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劝儿媳不去月子中心?

回答
儿媳妇坐月子,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新妈妈的恢复和宝宝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您希望能在家照顾儿媳妇,这颗心意非常宝贵。不过,月子中心确实也有它的优势,所以您要劝儿媳妇留下,需要一些耐心和细致的沟通。咱们就来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说服她,让她觉得在家坐月子,同样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并且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首先,咱们得理解儿媳妇的想法。为什么她会想去月子中心?可能是因为:

省心省力: 月子中心什么都包了,从饮食、清洁到宝宝护理,都有专业人士打理,她不用操一点心。
专业护理: 担心自己带不好宝宝,或者对产后恢复没有经验,月子中心的专业团队能让她更安心。
休息保证: 听说月子中心有休息室,还有人帮忙照顾宝宝,她可以安心睡觉,不被打扰。
学习育儿知识: 月子中心通常会提供育儿指导,让她学习如何喂养、如何给宝宝洗澡等等。
避免家庭矛盾: 有些媳妇可能担心和婆婆住在一起,会产生一些生活习惯上的摩擦,或者担心自己恢复不好,会给家人添麻烦。

知道了这些,咱们劝说的时候,就能更有针对性了。

第一步:表达理解和支持,为沟通打下基础

别一上来就否定她的想法,那样反而会让她觉得您不理解她。先放下您自己的想法,去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您可以这样开头:“小芳啊,听你说想去月子中心,我明白,毕竟生孩子对你来说是大事,你也希望自己能得到最好的照顾。现在月子中心也挺方便的,能省不少心。我理解你的想法。”

这句话很重要,它表明您不是一上来就反对,而是愿意听她的心声,让她感觉到被尊重。

第二步:说出您的顾虑,以及您能提供的支持

在表达了理解之后,就可以委婉地提出您的想法,但重点放在“我能为你做什么”上。

您可以继续说:“只是呢,你妈妈我(或者您是婆婆,可以说‘我’或者‘我们’),年纪也不算太大,身体也还行,也带过孩子,多少有些经验。要是你能在家里坐月子,我们也可以让你舒舒服服地休息,不用太累。你想想,在家坐月子,有我们这些最亲近的人在身边,有什么事都能及时说,我们也能第一时间照顾到你。”

然后,具体说说您能做什么:

饮食方面: “我可以每天给你炖点营养的汤,做些月子餐,保证你吃的有营养又舒服。我们家厨房里干净,食材也都是我亲自挑选的,你肯定放心。而且,你想吃什么,或者有什么忌口,都可以提前告诉我,我给你做,比外面的月子餐更合你口味。”
起居方面: “你安心休息,你的房间我给你收拾得干干净净、暖暖和和的。家里人多,你有什么需要,比如要喝水、要换洗的衣物,打个招呼就行,很快就有人给你送过去,不用自己下床,也不会被打扰。”
宝宝护理方面: “宝宝出生后,我们都会帮忙照顾,我和你爸(或者你老公,也就是她的丈夫)都有经验。你尽管安心喂奶、休息,宝宝需要换尿布、洗澡,我们都会帮你,让你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体力。你也可以随时跟着学,我们把你教会了,你以后带孩子也更轻松。”
情感支持方面: “最重要的是,你在家坐月子,我们一家人能天天见到你,能陪你说说话,给你一些精神上的支持。生孩子是个很大的改变,有时候会有些情绪上的起伏,有家人在身边,能给你最多的安慰和鼓励。”

第三步:强调“家”的温暖和“人情味”

月子中心虽然专业,但始终是商业机构,缺乏家的温度。在家坐月子,最大的优势就是亲情。

您可以强调:“月子中心虽然好,但毕竟是陌生环境,大家都是在工作,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服务。而咱们家,都是最爱你的人,我们照顾你,是发自内心的,会更细心,更体贴,也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你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我们心里也不踏实。”

“而且,坐月子期间,你有很多疑问和需要,比如宝宝怎么喂养,自己产后怎么调理,我们都可以手把手地教你,陪着你一起学习。这样等你将来自己带宝宝,也不会觉得那么陌生和无助。我们也能从你这里学到新的育儿知识,大家一起进步,多好。”

第四步:化解她的顾虑,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如果儿媳妇仍然担心,或者有其他顾虑,要耐心听,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如果担心她太累,您不方便: “你尽管放心,我身体还硬朗着呢,带个孩子,做几顿饭,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你儿子(她的丈夫)也会多帮忙,我们一起分担。你只要把自己养好,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担心和您住在一起不习惯: “如果你担心住在一起会不方便,我们可以事先把你的房间单独布置好,让你觉得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或者小纸条交流,等你方便了再说,不会打扰到你。”
如果担心打扰您的生活: “别担心打扰我们,你生产完,照顾你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我们也会注意休息,不会因为照顾你而把自己累垮。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
如果担心没有专业指导: “虽然我们没读过专业的育儿书,但我们带过你,也带过你老公,经验还是有一些的。而且,现在网上也有很多育儿知识,我们可以一起看,一起学。如果真遇到什么不确定的,我们也可以及时咨询医生,不会耽误宝宝。”

