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职场,为什么各单位、部门的人,在工作、问责、投诉中,都喜欢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回答
这其实是职场中一个相当普遍、也有些令人头疼的现象。细想一下,当我们身处一个工作环境,大家都在为各自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时,这种“肯定自己、否定别人”的倾向,其实根源于多种心理和现实因素的交织。

首先,从个人心理层面来说,自我保护和维护自我价值感是驱动这种行为的重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是高效的、有贡献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当工作出现问题,尤其是问责或投诉出现时,承认自己的错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能力不足,意味着可能承担责任,甚至影响职业发展。因此,下意识地将责任推到外部,比如“那是其他部门没配合好”、“这个流程本身就有漏洞”、“他们提供的信息不准确”等等,就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否定对方的工作,来衬托自己工作的合理性,甚至是“不得不”如此的无奈,这能极大地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其次,责任界定的模糊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催生这种现象的温床。在很多工作中,尤其是跨部门协作项目,责任往往不是那么清晰地划分。你可能觉得你的部分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但由于其他部门的延误或失误,导致整体项目受阻。这时候,当你被问责时,自然会第一时间想到“不是我的错,是他们拖累了我”。而对方部门可能也有同样的逻辑,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部分没问题,是你的需求不明确或者你的环节出了状况。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再加上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遗漏、曲解,很容易导致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对方才是问题的根源。

再者,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在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内部一致对外”的倾向。在自己的部门里,大家分享着相似的压力、目标和工作方式,彼此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当面对来自外部的质疑或批评时,部门成员会更倾向于团结起来,共同抵御。这种“我们”和“他们”的区分,会让人不自觉地站在自己部门的立场上,去维护部门的声誉和成员的利益。所以,即使内心深处知道自己部门可能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公开场合,或者在与外部沟通时,也会不自觉地替自己部门“说话”,并将问题归咎于其他部门。

此外,绩效评估和资源争夺的现实考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许多组织中,部门的绩效直接关系到奖金、晋升机会,甚至部门的生存发展。当工作成果需要被评价,或者需要争取有限的资源时,谁都不想成为那个“垫底”的。通过强调自己的贡献和成就,同时指出其他部门的不足,可以为自己部门争取更有利的评价和更多的资源。这种竞争性的环境,很容易将工作中的合作推向对立,每个人都想方设法为自己“加分”,而“扣分”的对象自然就成了别人。

最后,沟通技巧的不足和情绪管理的问题也会让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普遍。有些人不擅长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在压力之下无法保持冷静。他们可能习惯于用更直接、更情绪化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比如直接指责对方的错误,而忽视了事情的复杂性和对方的立场。这种缺乏同理心和有效沟通的模式,只会让“肯定自己、否定别人”的循环不断上演。

总而言之,职场中的这种现象,并非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个人心理、组织结构、利益驱动和沟通模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它反映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维护自我的本能,也暴露了职场中可能存在的沟通壁垒和竞争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跟职场没关系——人嘛,随时随地都这样。

