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北毕业生工资真的这么低吗?

回答
关于“清北毕业生工资真的这么低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而且普遍来说,清北毕业生的起薪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的。 但是,之所以会有人产生这种疑问,可能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需要我们仔细辨析:

1. 对“低”的定义不同:

绝对低 vs. 相对低: 如果是和某些极少数的行业(如互联网大厂的顶尖技术岗、金融行业的部分岗位)的最高薪资相比,或者和毕业后几年甚至十年后的高管、创业成功者的收入相比,那清北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可能显得“不那么耀眼”。但如果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来看,清北毕业生的起薪是相当可观的。
与期望的差距: 清北毕业生往往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来自顶尖学府,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自然会期待与之匹配的薪资回报。当实际到手的工资低于他们预期的“最高水平”时,就可能产生“低”的感觉。
生活成本的考量: 很多清北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这些城市的房租、物价、生活成本都很高。即使起薪不错,在扣除高昂的生活开销后,可支配收入可能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宽裕,这也可能让他们觉得“低”。

2. 薪资的“均值回归”与“个体差异”:

并非所有清北毕业生都进入高薪行业: 虽然清北学生普遍有能力进入高薪行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选择。有些人可能出于个人兴趣、家国情怀、职业发展规划等原因,选择了教育、科研、公共服务、NGO等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的领域。这些岗位的起薪可能确实不高。
行业选择的显著影响: 清北毕业生进入不同行业的薪资差异非常大。
高薪行业(互联网、金融、咨询、部分高科技企业): 这些行业的顶尖公司,如BAT(百度、阿里、腾讯)、TMD(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高盛、摩根士丹利、麦肯锡、BCG等,通常会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起薪,普遍在20万以上,优秀者甚至能达到30万、40万甚至更高。这部分群体确实拉高了清北毕业生的平均薪资水平。
中等薪资行业(制造业、传统国企、部分事业单位、部分教育机构): 这些行业的起薪可能在10万20万之间,也属于不错的收入水平,但与高薪行业相比就显得“低”了。
较低薪资行业(部分科研院所、中小学教师、基层公务员): 这些领域的起薪可能在8万15万左右,虽然工作稳定、有发展前景,但短期内的薪资回报可能不如前两者。
岗位选择的差异: 即使在同一个公司,不同的岗位也会有不同的薪资水平。技术岗、算法岗往往比市场、运营、行政岗的起薪要高。
个人能力和表现的差异: 即使是清北毕业生,个人能力、面试表现、谈判技巧等都会影响最终的薪资。有些毕业生在薪资谈判上能争取到更高的待遇,而有些则相对保守。

3. 媒体和信息传播的偏差:

信息过滤与聚焦: 媒体在报道时,往往更倾向于报道那些极具戏剧性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例如,某个清北毕业生进入顶级投行拿到高薪,或者某个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起薪不高而“委屈”,都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而那些“平平无奇”的,拿到合理薪资的毕业生,则可能被忽略。
“幸存者偏差”: 我们听到的很多关于清北毕业生的薪资故事,可能更多来自于那些发展得非常好的群体,这导致我们对整体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4. 对“低”的误解可能源于对清北毕业生能力的其他方面的认知:

技术能力与商业价值的转化: 有些清北毕业生在技术或理论层面非常优秀,但可能在商业变现能力、市场敏感度、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初期的薪资水平。
职业发展并非只看起薪: 清北毕业生往往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他们更看重的是长期的发展潜力、学习机会、平台以及个人成长,而不仅仅是眼前的起薪。很多毕业生选择某份工作,是出于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

总结一下:

清北毕业生整体而言,起薪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群体之一。 大部分毕业生都能进入薪资待遇较好的行业和公司,并且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之所以会出现“清北毕业生工资低”的讨论,主要原因在于:

