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汽车发动机,底盘等没有像电脑手机行业的芯片和屏幕,然后汽车厂商主要对汽车进行调校和外形设计?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汽车产业的核心构成和发展逻辑。咱们换个角度,不拿电脑手机那种“攒机”的思路来套用汽车,而是想想汽车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过来的,以及它为啥跟咱们手里那几块集成电路、显示屏有这么大的区别。

首先得明白,汽车这玩意儿,说白了,它是个复杂的机械系统。从最基础的那个年代开始,它就是靠着内燃机把燃料烧成动力,再通过一堆齿轮、传动轴、车轴把这个动力传递到车轮上,驱动车子跑起来。底盘更是它的骨架,支撑着整个车身,也决定了它能怎么操控,怎么舒服。

想想看,电脑和手机,核心是电子信息处理。它们的核心是芯片,负责计算、存储、控制。屏幕,就是把这些信息可视化。这玩意儿,从一开始就搭在了电子工业的快车道上,遵循着摩尔定律,迭代速度快到飞起。一片小小的芯片,就能集成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个晶体管,处理复杂的数据。

但汽车不一样。它的核心“计算单元”是那个内燃机。这个东西,虽然科技也在进步,比如更精密的燃油喷射、更高效的燃烧室设计,但它本质上还是一个物理化学反应的放大器。你想提升它的性能,要不就是让它烧更多的油,要不就是让它把这个“烧”的过程做得更有效率,更平顺,更环保。这涉及到材料学、热力学、流体力学这些更“实在”的学科。

再来看底盘。底盘就像人的骨骼和神经系统。悬挂、转向、刹车,这些都是机械结构和液压、气动(现在也有电动的)的协同工作。你想要车开起来更稳,转弯更灵活,刹车更灵敏,你得从弹簧的磅数、减震器的阻尼、转向比、刹车盘的材质和大小这些地方下功夫。这些都是精密的机械设计和工程调校的产物。

所以,汽车厂商为什么“主要”对汽车进行调校和外形设计?

1. 核心技术的门槛和成本不同:
芯片和屏幕: 它们的高度集成化和数字化,意味着一旦工艺成熟,生产成本可以迅速摊薄,性能提升也相对容易通过软件和制程升级来达成。研发周期虽然长,但一旦突破,复制和迭代的成本就相对较低。
汽车核心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这些是高度复杂的精密机械制造。它们需要极高的材料纯度和加工精度,涉及到大量的金属加工、精密铸造、热处理等工艺。每一个部件的设计和制造,都关系到整车的性能、安全和寿命。研发周期长,而且每一个关键部件的优化,都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和制造模具,成本极其高昂。你可以想象一下,要重新设计一款发动机,从图纸到原型车,再到量产,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和人力。

2. 迭代速度和消费者预期:
电子产品: 消费者习惯了每年都有新款手机、新款电脑,性能大幅提升,价格可能还保持不变。这种快速的更新换代,让芯片和屏幕的进步显得尤为突出。
汽车: 汽车是耐用消费品,价格高昂,消费者通常不会一年换一辆。汽车的换代周期更长,通常是几年甚至更久。消费者对汽车的期望,更多体现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以及使用体验上,而不是像手机那样追求“跑分”或者“帧率”的快速提升。

3. “调校”是汽车的灵魂:
“调校”并非简单调整: 汽车的“调校”其实是非常深厚的工程学问。比如发动机的调校,不仅仅是改变喷油量和点火时间,而是要根据发动机的特性,匹配合适的变速箱逻辑,优化进排气系统,甚至调整发动机支架的硬度,来达到最佳的动力响应、燃油经济性和 NVH(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表现。
底盘调校的艺术: 底盘调校更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同样的悬挂硬件,不同的调校方式,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驾驶感受。是追求舒适的“大沙发”,还是锐利精准的“跑车”?这取决于工程师对弹簧、减震器、防倾杆、转向系统等所有参数的精细拿捏。这不仅仅是“外形设计”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影响到“开起来”的感受。

