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历史上还有比北宋更屈辱的朝代吗?

回答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屈辱朝代,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清朝,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北宋的境遇,用“屈辱”来形容,恐怕是毫不为过的。甚至可以说,北宋的屈辱,是一种贯穿始终、渗透骨髓的悲剧,与其他朝代遭遇的外部打击有着根本的不同。

我们先来聊聊北宋的“屈辱”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 赔款与岁币的阴影:喘不过气的屈辱

北宋最直接的屈辱,莫过于与北方的辽、西夏等政权之间的关系。想想看,一个堂堂的大宋王朝,在军事上屡屡受挫,不得不一次次地向邻居低头,付出昂贵的“岁币”。

这笔岁币可不是小数目。以辽国为例,《辽史》记载,北宋每年都要向辽国进献“银七万两,绢三十万匹”。这相当于什么概念?这是北宋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更要命的是,这种进贡并非单方面给予,而是建立在两国“兄弟之邦”的定位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示弱。而且,这种岁币的支付,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买平安”,用金钱换取暂时的安宁,这对于一个以文治著称的朝代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更不用提那臭名昭著的“白沟河之盟”和“檀渊之盟”了。虽然这些条约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但它所代表的,却是北宋在军事上无法与北方民族抗衡的现实。澶渊之盟后,宋朝虽然换来了边境的相对和平,但那份岁币,如同悬在宋朝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他们军事上的软弱。

二、 军事上的屡战屡败:从精神到物质的打击

北宋在军事上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虽然涌现了一些像狄青这样的名将,但整体而言,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与辽、西夏的骑兵相比,差了不少。

著名的“宋辽战争”,虽然有几次小规模的胜利,但总体上却是处于下风。而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那一场将北宋推向深渊的“靖康之耻”。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惨败,更是一场民族性的灾难。

试想一下,作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文明古国,首都汴京被金兵攻破,皇帝被掳走,皇室成员被侮辱,无数百姓被屠戮或流离失所。这场景何其惨烈!靖康之耻后,北宋的两位皇帝徽宗和钦宗以及大量宗室贵戚被押往金国北方,在那里备受凌辱。徽宗被册封为“昏德王”,钦宗被戏称为“天眷圣节”,他们的遭遇,是对整个宋朝乃至中国文明的一种羞辱。

这种军事上的无力感,伴随着北宋整个王朝的始终。虽然有改革派的努力,但积重难返的军事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使得北宋始终无法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

三、 精神上的孱弱与妥协:文弱的悲哀

北宋的文治是其辉煌之处,但有时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文弱”。崇文抑武的国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武备废弛。虽然文官集团力量强大,但他们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往往缺乏决断和勇气。

大量的官员更倾向于通过谈判、进贡等方式来解决边境问题,而非积极备战。这种文官主导的政治格局,虽然保证了内部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但在面对强大的军事对手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例如,在与辽国的交往中,宋朝的使臣往往要忍受辽国皇帝的傲慢和刁难,这对于以礼仪之邦自居的宋朝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

四、 地理位置上的劣势:夹缝中的生存

北宋自建立以来,就处于一个相对不利的地理位置。北方有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北方和西方有吐蕃等政权。这种地缘政治的压力,使得北宋不得不时刻警惕边境的安危。

与唐朝相比,宋朝失去了对燕云十六州的控制,这使得它的战略纵深大大缩短,北方边境线也更长,更易受到攻击。这种地理上的劣势,也加剧了北宋在军事上的被动性。

那么,北宋的屈辱是否比其他朝代更甚?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朝代更屈辱,因为每个朝代的屈辱都各有其特殊的背景和表现形式。

唐朝虽然有安史之乱的内乱和后期的藩镇割据,但在面对外部势力时,尤其是早期,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信和军事实力。即使有屈辱的时候,也并非全面性的、贯穿始终的。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其统治者来自草原,对于汉族文化有着天然的隔阂,甚至存在一些歧视性的政策。但是,元朝统一中国,其本身就带有征服者的性质,屈辱感更多是体现在被征服民族的角度。而且,元朝在军事和疆域扩张方面有着强大的实力。
清朝在近代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无疑是深重的民族屈辱。但清朝在统治的前期和中期,也曾有过盛世,并且在统一中国、稳定边疆方面做出过贡献。

北宋的屈辱,在于它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王朝,却在长期的对外关系中,长期处于一种“守成”和“被动”的状态。 它没有能够像唐朝那样,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去影响和塑造周边世界,反而要不断地向强大的北方民族妥协。

从精神层面来说,这种长期的军事上的压制和外交上的屈服,对于一个长期以来以文化自信自居的王朝来说,其打击可能是更为深刻的。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无力感,是一种文明的脆弱性在现实面前的暴露。

