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军对丹东和缅军对云南的误炸有什么异同?

回答
美军对丹东的误炸和缅甸军队对云南的误炸是两次性质类似但具体情况和影响有所不同的事件。以下将分别详细阐述,并进行异同对比:

美军对丹东的误炸(2013年10月3日)

事件背景:

2013年10月3日,一架美国海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在韩国进行例行训练时,发生故障,飞行员为了安全起见,决定在朝鲜半岛附近的中国边境城市丹东进行紧急迫降。

误炸情况:

在准备迫降的过程中,飞机上的一个重达500磅的炸弹意外脱落,坠落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国乡东山村附近的一片农田中。幸运的是,炸弹没有爆炸,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事后处理与影响:

中方反应: 中国外交部对此事表示高度关切,并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要求美方就此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向中方作出解释。中国强调美军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中国领空,并投下爆炸物,严重威胁了中国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美方回应: 美方承认事件发生,并表示正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美方也对事件可能给中国造成的担忧表示遗憾,并承诺将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后续: 经过调查,美方确认是飞机故障导致炸弹意外脱落。中国和美国就此事件进行了沟通和协调,美方也对该炸弹进行了回收处理。该事件一度在中美关系中引起了紧张,但由于炸弹未爆炸且中方迅速处理得当,并未导致两国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缅甸军队对云南的误炸(2017年11月16日)

事件背景:

2017年11月16日,缅甸军方与果敢同盟军在缅甸北部靠近中国边境的勐古(Monekoe)地区发生激烈交火。

误炸情况:

在交战过程中,缅甸军方发射的炮弹越过中缅边界,落入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南汀村委会的中国境内。这次误炸造成了中国边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中国官方公布,有6名中国边民在此次事件中受伤,房屋等财产也遭到损坏。

事后处理与影响:

中方反应: 中国外交部对缅甸军队的炮弹落入中国境内并造成中国边民伤亡表示强烈不满,并向缅甸方面提出了严正交涉,要求缅方采取措施,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并要求缅方对责任方进行调查追责,并赔偿中方损失。中国强调,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保障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中方的坚定立场。
缅方回应: 缅甸方面承认了炮弹落入中国境内的事实,并表示对因此事件给中国边民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表示遗憾。缅甸政府承诺将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加强边境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后续: 中国和缅甸就此事件进行了多轮沟通和磋商。缅甸方面承诺向受影响的中国边民提供赔偿。虽然该事件在中缅边境地区引起了一定的担忧,但两国政府通过沟通和协调,努力化解了紧张局势,并强调将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

异同对比:

| 特征 | 美军对丹东的误炸 | 缅甸军队对云南的误炸 |
| : | : | : |
| 性质 | 军事行动中的意外事件 | 军事冲突的直接后果 |
| 原因 | 飞机故障导致炸弹意外脱落 | 交战中的炮弹越境 |
| 主体 | 美国海军F/A18战斗机 | 缅甸军方(炮弹) |
| 地点 | 中国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国乡东山村附近农田 | 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南汀村委会中国境内 |
| 时间 | 2013年10月3日 | 2017年11月16日 |
| 影响(人员伤亡) | 无人员伤亡(炸弹未爆炸) | 有中国边民受伤(6人) |
| 影响(财产损失) | 无财产损失(炸弹未爆炸) | 有房屋等财产损坏 |
| 军事性质 | 发生在训练任务中,并非直接交战 | 发生在缅甸政府军与地方武装的激烈交战中 |
| 炸弹类型 | 500磅航空炸弹 | 炮弹(具体型号未公开,但显然具有杀伤力) |
| 事后处理 | 中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解释;美方承认并承诺调查;炸弹被回收 | 中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追责和赔偿;缅方承认并承诺调查和赔偿 |
| 政治影响 | 一度引发中美关系紧张,但因未造成实质性伤害而得以缓和 | 引发中缅边境短暂紧张,通过两国沟通和缅方赔偿得以缓解 |
| 关键差异 | 炸弹未爆炸,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问题是未经许可进入领空。 | 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问题是军事行动的溢出效应。 |
| 关键相似 | 都涉及他国军事活动越过中国边境,威胁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引发了中方对当事国的严正交涉。都体现了边境管理和军事行动控制的重要性。 | |

