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许多歌曲中的「角色」的「角」会念成 「jiǎo」?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我们汉语中一个挺常见的现象: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里,或者受到不同语境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读音,也就是“多音字”。“角”这个字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很多人在唱到歌曲里涉及到的“角色”时,会听到“jiǎo色”。这确实是许多人在念这个词时的习惯读法,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口语化或者通俗的场合,甚至是歌曲的演唱中。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字的本义与引申义的读音区分

首先,我们要知道“角”这个字本身就有不止一个读音,而且这些读音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含义。

jiǎo:这个读音通常用来表示物体的突出部分、尖端,比如“牛角”、“犄角”、“墙角”、“转角遇到爱”。它也可以指代古代的一种酒器,或者一些乐器,例如“吹角”。在这里,“角”更多地是一种物理上的形状或实体。
jué:这个读音则更多地用于表示一种地位、身份、份内的事情,以及在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中扮演的人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角色”。比如“主角”、“配角”、“演艺界”中的“角”就是读jué。

所以,从字面意思和规范的普通话读音来说,“角色”的“角”应该读 jué。

2. 俗读与习惯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jiǎo色”的读音呢?这背后有很多因素:

语音的演变和影响:汉语的读音并非一成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受到地域方言、民间俗读以及语音习惯的影响,一些字的发音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产生偏离规范的读音。尤其是在口语传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发音更省力或更习惯的音。
联想和误读的传播:当人们听到“角色”这个词,脑海中可能会联想到“角落”里的“jiǎo”,或者与“jiǎo”相关的其他词语。这种联想在口头传播中很容易被接受和模仿,从而形成一种“俗读”。一旦这种俗读流传开来,就会对一部分人的发音产生影响。
歌曲的特殊性:歌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会为了追求旋律的和谐、演唱的流畅,或者为了突出某种情感表达,而对字词的读音进行一定的变通。在一些歌曲中,将“jué”读成“jiǎo”可能更符合旋律的要求,或者唱起来更顺口。当然,这并不代表是规范读音,而是艺术加工的一部分。

3. 历史上的读音考量

虽然现代汉语普通话规范要求“角色”读 jué,但我们也可以稍微往前追溯一下历史。在一些古代的文献或韵书里,对于“角”字的读音可能存在不同的解释或记录,这也会为后来的俗读留下一些痕迹。不过,单从现代普通话的角度来看,jué 是更规范的选择。

4. 误解与传播链

有时候,一个字的俗读一旦形成,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传播开来。最初可能只是少数人的习惯,但随着交流的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并模仿这种读法,最终形成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缺乏系统学习和纠正的情况下,这种俗读更容易固化。

总结一下

歌曲中“角色”的“角”念成“jiǎo”,并非一个普遍存在的规范读音,而是由于民间俗读、语音习惯的演变、口语传播的影响,以及歌曲艺术处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虽然“角色”的规范读音是 jué,但“jiǎo色”的读法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或者歌曲演唱中,也成为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汉语语言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尽管我们也要注意区分规范与非规范的读音。如果是在正式的场合或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使用规范的 jué。但在欣赏一些歌曲时,听到“jiǎo色”也不必过于惊讶,这很可能只是歌手或创作者的演唱习惯或艺术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看到有朋友說台灣的讀音,忍不住想呼喊「快停下」,奉一個叛變省的讀音為論據,你這是想引起網路大戰嗎?(笑)不過各位也應當息怒,此事是因為分裂客觀存在的原因,與中國簡化字時一些失誤也相關。

文字的讀音應當從眾,使用人數多即可改正,因為文字是用來交流的,人為增添干擾是不當的。

我當初學中國的古文是《尚書》,真是恨得牙癢癢,字字看上去都認識,讀起來卻全然不認識,自不用說各種多音文字。

到了白話文,覺得空氣輕鬆了幾許,一發不可收拾地讀了好多本書,現在我的車上還放有劉半農的詩集、魯迅的《故事新編》、曹文軒的《草房子》好幾本書(這本書是中國的鄉土文學佳作,極為推薦)。

關於讀音這一點,之前也很奇怪很多中國的年輕人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將「著急」讀成「灼急」。

後來看了文字以後,就明白這個讀法也是正確的,「灼燒一般地急」,就是「灼急」,比原來的讀音更有涵義。

還有相通音「拙計」,看漢字的意思應該是「沒有辦法」,是替你「拙計」,替你想不出辦法,自然也是很著急。

就此我一直覺得,漢字和漢語真是太棒了,比起拼音文字的變化來。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