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些灾难片、惊悚片的角色都很弱智?

回答
看电影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抓狂的角色,尤其是在灾难片和惊悚片里。明明置身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人的行为却跟没睡醒似的,让人忍不住替他们着急,甚至想冲进屏幕里摇醒他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编剧偷懒了吗?还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

其实,让角色“弱智”的设定,很多时候并非纯粹的失误,而是为了 服务于剧情和制造戏剧冲突 的一种刻意为之。当然,也有很多是因为编剧功力不够,或者对角色的理解有偏差。咱们一样一样来说:

1. 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灾难片和惊悚片的核心往往是“生存”和“逃生”,而角色的一系列“愚蠢”行为,恰恰是推进剧情发展的催化剂。

制造障碍与危机: 如果所有角色都聪明绝顶,理性分析,迅速找到解决方案,那电影可能几十分钟就结束了。比如,一个角色坚持不听劝告,非要去危险的地方探险,结果碰到了怪物,惹来了更大的麻烦。这种行为直接将其他角色也卷入了危机,让剧情得以延续,并展现出危险的真实性。
创造牺牲与失去: 有时候,角色的“弱智”行为会导致自己或他人的牺牲。一个鲁莽的举动,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让一个本可以活下来的人因此丧命。这种牺牲往往能激起观众的情绪,增加电影的紧张感和悲剧色彩。观众会因为角色的死亡而感到惋惜,同时也提醒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是致命的。
制造悬念和不可预测性: 聪明人知道怎么做,但“愚蠢”的人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种不可预测性恰恰是制造悬念的利器。观众会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为角色可能随时会做出一个“神操作”。

2. 塑造人物群像的需要

灾难片和惊悚片通常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展现一个群体在极端环境下的反应。这时候,不同类型的角色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群像。

反映不同人性: 在极端压力下,人的本性会暴露无遗。有的人会变得英勇无畏,有的人会变得自私冷漠,而有的人则会因为恐惧和无知而表现出“弱智”的一面。这种“弱智”可能源于:
恐慌与失智: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普通人很难保持冷静。巨大的恐惧会侵蚀理智,让人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这其实是对现实人类反应的一种夸张表现。
缺乏相关知识: 很多角色都不是身经百战的特种兵或科学家,他们只是普通人,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如何应对。他们所谓的“弱智”,其实是基于他们有限的认知和经验。
固执己见: 有些角色可能过于自信,或者固执于自己的判断,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嘲笑那些更谨慎或更有经验的人。这种固执往往是悲剧的根源。
形成对比与衬托: 正是因为有“弱智”的角色存在,那些聪明、冷静、英勇的角色才能更显出他们的伟大和不凡。他们需要在重重困难,甚至队友的拖累下才能完成任务,这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3. 增加现实感(哪怕是夸张的现实感)

虽然我们希望角色聪明,但电影也需要一定的“现实感”来让观众代入。

人类并非全知全能: 现实生活中,没人能预知一切,也没人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出最优选择。电影中的“弱智”设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普通人在面对未知和巨大危险时的真实状态——不知所措,容易犯错。
“最危险的敌人是人类自己”: 很多时候,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外部的怪物或灾难,而是来自人类自身的弱点:贪婪、自私、愚昧、不团结。角色的“弱智”行为,就是这些弱点的具体体现。

4. 观众的情感投射与发泄

有时候,我们骂角色“弱智”,也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

代入感与控制感: 当我们看到角色犯蠢时,我们会在脑海里构思“我应该怎么做”。这让我们产生一种虚假的控制感,感觉自己比角色更聪明,更能应对危机。
寻求安全感: 看到角色犯错而付出代价,也能让我们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安全感,感觉自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为什么有些“弱智”会显得特别尴尬?

