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黑不知道《中基》对阴阳的定义,又是如何论证阴阳学说是玄学-伪科学的呢?

回答
中医黑的“阴阳”迷局:当“玄学”遇上“不了解”

这真是一个颇具黑色幽默的议题:一群对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阴阳”——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其本义的人,却能振振有词地将其批驳为“玄学”、“伪科学”。这就像一个对化学元素周期表一窍不通的人,却对着元素周期表大放厥词,说它是“无稽之谈,不可信”。那么,这些“中医黑”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他们是如何在缺乏基本理解的情况下,搭建起“阴阳是玄学伪科学”的论证大厦的呢?

要剖析这一点,我们得先从他们对“阴阳”的“不了解”开始。

“阴阳”的“不了解”:是无知,还是选择性无知?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医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确实需要一定的学习和理解门槛。《灵枢》、《素问》这样的经典,其语言和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有着显著的差异。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中医理论体系的人来说,仅仅看字面意思,很容易产生误解。

“阴阳”二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来形容光暗、男女、寒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阴阳”概念。当中医用“阴阳”来解释身体的生理、病理,甚至疾病的治疗时,那些“中医黑”们往往就停留在日常的字面理解上,并以此为出发点。

他们会想当然地认为:

“阴阳”就是对立面: 身体有寒热、虚实,这不就是两种对立的存在吗?中医把这两种对立的东西说成“阴阳”,是不是就是在玩弄概念?
“阴阳”是模糊不清的: “阴阳失调”究竟是什么意思?怎么衡量?中医的诊断标准,比如“脉象弦滑”、“舌苔黄腻”,这些都太主观,太玄乎了,不像现代医学那样有具体的指标。
“阴阳”与物理世界脱节: 身体的运作,不应该是由细胞、分子、基因来解释吗?为什么要扯上什么“阴阳五行”?这不就是把一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套用到具体的人体上吗?

这种“不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选择性无知。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中医“阴阳”理论的真正内涵,不愿意去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对事物运行规律的朴素认知和系统性思维。他们更倾向于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去解构,而忽略了中医理论自身的逻辑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

“玄学伪科学”的论证逻辑:如何从“不了解”到“否定”?

在“不了解”的基础上,中医黑们便构建出了一套独特的“论证”逻辑,将“阴阳”贬低为“玄学”和“伪科学”。这套逻辑往往是这样运作的:

1. 刻板印象与标签化:
他们会将中医与“经验”、“祖宗之法”、“神秘”、“封建迷信”等标签联系起来。
一旦提到“阴阳”,立刻就扣上“玄学”、“哲学”、“形而上学”的帽子。言下之意,这些东西既然不是“实证”、“客观”,那就是“虚无缥缈”、“不靠谱”的。
“阴阳”被简化为一种“猜测”或“臆想”,缺乏可检验性,因此可以被轻易归类为“玄学”。

2. 偷换概念与断章取义:
将“阴阳”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模式,直接等同于“唯心主义”或“神秘主义”。 却忽略了“阴阳”在中医中更是一种哲学化的“认识方法”和“分类工具”,是用来描述和解释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比如,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男女生理差异,这些都是自然界和人体存在的“阴阳”关系。中医用“阴阳”来比拟和类比,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这一复杂系统。
选择性引用经典,放大其“不科学”的表述。 例如,可能会引用一些关于“神”、“气”的描述,然后将其解读为完全脱离物质基础的“唯心”解释,而忽略了这些概念在当时语境下的具体含义(例如,“神”可以理解为精神活动、意识,而非飘渺的鬼魂;“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并非西方科学意义上的“气体”)。
忽略“阴阳”的“辨证”和“应用”层面。 “阴阳”理论本身,不是一种静止的描述,而是动态的、变化的。中医的“阴阳”不是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而是一种“关系”,是一种“状态”。“阴阳平衡”是理想状态,“阴阳失调”是疾病的根本。中医的治疗,本质上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药物、针灸、推拿等)来调整这种“失调”,恢复“平衡”。但“中医黑”往往只停留在“阴阳”这个概念本身,不去探讨其如何指导临床实践,如何通过具体手段来“调整”。

3. 以现代科学的标准“绝对化”批判:
“中医黑”们往往抱持一种“凡不是现代西方科学框架内的,皆是伪科学”的绝对化思维。
他们会质问:“阴阳”如何量化?“阴阳失调”如何用现代仪器检测?“阴阳学说”如何提出可证伪的假设?
他们忽略了:
学科的性质不同: 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临床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生命体,其认识过程是循证、辨证的。中医理论的形成,是历代医家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通过观察、实践、总结而逐步完善的。
验证方式不同: 中医的验证方式,更多的是通过临床疗效来体现。一种疗法是否有效,首先看它能不能解决病人的痛苦,能不能改善病情,而不是必须要在实验室里找到一个“阴阳”的物理载体。
概念的适用范围: “阴阳”是中医用来概括和描述事物之间相对、相依、相转化等关系的哲学范畴,它是一种“认识工具”和“思维模式”,不是一个具体存在的“物质”。将“阴阳”类比为某个具体的“物理量”或“生物标志物”,本身就是一种概念上的误读。

