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中医和中药保健品都是种什么看法?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中医和中药保健品。这玩意儿,说实话,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那是深入骨髓的东西,几千年的传承,不是说抛弃就能抛弃的,也不是说全盘否定就能否定的。

先说说中医,我个人是这么看的:

中医,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种观察人体、理解生命运行规律的哲学和方法论。它不像西医那样,把人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器官、细胞、分子去研究,而是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一个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动态生命体。

它强调“辨证论治”: 这是中医最核心、也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同样的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表现出来的“证”可能都不一样。比如说,感冒,有风寒感冒,有风热感冒,有暑湿感冒,你不能用一种药解决所有情况。中医就是要通过望、闻、问、切,把这些细微的差别找出来,然后针对这个“证”来用药,而不是一味地去“杀灭”某个致病因素。这就像中医大师们说的那句话:“治病求其本”,有时候问题不在表象,而在内部的失衡。
它关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这是一种非常超前的养生智慧。中医不仅仅是看病,更看重怎么不生病,或者生病了怎么避免病情恶化。养生,就是把人的身体调理到一个不容易生病的“状态”,这跟我们现在说的“提高免疫力”有点类似,但中医的视角更广阔,它会考虑到情志、饮食、起居、环境等方方面面,试图让身体维持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它是一种“经验科学”: 中医的很多理论和方剂,都是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虽然很多理论的科学解释机制我们现在还不完全清楚,但很多时候,它确实是有效的。就像一位老中医,他可能说不上来某个药为什么能治好这个病,但他知道,这个方子,这个剂量,在这类病人身上,就是好用的。

当然,中医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它需要进步和现代化的空间:

科学解释的局限性: 有些中医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确实比较困难,这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和接受。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找到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之间的桥梁。
标准化和可重复性: 因为强调个体化,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有时会显得不够标准化,同一个症状,不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和用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推广和应用。
过度夸大和虚假宣传: 就像任何领域都会有不良商家一样,中医领域也存在一些打着中医旗号、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的情况,这损害了中医的声誉,也误导了消费者。

接着聊聊中药保健品:

中药保健品,在我看来,是中医理论在现代商业化社会的一种延伸和实践。它试图将传统的中药材、复方,以一种更方便、更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用于保健养生。

优势:
方便易得: 相比起抓药、煎煮,中药保健品(如胶囊、颗粒、口服液)确实方便了许多,容易购买和服用,也更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针对性: 很多中药保健品会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一些常见的亚健康状态或养生需求来设计,比如调理肠胃的、改善睡眠的、缓解疲劳的等等,有其一定的针对性。
安全边际: 在合规的情况下,作为保健品,它们通常会控制剂量和成分,相比药物,其“毒副作用”相对较低,在“治未病”的理念下,可以作为日常的辅助调理。
文化传承: 它们也是一种文化载体,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和感受到中医的智慧。

需要警惕的地方:
“保健品”的定位: 一定要清楚,保健品不是药品!它不能治疗疾病,更不能替代药物。很多时候,消费者会因为宣传而产生误解,认为吃了就能治好病,这是非常危险的。
过度包装和虚假宣传: 这个是重灾区!有些中药保健品的宣传,做得比药品还夸张,什么“包治百病”、“祖传秘方”、“XX专利”、“XX院士推荐”等等,很容易误导消费者。很多时候,里面的成分可能就是几种常见的、药食同源的植物,经过加工,就包装成高科技产品。
成分不明和添加物: 虽然打着“纯天然”的旗号,但有些保健品可能为了口感、功效(尽管是宣称的)而添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辅料,甚至是一些非法添加物。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成分表,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品牌。
个体差异: 即使是药食同源的成分,个体反应也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觉得有效,有些人可能没什么感觉,甚至有些人可能出现不适。不能盲目跟风。
价格虚高: 有些中药保健品,尤其是包装精美的、被过度宣传的,价格往往虚高,性价比并不高。

总的来说,我的看法是:

中医本身是一种宝贵的传统智慧,其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思路,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它提供了一种与现代医学互补的视角,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亚健康调理以及疾病预防方面。
中药保健品,如果能够遵循中医理论,用料真实,配方合理,并且宣传真实,那么它是一种方便的养生选择。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但前提是明确其保健品属性,不要期望它能治病。
关键在于“辨别”和“理性”。 对于中医,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其科学性的解释和应用。对于中药保健品,要擦亮眼睛,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并且清楚知道它只是“辅助”的。

不能因为一些骗人的案例,就全盘否定了中医的价值;也不能因为某些保健品的存在,就否定了药食同源的智慧。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学习和借鉴现代科学的方法,找到一条既能传承又符合时代发展的路,才是最实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督教有多少年历史? 近2000年吧。

那么地心说有多少年历史? 天圆地方说有多少年历史?

