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父母「买得起汽车,不买儿童安全座椅」的情况?对此有惩罚措施吗?

回答
在中国一些家庭中,“买得起汽车,不买儿童安全座椅”的现象确实存在,这让许多关注儿童交通安全的人感到担忧和不解。这种现象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经济、认知层面的原因,也有对法律法规理解的偏差,以及社会观念的演变。

为什么会“买得起汽车,不买儿童安全座椅”?

1. 安全意识的滞后与认知误区:
“颠簸一下没事”的传统观念: 很多中国父母从小就习惯了不使用任何约束装置,即便在颠簸的路面上,也觉得孩子抱在怀里或者坐在副驾驶座就足够了。他们认为,只要速度不快,路况不差,孩子就不会有什么危险,这种经验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低估碰撞的威力: 大部分人对汽车碰撞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缺乏直观的认识。即使是低速碰撞,身体的惯性也会让孩子像“炮弹”一样飞出,家长根本来不及反应。他们可能认为只有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事故才会需要安全座椅,而日常的城市通勤并不需要。
对安全座椅作用的片面理解: 有些父母知道安全座椅是保护孩子的,但可能将其功能理解为仅仅是“固定住孩子”,而不是一个经过科学设计、能够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的关键设备。
“别人都不用,我用了是多余”的从众心理: 在一些社交圈或邻里之间,如果大部分家庭都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那么坚持使用的家庭可能会觉得自己“太小心翼翼”或者“被过度宣传洗脑了”。

2. 经济与实用性考量:
价格因素: 虽然不少家庭已经具备了购车的经济能力,但儿童安全座椅的价格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对于一些“刚刚够得着”购车门槛的家庭来说,这笔额外支出可能让他们感到犹豫,尤其是在面对其他育儿开销时。
安装和使用的麻烦: 有些父母觉得安装安全座椅很麻烦,而且会占用车内空间。孩子长大后,可能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安全座椅,这也增加了使用的复杂性。
对“一次性”产品的观念: 一些父母可能认为安全座椅是一种消耗品,或者只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用,随着孩子长大就不再需要,因此不太愿意投入。

3. 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执行力度:
法律的滞后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于儿童乘坐汽车的强制性安全规定并不明确或执行不力,这使得安全座椅的使用并未被广泛重视和强制。
执行的宽容度: 即使有相关规定,交警在日常执法中对不使用安全座椅的行为,往往采取教育劝诫为主,较少进行严厉处罚。这种“不那么严格”的执法环境,也削弱了法律的威慑力。
信息不对称与选择困难: 市面上的安全座椅品牌、型号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大。很多父母不清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车辆和孩子的安全座椅,容易被误导或图便宜购买不合格产品。

4. 文化与社会环境:
“祖辈带娃”的影响: 在很多家庭,祖父母辈是主要的育儿者。他们可能对新生事物或现代育儿理念接受度不高,仍然沿用过去的经验,不理解或不重视安全座椅的重要性。
媒体宣传的有效性: 尽管媒体和公益组织一直在呼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但其宣传的触达范围和深度可能还不够,尤其是对于生活在欠发达地区或信息闭塞的家庭。

对此有惩罚措施吗?

针对“买得起汽车,不买儿童安全座椅”的情况,中国确实在逐步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执法力度,但其惩罚措施的落实和广度,仍在不断完善和推进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
明确规定: 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得到了修订和完善。其中,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保障未成年人乘坐机动车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座椅”。这是法律层面上为儿童安全座椅使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2. 《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
执法依据: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本身并未直接强制所有车辆必须配备安全座椅,但在实际执法中,交警会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相关的交通安全规定进行管理。
执法重点的演变: 过去,执法更多是针对酒驾、超速等严重违法行为。但近年来,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对涉及儿童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的关注度也在提升。
具体的“惩罚措施”体现在哪里?
罚款: 如果在严格执法的区域或时段被查到,驾驶人可能面临 罚款 的处罚。具体罚款金额会根据当地的交通法规执行。
警告或教育: 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早期或执法不那么严格的地区,交警可能会以 口头警告 和 现场教育 为主,要求驾驶人立即改正,并解释不使用安全座椅的危害。
驾驶证扣分: 虽然直接因为“不使用安全座椅”导致扣分的案例相对较少,但如果驾驶行为被判定为严重危及儿童安全的,不排除会被纳入更广泛的交通违法范畴进行处罚。然而,目前直接与“不使用安全座椅”挂钩的扣分条款并不普遍。
地方性法规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省市可能会出台更具体的地方性交通管理规定,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有更明确的要求和更细化的处罚措施。例如,一些城市在特定路段或特定情况下会加强检查。