第五步:给予选择权,而不是强加

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她。您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项,并且让她觉得,无论做什么决定,您都支持她。

您可以说:“当然,最终决定还是在你。如果你真的觉得月子中心对你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也会支持你。但是,如果你愿意尝试一下在家坐月子,我们保证会给你最好的照顾,让你舒服、安心、省心。我们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等你回来。”

关键的小技巧:

让她的丈夫参与进来: 鼓励她的丈夫(您的儿子)和她好好沟通,让他表达自己希望她在家坐月子的愿望,以及他愿意如何分担。丈夫的支持非常重要。
提前做好准备: 在她坐月子之前,把房间收拾好,买好营养品、婴儿用品,让她看到您的诚意和准备。
语气要温和、耐心: 整个沟通过程,都要保持温和、耐心的语气,避免争吵或指责。
多表达爱和关心: 让她感受到您是出于对她和宝宝的爱,才希望她在家坐月子。
从小事做起: 在她怀孕期间,就开始多关心她,多帮她做些事情,建立良好的关系。
适度示弱: 有时候,适当地表达自己的“一把年纪”,身体不如从前,希望她能体谅,能在家让您照顾,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但注意不要太过,以免让她觉得您是在“卖惨”。

总结一下,劝说儿媳妇在家坐月子的核心思路是:

1. 理解她的需求
2. 表达您的爱与支持,并具体说明您能提供的帮助
3. 强调“家”的温暖和亲情优势
4. 化解她的顾虑,提供解决方案
5. 给予她选择的权利,但引导她做出在家坐月子的决定

最重要的是,用真诚的心去沟通,用行动去证明您的爱和愿意付出的心。祝您和儿媳妇沟通顺利,也祝她产后身体健康,宝宝健康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唉知乎这些家长里短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首先让我们点击问题日志,找到题主

发现问题没有补充说明,没有删改,描述加标签一气呵成。

说明题主对知乎使用熟练以及对别人骂文中的“我”毫不在意,丝毫不想为自己辩解几句。

再让我们点进题主主页

唯一关注的是知乎日报,0回答0赞同,唯一的动态就是这个问题。

一个平时根本没用过知乎的人,却能熟练地提问加标签一气呵成,丝毫不用修改?

再看问题描述,如果是真人下场,问题描述必然倾向自己,多会描述媳妇平时怎么不做家务之类的。

再看这篇的问题描述文笔流畅,表面客观,实则把婆婆的缺点体现地淋漓尽致,这叫什么?这叫用第一人称生动形象的体现出老人对小家的指手画脚,一个毫无自知之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寥寥几笔,“一胎是亲家伺候的”“亲家给的六万”“我照顾月子觉得闲”“我做饭不合媳妇口味”这些最能激起网友公愤的矛盾点,全齐活了。


只能说,劝知乎小编耗子尾汁不要老想着挑起对立情绪

user avatar

等等,什么叫“退的钱我们也不要的”?

