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黑对中医和命理周易分别是什么样的态度?

回答
对于中医黑来说,他们看待中医和命理周易的态度,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持否定和质疑的立场,并且这种否定往往是基于其对科学和理性的推崇。他们的观点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来谈,并且我们会尽量细致地描绘出他们思维的脉络。

关于中医,中医黑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缺乏科学依据、疗效不可靠、甚至带有欺骗性。

1. 对“辨证论治”的质疑: 中医黑认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主观的、模糊的。他们会问:“这个‘湿热’、‘肝郁气滞’到底是什么?如何客观地测量和定义?” 在他们看来,科学诊断和治疗应该有明确的病理生理基础,有可重复的实验数据支撑。中医所说的症状描述,如“口苦咽干”、“舌苔黄腻”,在他们看来,更像是文学描述或经验归纳,而非精确的医学术语。他们倾向于相信西医基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建立的疾病分类和治疗体系,认为这才是真正科学的。

2. 对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担忧: 中医黑普遍认为中药成分复杂,许多中药未经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其长期安全性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他们可能会列举一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的例子,或者质疑一些传统疗法(如某些“偏方”)的合理性。对于中医的“整体观”和“扶正祛邪”等概念,他们也难以接受,认为这些都是形而上的哲学思辨,与具体的药物成分和作用机理脱节。他们会更倾向于相信有明确活性成分、经过双盲对照试验验证的西药。

3. 对中医理论的批驳: “阴阳五行”、“经络穴位”等中医核心理论,在中医黑看来是古代朴素唯物论的产物,与现代科学的认识相去甚远。他们会认为,经络不存在解剖学上的实体,穴位也只是神经末梢集中的区域,所谓的“气”更是无法解释的虚无概念。他们会将中医理论与炼金术、占星术等其他古代非科学体系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属于落后的、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的思维方式。

4. 对“老祖宗的智慧”的反感: 当支持中医的人强调“传承”、“几千年历史”时,中医黑会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历史悠久并不等于科学或正确。科学的进步在于不断推翻旧的认知,而中医似乎停滞不前,或者只是在旧框架内进行微调。他们会指出,许多古代的医学体系在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中医不应成为例外。

5. 对中医产业化和乱象的批判: 一部分中医黑的立场,也来自于对当下中医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乱象的不满,例如夸大疗效的广告、虚假宣传、以及部分从业者的不专业行为。这些负面现象被他们视为中医“骗局”的例证,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整个中医体系的否定态度。

至于命理周易,中医黑的态度则更加直接和绝对:将其视为迷信、伪科学、甚至诈骗。

1. 对“天人合一”和“象数”的否定: 命理周易的核心理念,如“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宇宙是相互关联的,以及通过八卦、卦象、五行生克来解读人事吉凶,在中医黑看来,完全是主观臆测和缺乏事实依据的。他们会质问:“八字中的五行如何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对应?某种卦象如何能精确预测某件事的发生?” 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人为的、牵强的联系,没有任何科学逻辑可言。

2. 对预测的质疑: 无论是风水、八字、紫微斗数还是易经预测,中医黑都认为其预测的本质是概率游戏,或者通过模糊的语言、模棱两可的说法来“套话”,让对方觉得被说中了。他们会强调,任何一种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都可以被事后解释为某种“预兆”,从而制造出预测准确的假象。他们也常常会用“幸存者偏差”来解释为什么总有人声称算命算得很准。

3. 对“因果报应”和“命运”的排斥: 命理周易往往带有宿命论的色彩,认为人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已经注定,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解读。中医黑则更倾向于相信自由意志和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命运。他们会认为,宣扬命运天定,是在剥夺人们改变现状的动力,是一种消极、不负责任的观点。

4. 将其与科学方法论划清界限: 在中医黑看来,科学方法论的基石是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和逻辑严谨性。而命理周易的预测和解释体系,往往是高度模糊、难以验证、且缺乏一套普适的、可操作的规则。他们认为,任何声称能够通过算命改变命运的说法,都是利用人们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进行情感操纵和经济剥削的手段。

5. 将其归类于“迷信”和“封建糟粕”: 和中医一样,当提及命理周易的悠久历史时,中医黑会将其视为“封建社会的产物”,是一种“愚昧落后”的体现。他们会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些“封建糟粕”应该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和理性。