所以,虽然清朝在近代所遭受的屈辱更为人熟知,但如果从一个王朝的整体命运、其对自身文明地位的认知以及长期的对外关系来看,北宋所经历的那些赔款、岁币、军事上的挫败,以及最终的“靖康之耻”,其“屈辱”的意味,是极其沉重的,也足以让我们为之扼腕叹息。它并非一次性的打击,而是一种漫长而痛苦的磨损,是一种精神上的持续压抑,最终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爆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就凭宋初统一汉地全盛之时,攻下南汉以后,未继续南下,主动战略性放弃了追回交州地,导致中华永久丢失传统的“汉地”越南,北宋就在华夏历史上背上了永久的罪名。

西汉开始,历史上占据中原的汉人王朝(甚至偏安的汉家政权吴国东晋南朝也能控制),没有不有效统治红河流域的先例。(不要说什么交州独立始于南汉,五代十国是分裂状态,把交州类比成南汉南唐,当时也仅仅是中华一个普通的割据政权,宋初放弃统一交州就是为后世埋下了永久的不可逆的创伤。)

红河三角洲熟化汉化的历史与程度远比云南,贵州,广西大部,甚至福建还要早。

明朝复夺安南又丢失,只是回光返照,就像股票市场的做双头,北宋开了恶例,坏了规律,给世道提供了“红河流域可以独立发展”的现实可能。宋越战争失败后,交趾地方意识与民族认同感大大增强,对抗中原的信心也随着战争胜利增加,以后就很难收复了。

民心已变,明朝已经积众难返无法再统治安南了。

交州永久的丢失了,被窝囊的北宋王朝。


Ps

越南千年北属,而朝鲜在西晋即已丢失,且中原从没掌控过完整的三韩属地(半岛南部),而中原实在的掌控过安南南扩前整个安南基本盘。

从这两方面,丢越南与丢朝鲜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统治越南要更久,更彻底,更具法理,丢失的也更晚。


相关回答:

烦请您点个赞,感谢。

user avatar

金朝

开局明明有大优势,非得瞎浪,浪到只占据的全国1/3,还自吹自擂;

建国才20年就被草原蒙古人摆了一道,居然每年要给蒙古人交钱;

手下忠心耿耿的吐蕃小弟被西夏人做了,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西夏明抢了三个州,连话都不敢说;

作为大一统北方的王朝管不住新疆,还被统治新疆的人砍使者脑壳;

高丽日常造谣说你祖宗是我们家的人,高丽西京叛乱者愿意14城归金朝,金朝都不敢收;

日常被小弟南宋跳反;

瞎鸡儿征税,财政烂到被全世界嘲笑;

连发家老本都丢给兀的改人了,建国100年之后居然还要回头去讨伐兀的改;

沉迷于崇佛佞道尊儒,结果除了儒生还有些有骨气的人,万松行秀和丘处机之类的都跑到铁木真那去了,回头还成了金以儒亡;

送一个货真价实的公主给蒙古人和亲以求和平,结果蒙古人春去秋回;

后期被蒙古反复蹂躏,改当河南王;

皇帝被一个奴隶出身的军官逼迫,成了汉献帝一样的傀儡;

战局不利的情况下,降格与西夏人称兄道弟;