4. 汽车厂商的侧重点:
“灵魂”的塑造: 汽车厂商之所以能成为“汽车厂商”,在于他们对整车集成和用户体验的理解。他们负责把各个供应商提供的优秀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等)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赋予它独特的“性格”——这就是调校和设计的作用。
“芯片和屏幕”更多是供应商的领域: 即使是现在的汽车,虽然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很多核心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芯片,甚至人机交互系统的屏幕和软件,很多时候是由专门的汽车电子供应商(比如博世、大陆、采埃孚、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提供的。汽车厂商更多是作为“集成商”和“系统整合者”,负责将这些电子部件融入到整车架构中,并进行匹配和调校,确保它们与机械部分的协同工作。

5. 供应链和专业分工:
汽车行业有着非常成熟和专业的供应链。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部件、电子系统等等,很多都是由专门的供应商生产的。汽车厂商更专注于整车的设计、集成、制造管理、品牌营销以及最终的用户体验。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台高性能的CPU,但你不会自己去设计CPU的晶体管,而是购买现成的,然后通过主板、显卡、内存等来组装和优化你的电脑。

总结一下:

汽车之所以不像手机电脑那样,核心的“芯片和屏幕”能被厂商直接大力宣扬,是因为汽车的本质是复杂的机械系统,其核心竞争力和用户体验更多体现在精密机械的制造、集成和工程调校上。虽然现在汽车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涉及芯片和屏幕的创新,但这些更多是建立在成熟的汽车电子供应链之上,汽车厂商更多是扮演系统集成者和“灵魂塑造者”的角色,通过对机械和电子系统的深度调校,来赋予汽车独特的驾驶感受和品牌特色。而“外形设计”,当然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窗口,但它背后也凝聚着工程师对空气动力学、轻量化等方面的考量,并非纯粹的“好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PC应该叫IBM PC兼容机,大家按照既定的规则设计和生产配件,可以兼容使用。