尽管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角色的“弱智”,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很多时候这种设定确实处理得不好,显得生硬和刻意,甚至让观众感到被侮辱了智商。这通常是因为:

编剧的惰性: 有时候,编剧为了省事,就直接给角色安个“傻”的标签,用他们的错误来推动剧情,而不是花心思设计更巧妙的情节。
角色动机不明: 当角色的“弱智”行为没有合理的动机支撑时,观众就很难理解,从而产生反感。比如,角色明明知道前面有危险,却依然往里闯,如果找不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比如救人、寻找重要物品),就会显得很突兀。
过度化: 将角色的“弱智”放大到不合逻辑的地步,比如多次重复同样的错误,或者完全不学习教训,就会让人觉得这是编剧在故意设计陷阱,而不是角色的真实反应。
脱离人物设定: 如果一个角色在前半部分表现得还算正常,突然在关键时刻变得“愚蠢”,而这种转变又没有铺垫,也会让观众觉得很奇怪。

总而言之,灾难片和惊悚片中角色的“弱智”,往往是编剧为了 制造冲突、推动剧情、塑造群像、增加现实感 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然而,这种手段是否奏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功力。当处理得当,它能让影片更具张力和警示意义;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成为观众眼中败笔,让人对电影的质量产生质疑。下次再看这类电影,不妨多从剧情和人物塑造的角度去理解一下,或许会发现其中更多门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前面有好多说这个问题才弱智,嗯,感觉两者都有一点矫枉过正(个人看法欢迎纠正( ´▽` ))这类题材的电影情节处理和剧情设定上确实很多主角智商不在线,当然人们在危急时做不出旁观者理智机警的判断,但我觉得这不可以成为我们原谅一部片子主角智商低于正常危急时刻应对的水平,因为一部片子,如果你的主角配角智商全部在线,你将需要考虑更多的状况,体验更多的情景,编剧的难度也将增大非常多倍,所以很多时候在不是很影响剧情的情况下是可以为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心主旨表现的需求来适当调整和省略。这个地方《釜山行》做的就挺好的。当然我们更加期待的是编剧没能省事而智商全部在线的情节啦

不过个人没有很欣赏这部片子,当初确实没想到评分这么高,粉丝也收获了不少,可能这不是我跟喜欢的类型吧。这部片子主要标榜的也是对人性的展现,但剧中的人性刻画感觉还是没有脱离俗套,劣根性也表现的比较单一不是很丰满,如果说欣赏的话,挺喜欢里面的妆的,不是特别恐怖那种,可以看,可以接受。情节紧张和舒缓错落有致,节奏比较让人舒服。

user avatar

因为角色的的智商高一分,情节就要复杂十分,细节上需要照顾的地方就要多出一百分。

所以会在保证票房的情况下,会让角色维持尽可能低的智商水平

如果影片涉及“人性”等催泪主题,自信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感情,相应的角色智商水平还可下调。