3. 执法实践中的挑战:
普遍性与抽查性: 要做到对每一辆载有儿童的汽车都进行检查,其难度非常大。执法更多地是基于抽查、重点区域巡查以及群众举报。
证据固定: 在一些情况下,固定“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座椅”的证据也需要一定条件。
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界定: 什么样的安全座椅才“符合国家标准”,也需要执法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来判断。
城乡差异: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交通执法资源相对薄弱,对这类行为的关注和管理力度可能不如大城市。

总结来说,中国父母“买得起汽车,不买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安全意识和认知上的滞后表现,但也伴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法律层面已经为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并且在执法层面也在逐步加强。虽然目前直接的、普遍性的强制惩罚措施(如必扣分、必重罚)尚未形成完全覆盖的体系,但罚款和教育是主要的管理手段,并且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未来对这一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预计会不断加大。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孩子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和教育问题。推动全社会形成重视儿童乘车安全的共识,加强科普教育,让安全座椅成为一种“标配”,而非“可选项”,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这是我国 “人定胜天” 思路的一种体现。

“使用儿童座椅” 可以看成是 “开车要系安全带” 的升级版——我国司机在开车要系安全带这事儿上体现出的思路令人非常困惑。安全带是保命用的,救的是自己的命,但我见过无数司机想尽各种办法让安全带失效,比如把安全带弄松、把安全带虚搭(这两种方法一般是用来对付交警)、以及现在的安全带卡扣(你也不能说我们没有聪明才智)。总之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为了 “让撞车的时候自己受到的伤害更大” ——我最初完全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后来我偶尔会在打车的时候和司机聊天,发现他们就是和自己别扭着,你说他们知道不知道安全带在发生事故的时候有用?他们也知道,但是接下来问他们为什么不系,他们就糊涂了,一小部分人的回答是是:“我技术好” ,更多的是给出一个文不对题的答案 :”嗨,没事儿,没事儿……” 而哪怕那一小部分说 “我技术好” 的司机,当你追问 “技术好也架不住别人撞您呀。” 之后,他们也会回到那个答案,就是 “嗨,没事儿,没事儿……” 仿佛再问下去,你就变成了一个不知好歹的呆子一样。

这就说明其实他们也没细想,或者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逆反心理驱使(也许是漠视规则的快感?又或者觉得一切安全措施都是对自己驾驶技巧的亵渎?),或者要么就是抱着朴素的思想觉得 “没看到老虎就是没有老虎”,要么就觉得想这东西晦气而根本不去想,但总之大部分可以归类到自欺欺人中去。

经过数年大力宣传,现在,至少在北京,驾驶员不系安全带的情况少了,但副驾驶不系安全带的情况还非常常见,有时候别人坐我的车我请他们系安全带,他们还会很疑惑地问:“你对自己开车水平这么不自信?”——这时候如果情况允许,我就会适当找机会刹个车给他们看——就这已经算好的了,据说在我的家乡哈尔滨,你敢系安全带,司机就敢和你当场绝交。