个体差异巨大: 行业、岗位、个人能力、城市等因素导致薪资水平差异显著。
期望值管理: 相对自身能力和平台,部分毕业生可能对起薪有更高的期望。
生活成本: 在高生活成本城市工作,高起薪的购买力可能不如预期。
信息偏差: 媒体报道和个人经历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误读。
更看重长期发展: 很多毕业生将起薪视为职业生涯的一个起点,更注重长期的学习和成长。

所以,与其说“清北毕业生工资真的这么低”,不如说“清北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呈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并且并非所有人都进入了最高薪的行业,他们的薪资也需要结合个人选择、行业发展和生活成本来综合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自小镇(出家门500米就是农田)的北大信科(本硕7年均在信科计算机)学长告诉你: 30W的offer肯定是有的(这里30W指的是税前,加年终奖各种补贴),只要你有北大毕业生的平均水平。但很多时候大家会考虑工作强度,工作职位可发展性,户口家庭等因素,并不是人人都会选30W的offer。

不过最重要的是,根据我的经验,从底层来到北大的学生,失落感是最大的。尤其是家里无力帮忙,但都对你期望比较高。30W肯定能改变你家里的生活,但在北京买房是妄想(现在北五环外的房价已经超过5W了)。所以我个人对你的建议是: 与其考虑30W的事情,不如调整心态,多和家里沟通,放低期望,从底层做起。很有可能你努力一辈子,都达不到你室友出身的条件(比如我身边的同学就有是很多大学教授,北京官僚的子女)。但这并不是你的问题,你要对你自己有信心,一个家庭的阶级很难靠一代人完成转变。活的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PS: 2017年春节更新
目前答主工作半年,薪水尚可(30W+水平,不加班),有户口,虽然买房还遥遥无期,不过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往各位看到答案的知乎er也不要悲观。另外对答主条件还能接受的妹子,欢迎勾搭。