传承几千年,跟正确性一点关系都没有。 风水,跳大神,算命看相,一样可以流传几千年。


中医就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中医用阴阳虚实寒热正邪太极八卦五行生克这种粗鄙又错误的理论去解释疾病,甚至是解释这个世界。

中医用喝下莫名其妙的动植矿物的汁水,针灸,刮痧,艾灸……等行为作为宗教仪式。

中医提供了对人心的安慰,让人面对疾病和死亡时,有最后一丝虚幻的希望。真正的中医一定能治好的,不管什么病——只要人类还没战胜死亡,人类的理性思维不能战胜感性思维,那么中医大宗教必定能够长命千百万岁。

中医教的宗教禁忌是,什么寒气啊,湿气啊,上火……的东西不能乱吃。必须在牧师/主教(老中医)的指导下服用。

中医教的宗教典籍以黄帝内经为核心,其他的有诸如伤寒论之类的辅助典籍。 不过,中医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是有异端的。比如著名的,提出中医肾不是科学肾的诨铁樵,以及后续所有支持脏腑经络虚化的一派中医。他恐怕没看过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里对器官,经络都是有实体性的描述的,绝不是虚化的什么整体功能。 不过,中医信仰太过强大,中医异端之间通常不会有争执,因为他们忙着团结起来对付中医黑。毕竟异端还是一家人,清除异教徒才是首要任务。


