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代史上蒙古国独立分出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回答
蒙古国在近代历史上脱离中国独立,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因素交织而成,既有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演变。要详细讲述这段历史,我们不妨从清朝的统治说起,一步步梳理其分化的脉络。

一、 清朝统治下的蒙古:名义上的主权与实际的自治并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清朝统治时期,蒙古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不同的部落、盟旗组成,分布在漠北和漠南。清朝对蒙古实行的是一种“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

漠南蒙古与漠北蒙古的不同待遇: 清朝建立后,将归附的蒙古部落编入八旗,并赋予一定的自治权,但同时也加强了对其的控制,如限制其与漠北蒙古的交往。而漠北蒙古(外蒙古)的相对独立性更强一些,虽然也受清朝的宗主国地位约束,但内部的统治结构更为松散,更具部落自治的色彩。
经济与文化的隔阂: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汉蒙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逐渐显现。清朝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安抚政策,但整体上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也并非如想象中紧密。一些蒙古贵族和民众对满族统治者的认同感也并非牢不可破。
宗教影响力的作用: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这种宗教上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也为蒙古地区与外部世界(例如西藏、俄国)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可能成为日后寻求独立时的一种精神纽带。

二、 清末的动荡与外蒙古的初步离心倾向

进入19世纪末,清朝国力日衰,内部叛乱频发,外部列强环伺,这为蒙古地区的离心倾向提供了土壤。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清朝在两次重大危机中暴露出的软弱无力,让蒙古王公们对清政府的统治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北京被占,更是让一些外蒙古的王公们看到了“天命”转移的可能性。
沙俄势力的渗透: 与此同时,俄国开始在蒙古地区加强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俄国在蒙古地区设立领事馆、建立商号,并利用蒙古对俄国的经济依赖,逐渐施加影响。俄国还鼓励部分蒙古贵族接受俄国保护,以对抗中国中央政府的统治。
“自治”的呼声: 在沙俄的暗中支持下,外蒙古的一些王公开始以“自治”为名,逐渐摆脱中央政府的控制。他们认为,在清朝统治下,他们无法获得真正的自治权,而外部势力的干预反而为他们提供了机会。

三、 辛亥革命与外蒙古的独立尝试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导致外蒙古走向独立的关键转折点。

辛亥革命的契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中国陷入混乱。这给了外蒙古自治派以可乘之机。
“大蒙古国”的成立: 1911年12月,在外蒙古王公的推动下,在俄国秘密支持下,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推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皇帝。这标志着外蒙古与中国中央政府的初步分裂。
民国初年的复杂局面: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一方面宣称五族共和,承认蒙古与中国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承认外蒙古的“自治”。然而,在他任内,外蒙古的独立倾向并未被真正压制。
俄国的干涉与《俄蒙协约》: 俄国利用中国国内的政局不稳,与外蒙古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如1913年的《俄蒙协约》,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外蒙古的特权和影响力,实质上是对外蒙古独立的承认。

四、 中苏合作与外蒙古的“独立”巩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曾试图恢复对外蒙古的主权,但苏联的崛起,尤其是其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使得外蒙古的独立趋势得到了巩固。

中国收复外蒙古的尝试与挫折: 在北洋政府时期,曾派遣军队试图收复外蒙古,但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阻力(主要是苏联的反对),未能成功。
苏联的直接干预与“人民革命”: 1921年,苏联红军直接出兵外蒙古,支持了由苏赫巴托尔领导的蒙古人民党。在苏联的支持下,蒙古人民党发动“革命”,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这次事件被中国称为“外蒙古独立”,而蒙古方面则称之为“人民革命”,标志着外蒙古在事实上彻底脱离了中国的控制。
“公投”的争议: 在苏联的操纵下,1945年,外蒙古举行了所谓的“公民投票”,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支持独立。中国国民政府在苏联的压力下承认了这次“投票”的结果。

五、 历史遗产与现代认知

时至今日,蒙古国的独立问题依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敏感话题。这段历史的形成,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清朝统治的衰落、列强的干涉、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中国内部的动荡。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蒙古国的分出,也是世界民族国家形成浪潮中的一个缩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民族都在寻求自主和认同。然而,对于中国而言,这段历史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应对外部势力的干涉。

总而言之,蒙古国独立分出的历史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清朝的统治模式、中国近代史的动荡、沙俄和苏联的干涉以及蒙古内部的政治力量等多个层面。这是一个关于主权、民族认同和国际政治博弈的深刻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外蒙古的分离,是中国在近代积弱,被俄国侵略、宰割、欺凌的结果。