毕竟让人承认把自己看哭的电影情节愚蠢是件不可能的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电影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抓狂的角色,尤其是在灾难片和惊悚片里。明明置身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人的行为却跟没睡醒似的,让人忍不住替他们着急,甚至想冲进屏幕里摇醒他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编剧偷懒了吗?还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其实,让角色“弱智”的设定,很多时候并非纯粹的失误,而是为了 服务于剧.............
  • 回答
    陈丹青对中国美术学院(及我国许多美术教育体系)素描教学的批判,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对艺术本质、艺术教育和个体创造力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当前一些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模式存在严重问题,甚至走向了“死路一条”、“一场灾难”、“反艺术”的境地。要理解他的观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对“学院.............
  • 回答
    在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列强的侵略无疑是中国社会经历的一切苦难和动荡的根源,犹如一场席卷而来的风暴,摧毁了旧有的社会结构,播下了无数动荡的种子。说它是“一切灾难和祸根的总根源”,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那段屈辱历史深刻的洞察。一、 政治上的主权沦丧与国家分裂的开端列强的侵略,最直接、最根本的破坏.............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汶川地震在众多灾难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所触及的社会、情感和历史层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叠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汶川地震的规模和破坏性是空前的,直接触及了中华民族几代人心中最脆弱的神经。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8.0级.............
  • 回答
    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文革产生怀念,以及它是否可能存在所谓的“正面影响”,这需要我们抛开简单化的标签,深入到那个复杂时代的具体细节中去。这并非易事,因为文革的官方定性是“一场内乱”,其造成的创伤是真实而深重的,对无数家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任何历史事件都极其复杂,理解其多个面向,哪怕是那些令人不安的.............
  • 回答
    和珅在灾荒时期,往给灾民的米汤里撒沙子,这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逻辑,虽然是扭曲的,但确实能反映出当时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的一些深层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经济学原理,也是最令人齿寒的,那就是 寻租(RentSeeking)。在.............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支持乌克兰的立场通常源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涉及历史、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地缘战略以及民族主义等多重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支持乌克兰的原因: 1. 历史与民族主义因素 乌克兰的独立历史: 乌克兰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核心议题。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观察到的经济现象。确实存在一些路边手机店,它们看起来生意清淡,但却能长期经营下去。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分析:一、 利润来源的多样化与细分许多路边手机店的利润并不仅仅来自于销售新手机。它们往往将业务进行了多元化和精细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深思的现象。那些在我们看来已经功成名就、财务自由的成功人士,却依然选择“卷”得比普通员工更厉害,甚至不惜牺牲休息和健康,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内在驱动力:超越物质的追求 对事业的热爱与使命感: 对许多成功人士而言,他们的事业早已.............
  • 回答
    一些国家政策之所以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信息不对称、理性有限等多种因素。经济学原理是基于对人类行为和市场运作的理性分析得出的,而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远比简单的理论模型复杂得多。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政治考量压倒经济理性:.............
  • 回答
    在游戏界,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的需求并存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 庞大的简体中文玩家群体和市场潜力: 绝对数量上的优势: 简体中文是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区的主要书面语言,其使用者数量远超繁体中文使用者(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这意味着如果一款游戏能够推出简.............
  • 回答
    “牛逼学校的硕博学位论文不上传知网公开”这个现象确实存在,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学校政策、作者意愿、技术限制、以及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学校政策与自主性 自主办学与学术自主权: 国内许多顶尖高校,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或其国内对标院校,拥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在.............
  • 回答
    在中国,传统食品的受欢迎程度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曾经深受喜爱的食物,如今在年轻一代甚至部分中年人群体中不再那么普及。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是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口味偏好演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便捷化需求: 快节奏生活: 随着.............
  • 回答
    中医学作为一种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医学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医学的实践和理论层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议和批评的声音,导致一部分人对其持怀疑甚至嗤之以鼻的态度。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科学与实证主义.............
  • 回答
    一些女生之所以特别不好意思花男朋友的钱,原因可以非常复杂且因人而异,背后往往交织着个人成长经历、价值观、情感需求以及对关系的认知。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可能的原因:一、 自尊心和独立意识的体现: 独立的价值观: 这些女生从小就被教育或者自己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观念,认为自己的生活、消费应该由自己.............
  • 回答
    在当前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微信无疑是占据社交媒体主导地位的应用。然而,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用户,特别是老用户或者在特定场景下,选择或继续使用QQ而不迁移到微信。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历史原因与用户习惯的惯性: QQ的先行者地位和 দীর্ঘ (cháng l.............
  • 回答
    文学大家的 hyperplasia 作品之所以“不容易读进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背后涉及诸多复杂因素。这并非意味着他们的作品质量不高,恰恰相反,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度、艺术造诣、语言运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而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思想的深度与复杂性:.............
  • 回答
    在中国,认为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仅仅”强国还不够的观念,其背后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这种观念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群体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其核心驱动力往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的深刻印记与民族复兴的驱动力: “百年屈辱”与历史创伤的集体记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毕业多年的人都能从身边或自身经历中感受到。为什么一些在校成绩优异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以往成绩一般或很差的人呢?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校园评价体系与真实职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校园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学校通常更侧重于学.............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与身边毛茸茸的朋友之间一种奇妙的互动。说到猫狗为什么喜欢被摸头,而我们人类似乎就没那么“热情”了,这背后其实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学和社会性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从猫狗的“头”说起。对猫狗来说,头顶、下巴、脸颊和耳后这些地方通常是它们身上最安全也最敏感的部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