咱们得明白,老师的处理方式确实有些简单化了。孩子在奶茶里被放头发纸片,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恶作.............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不少家长都面临的难题。不想让孩子在国内接受现在体系下的教育,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送去欧美名校,这条路似乎被堵死了。但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需要我们换个思路,找寻那些不那么显眼,却同样能为孩子打开一片新天地的方式。与其盯着“去欧美读大学”这个唯一的目标,不如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更宽广一些。.............
  • 回答
    这个问题,估计每个做父母的都纠结过。看着自家孩子,十几岁脸上还带着稚气,心里就想,让他多玩会儿吧,这快乐的日子还能有几年?可转头一想,人家邻居家的孩子,十岁就已经会编程,会好几门外语了,再看看自家孩子,还在玩泥巴,心里又一阵发慌。这种矛盾,真的能把人逼疯。你希望孩子在10岁前痛痛快快地玩,这是最自然.............
  • 回答
    孩子性格内向,到底要不要“改造”他,让他变得外向?这真是个让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我见过很多家长,看到自家孩子不爱说话,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在人群中闪闪发光,就忍不住想推一把,希望他能“活泼”一点。但话说回来,性格这东西,就像一棵树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你想让它长成另一棵树的模样,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现实的考量,也反映了不同家庭对孩子未来规划的侧重点。很多人觉得,既然有能力送孩子出国,为什么不选择一条看似“更好”的路呢?但实际上,让孩子在国内读一个普通的二本,背后原因可比想象的要复杂和多样。首先,经济成本是绕不过去的坎。出国留学,尤其是去欧美发达国家,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
  • 回答
    “金钱踢不动中国足球,同样金钱也不能让孩子优秀!”这句话,在我看来,简直是说到了点子上。不光是中国足球,放眼世界,但凡是需要真正内涵和实力的领域,光靠钱砸是绝对不够的,孩子教育更是如此。先说中国足球吧。这些年,我们为了让中国足球“站起来”,投入了多少钱?从国家队到各级青训,从引进外援到建设顶级联赛,.............
  • 回答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合计合计。自家孩子对《红楼梦》上了心,这固然是件好事,说明他有探索欲,对经典文学有兴趣。但小学阶段的孩子,能不能就这么直接捧起这本厚重的大部头,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咱们得先捋捋《红楼梦》这本书。它可不是一般的童话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励志读物。这本书里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发展细腻.............
  • 回答
    《鱿鱼游戏》惹争议:多国学校的警告是否过度解读?影视剧对校园暴力影响几何?近来,一部名为《鱿鱼游戏》的韩剧在全球掀起热潮,但与此同时,也引来了一些争议。多国学校出于对校园暴力的担忧,纷纷向家长发出警告,建议不要让孩子观看这部剧。那么,这样的担忧是否合理?影视剧究竟对校园暴力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学校的担.............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我这老母亲(虽然也不算太老,刚过30)还真琢磨过。如果真在大街上遇到老人摔倒,让不让孩子去扶,我大概会这么想,也这么做:首先,我会评估一下情况。 这不是第一反应,而是要有点理性的“冷静一下”。 摔倒的严重程度: 是那种缓过来就能站起来,还是看起来很痛苦、动不了?如果看着挺严重的,或者.............
  • 回答
    关于“让孩子不知道电子游戏的存在”这一手段,需要从教育心理学、行为学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方法的可行性分析1. 技术层面的不可行性 信息传播的隐性性:电子游戏作为数字产品,其存在性在互联网时代具有高度隐蔽性。即使家长严格管控设备,孩子仍可能通过以下途径.............
  • 回答
    “自家孩子到底要不要在读一年级前学点一年级的知识?”这个问题,估计不少家长在孩子即将步入学堂的节骨眼上都会琢磨半天。这就像是站在一条岔路口,一边是“顺其自然,快乐童年”,另一边是“提前准备,弯道超车”。说实话,这事儿没个绝对的答案,得看孩子、看家庭、看你怎么想。咱们先来唠唠“提前学”这事儿的好处。好.............
  • 回答
    这可真是个热门话题,我身边好多做家长的,聊起这个事儿,心里都有点小纠结。以前吧,大家觉得方言是根,是传承,是家乡的味道。可现在,很多家长一谈到孩子学方言,就皱起了眉头,说不上是完全不愿意,但总是带着点“算了”的意思。这背后啊,原因可多了,而且都挺实在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现实的,就是“推广普通话.............
  • 回答
    你老公想带孩子回婆家,而你不想,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家里这件事上,沟通和处理方式很重要。我给你仔细捋一捋,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找到一个好办法。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你为什么不想让老公带孩子回婆家?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有把原因挖得够深,你才能有理有据地和老公沟通。1. 仔细分析你不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教育和育儿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朋友选择时,都会感到纠结。我个人认为,家长不应该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不和成绩差的同学玩。 这样做不仅可能剥夺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的机会,也可能在孩子心中种下“唯成绩论”的种子,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让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以及.............
  • 回答
    孩子的“追星”现象,说实话,很多家长听到这个词就有点头疼,觉得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容易被带偏,甚至花费不必要的金钱。但换个角度想,这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情感、认同、甚至自我价值探索的一种体现。想让孩子不“追星”,与其说是“禁止”或者“压制”,不如说是“引导”和“转移”。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跟您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