公元1912年,清朝灭亡时,《清帝退位诏书》宣布,将清帝国版图内的所有领土,也包括外蒙古在内,尽数移交给新生的中华民国政府,所谓【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然而,在沙皇俄国的策动下,外蒙古喀尔喀地区的宗教事务首领,藏族血统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博克多格根,宣布“蒙古独立”,自封“额真汗”(即“日光皇帝”),建立了实为沙俄帝国的傀儡政权“大蒙古国”(又称“博克多汗国”),并迅速组织了军队,和沙俄军队合兵,向西和向南两个方向大举进犯,意欲趁着清朝灭亡时,当地旗人和蒙人驻军的人心惶惶,守备空虚,将包括漠西蒙古(今新疆北部)和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在内的所有蒙古人传统居住区,都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

清朝中期,在和准噶尔汗国的近百年战争中,为了防止其对已经归附的外蒙喀尔喀三部的持续侵扰,特意在阿尔泰山附近的大片地区,设置了科布多参赞大臣,统辖阿尔泰山南北、厄鲁特蒙古诸部和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诺尔乌梁海诸部的蒙古部族。

这里是连接新疆和外蒙地区的战略要地,首府科布多城常年驻守着清朝军队,城中有大批汉人商人来往行商,更有许多汉人失地流民来此定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所以城北建起了关帝庙,城东南建起了先农坛,城东六十里屯田处,有山川风云雷雨坛,其标志建筑都是汉文化风格,形如汉人在漠北地区的一大聚居点。

公元1912年5月,“博克多汗国”叛军5000余人,会同大批沙俄哥萨克骑兵,包围了这座城池,而新疆当地驻军却迫于沙俄压力,不敢出兵救援。科布多城当地的中国军民坚决抗击,令叛军积尸如山。叛军遂改变策略,围而不攻,整整两个多月后,守军捕鼠罗雀,弹尽粮绝,在沙俄军的炮火支援,这座城池终于失守。

这支叛军首领名叫“丹毕坚赞”,据说是藏蒙混血,也可能是遗留沙俄境内的土尔扈特部蒙古人,此人外号“黑喇嘛”,极其残忍好杀,破城后进行了疯狂血洗,将整座城市杀得血流成河,白骨成堆,惨死的中国平民和妇孺老幼,高达3000余人,昔日国家镇边重镇,竟成鸡犬无声的荒凉鬼蜮。

接着,叛军乘胜攻打阿勒泰,欲进一步侵吞新疆地区。时任新疆督军的杨增新将军,倾尽全省财力,抽调近代化装备的新疆新军4000人,在察汗通古之战,将俄军和叛军骑兵6000人击退,保住了阿勒泰地区,但由于新疆财政窘迫,难以乘胜追击,收复失土,科布多地区从此沦陷。

1912年底,丹毕坚赞回到外蒙首府库伦(今乌兰巴托),骑马巡行,配枪带剑,受到倾城出动的鼓掌欢呼,“额真汗”博克多格根更封他为公爵。

据统计,外蒙独立前,库伦就有从事商业手工业的汉人平民2.5万人,整个外蒙境内汉人人口超过15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20%以上。

而这场在沙皇俄国策动下,历时近十年之久“外蒙古独立运动”,同时也是对当地汉人居民的种族清洗和大屠杀。

接着,叛军又在沙俄军队策应和大批武器支援下,大举南下,一度夺取了内蒙古地区的多个战略要地。叛军所经之处,“抢劫商富,搜杀汉人,焚烧房屋,至为惨毒”,即使对所遇蒙古牧民,也同样将其牲畜“尽掠所有”,其一路所经之地,更是“路无行人,鸡犬无存”。

北洋政府则从北中国各省集结了大批重兵(三万六千步兵,五千骑兵,七十八门大炮,二十门迫击炮),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终于将叛军打得不成建制,全面溃败,到1913年10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随后,1913年11月5日,北洋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声明文件》五条和《中俄声明另件》四条:

【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中国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军队,不得移民。】

1915年6月7日,又签订《恰克图协约》。叛军名义上取消了“外蒙独立”和“博克多汗国”,叛匪头目博克多格根摇身一变,成了北洋政府册封的“呼图克图汗”。实际上,则是北洋政府默认了沙皇俄国对外蒙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全方位控制。