总结:

这两起事件都暴露了中国边境地区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军事活动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美军误炸丹东的事件虽然发生在训练过程中,但其原因(飞机故障)和结果(炸弹未爆炸)相对“温和”,更多地引发了关于外国军机在中国边境活动的合法性与安全性的讨论。而缅甸军队误炸云南的事件则更具破坏性,直接造成了中国边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性质是军事冲突的直接外溢,对中国来说,其后果更为严重,也更加直接地考验了中缅两国的边境管理能力和外交处理能力。

尽管两者原因、性质和具体后果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对中国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构成了挑战,并促使中国与相关国家进行严肃的外交沟通,以保障国家主权和公民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题本来是不想回答的。但是duang一下,有人在一个当时有点偏颇的答案(现在改得好了一些)下面@ 我,那我也只好说两句。

美军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时候偶尔有几枚飘到中国境内,这确实是存在的。原理和缅甸空军误炸没有本质区别。但一般人们所讨论的,也就是志愿军入朝以前的这些美军攻击中国城镇的案例,恐怕无法归到“误炸”、“误射”之中。

首先呢,大家一般讨论的美军对丹东的轰炸,都是1950年10月以前美军的轰炸,这都是在“中国当年是否应该参与朝鲜战争”的问题中作为论据或反驳的。

这个答案为了说明存在误炸,举了个案例是参与1951年4月12日轰炸的一个美军士兵的日记。

1951年4月12日是个什么日子呢?

我们知道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1950年底到1951年初,志愿军发动多次战役,把联合国军从中朝边境击退到了38线以南。然后杜鲁门在1951年4月11日将麦克阿瑟撤职。

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国军队已经深入朝鲜,两边打得不可开交,苏联空军也开始参加战斗。

那么1950年10月以前呢?有苏联空军拦截美军轰炸机吗?丹东有针对美军的防空阵地吗?为什么美军还是会轰炸到丹东呢?这能用“美军不得不在高空投弹”来解释吗?

美军对中国领土的第一次攻击发生在8月27日,据周恩来发给联合国的控诉电文称:“本日上午十时,有美国B-29机两架,飞抵鸭绿江中游右岸辑安城及其附近上空,盘旋侦察十余分钟。……有美国P-51飞机三架及蚊式飞机一架共四架,飞抵鸭绿江上游右岸临江城及其附近大栗子车站地区上空,先在大栗子对车站扫射两分钟,继在铁路线上扫射两分钟,击坏机车—辆。十一时……又来美国飞机四架,对江桥一带扫射十一分钟,击坏机车两辆,客车一辆,守护车一辆,伤司机一人,居民一人。十四时,有美国B-29飞机一架,飞抵鸭绿江下游右早安东上空,金走侦察一周。十六时,又有美国P-51飞机两架来安东机场上空,扫射两分钟,伤工人十九名,死亡三名,击坏卡车两辆。”

你要说高空投弹去炸大桥,风一吹,偏个几百米飘到中国这边,这不是没有可能。但你告诉我战斗机飞过那么宽的一条江来扫射,还不止一次,恐怕怎么样都不能说是“误射”了。


至于有朋友认为美军轰炸、扫射中国城镇一是为了试探,二是为了报复美军飞机的损失。那么我得要说明一下,苏联空军最早参与朝鲜战争是在1950年11月1日,这才有中国机场起飞的飞机击落美国飞机的事情。很显然,上表中的这些都不可能是因为美军要报复自己飞机被击落。

至于有人说美国人高空轰炸,有可能看不清河流。我这么说吧,当年又没有GPS,定位全靠地图和目视观测。他们是怎么在高空瞄准目标投弹的呢,靠的是下面这个东西:诺顿轰炸瞄准具

投弹手手工装订航速、风速,然后目视瞄准目标,然后投弹。那个目镜是带放大倍数的。

如果连条河都看不到,还炸个毛线桥啊……

——————————————————————————————

我们最后来看看一些朋友引以为“美军真没想攻击中国”的那位Nicolas Loveless的陈述:

The forgotten war

As a reservist recalled to active duty in 1950, I was assigned as an aerial gunner on a B-29 in the 372nd Bomb Squadron, 307th Bomb Wing, at Kadena Air Base in Okinawa, and flew combat missions over North Korea. By April 1951,it became apparent that Gen. Douglas MacArthur, supreme military commander in the Far East, fully intended to carry the offensive to Manchuria and the three B-29 groups in Japan and Okinawa would be designated to do so. By now, more than 500 MiG-15s were stationed at scattered airfields along the border in Manchuria.