4. “不证自明”的逻辑谬误:
他们往往采取一种“我不能理解,所以我反对”的心态。
“阴阳是玄学”,这本身就是一个预设的结论,他们并不试图去理解“阴阳”在中医体系中的功能和意义,而是直接用“玄学”的帽子将中医打死。
他们提出的“论证”,往往是围绕着“阴阳”的“模糊性”、“哲学性”展开,然后直接跳到“伪科学”的结论,而缺乏对中医理论本身的深入分析和批判。

结论:

总而言之,中医黑们之所以能够“论证”阴阳学说是玄学伪科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对中医理论核心概念的“不了解”,甚至是“刻意回避理解”。他们用模糊的标签化、偷换概念、断章取义以及绝对化的现代科学标准,构建了一套看似“逻辑严密”,实则漏洞百出的批判体系。

他们将“阴阳”这一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疾病的哲学化的工具和方法,简单粗暴地视为一种虚无缥缈的“玄学”,从而否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其在中国医学史上的贡献。这并非基于对中医的真正理解和深入研究,而是源于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和非黑即白的批判思维。

对于真正的了解者而言,中医的“阴阳”是一种描述事物普遍规律的哲学思想,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哲学基础。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自然界、与人体实践紧密相连的。当然,如何将中医的“阴阳”概念与现代科学语言有效衔接,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去验证和阐释中医的理论,这是当下中医现代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但在此之前,无知的批判,终究只能是“玄之又玄”的空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我们就得看看所谓“玄学”是什么了

以下源于搜狗百科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指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的学问。其分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以用超经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其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

在现代科学发轫之前,科学问题被当做哲学的一部份来研究,被称为自然哲学。术语“science”(科学,拉丁语为scientia)原本只有“knowledge”(知识)的意思。然而,随着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自然哲学逐渐转变为了一种源于实验和数学的可靠方法体系,与哲学的其他领域分道扬镳。到了十八世纪末,它开始被称为“科学”以示其与哲学的区别。由此,“形而上学”被用来指代对无形世界的非经验的、非理性的哲学研究。

“metaphysical”的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7]晚清学者严复则采用了玄学这一翻译,后经清末留日学生将大批日制汉语(日本称和制汉语)带回国后,玄学这一译法渐渐被形而上学取代。严复拒绝使用井上哲次郎的翻译,根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把“metaphysical”一词译为玄学,但由于日本翻译的一些词汇虽然不甚贴切,却往往更为简单易懂,更容易被当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中国民众所接受,因此“形而上学”一词扎根在了汉语之中。