对此,只好说北洋政府本身,就是脱胎于旧清政权业已腐朽的官僚集团,决定其对外虚弱无力,能打掉外蒙叛匪军对新疆和内蒙领土的野心,乘胜一度迫使其取消“独立”,已经是他们的力量极限了。

1919年,乘着沙皇俄国政府被推翻,北洋政府一度派徐树铮率部收复外蒙古,软禁博克多格根,并宣布取消外蒙古自治,废除此前和俄国的相关协定。

然而,在中国军阀混战的局势下,徐树铮部很快便率军南返,留守的4000兵力则被流窜至此的白俄军队击败,4万多中国汉人难民跟随北洋败军出逃,2万人辗转回到黑龙江地区,2万余人从此滞留于俄罗斯境内,

没来得及逃跑的5万多中国汉人,绝大部分被屠杀,剩下的则被强制剥夺所有资产,成为当地蒙古人的奴隶,从事最低贱的职业,饱受欺凌和歧视。

至1921年7月,外蒙古的实际独立遂成定局,并在二战后获南京国民政府承认。

同时,1921年,唐努乌梁海地区也在俄国策动,脱离中国版图,此后被改为俄罗斯的“图瓦自治省”。

从此,外蒙古、科布多、唐努乌梁海,这些曾属于中国的宝贵国土,何等山川壮美,何等绿草如茵,皆就此失陷。

归根结底,民国并非是如汉朝、唐朝、明朝开国那样,由一个强有力的军政集团,扫荡四方强敌,打下来的江山,相反是不得不和旧势力做出各种妥协的产物,因此也毫无【开国气象】,才会在俄国人的不断欺凌下,最终轻易丢失了外蒙古,并坐视西藏所谓“自治”,在二战之后,更是连新疆和内蒙东部也差点丢了。

二战后,北极熊更以世界两极之姿,如泰山压顶之势,意欲故技重施,将我长城以北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都比照外蒙之例,去一一蚕食鲸吞。

幸有几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浴血奋战,让沉沦百年的中华以新生强国之姿重新崛起于东方,才迫使俄国人不得不妥协,终于让我们保住了新疆、内蒙东部和东三省,收回了旅顺大连,又将“自治”数十年的西藏,重新归并版图。——实为天佑中华!