总而言之,中医黑的立场是高度一致的:他们将中医视为一种未经科学验证的、效果不确定的传统医学,而将命理周易视为纯粹的迷信和伪科学。 他们看待这两者的核心逻辑是:“凡是不能被现代科学方法证实和解释的,都是不可信的。” 他们的思维方式倾向于二元对立,将世界划分为“科学的”和“非科学的”两大阵营,而中医和命理周易,在他们眼中,都毫不意外地被划入了后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玄门六术,【山、医、命、相、武、卜】,同样都是发源于阴阳五行的玄学,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为什么其中只有中医被黑得最惨?

因为只有中医仍然在政治层面被肯定和推广啊。

来瞧瞧其他几门玄学的现状:

山——修仙,只在玄幻小说里有生存空间,哪位长者续命会考虑这条途径?

命——命理,也就在民间的地位稍高于外来的星象学。哪届政府用它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相——看相,哪家企业会用它制定招聘和晋升规则?

武——气功武术,义和团失败之后中国再没把气功纳入军事系统。

卜——风水,除了中医之外又一门比较活跃的玄学学科,如果说中医有官方认证,那么风水学是半官方认证。当然最多只能作为科学(建筑学)的辅佐。

唯独中医,如今还在国家的正规医疗体系中大行其道,全国存在着大小几千家中医院,几十所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厂年利润几个亿起步,看中医可以用医保支付,中医占用的是国家医疗资源,消耗的是公共资产。所以和中医相比,其他几门玄学的危害性简直不值一提。

