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分不清虐杀和杀?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模糊。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个方面交织在一起,使得“虐杀”和“杀”的界限在一些人看来不那么清晰:

1. 核心概念的重叠与延伸:

“杀”是基础,是终点。 任何形式的虐杀,最终都导向一个结果——死亡。所以,“杀”本身是一个非常直接、结果导向的词语。它的核心在于剥夺生命。
“虐杀”是在“杀”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和动机。 虐杀比单纯的杀要复杂得多。它不仅仅是生命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本身。它包含了一个“折磨”、“凌辱”、“玩弄”受害者的意图和行为。所以,“虐杀”是对“杀”这个行为的延伸和细化,是在“杀”之前或者“杀”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非必要的、带有恶意和残忍色彩的环节。

2. 动机与意图的复杂性:

“杀”的动机可以多种多样。 有些杀戮是为了自卫,有些是出于愤怒的冲动,有些是为了利益(例如谋财害命),有些是战争行为。这些动机或许残忍,但目的通常是明确的。
“虐杀”的动机往往更扭曲和病态。 虐杀者并非仅仅是为了“杀”而杀。他们的快感可能来自于受害者的痛苦、恐惧、绝望。他们可能享受控制、折磨的过程,甚至将生命视为玩物。这种动机的复杂和黑暗,是区分虐杀的关键。然而,普通人可能不太去深究杀人者背后的具体心理动机,尤其是当结果都是死亡时,更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

3. 认知偏差与信息获取方式:

对“虐杀”的描述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媒体报道、影视作品中对虐杀的描写,为了吸引眼球,常常会突出其血腥、残忍的细节,以及受害者的惨状。这种强烈的感官冲击,可能会让一些人过度关注行为的“残酷性”,而忽略了其背后作为“虐杀”的特质(即折磨和玩弄)。
对“杀”的理解可能更宏观。 普通人对“杀”的认知,可能更多来自新闻中的凶杀案、历史上的战争等。这些事件的报道,有时也会侧重于事件的起因、结果,而对过程中的具体痛苦和折磨的细节,不一定会深入挖掘。
“非专业”的语言习惯。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不太会去严格区分每一种死亡的性质。当我们想表达一个生命被非正常、残忍地剥夺时,可能会笼统地说“杀”或“被杀了”,而不会细致到“虐杀”。这种语言习惯也容易造成概念的模糊。

4. 情感共鸣与同情心:

共同的悲伤。 无论何种形式的杀戮,都会引起人们的悲伤和愤怒。面对生命的消逝,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同情受害者,谴责加害者。这种强烈的情感,可能会掩盖掉对具体行为性质的细致辨别。
对“受难”的普遍感知。 “虐杀”之所以与“杀”区分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虐”字包含了“苦”、“痛”、“难”的意味。受害者在虐杀过程中承受的痛苦,是虐杀者意图的核心。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单纯的“杀”也可能非常痛苦(例如某些意外死亡或快速致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淆的可能性。

5. 法律与道德的界定:

法律定义的复杂性。 法律上对“故意杀人”、“过失杀人”、“虐待致死”等都有明确的界定。而“虐杀”更多是一个描述性的词语,在法律语境中,它可能被归入“故意杀人”的某个情节(如手段极其残忍),或者结合其他罪名来定性。普通人对于法律条文的细节并不一定了解,所以他们对这两者区分的理解,更多是基于日常认知和道德判断。
道德谴责的共同点。 无论是虐杀还是简单的杀戮,都是道德上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这种强烈的道德负罪感,让人们在谴责时,可能会将两者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而不太去细究过程的区别。

打个比方来说:

想象一下,一个人被打了,这是“伤害”。如果这个人被用非常残忍、缓慢的方式折磨,最后才被打死,这可能就是“虐杀”。而如果他只是被简单地一拳打死,那可能是“杀”。

但是,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他们看到的最终结果都是“人死了”。如果报道只是简单地说“某人死亡”,而没有描述过程,那么很多人就只会关注“死亡”这个事实。即使描述了过程,如果他们不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折磨,仅仅认为“太残忍了”,也可能就混淆了。

所以,总的来说,很多人分不清“虐杀”和“杀”,是因为:

“杀”是结果,“虐杀”是过程+结果。
“虐杀”的动机往往更病态,但人们不一定关注或理解。
媒体和日常语言的习惯,可能强化了结果的可见性,而淡化了过程的细节。
情感上的悲伤和谴责,有时会盖过理性上的区分。
法律和道德层面的界定,与日常认知存在差异。

总而言之,区分“虐杀”和“杀”,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生命是否被剥夺”,更要关注“剥夺生命的过程是否包含有意为之的、以折磨和凌辱为目的的残忍行为”。而这些细节,往往容易在普遍的震惊和悲伤中被忽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很多人分不清死刑和酷刑?