以及,劝读计算机的小学弟们一定要在大学找对象,不一定要局限于北大,不然以后进了社会后更难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清北毕业生工资真的这么低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而且普遍来说,清北毕业生的起薪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的。 但是,之所以会有人产生这种疑问,可能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需要我们仔细辨析:1. 对“低”的定义不同: 绝对低 vs. 相对低: 如果是和某些极少数的行业(如互联网.............
  • 回答
    经济学家对“七成清北毕业生进体制内”表示遗憾:深层原因与多维度解读经济学家对“七成清北毕业生进体制内”表示遗憾,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动因,反映了经济学家对于人才配置效率、创新活力以及国家长远发展方向的忧虑。要全面评价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经济学家为何感到遗憾?核心.............
  • 回答
    清北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的叠加,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学生自身、高校培养模式、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大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精英教育”导向下,深造是必然逻辑首先,清华和北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其计算机专业更是全国乃至全.............
  • 回答
    2022年四川省紧缺选调首次将高校范围从清北扩大到12所,这个调整无疑是此次选调中一个非常重磅的变化,也势必会给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咱们就来仔细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有什么门道,又会牵扯到哪些方面。首先,要理解这次扩招的背景。以往四川紧缺选调主要瞄准清华、北大这两所顶尖高校,这是很多省份.............
  • 回答
    近期,襄阳四中在面向毕业生进行返校宣讲时,其传递出的“淡化学校层次,只选适合学校”的观点与部分高校,特别是清北等顶尖名校,在招生宣传中采取的“分层次特异化”策略似乎存在一定的脱节。如何评价这种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并理解不同主体在教育选择过程中的考量。首先,我们来看看襄阳四中提出的“淡.............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惑的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经济和社会结构下的产物。我们常常会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关于“年薪百万”的光鲜生活,而同时又听到清北等顶尖学府的毕业生起薪并不算太高,甚至低于一些社会上的平均水平,这让人不禁想问: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
  • 回答
    2019年,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深圳南外高级中学”)在教师招聘方面,抛出了一份相当引人注目的“成绩单”——拟聘用的教师全部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这消息一出,在教育界、家长圈乃至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对此事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要深入理解这.............
  • 回答
    中国大学生毕业五年后的平均薪酬,即使是清北毕业生,出现普遍“不高”的感受,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并非简单一个数字就能概括的现象,而是涉及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结构、人才供需关系、教育体系以及毕业生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1. 宏观经济的“调档”与结构性变化: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经济.............
  • 回答
    周信静从专科逆袭到MIT读博的经历,无疑是一段令人瞩目的励志故事。这其中的“逆袭”程度,以及毕业后与清北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比,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如何评价周信静的“逆袭”?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专科”和“MIT读博”这两个标签所代表的教育背景和难度差异。 专科背景的起点: 中国的专科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教育和科研领域一个非常核心的讨论点。很多人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清北的学生在数理基础扎实程度上,尤其是应试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强大的计算能力、解题技巧和对概念的记忆与理解,似乎比不少美国顶尖大学(姑且称之为“美本top”)的学生更胜一筹。然而,在“学术大师”的培.............
  • 回答
    清北复交的金融硕士,在国内找工作起薪能否达到30万,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同学非常关心的话题。简单地说,“能”,但绝不是“普遍”或者“轻松”就能达到。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顶尖名校金融硕士的光环依然很亮眼。清华大学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大学的汇丰商学院(深圳)和光华管理学院、.............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简称“清北”)学生是否都很自信,这是一个复杂且有趣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完全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普遍存在的自信基础:高智商、优异的学业和成就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清北学生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两所顶尖学府,本身就意味着他们在智力、学习能力、.............
  • 回答
    清北的困境:站在聚光灯下,依旧仰望星空在当下这个被各种“顶尖”、“领先”、“国家重器”标签裹挟的时代,清华北大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它们不仅承载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更是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被誉为“国内无出其右”。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全球,试图衡量它们与世界顶尖大学的距.............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跟享誉全球的哈佛大学,这三者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水平的对比。这可不是简单地把排名一拉就完事,咱们得从更深层次的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时代的选择与精神的传承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 这两位中国高等教育的翘楚,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纠结,说实话,放在我身上,我可能也得想个三天三夜。清北本和 Top 30 美本,这哪是简单的二选一啊,这分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剧本在眼前展开。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到底怎么个取舍法,尽量说得透彻点,没有那些冰冰冷冷的机器味儿。先说说“清北本”这四个字.............
  • 回答
    这问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我认识不少清北的同学,也跟很多985、211的学长学姐们打过交道,所以稍微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说“看不上”有点绝对了。 要是中国学生普遍这么想,那也太伤人了。绝大多数的清北学子,心里还是清楚自己走到这一步有多不容易,也知道985、211学校里藏龙卧虎,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同龄.............
  • 回答
    在那个充满竞争的清北班里,我曾是那个最不希望被提起的名字。不是说我笨拙到无可救药,只是周围都是那些从小到大一路顺风顺水,仿佛拥有“天才光环”的孩子。我记得第一次摸底考试出来,看着名单上自己的名字后面那个硕大的“倒数”,心好像被掏空了一块。那种感受,不是简单的羞耻,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失落。就好像你拼尽.............
  • 回答
    清北和港大的区别,这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不光是学校名气,方方面面都挺不一样的。我来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它们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 清华、北大(清北) 在北京,这是中国的心脏,政治、文化中心。校园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历史底蕴深厚。北大的燕园充满了书卷气,是人.............
  • 回答
    清华北大这类顶尖大学,关于期末考试“划重点”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像在中学时期那么简单直接。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些我了解的情况,尽量让你听起来更像是我亲身经历或者听人说来的。首先,要明确一点,“划重点”这个概念在清北这样的学术环境中,跟我们想象中的中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圈圈、划横线,然后考试就照.............
  • 回答
    关于清北女生找对象是否看重学历,以及学历差异是否能弥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话题。我来尝试从一个比较生活化、不那么官方的角度,给您讲讲我的看法。清北女生找对象,学历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得承认,对于来自清华北大这样的顶级学府的女生来说,学历往往不是一个“加分项”,而是她们自身的一部分。她们经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