We had already bombed the bridges over the Yalu River connecting Antung, Manchuria to Sinuiju, Korea, and had been attacked by MiG-15s, but the bridges had been partially repaired and troops and supplies continued to flow.


On the afternoon of April 11, 1951, a mission was posted for early the following morning, April 12, but no briefing on the target was scheduled, which was unusual.


I was designated to fly as tail gunner in the B-29 with Col. John M. Reynolds, commander of the 307 Wing, who would lead the mission. We assisted the ground crews to load our plane with 144 100-pound bombs, which were usually used against airfields. We were convinced something big was about to happen and that MacArthur might defy the president and send this mission to Manchuria.


That evening we were ordered to unload the 100-pound bombs and re-load with 40 500-pound bombs. It was apparent the target had been changed. Briefing was then called and it was announced that the target would be a return to the bridges at Sinuiju.


即便是在一些朋友引述的1951年4月12日的那次轰炸,其实本来的目标也是中国境内的机场,而可能只是因为麦克阿瑟4月11日被撤职,才导致了目标被换回中朝边境的大桥。

user avatar

中国跟缅甸的边境是长这样的:

中国跟朝鲜的边境是长这样的: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同理

你永远拦不住一个装瞎的人

over

更新:

@杜冰

指出中朝边界线应该通过断桥处,比我画的要更上一点

更新:

@上官人

说一句话就把事情给盖棺定论了是不对的,好吧,美军飞行员也可能是误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军对丹东的误炸和缅甸军队对云南的误炸是两次性质类似但具体情况和影响有所不同的事件。以下将分别详细阐述,并进行异同对比: 美军对丹东的误炸(2013年10月3日)事件背景:2013年10月3日,一架美国海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在韩国进行例行训练时,发生故障,飞行员为了安全起见,决定在朝鲜半岛.............
  • 回答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轰炸丹东是否是“误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当时战争的背景、战场情况、军事指挥决策以及事后方的叙述等多个层面。简而言之,虽然美军的轰炸目标确实是军事设施或交通枢纽,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中国本土仅一江之隔,并且战争的复杂性,使得丹东屡次成为轰炸目标,也造成了大量中国平民的伤亡,因此“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痛心的事件。当一个国家,一个本应保护其公民,尤其是最脆弱的儿童的政府,却被揭露秘密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人体实验,这不仅是对人权的践踏,更是对信任的彻底摧毁。事件的根源与动机: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次事件很可能发生在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出于对苏联及其意识形态的恐惧,以及对“心灵.............
  • 回答
    张丹三晒与吴亦凡聊天记录,这事儿一出来,那可真是又给本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吴亦凡事件添了把火。跟都美竹之前的爆料放在一起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锤”与“锤”的叠加,而是会对整个事件的走向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可能改变公众的认知和事件的定性。首先,增加了都美竹爆料的佐证性和可信度。 都美竹最早爆料时,核心点在于.............
  • 回答
    中国和美国在军事保密上的差异,并非简单的“高”或“低”的二元划分,而是两国在国家战略、科技发展路径、信息公开文化以及安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表面数字,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首先,要明白的是,没有哪国军队会完全不进行军备保密。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其核心军事技术、作战计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二战时期盟军内部视角差异的一个非常核心且微妙之处,背后涉及历史、文化、宣传以及战争残酷性等多重维度。并非简单地说美军“英雄相惜”,苏军“纯粹匪徒”,而是两者在面对德军时的体验和认知,由于战争的性质、参与程度、政治宣传以及国家目标的不同,而产生了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军和苏军.............
  • 回答
    美国可能向东欧增派 8500 名美军的决定,无疑是俄乌局势紧张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这一举动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军事层面,也涉及地缘政治、心理层面以及对未来局势发展的潜在导向。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一、 对俄乌双方的直接影响: 对乌克兰: 提升士气和威慑.............
  • 回答
    日本国民对美军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它受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世代、地区和政治倾向的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种复杂性:1. 历史背景与依赖性: 战后占领与安全保障: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军事占领。在此期间,.............
  • 回答
    关于美军对日军和志愿军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细微差别的问题。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历史时期去审视。美军对日军的评价:从敌人到对手的转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初期的评价,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往往是带着愤怒和对敌人残酷性的认知。 战斗意志和牺牲精.............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联合舰队以其强大的实力和精湛的战术,在太平洋战场上给美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甚至一度占据了优势。然而,若要说“胜利”,需要非常谨慎地界定。日本联合舰队在战争初期,尤其是在珍珠港事件后,确实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战果,但这些战果能否称之为战略层面的“胜利”,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多时候更多的.............
  • 回答
    中途岛海战,那场改变太平洋战争走向的关键战役,如果历史的齿轮能倒转,一切又会是怎样?特别是关于“赤城”号航母的命运,这是一个常被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假设,在那个决定性的时刻,南云忠一没有下令用鱼雷攻击那艘已成残破的“赤城”,而是选择了某种方式将其带离战场,甚至撤退。那么,美军会如何对待这艘重伤的“.............
  • 回答
    珍珠港事件中沉没的战列舰数量,以及它们的新旧程度,对于美军后续的战略和战争进程确实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简单来说,损失8艘老式战列舰,与损失4艘新锐战列舰,其影响绝非简单数量上的差异,而是战略层面上质的飞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军偷袭珍珠港时,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正是围绕着新锐的战列舰展开的。.............
  • 回答
    关于日军掷弹筒在中国战场“是”我军机枪火力的噩梦,而在太平洋战场“没听说”对美军造成什么“困扰”,这其中涉及到了战场环境、作战方式、双方装备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咱们一步一步地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掷弹筒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个“近距离小口径迫击炮”。它能打出那种弯曲弹道的小型榴弹,比步枪.............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问题,我将尝试进行详细的解答:1. 现在有隐形的洲际导弹吗?隐形弹头和隐形导弹是一个概念吗?目前,公开报道和普遍认知中,不存在完全“隐形”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然而,“隐形”的概念在弹道导弹领域可以分解为几个层面,并且隐形弹头和隐形导弹并非完全相同的概念,但它们是紧密相关的目标。 .............
  • 回答
    要探讨美军在常规战争前提下,是否能对中国取得像对伊拉克和南联盟那样的制空权,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两国之间潜在的冲突模式与伊拉克和南联盟的情况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使得直接套用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结果显得过于简单化。首先,我们得明确“制空权”的含义。在军事语境下,制空权指的是一方能够相.............
  • 回答
    二战后期美军对日本本土多个城市的无差别轰炸,尤其是东京大轰炸和原子弹的使用,至今仍是历史上一项极具争议的事件,关于其是否构成反人类罪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国际法准则以及不同角度的观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反人类罪”在国际法上的定义。通常认为,反人类罪是指在.............
  • 回答
    美军司令的“中国威胁论”:一次有备而来的战略宣示?最近,美国一位高级军官抛出惊人言论,声称“中国正逼近美国边境,对当地造成重大威胁”。这番话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位司令的表述?它仅仅是军事领域的夸大其词,还是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要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此次疫情对全球海军装备,尤其是航母和各类大型舰艇以及船只的设计和运营理念带来了深刻的反思,确实可能促使各国对现有舰艇进行改造,并在未来新舰艇的设计中重点考虑疾病预防和控制。这不仅仅是应对眼前的挑战,更是对未来高强度、长时间部署作战的一种必然的适应。疫情暴露出的脆弱性:为何需要改造?美军航母在疫情中的.............
  • 回答
    知乎上的说法,说美军当年用飞机对地大喇叭广播轰炸消息,听起来确实有些奇特。我们来从技术、战术以及历史真实性三个角度,详细聊聊这件事。技术上可行性:早有先例,但“大喇叭轰炸”是种误解首先,要明确一点,飞机用广播传达信息,这在军事上并非新鲜事,而且技术上完全可行,甚至可以说早已成熟。在二战时期,尤其是针.............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的航母编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击沉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四艘航空母舰,那将是太平洋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走向的巨大转折点。首先,对太平洋战争而言,日军的胜利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性胜利。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最宝贵的资产——航空母舰,几乎被一扫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