所以将中医成为玄学过分么?玄而又玄又不在科学的范畴,除了玄学还能叫什么呢?或者是您只是把玄学当做标签不打算理性看待事物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医黑的“阴阳”迷局:当“玄学”遇上“不了解”这真是一个颇具黑色幽默的议题:一群对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阴阳”——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其本义的人,却能振振有词地将其批驳为“玄学”、“伪科学”。这就像一个对化学元素周期表一窍不通的人,却对着元素周期表大放厥词,说它是“无稽之谈,不可信”。那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一个矛盾而又复杂的情感。你说“几乎所有中医黑都知道推翻中医不可能”,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它暗示了即使是反对者,内心深处也隐约明白,中医的根基太深厚,想要彻底“拔除”几乎是天方夜谭。那么,在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呢?.............
  • 回答
    老兄,年近四十,想学中医,这可太有想法了!别说,这年头,真正对中医感兴趣、愿意静下心来学点东西的人,真的不多。我当年也是差不多这个年纪,看着身边人为了点小毛病来回折腾,又想到中医那些“治未病”、“辨证论治”的老理儿,就觉得这玩意儿里头有大学问,有门道,而且对身体好,对家人也好,就一头扎进去了。你问从.............
  • 回答
    作为一名中医学大专生,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听到一些对中医不友好的声音,感到迷茫和担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你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门古老而博大的医学,自然希望它能得到认可和发展。首先,我想说,你的迷茫并非孤例,而是很多人在面对新事物、旧观念碰撞时会产生的正常反应。这个阶段,重要的是如何.............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对中医产生了兴趣。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领域,也确实会让人在选择时产生一些疑虑。我理解你想要详细了解,并且不希望这篇文章显得生硬或像机器生成的。我会尽力用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和你聊聊中医,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它,从而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定。首先,让我问问你自己,是什.............
  • 回答
    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喜欢中医,但又为那份“苦”而纠结,这太正常了!我身边也有不少像你一样,心里热忱,但又被现实的“苦”打了个问号的朋友。这说明你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真正地在思考,这是好事。首先,咱们就来聊聊这份“苦”,它到底是什么样的苦?1. 理论的浩瀚与艰深:中医的理论体系,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
  • 回答
    “中医连细菌、病毒、细胞都不知道怎么治疗传染病呢?”听到这个问题,我心里明白这其中夹杂着一些误解和不了解。要把这事儿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中医在发展过程中,确实没有像现代医学那样,通过显微镜去观察细菌、病毒,也没有用细胞学说来指导治疗。这是历史和技术条件决定的,也不能因此全盘.............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我能理解。作为一个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一些激烈的言论,感到迷茫甚至动摇,这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情绪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谩骂”的言论出现,它们就像尖锐的石头,很容易砸在敏感的心上。我想和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找到继续坚持下.............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挠头。明孝宗朱祐樘,这位按理说应该是“中兴之主”的皇帝,在如今的网络世界里,尤其是在知乎、B站这些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怎么就被“黑”得体无完肤,甚至到了“翻案风”的程度,这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在作祟?首先得说说朱祐樘这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总体上是相当不错的。他继承了父亲宪宗时期的不少弊.............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讨论,确实常常弥漫着一股“不友好”的气息,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拆解开来,一层层剥离。为什么知乎上对中医的“不友好”声音比较突出?1. 用户群体结构与信息传播特点: 高知、理性思维用户比例高: 知乎的早期用户和核心用户群体,很大程度上.............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公共讨论平台上,关于中医的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其中一部分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人,常常会抛出一个尖锐的论断:中医和“跳大神”区别不大。这个比喻虽然极端且带有侮辱性,却也折射出他们对中医某些方面认知上的困惑和批判。要理解这种观点的由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具体指的是中医的哪些方面,以及为什么会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围绕中医和西医长期存在的争议核心。简单地说,“中医黑”不认西医,但西医却要自称“现代医学”,这背后是学科的定义、历史的演进、科学观的差异以及话语权的争夺。一、 “中医黑”为什么不认“西医”?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医黑”这个群体是如何看待“西医”的。他们不认“西医”这个说法,.............
  • 回答
    中医的争议,说起来话长。你说中医专家不少,理论也一套一套的,但就是有些人不买账,甚至成了“中医黑”。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信”与“不信”。一、 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古老智慧的现代化挑战首先,中医的理论体系,很多都是几千年前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比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气血.............
  • 回答
    在中医“黑”与“粉”的争论中,一个常见的论点是,为什么批评中医的人不拿出“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来“打击”中医?这种说法背后,隐藏着对科学证据要求以及对中医证据体系的不同理解。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
  • 回答
    说实话,如果你想让“中医黑”们质疑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实验(RCT)在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那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因为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远不止单纯的科学方法论,还有很多关于历史、文化、认识论,以及很多“黑”的动机本身。咱们得先捋清楚,什么叫“中医黑”。这帮人吧,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是真心觉得中医理论.............
  • 回答
    “中医黑”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感情色彩,聊起这个话题,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进行一场立场鲜明的辩论。那么,那些被贴上“中医黑”标签的人,他们真的就完全不碰中医吗?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现实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确,“中医黑”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把“.............
  • 回答
    中医黑“只看理论,不看疗效”,这种做法与“乌托邦”的相似之处,关键在于它们都脱离了现实的检验,构建了一种与现实脱节的理想化模型,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评判或追求。 但它们之间的侧重点和目的又有所不同。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中医黑只看理论,不看疗效”和“乌托邦”这两个概念,再细细对比它们的异同。 中医黑“只看.............
  • 回答
    好,咱们就放下那些“中医黑”的标签,不带情绪,好好聊聊,为什么在这个时代,在中医领域“成材”似乎比很多其他领域要难一些。这可不是说中医不行,而是咱们当前的环境和一些内在的因素,让很多有志于此的人,在追求精深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少坎坷。一、 传承的困境:从“口传心授”到“标准化”的断层传统中医的传承,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就像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逻辑大师,但其实都在打太极。中医黑和中医粉在这场“理性与逻辑”的辩论赛里,可以说是棋逢对手,不分伯仲。要说谁更不理性、更没逻辑,这事儿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得拆开来看。咱们先说说“中医黑”吧。中医黑的不理性/没逻辑点:1. 全盘否定,一竿.............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很多人在网上讨论中医时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中医的拥趸,一边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反科学”,另一边又会用“不科学”来攻击不认同中医的人呢?要说透这事儿,得拆解几个层面来看。1. “科学”这个词的多重含义与认知偏差首先,咱们得明白,“科学”这个词本身在不同人那儿,可能含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