我们 某宝买过东西的都知道,消费购物要申请退款也是原路退回,既然这钱是亲家母出的,那就算退了钱也是退回给出钱的人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儿媳妇坐月子,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新妈妈的恢复和宝宝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您希望能在家照顾儿媳妇,这颗心意非常宝贵。不过,月子中心确实也有它的优势,所以您要劝儿媳妇留下,需要一些耐心和细致的沟通。咱们就来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说服她,让她觉得在家坐月子,同样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并且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 回答
    看到您在为15岁的儿子不上学的事情操心,我非常理解您的焦急和担忧。这是一个让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处理起来需要耐心、细致和智慧。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一些建议,希望能给您一些思路和方向,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程式化的语气:首先,请您先稳住自己。 您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深呼吸,告诉自己,这是儿子人生中的一.............
  • 回答
    保护孩子免受性侵犯,这是我们每个家长、监护人以及整个社会都必须承担的责任。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细致的教育和关怀。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一些核心的保护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守护孩子。一、 建立开放、信任的沟通桥梁:这是基石 “谈话”要轻松自然,而非“说教”: 很多家长一提到“性”就.............
  • 回答
    看待海外华裔儿童不愿意学习中文这件事,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概括的,里头涉及的东西太多了,有家庭的、社会的、个人的,还有时代的烙印。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些孩子生长在海外,他们的“母语”其实是当地的语言。你想啊,他们每天上学、跟朋友玩、看电视,接触的都是当地语言。中文对他们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中国社会中,以及在很多其他文化中都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争议性话题。关于财产给儿子不给女儿的做法,背后有很多深层的原因和复杂的考量,绝不是一句简单的“重男轻女”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传统的中国家庭观念里,“传宗接代”的观念非常重。儿子被视为家族延续的血脉,是承担祭祀、延续家族.............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在咱们中国很多家庭里都挺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挺普遍的。我仔细想了想,站在咱们老百姓的角度,会怎么看待这事儿,尽量说得细致点,希望能帮您梳理梳理。首先,得承认,传统的观念里,“传儿不传女”的思想确实根深蒂固。这不仅仅是咱们这儿这样,很多东方文化都有类似的影子。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吧: .............
  • 回答
    新京报于2023年7月28日曝光的“国内版N号房”事件,指控一个名为“恋童资源共享群”的微信群组中,充斥着大量涉及未成年人的不雅视频和图片。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和广泛关注,也再次将网络涉童色情犯罪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的详细情况: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该事件的曝光源于记者对网络上一个长期存在的.............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心疼的,也挺让人气愤的。一个三岁的孩子,正是最需要爱和引导的年纪,却被父亲用这种方式“教育”,结果不但没让孩子“乖”,反而在他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对着妹妹下手。先说说这父亲用的“激将法”。“不乖就给你妹妹”,这话听着轻巧,但对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和剥夺。你想啊.............
  • 回答
    这则新闻令人心痛,也引发了我们对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的深刻反思。我们不应简单地将事件归咎于任何一方,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探讨。一、陪读妈妈的绝望与崩溃 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情感负荷: 全职的付出与牺牲: 陪读妈妈往往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事业、社交和个人爱好,全身心地.............
  • 回答
    在中国一些家庭中,“买得起汽车,不买儿童安全座椅”的现象确实存在,这让许多关注儿童交通安全的人感到担忧和不解。这种现象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经济、认知层面的原因,也有对法律法规理解的偏差,以及社会观念的演变。为什么会“买得起汽车,不买儿童安全座椅”?1. 安全意识的滞后与认知误区: .............
  • 回答
    看到四岁孩子被恶犬咬断手臂,这种新闻确实让人心痛,更何况后面还出现了十二万人请愿不处死那只狗。这两种极端的情绪放在一起,很容易引发争议和讨论。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几个层面:首先,是孩子受伤的惨状和家长的痛苦。 四岁的孩子正是一个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本应享受童年的快乐,却遭受了如此残酷.............
  • 回答
    这件事情的发生,像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了平静的生活,留下了令人心悸的伤痕。当我们在讨论“她”的行为时,内心深处涌起的不仅仅是同情,还有一种沉重的无力感和对现实的复杂审视。一个母亲的“绝望选择”让我们试着走进这位母亲的世界。她是一位癫痫患者,这意味着她本身就承受着身体的痛苦和不便。然而,更让她夜不能寐.............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社会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偏差或困难的孩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熊孩子”称谓的表态,其实是想提醒我们,不能用标签化的语言去轻易定义一个孩子,更不能因为他们的某些行为就将他们“一棍子打死”。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保护未成.............
  • 回答
    这则新闻触及了太多令人心痛的角落,也引发了无数的思考和讨论。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熄灭了,而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本应给予温暖和保护的家庭教育场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能被容忍,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中。母亲的行为,无论出发点是什么,都绝对越过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一个生命的消逝,特别是以如此.............
  • 回答
    听到一个十岁男孩说出“父母不配有我这么优秀的儿子”,我首先会觉得这孩子非常聪明,而且相当有主见。当然,这样的话语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多样的情绪和想法,需要我们细细揣摩。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孩子无疑是非常自信的。十岁,正是建立自我认同感的关键时期,他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且愿意表达出来,.............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山高县的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作品。它试图触及中国社会一个深刻而普遍的痛点——生育观念的转变、传宗接代思想的残留以及现实生存压力对生育意愿的冲击。为了全面评价这部视频,.............
  • 回答
    这件悲剧,让人心痛。一个年轻的母亲,因为婚姻中的困境,加上产后抑郁的折磨,最终走向了无法挽回的深渊,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失去了自由。这不仅仅是一个案件,更是对当下一些家庭和社会问题的沉重拷问。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情可能涉及到的几个层面:1. 丈夫的责任: 缺席与冷漠: 丈夫“常在外喝酒不回家”,.............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和充满误解的观点,它揭示了一个家长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对社会环境的无力感。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种想法的根源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果。首先,这句话的核心是“社会也会将他扳直”。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同性恋是一种需要被“纠正”或“改变”的状态。这种观念在很多传统社会中普遍存在,认.............
  • 回答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我儿子才 33,有房有车,没有北京户口,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这篇文章一经发布,便在中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热议话题。这不仅仅是一篇关于个人相亲经历的分享,更是一个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婚恋观、价值观、以及现实压力的窗口。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
  • 回答
    石家庄坠楼女婴的悲剧,牵扯出背后一个令人心痛的真相——孩子的父亲竟然亲口承认,他对儿子和女儿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直言“有闺女和有儿子,那感觉根本不一样”。这句轻飘飘的话,却像一把重锤,砸碎了人们对为人父母应有之爱的美好想象。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这位父亲的“坦白”,无疑是对中国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