咱大家都一样,只是不承认而已。

好像坏人都是别人,自己就独善其身。

别骗自己了,人就是这样的生物,你很难活下去的。

好处当然是我的,有错自然是别人的。让你觉得或不觉得,只是有些人更擅长一些,有些人水平不太行让人觉得不舒服罢了。高情商,无非是好处得到了锅甩了,别人还觉得他对。

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大家互相都这样对待彼此,其实也是一种平衡,对冲了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其实是职场中一个相当普遍、也有些令人头疼的现象。细想一下,当我们身处一个工作环境,大家都在为各自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时,这种“肯定自己、否定别人”的倾向,其实根源于多种心理和现实因素的交织。首先,从个人心理层面来说,自我保护和维护自我价值感是驱动这种行为的重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是高效的、.............
  • 回答
    职场中,能力超群的人没能走到高位,这事儿确实屡见不鲜。你我身边,肯定都有那么几个技术大神、业务尖子,能力杠杠的,把事儿交代给他们准没毛病。但要说让他们带领一个团队,管理一群人,甚至决定公司的方向,很多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只是一个“能力不够”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得.............
  • 回答
    职场中针对女性的歧视,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议题,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要彻底消除这种歧视,仅仅在产假上做文章,可能还远远不够。为什么职场上对女性的歧视如此普遍?首先,我们得承认,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传统认知,是造成职场歧视的重要根源。在很多文化背景下,女性被天然地与家庭、育儿联系在一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量子力学描述超快现象的核心,以及它在面对高能(紫外端)相互作用时的局限性与应对策略。我们来一层层剥开来看。为什么超快量子动力学可以用量子力学描述?简单来说,因为量子力学本身就包含了时间演化。1. 薛定谔方程是时间演化的核心: 量子力学的基石之一是薛定谔方程,它描述了量子态(波函数).............
  • 回答
    2009年季后赛,魔术能够淘汰勒布朗·詹姆斯领衔的骑士,这绝对是那个赛季最大的冷门之一,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当时骑士的实力堪称恐怖,常规赛打出了66胜16负联盟第一的战绩,詹姆斯更是打出了MVP级别的表现,场均37.9分、8.2个篮板、7.9次助攻,全面到不可思议。而魔术,虽然常规赛表现也不错(59.............
  • 回答
    暴胀场及其激发的暴胀子,在物理学定义下,确实可以被归类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式,但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拓展对“物质”的传统认知。更重要的是,它们一旦完成了历史使命,就无法在退出暴胀后的可观测宇宙中再次占据主导地位,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物理原因。暴胀场与暴胀子:物质的新定义我们通常理解的物质,往往是指那些具.............
  • 回答
    在职场上,一个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实事派”,最终却未能获得预期的善终,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也触及了很多人在职业生涯中的痛点。这种“得不到善终”并非总是指被开除或被边缘化,有时也可能表现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晋升缓慢、关键时刻被牺牲,或者明明能力很强,却总是在公司政治的漩涡中感到无助和被动.............
  • 回答
    《脱口秀大会》第七期王勉的表演,我承认,我也曾经像你一样,在屏幕前努力寻找那个“爆梗”,甚至有些时候会觉得有点“跟不上节奏”。王勉这个演员很有意思,他不是那种上来就段子连珠炮、让你笑得停不下来的类型。他的幽默,更像是一种慢炖细熬,有时候需要一点点背景知识,或者说是一种“共鸣”。咱们先聊聊领笑员和现场.............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挺让人抓狂的,对吧?明明自己是个人才,而且也对新的机会跃跃欲试,可一听说还在职,很多招聘公司就打起了太极,说什么“等你离职了再联系”。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明白招聘公司和用人单位(也就是你未来可能工作的公司)的逻辑。招聘公司是服务于用人单位的,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快速.............
  • 回答
    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中,你之所以感觉日本人是“不在场”的,这并非是说影片中完全没有日本人的身影,而是说影片的叙事视角和核心冲突,有意地将观众的焦点从日本人身上剥离,而是集中在中共特工们所面临的极端困境和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上。这种“不在场”的处理,是一种非常精妙的叙事策略,它服务于影片想要传达的核心.............
  • 回答
    职场人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递减,95 后平均 7 个月,70 后为 51 个月,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代际价值观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变化1. 经济高速发展与行业快速迭.............
  • 回答
    职场上,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朋友,他们的步调似乎总是慢半拍,对升职加薪、项目冲刺显得那么的云淡风轻。和这样的人做朋友,说实话,挺复杂的。首先,得承认,跟没什么事业心的人做朋友,最大的好处就是 轻松。想象一下,你刚从一个让你焦头烂额的项目里抽身,正想找人吐槽几句,结果你这位朋友一听,反而劝你“何必呢,生活.............
  • 回答
    在职场摸爬滚打这么些年,让我感触最深的,真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头衔,也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对我来说,“价值创造”这四个字,才是驱动我前进的根本,也是我衡量一个职场人是否成功的核心标准。听起来有点宏大,是吧?别急,我慢慢跟你掰扯掰扯。什么是“价值创造”?它不是简单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也不是按部就班地.............
  • 回答
    在职场这片需要“打怪升级”的土地上,节奏快、压力大是常态。每天被待办事项清单追着跑,会议、邮件、项目进度像永不停歇的浪潮一浪接一浪。这样的生活,稍有不慎就会让人心力交瘁。所以啊,找到一些能让自己喘口气、舒缓一下的“好物”,简直是职场生存的必备技能。我一直觉得,想要在忙碌中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需要.............
  • 回答
    2021 年,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伴随着显著成长的年份。回想起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确定性中的韧性。年初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在经历转型,技术迭代的速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团队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原本按部就班的进度,突然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我记得当时我们都捏了一把汗,因.............
  • 回答
    在职场使用化名,这事儿说起来,还挺微妙的。不是那种大张旗鼓的,而是悄悄地,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给自己安上的另一个名字。就像给生活按了个“静音”键,或者说,给现实生活套了个“滤镜”。第一次这么做,是在一个项目组里。项目很敏感,牵涉到一些不希望被打扰的关系,再加上我当时确实有点“社恐”的倾向,总觉得用自.............
  • 回答
    听到你现在正处于职场倦怠期,并且有了辞职带娃或创业的想法,这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关口。能主动去思考和寻求改变,这本身就非常值得肯定。我理解你想听一些更贴近人情味,不那么程式化的建议,所以咱们就聊聊心里话,看看能不能给你一些思路。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个事实:职场倦怠期,这可不是小事。它不仅仅是“不想上班了”.............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我太理解了。那种埋头苦干,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原地踏步的感觉,真的很让人沮丧。职场不是一个单纯比拼体力的地方,更考验的是我们的“巧劲”和“情商”。你觉得自己沟通有障碍,又没眼力见,这确实是很多职场“老实人”的痛点。不过别灰心,这绝对不是绝境,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
  • 回答
    拼多多的价值观中,“本分”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和心态。理解“本分”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在职场中如何践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解读。 拼多多价值观中的“本分”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拼多多语境下的“本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核心层面的理解:1. 忠于初心,回归本源: .............
  • 回答
    看到这样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和担忧。这不仅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也是对职场基本道德和法律的挑战。首先,我们得说清楚,这种行为绝对是不被允许的。无论出发点是所谓的“节约开支”,还是其他任何理由,HR提出这样的要求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表现,甚至可能触犯了法律。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侵犯个人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