但安全座椅——首先大概是有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东西,其次更多的人不了解这东西有多有用,很多母亲仍然认为自己比安全座椅更安全——我就对她们说撞车的时候你怀里的孩子会成为你的气囊,她们听完半信半疑,宁可相信自己的脑补也不去动动手指查查资料(这是题外的牢骚),有些人则似乎因为我说出“撞车”这个词而觉得我是个不会说话的笨蛋(好在我一般不对不熟的人犯这种欠)。至于剩下的,还不买安全座椅的朋友……恕我直言,我不知道他们跟命运较劲有什么意义……你说他们不爱孩子吧,肯定不是,但这么个爱法又肯定不叫爱……

至于这个题目里的回答者

@李克用

朋友,我必须得多嘴好心劝您一句,我有个朋友,晚上等红灯,被后面一辆醉酒司机驾驶的汽车大力追尾,她开一辆SUV,撞击的力量导致汽车大梁弯曲,我看不出她的驾驶技术在这种场合有任何意义。所以,我的意思是……您自己是个成年人啦,要逆天,这无所谓,但是不是也适当为没有自主决定能力的孩子考虑一下……

user avatar

自己都不系安全带,要用淘宝5块钱豪华安全带卡扣,还儿童座椅?哇哈哈哈~ 万一撞车了自己飞出挡风玻璃挂了,小孩子包在儿童座椅里好好的,那不成了孤儿,多惨,还不如一家人齐齐整整

user avatar

有人说技术好又不超速就不会撞,不会撞就不用安全椅。bullshit.

我跟你讲根本不用撞,30公里的速度一脚重刹就会让怀里的婴儿颈部严重挫伤你知道吗?30公里不超速吧而且还很慢吧?为避让行人车辆的急刹车很常见吧?跟技术好坏没关系吧?所以你怎么就那么自信的?

为此我还专门做了一道简单的初中物理题来给你们看看抱在怀里,颈部没有包裹支撑的婴幼儿在急刹车时是怎么个情景。请注意这还是2岁幼童的情况。更小的婴幼儿头部占身体重量比例更大,颈部更脆弱。

不会你咋不买儿童安全椅呢?

来挂活体。 你什么观念跟我有个狗屁关系啊?你相信神婆跳大神能治病还不许我去读医科大了是吧?

user avatar

这么讲吧,在安全座椅的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之前,在中国是不可能普及,无论我在深圳,长沙还是家乡小县城,没有安装座椅是绝大部分。市场已经说明一切,这是整个大环境造成,一味向家长施压,大多有意无意成了安全座椅产家的营销工具。


说深圳强制的你们看看现状 深圳4岁以下儿童乘车强制使用安全座椅实施有成效-感恩儿童安全座椅品牌官方网站


现在安全座椅问题很多。

1.是国家2011前没有强制所有车安上isofix接口,造成大量存量车没有安装这个接口,当然可以拆开后座补装这个接口,但这一条就拦住很多人。安全带式就算了,不但安装,取下麻烦,还很考验家长动手能力。


2.安全座椅只保安全,我没见过考虑舒适的。一堆缓冲材料半包围,把小孩包得严严实实,就是皮革做的,在南方的夏季,小孩马上后背大汗淋淋,前面空调怪吹,讲真这种同时冷热交加,还没等到你车发事故,你的小孩就被折腾差不多了。而且这种极度不舒服,是不可能安抚,而且你单人开车,后面一个小孩在后面闹,是更危险的行为,比你开车打电话还危险。


3.安全座椅本身是一个巨大外来装置,折下来后备箱最多放一个。有两个小孩子怎么办?

中国人绝大部分车是除了做接送车外,买菜车,上下班交通工具,全家出游。这一些情况要不停拆下,安上。非常之麻烦。安上座椅基本空间立刻减少很多,这个是很多人不用的根本原因。



那么什么时候会普及呢?我认为要解决两点:

1.利用后座本身做成内置装置

2.采用安全双通风的新材料,而且象现在装甲车式堆材料来保护。


这么说吧鼓动人安装座椅工具,那一些拿文档急刹,碰车后多么危险的真、假司机们,有这功夫去研究自己开车技术, 提高预判,减少危险和不安全驾驶行为才是王道 ----- 2个儿童家长,20年B证的,20年只出两次轻微事故的老司机提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