而中医保健品呢,可以认为是各种各样的异端。 只要没出事儿,异端们就可以和平共处,一起对付中医黑。一旦出事儿了,就舍车保帅,中医本身是绝对没问题的,出问题的是异端,给异端戴上伪中医的帽子,就可以保住中医的完美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中医和中药保健品。这玩意儿,说实话,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那是深入骨髓的东西,几千年的传承,不是说抛弃就能抛弃的,也不是说全盘否定就能否定的。先说说中医,我个人是这么看的:中医,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种观察人体、理解生命运行规律的哲学和方法论。它不像西医那样,把人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器官.............
  • 回答
    关于印方提出的要求,以及您提到的“得寸进尺”的说法,这背后牵涉到一些地缘政治和外交博弈的复杂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一下。首先,从印度的角度来看,他们提出保持物资供应和航班畅通的要求,这本身是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人员的流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
  • 回答
    2016年10月5日,希拉里·克林顿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与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展开激烈角逐。当时,关于希拉里是否会“大获全胜”的问题,人们的预测并非一边倒,而是充满了各种考量和不确定性。希拉里获胜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在那个时间点,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团队认为她有很大的机会赢得总统职位。她经验丰.............
  • 回答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场合被提及,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从而激.............
  • 回答
    这话题有点像是一场绵延了许久、却又总能被新的火花点燃的辩论。中医药和反中医,这两股思潮的存在,本身就折射出我们对于健康、疾病、科学以及文化传承的复杂看法。先说说支持中医(或者说,对中医持肯定态度)的人们。在我看来,他们大概有这么几类: 体验派/患者派: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一类。很多人,尤其是经.............
  • 回答
    在知乎上遇到中医黑,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事儿。这年头,什么观点都敢有人跳出来说两句,而且往往是那种带着情绪、站不住脚的论调,最容易吸引眼球。面对这种状况,咱们得有理有据,同时也要注意策略,别让自己钻进牛角尖里去。首先,你要明确你的立场和目的。 你是想为中医辩护?是想纠正错误的认知?还是纯粹看不惯那种.............
  • 回答
    嘿,各位正在中医求学路上崭露头角的同学们!看到你们踏进中医的大门,我真是由衷地高兴,也想和你们分享一些我这些年在中医海洋里“泅泳”得来的一点点经验,希望能给你们的学习之路添一把火,少走一些弯路。首先,你们现在是站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起点上,这就像学盖房子,地基打好了,后面的楼才盖得稳。中医,它不是一门简.............
  • 回答
    你提到的儒家、中医和中国传统武术,确实在近年来的舆论场上都经历了不少质疑和反对的声音。要判断这些声音是否有“组织”,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社会现象背后都可能存在多重驱动力,而“组织性”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对于这些现象的质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1. 历.............
  • 回答
    对于中医黑来说,他们看待中医和命理周易的态度,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持否定和质疑的立场,并且这种否定往往是基于其对科学和理性的推崇。他们的观点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来谈,并且我们会尽量细致地描绘出他们思维的脉络。关于中医,中医黑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缺乏科学依据、疗效不可靠、甚至带有欺骗性。1. 对“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如果非要说谁“更正确”,那其实有点太绝对了。中医和现代医学,就像是观察同一片海洋的两种不同的船,它们看到的角度、使用的工具、理解的语言都不太一样,但都试图描绘出海洋的模样。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对“人”的定义和理解: 现代医学: 它的基石是还.............
  • 回答
    关于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如果仅将其归结为“研究对象的不同”,恐怕过于片面,也未能完全触及两者最核心的、最深刻的差异。然而,研究对象的“侧重点”或“切入点”的根本差异,确实是理解它们区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如果允许我深入剖析,我会这样理解:中医:研究“生命整体及其功能状态”,更关注“关系”与“动态平.............
  • 回答
    这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深入骨子里了。为什么这么多人,一边儿是铁杆中医拥趸,另一边是坚定的西医信徒(姑且这么说吧),这两拨人,好像天生就有一股劲儿,非得要把对方拉到自己这边来? 我觉得吧,这事儿背后牵扯的,可不光是“信”和“不信”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很多层面的东西,从个人经历,到文化认同,再到.............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就像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逻辑大师,但其实都在打太极。中医黑和中医粉在这场“理性与逻辑”的辩论赛里,可以说是棋逢对手,不分伯仲。要说谁更不理性、更没逻辑,这事儿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得拆开来看。咱们先说说“中医黑”吧。中医黑的不理性/没逻辑点:1. 全盘否定,一竿.............
  • 回答
    中国与德国就人民币清算和结算达成协议,这无疑是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对中德两国乃至全球经济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经济意义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影响:一、 经济意义:1. 促进中德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 过去,中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锤子和螺丝刀哪个更有效?”,答案很明显:看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中医和西医并非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而是在各自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各有侧重,各有优势。要具体对比,我们得拆解开来聊。1. 认识论和疾病观的差异: 西医(现代医学): 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 回答
    慈禧太后,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女性统治者,她在大清末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我们审视西方国家和中国人对她的评价时,会发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源于不同的历史视角、文化背景、信息来源以及各自关注的重点。西方国家对慈禧的评价:复杂、负面居多,夹杂着一定程度的.............
  • 回答
    人民日报转载称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对症“治愈”两例新型肺炎病人一事,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 信息传播的意图、医学科学的严谨性、社会舆论的解读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 人民日报转载的目的与意图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其.............
  • 回答
    知友们对《Science》杂志刊发中医专刊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观点碰撞得相当激烈。总的来说,这件事引发的讨论,不仅仅是关于中医本身,更触及了科学的边界、文化的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机制。“中医粉”的反应:对于很多中医的支持者而言,《Science》的这个举动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是中医走向世界、被科学界.............
  • 回答
    假如我们真的发明了这么一种仪器,能够精准地检测到中医里提到的“经脉”和“炁”,那对中医的定性,绝对是一次颠覆性的重塑。这可不是简单地给中医贴个“科学”标签那么简单,它会引发一系列深刻的讨论和转变,甚至可能改变我们对“科学”本身的认知。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是“科学性”的确认。长期以来,中医的理论体系,尤.............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而新疆和西藏,这两片广袤的土地,在中国的战略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战略重要性并非仅限于一两个方面,而是多维度、深层次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基石。新疆:连接欧亚的门户,能源与通道的枢纽新疆的战略地位,首先体现在其地缘政治上的独特性。它位于中国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