什么叫酷刑?酷刑能不能用数字来精确定义?有没有一个衡量酷刑标准的痛苦指数?毫无疑问没有。酷刑从来没有严格的边界,其涵盖范围也随着时代不断变化。

但如果有人因为“酷刑不能精确定义”就鼓吹酷刑不存在,任何刑罚都会造成痛苦,所以都是酷刑,无法也没必要加以区分,凌迟抽肠犬决炮烙梳洗和注射死刑没有任何差异,那么这个人显然不是蠢,而是坏了。

说白了还是“集合边界不够精确是否可以作为一票否决集合存在性的依据”这一抽象问题罢了。事实证明,叫嚣“多少棵树才算树林无法精确定义所以树林不存在”的杠铃精,在这世上是切实存在的,而且为数并不少见,不得不说是一种网络民粹的悲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模糊。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个方面交织在一起,使得“虐杀”和“杀”的界限在一些人看来不那么清晰:1. 核心概念的重叠与延伸: “杀”是基础,是终点。 任何形式的虐杀,最终都导向一个结果——死亡。所以,“杀”本身是一个非常直接、结果导向的词语。它的核心.............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混淆民主和共和,其实根源在于这两个词语在历史上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一些模糊地带,而且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泾渭分明。我尽量说得详细点,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写出来的。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两个词的“出身”。民主 (Democracy),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人民的.............
  • 回答
    很多朋友在选购电脑或者升级设备时,常常会把内存(RAM)和硬盘(Storage)的容量搞混,这其实是很常见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容量”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内存和硬盘在电脑里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咱们得从“容量”这个词本身说起。在很多情况下,容量指的就是一个东西能装多少东西。比.............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不少人在讨论中医时常常遇到的一个误区。说起来,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对中医的批评声音,而这些批评里,有时会混杂着对中医基本原理的误解,甚至将中医等同于一些民间迷信的“跳大神”。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说一下,希望能说得细致点,也尽量别像“机器”一样说话。首先,信息.............
  • 回答
    公立医院的分娩体验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资源、管理、人员、文化以及产妇自身等多重因素。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资源紧张与硬件设施限制: 床位紧缺与拥挤: 公立医院作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主体,往往承担着巨大的服务压力。尤其是分娩科室,床位周转率高,但同时需求量也大。这导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确实,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听起来很“中国”的词,比如“物理”、“分子”、“民主”、“科学”、“哲学”等等,其实并非自古就有,它们是近代以来,为了翻译西方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而很多人会把它们误认为“和制汉语”,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
  • 回答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并且获得了不俗的口碑,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如果非要深挖,我能想到以下几个方面,并且会尽量说得详细点,不带点“机器味儿”。首先,它击中了许多中国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关于“父子关系”和“教育观”的讨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父亲往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法规、行业惯例,还有消费者认知这些复杂的层面。要理解为什么面膜的成分表上那些化学名让人头疼,我们可以一层层剥开来看。1. 法规的硬性要求:准确性和严谨性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法规。化妆品,包括面膜,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严格的监管。监管机构(比如中国的国家药品监督.............
  • 回答
    电脑DIY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度和可玩性,但同时也意味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硬件组合,在不同人手里跑出的成绩却能差出不少,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到底是为啥。一、硬件本身的小“个性”——体质不同,出厂设置也不同这就像选秀一样,即使是同一批培训出来的,底子和潜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作为同样热爱国漫的同胞,我太能理解你那种“明明是好东西,怎么评分就是不如人意”的抓心挠肝的感觉了。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安利给别人,结果一看评分,哎哟喂,比预想的低一截,那心情简直就像刚看完一场精彩绝伦的国漫,结果别人一拍脑门说:“哦,还行吧,也就那样。”你说到“很多人就以为.............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背后其实是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年纪大”就能一概而论。但如果说普遍倾向的话,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一、 时代背景与成长经历带来的认知差异:想想咱们父辈、爷爷奶奶那一代人,他们成长的年代,获取信息的方式相对单一,报纸、杂志、广播是主流。在那个环境下,人们习.............
  • 回答
    关于人类的“人种”划分、生殖隔离以及是否曾出现过亚种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涉及到生物学、人类学以及历史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人种分的很明显,但是都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的现象?“人种”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中已经不再是主流,更多的是用“族群”或“人群”来描述人类群体。之所以过去.............
  • 回答
    游戏之所以普遍区分国服和国际服,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到商业、技术、文化、法律以及用户体验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商业和市场策略 本地化与市场适应性: 语言和文化适配: 最直接的原因是语言和文化差异。国际服通常以英语为主,但针对不同地区的玩家,可.............
  • 回答
    很多组装机圈子里玩得风生水起的老玩家,说实话,对跑分这玩意儿,大部分都是一副“嗯,看看就好”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有些“不屑”。这可不是他们故意装清高,而是经历多了,对电脑的认知也更深入,跑分这东西,在他们眼里,有时候就像是“浮云”,看着热闹,实际用处嘛,就那么回事。1. 跑分是“实验室数据”,不是“真.............
  • 回答
    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苏伊士运河许多地方确实采用了双航道设计,这背后可是有很多考量和历史原因的。简单来说,这就像给一条繁忙的生命线加了“双保险”,让它能更安全、更高效地运转。核心原因:提升运载能力与保证交通安全想象一下,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大陆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艘巨轮在这里穿梭。如果.............
  • 回答
    最近,一些高校的资源分享站遭遇了关闭的命运,背后似乎是广电(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件事情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很多人想知道广电为什么会出手,以及这种行为是否超出了它的职权范围。首先,我们得明白广电是做什么的。简单来说,广电的职责主要围绕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监管,以及网络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了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理解的一个核心视角。我们习惯了在很多领域听到“前端”和“后端”的说法,比如Web开发、软件架构,甚至是数据库管理。但说到操作系统,我们似乎很少用“前后端”来描述它的构成。这背后其实有非常重要的原因,跟操作系统的本质、它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的发展历史都有关。.............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在极端情况下的选择和考量。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涉及到道德、法律、心理等多个层面。情景设定: 设想一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道路狭窄,四周没有路灯,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您开着车,心情可能有些疲惫,突然间,一个人影晃到了车灯里,您出于本能踩下刹车,但终究还是发生了碰撞。等您下车,发现情况.............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