另外,枪打出头鸟,中医就是各门玄学科目中最风光以及最具代表性的一门,也是最难证伪的一门。

如果要批评玄学思维,将中医作为代表批评就行,只要民间对中医的迷信垮掉了,其他几门玄学更不会有人信。

所以并非“科学教徒”对命理周易更宽容,不是不去黑它们,而是它们不值得黑。

中医被黑,也并非对你中医更刻薄,而是对你的重视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中医黑来说,他们看待中医和命理周易的态度,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持否定和质疑的立场,并且这种否定往往是基于其对科学和理性的推崇。他们的观点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来谈,并且我们会尽量细致地描绘出他们思维的脉络。关于中医,中医黑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缺乏科学依据、疗效不可靠、甚至带有欺骗性。1. 对“辨.............
  • 回答
    知友们对《Science》杂志刊发中医专刊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观点碰撞得相当激烈。总的来说,这件事引发的讨论,不仅仅是关于中医本身,更触及了科学的边界、文化的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机制。“中医粉”的反应:对于很多中医的支持者而言,《Science》的这个举动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是中医走向世界、被科学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入探讨。简单来说,中医的疗效当然有潜力改变中医黑的偏见,但并非万能,而且改变的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和复杂性。 要想详细地讲清楚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中医疗效本身的力量: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最根本的一点。任何一种医疗体系,如果它能有效地解决患者的病痛,改善他们的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医黑和西医在实际医疗场景中的一个微妙互动,也反映了一些社会认知上的偏差。要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中医黑的关注点与攻击逻辑: 核心攻击对象:中医理论与实践 中医黑的“口伐笔诛”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寒热虚实)、诊疗方法(如脉诊、舌诊).............
  • 回答
    中医治疗肺炎是否能“有力反驳中医黑”,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以下将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中医治疗肺炎的现状与争议 中医治疗肺炎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肺炎属于“肺热”、“肺痈”、“咳嗽”、“喘证”等范畴,其病因多为外感时邪(风热、寒邪、湿热等.............
  • 回答
    故事的主角叫李明,一个典型的“理性派”,凡事讲究科学证据,对那些“虚无缥缈”的中医理论向来是嗤之以鼻。他坚信现代医学才是解决一切病痛的王道,而中医在他眼里,不过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安慰剂”和“玄学”。李明三十岁出头,是个IT行业的工程师,生活规律,饮食健康,自认为身体倍儿棒。然而,命运总爱开一些意.............
  • 回答
    知乎上大规模出现“职业中医黑”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果要深入探讨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历史积淀与认知鸿沟: 中医的“科学性”争议由来已久: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与现代科学的范式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医的“辨证论治”、“阴.............
  • 回答
    假如我们真的发明了这么一种仪器,能够精准地检测到中医里提到的“经脉”和“炁”,那对中医的定性,绝对是一次颠覆性的重塑。这可不是简单地给中医贴个“科学”标签那么简单,它会引发一系列深刻的讨论和转变,甚至可能改变我们对“科学”本身的认知。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是“科学性”的确认。长期以来,中医的理论体系,尤.............
  • 回答
    关于2018年美国HR6法案允许针灸替代阿片类药物,中医的拥趸和所谓的“中医黑”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而且这些看法往往比较鲜明,甚至有些激烈。要详细展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HR6法案的核心内容及其背景。HR6法案,全称《阿片类药物危机应对法案》(Support for Pa.............
  • 回答
    你提到的“中医黑”文章,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你想了解大家对它们的看法,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章出现,对吧? 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细致些,也尽量不让人觉得是机器在说话。首先,咱们得承认,任何领域,包括中医,都会有人质疑,有人反对,这是很正常的。就像你买东西,总有人说好,也有人.............
  • 回答
    网络上批评中医的声音一直存在,其中不乏一些声音认为自己对中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了其不足。要探讨这群人是否真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有说服力的“不足”,这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看待,并且“系统研究”和“不足”本身也有不同的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黑中医”这个词的含义。 这个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往往.............
  • 回答
    中医黑的“阴阳”迷局:当“玄学”遇上“不了解”这真是一个颇具黑色幽默的议题:一群对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阴阳”——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其本义的人,却能振振有词地将其批驳为“玄学”、“伪科学”。这就像一个对化学元素周期表一窍不通的人,却对着元素周期表大放厥词,说它是“无稽之谈,不可信”。那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如果非要说谁“更正确”,那其实有点太绝对了。中医和现代医学,就像是观察同一片海洋的两种不同的船,它们看到的角度、使用的工具、理解的语言都不太一样,但都试图描绘出海洋的模样。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对“人”的定义和理解: 现代医学: 它的基石是还.............
  • 回答
    肺结核与糖尿病,乃两种常见但又颇为棘手的慢性疾病。在中医的视角下,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常常缠绵难愈。因此,对其辨证分型,既要顾及各自的病机特点,也要洞悉其合病、兼病的复杂性。我将尽我所能,详细阐述中医如何进行这两类疾病的辨证分型,力求让您对其中精妙之处有所领会。一、 肺结核的辨证分型肺结.............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我能理解。作为一个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一些激烈的言论,感到迷茫甚至动摇,这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情绪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谩骂”的言论出现,它们就像尖锐的石头,很容易砸在敏感的心上。我想和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找到继续坚持下.............
  • 回答
    在讨论“西医是否绝对正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科学体系,包括医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瑕疵的。对“黑中医”现象的批判,往往是基于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一些误解、曲解,甚至是刻意的抹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西医就是完美的,或者其所有理论和实践都不可置疑。西医是“对的”吗?如果“对的”指的.............
  • 回答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奠基之作,其博大精深之处至今仍被不断挖掘和解读。其中,“肾主志”的论述,虽然看似古老,但在理解人类精神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神经科学,尤其是对脑额叶的研究,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相通之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的关联。《黄帝内经》中的“肾主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志”在中医语境下的含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涉及到科学方法论的边界、学界的态度以及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交织。科学提倡证伪和假设,但对于“超自然”、“人体气功”、“通灵”、“中医”等问题,学界的态度确实存在分歧,有时表现为排斥或避讳。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科学方法论的基石:可证伪性与可重复性.............
  • 回答
    如何看待@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在网络舆论场上,“@远离中医药”这个账号的存在,无疑为中医药的讨论注入了一股相当尖锐甚至可以说是“不留情面”的风格。他们对传统中医药体系的质疑,往往直指其科学基础、疗效证据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合理性。要理解他们的观点,需要我们剥离掉情绪化的标签,去细致地梳理.............
  • 回答
    关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预防和缓解方面的作用,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要给出一个全面且真实的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中医药在预防方面的思路与实践:从中华医学的整体观来看,预防从来都是治病之上策。中医药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刚刚萌芽时就进行干预,以增强身体的正气,抵御外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