相关回答:狐狸晨曦:外蒙古独立时,当地汉人都遭受过哪些迫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蒙古国在近代历史上脱离中国独立,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因素交织而成,既有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演变。要详细讲述这段历史,我们不妨从清朝的统治说起,一步步梳理其分化的脉络。一、 清朝统治下的蒙古:名义上的主权与实际的自治并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清朝统治时期,蒙古并非一个统一.............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近代史上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之外,军阀们偶尔也贡献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段子”。这些故事,与其说是“笑话”,不如说是那个时代荒诞与无奈的生动写照。一、段祺瑞与“赤膊卖官”段祺瑞,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人称“狗肉将军”。这位兄台有个著名的“买官卖官”体系,但其中最令人咋舌的,是他在天.............
  • 回答
    北洋军阀,提起这个词,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些负面的印象:乱世枭雄、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而在北洋派系中,段祺瑞和吴佩孚是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有趣的是,抛开政治立场不谈,许多史料都显示,这两人在个人品德方面,相较于同时代的许多军阀,确实算得上是“洁身自好”的。段祺瑞,字芝泉,是皖系的领袖。他一生戎马,.............
  • 回答
    大学的近代史课堂,一个两小时的讲座,老师的目光扫过台下几十个带着好奇与些许迷茫的年轻面孔。他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一口气,开始了这场他预设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正面”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聊聊太平天国。” 老师的开场白,没有丝毫的激情澎湃,反而带着一种审慎的、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口吻。“在某些宣传和.............
  • 回答
    当代大学生在思修、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频繁玩手机的现象,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普遍问题。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多重社会、教育和个体因素的交织影响,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 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1. 课程内容与认知需求的错位 思政课以理论性为核心特征,但大学生的认知.............
  • 回答
    在纵观近现代史的宏大叙事中,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那般波澜壮阔、又撕心裂肺的洪流面前,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能真正做到“成功避开”。战争的阴影,无论直接或间接,都以各种方式触及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轨迹。然而,若我们从“未直接卷入战火,也未成为主要战场,并成功维持了独立国家地位和民.............
  • 回答
    近代历史上,法国确实尝试过同化莱茵左岸地区,但能否成功同化,答案是复杂且带有条件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总体来说,法国在不同时期对莱茵左岸的控制程度和同化努力有所不同,且收效也参差不齐。为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时期来分析: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1789年 1815年):深.............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通常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由于战争的残酷、政治的动荡以及军队的组成和训练水平差异巨大,确实出现过一些被全军覆没的部队。“全军覆没”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词语,通常指部队的指挥官、大部分士兵阵亡或被俘,部队番号取消,建制完全瓦解,基本不复存在。在那个时代,虽.............
  • 回答
    马拉塔帝国,这个在印度近代史的版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强大政权,并非简单的王朝更迭,而是一个从草根崛起,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灵活的政治手腕,挑战当时印度北方的莫卧儿帝国,最终崛起为一股举足轻重力量的复杂实体。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力量,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深刻地影响了印度次大陆的政治格局和民族认同.............
  • 回答
    西南联大,一个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闪耀的名字,被誉为“难以逾越的高峰”。这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大学,在抗战烽火中,于昆明这片土地上铸就了不朽的传奇。而承载着这段辉煌历史的西南联大博物馆,更是珍藏着无数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史料,每一件物品,每一份文献,都仿佛在低语着那个时代师生们浴血奋.............
  • 回答
    在浩瀚的音乐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灵魂,他们并非科班出身,未曾系统学习过严谨的乐理和作曲技法,却凭借着天生的音乐禀赋和对声音的直觉,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这些作曲家,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原始而迷人的光彩,他们的音乐往往带着一种未经修饰的真挚情感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令人拍案叫绝。要寻找这类作曲家,我.............
  • 回答
    在近代欧洲战场上,骑兵以其速度、冲击力和威慑力,确实有过冲垮线列步兵的辉煌战例。然而,随着火器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步枪射程和密度的提升,骑兵正面突破坚固的线列步兵阵地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即便如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战术条件下,仍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我们得先明确一点.............
  • 回答
    日本近代“下克上”之所以能够屡次得手,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与其说是“成功”,不如说是“得以发生并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一个复杂链条的产物。一、封建残余与等级制度的松动:明治维新前,日本的社会结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士农工商,身份世袭.............
  • 回答
    近代以来,我们国家在引入西方词汇时,为何会特别讲究“信达雅”,而到了当下,似乎更倾向于“零翻译”?这背后其实是时代背景、文化认知以及传播媒介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回溯到近代,那是一个民族危机四伏、急需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肩负着启蒙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他们翻译的不仅仅是几个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对中医和现代医学(常被概括为“西医”)之间关系的一种认知误区。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推崇中医的人都“把现代医学的功劳归到西医上”。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一部分支持中医的人,在论述中医的价值时,会借助现代医学的科学验证和理论框架来佐证,或者在对比中医的优势时,会引用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 回答
    世界近代史上,涌现出无数令人景仰的伟人,他们的思想、行动和创造,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要一一列举并详述,实非易事,但我愿意试着为您勾勒出几位在我看来堪称“伟大的人”,并尽可能用一种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尽量避免那些冰冷、程式化的AI痕迹。1. 思想的巨人——卡尔.............
  • 回答
    哈布斯堡奥地利在近代欧洲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扮演了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角色。如果将其描绘成“最封建、腐朽、黑暗的势力”,这无疑是一种极端化但并非全无道理的看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简单的标签,回到历史的细微之处,去体会那个时代的脉络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运作方式。首先,“封建”这个词在近代语境.............
  • 回答
    话说当年非洲和欧洲,那简直是云泥之别。一个还在筚路蓝缕的路上摸索,另一个早就在坚船利炮和文明的外衣下,把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在这种不对称的力量格局下,要说非洲的英雄们能够顶住欧洲的侵略,甚至还想反攻一把,那可真是比登天还难。但历史这玩意儿,从来不缺惊喜,也不缺那些敢于在绝境中闪耀的灵魂。即便面对的.............
  • 回答
    日本近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其对外扩张的国策的确鲜少在“正义”层面受到其自身主流思想的质疑。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来剖析。首先,是明治维新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心理转变。长久以来,日本一直处于一种被西方列强视为“野蛮”、“落后”的视角下,这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辉煌江户时代,拥.............
  • 回答
    哎,你说得太对了!这事儿我也琢磨了挺久了,跟几个哥们儿聊起来,也是各执一词,吵得挺凶的。但我一直觉得,咱们不能光把账算在清朝头上,明朝也得给它分担点。这事儿吧,得从头说起,就像挖土一样,一层一层剥开看。你想啊,咱们说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这肯定是个不争的事实。那是什么造成的?要是说光是清朝,我觉得有点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