安卓手机也是类似。

汽车不行,同个公司可以兼容,跨品牌就比较困难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汽车产业的核心构成和发展逻辑。咱们换个角度,不拿电脑手机那种“攒机”的思路来套用汽车,而是想想汽车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过来的,以及它为啥跟咱们手里那几块集成电路、显示屏有这么大的区别。首先得明白,汽车这玩意儿,说白了,它是个复杂的机械系统。从最基础的那个年代开始,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车主在用车过程中会产生的小疑惑。其实吧,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这个功能,真要说为什么不做成纯手动控制,那理由可就太多了,而且都是从咱们用车体验、车辆设计理念还有一些现实的考量出发的。咱们一层一层地扒拉扒拉: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设计初衷和核心目标。自动启停这玩意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汽车发动机设计和性能评估的核心。简单来说,汽车发动机没有像一些其他工程领域(比如航空发动机)那样一套广为人知、标准化且直观的“天梯图”来评估其整体性能,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释。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叫“天梯图”。你可能是在类比航空发动机那种将升力、推力、油耗、排气温度.............
  • 回答
    汽车发动机的排量,这个数字,往往是我们在看一款车时最先注意到,也最容易理解的参数之一。为什么厂家和消费者都如此看重它?因为它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发动机最核心的一个能力——“吸气”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又直接关联到动力、油耗、甚至成本等一系列重要的方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什么排量大小是区分汽车发.............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汽车发动机里面那个“排量”,为什么你车子手册上写的那个数字,跟发动机实际干活的时候,好像有点小出入,没那么实在。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涉及不少技术细节,但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你开车体验更好,同时也能让发动机更耐用,更省油。首先,咱们得弄清楚“排量”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发动机排量.............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咱中国的汽车发动机不行,但在天上却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也大有赶超的势头?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不是一句“落后”或“先进”就能概括的。为啥汽车发动机“不太行”?首先得承认,在民用汽车发动机这块,咱们确实曾经起步晚,积累少。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起步晚,.............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像丰田、大众、奔驰、宝马这些国外的厂商,发动机技术那么牛,而咱们国内的厂商,就算花大价钱引进技术,好像总感觉差那么一点意思?要说“模仿不出来”,其实有点绝对。咱们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上,这些年进步是真的神速,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电池、电机这些方面,国内厂商已.............
  • 回答
    汽车之所以没有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家用车那样普遍地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着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用户体验以及行业惯性等等。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技术层面的那些冰冷数字,去感受工程师们在不同时代所面临的权衡和挑战。首先,咱们得说说燃气涡轮发动机最吸引人的地方。它.............
  • 回答
    咱们聊聊这汽车为啥不给发动机配个“制氧机”,感觉挺有道理的,对吧?毕竟,发动机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靠燃料燃烧做功,而燃烧这事儿,没氧气那可就办不成了。氧气越足,燃烧越充分,理论上发动机效率就越高,动力也越好,甚至排放也能跟着优化。听起来是个好主意,那为啥现在市面上跑的绝大多数车,都没有这么个“自带制.............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汽车动力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柴油发动机在汽车领域也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欧洲市场。但如今,汽油发动机确实占据了乘用车市场的主流地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我将为你详细展开:1. 历史背景与柴油发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实在,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问。其实混动汽车发动机并非“都是”自然吸气,但确实存在很大一部分混动车型选择自然吸气发动机,并且其功率输出相对于同级别的纯燃油车来说,往往会显得“保守”一些。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考量点,并不是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为了实现混动系统整体的最优平衡。为什么混动车型偏爱.............
  • 回答
    中国汽车市场这么大,要说为什么合资品牌没有专门针对中国油品“量身定做”特供发动机,这事儿呀,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是一句话就能讲清楚的。其实,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可多了去了,从技术、成本,到品牌策略、法规标准,再到市场接受度,每一样都得考量。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中国油品”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中.............
  • 回答
    凯美瑞这车,很多人都挺喜欢的,毕竟是日系车的代表,皮实耐用是出了名的。不过你说跑了五千公里,发动机声音就明显变大了,这确实有点让人琢磨。一般来说,新车刚开始跑,发动机的磨合期还没完全过去,声音会相对比较平稳,而且厂家调校得也比较好。等到五千公里这个节点,理论上来说,磨合应该差不多了,但如果你感觉声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当我们关注日系汽车品牌在宣传中大肆渲染“发动机热效率”时,很容易注意到德国品牌在这方面的声音相对较小,甚至很少将其作为核心卖点。这背后并非德国汽车工业不重视技术,而是它们在技术发展路径和市场策略上存在一些差异,导致了这种宣传上的不同。日系品牌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宣传发动机热效率?.............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很实在。很多人用了汽油添加剂,感觉车子确实顺了,也听销售人员吹嘘得天花乱坠,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既然这么好,为什么厂商不直接把这些“好东西”放进汽油里呢?这样岂不是更方便、更省事?其实,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技术和商业上的考量,并不是简单地“加不加”的问题。我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1..............
  • 回答
    移植汽车发动机到摩托车上,这绝对是一项充满挑战、需要极高技术水平和大量实践才能完成的浩大工程。这可不是一句“换个发动机”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力学、电子、结构设计、材料科学等方方面面。想要把它做得漂亮,让这台“怪兽”既有威力又不至于失控,你需要做好面对无数难题的准备。一、 脑子里先过一遍“为什么”和“能.............
  • 回答
    要说造汽车发动机和造航空发动机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这话说得有点绝对。毕竟它们一个是地上一跑,一个是天上飞,对性能、可靠性、效率的要求简直是天壤之别。但要说完全没关系,那也不对。打个比方,就像是造高楼大厦和修坚固的桥梁,都是土木工程,都有基础原理,但侧重点和难度肯定不一样。咱们就来聊聊它们之间那些.............
  • 回答
    咱们来聊聊汽车发动机怠速这事儿,不谈扭矩,就光说它最低能转到多慢。这问题看着简单,但里面门道可不少,受好几个因素的“管辖”。发动机怠速的“下限”究竟在哪儿?理论上,发动机只要还能运转,就能有怠速。但是,实际运行中,这个“最低”是有个非常现实的底线的。这个底线,通常在每分钟600到900转(RPM)之.............
  • 回答
    在咱这汽车上,仪表盘上那个转速表,别看它就是个指针在那个圈圈里转悠,实际上对咱们开车可是大有讲究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就是看看发动机转不转,但其实它能告诉咱们不少事儿,咱们一个个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最直观的,它能让你了解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你踩油门,发动机里那些活塞、曲轴就开始拼命地转,转速表上的指.............
  • 回答
    刚发动车子,发动机转速表那针儿上下晃悠两下,然后才稳稳地停在那儿,这事儿在不少车上都挺常见的。别担心,这通常不是什么大毛病,而是发动机启动时的一个正常表现。咱们从头说起,发动机是个挺精密的玩意儿,启动的时候,它内部的各个部件,从曲轴、活塞到气门,都得从静止状态一下进入高速运转。这个过程就像你刚睡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