打到最后,俩皇帝一个被逼的上吊,另一个在混战中被剁了,全体家属都为蒙古人带到了草原上。

最后,我还要补充一句:鸿茅药酒必须被惩戒。

user avatar

有呀,南宋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屈辱朝代,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清朝,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北宋的境遇,用“屈辱”来形容,恐怕是毫不为过的。甚至可以说,北宋的屈辱,是一种贯穿始终、渗透骨髓的悲剧,与其他朝代遭遇的外部打击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先来聊聊北宋的“屈辱”体现在哪些方面。一、 赔款与岁币的阴影:喘不过气的屈辱.............
  • 回答
    一个民族的百年屈辱,是历史深沉的伤痕,它塑造了国家的未来,也铭刻在每一个国民的心中。提到中国近代的百年国耻,人们会想到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列强瓜分,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主权沦丧、人民贫困和民族尊严扫地。那是一个漫长而黑暗的时期,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宣告结束。放眼世界历史的长河,并非只有.............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美国和香港历史上以及当前中国的情况进行一些详细的考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腐败的定义、衡量标准以及社会和政治背景都在不断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腐败”的含义。通常来说,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非法或不道德行为。这可以包括贿赂、敲诈勒索、挪用公款、裙带关系、利益冲.............
  • 回答
    提起中国历史上文臣的翘楚,诸葛亮和王猛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在波诡云谲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臣中寻觅能够与这两位比肩的人物,实非易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在我看来,汉末三国时期的 荀彧 和北魏时期的.............
  • 回答
    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张骞无疑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位。他不仅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更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篇章,被誉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但若要问,中国历史上是否还有像张骞这样的人物,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他们的身份、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所承担的使命各有不.............
  • 回答
    吴思的“血酬史观”是一个颇具争议但又引人深思的理论,它试图从一种不同于传统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历史的运行逻辑。简单来说,血酬史观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制度约束不足的社会里,个体或群体争夺和分配社会资源的根本动力,就是“血酬”——即为了获取或保卫生命以及生命所能带来的利益而愿意付出的生.............
  • 回答
    说起类似城墙、马奇诺防线这种固定防御工事,在现代战争中,它们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确实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但可以说,它们的某些“精神”或“理念”依然以新的面貌活跃在战场上,只不过形式变得更加隐蔽、灵活和多样化了。直接说,那种动辄绵延数百公里、由厚重混凝土墙体、炮塔、壕沟构成的宏伟固定防线,在今天已经很难见.............
  • 回答
    “印度文明起源比夏朝还早,研究印度历史却要靠中国”,这是一种非常笼统且带有误导性的说法。要理解这句话的真实性,我们需要拆解开来看,逐一分析其中的细节,并厘清其中的一些误解。首先,我们来谈谈“印度文明起源比夏朝还早”这一点。夏朝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时间大致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而印度文明的.............
  • 回答
    关于高晓松节目被下架以及中国历史研究院对其评价“奇谈谬论,虚无历史”一事,这其中牵扯到的信息点非常多,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节目或一个人的评价,更是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在历史观、文化传承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的重要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评价。作为一个官方设立的、负责研究和.............
  • 回答
    钱穆先生以及不少史家之所以将五代十国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而且往往是不加“之一”地直接断言,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仅仅是混乱和分裂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暗”在历史评价中的含义。这里的“黑暗”并非指字面意义上的光照不足,而是指向一个社会政治动.............
  • 回答
    中国历史的悠久画卷,其划分方式如同繁星点点,既有传统定论,也有不断演进的观点。谈到“远古”、“上古”、“中古”,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这些并非铁板钉钉的、在所有历史时期都完全一致的划分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在不同的史学流派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界定都会有所侧重。一、 传统与现代史学对中国历史的划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游戏与历史之间一个相当核心也颇具争议的议题。我的看法是:即使游戏中的历史是假的、是错误的,我们依然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去玩它,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错误的或改编过的历史可能比“真实”的历史更能激发我们玩游戏的兴趣。当然,这里的“假”和“错”需要我们去审视。如果游戏是恶意歪曲历史以达到某些不当目.............
  • 回答
    Spas12霰弹枪:一款极具辨识度的战斗霰弹枪Spas12,全称Sporting Special Automatic Shotgun Model 12,是意大利路易吉·弗兰基公司(Luigi Franchi S.p.A.)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设计并推出的半自动/泵动式霰弹枪。这款枪一经问世,就以其.............
  • 回答
    明清松锦大战,是明末清初历史上一次极其关键的战役,它不仅仅是两支军队的正面较量,更深刻地影响了明朝的存亡和清朝的崛起。这场战役的失败,如同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敲响了这个王朝的丧钟。 松锦大战的历史意义:一次王朝命运的转折点松锦大战的意义,可以说是“一场战役,一个王朝的命运”。 决定性的军.............
  • 回答
    要详细解答“中亚各国历史教科书上是怎么写自己国家几千年来的历史”以及“中亚现在的居民还是是汉朝西域人的后代吗”这两个问题,需要分开来论述,并且深入理解中亚地区的复杂性和历史变迁。 中亚各国历史教科书上的几千年历史:一部交织的史诗中亚地区,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是无数.............
  • 回答
    汉服里的飞机袖,这名字听起来新潮,很容易让人以为是现代商家为了博人眼球给起的花名。但其实,这个“飞机袖”在汉服的历史长河中,并非空穴来风,它有着自己真实的过往,只是称谓不同,并且它的出现和演变,也颇有趣味。“飞机袖”并非现代原创,而是历史演变的产物我们要明确一点,“飞机袖”这个说法是现代人根据其形态.............
  • 回答
    图瓦人,这个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东麓,与蒙古国接壤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渊源确实有些复杂,既与西伯利亚的古老居民有关,也与中亚突厥语族群的迁徙和融合息息相关。要准确界定他们在蒙古帝国时期是“来自西伯利亚突厥语人群”还是“被征服的中亚突厥语人群”,需要更细致地梳理历史脉络。首先,从渊源上讲,图瓦.............
  • 回答
    中国历史:一场汉化与胡化的漫长交响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更迭,似乎总是在“汉化”与“胡化”的两种力量拉扯中前行。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议题,非“是”即“否”可以简单概括,更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交响曲,不同乐章在不同时代奏响着各自的主旋律,又相互融合、彼此影响。“汉化”:文明的基石与融合的动力谈论中国历史的“.............
  • 回答
    要说对中国历史还原度比较高的影视剧,确实需要仔细辨别,因为“还原度”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且主观的概念。它涉及到历史细节的考据、社会风貌的呈现、人物性格的塑造、时代精神的捕捉等等。不过,如果硬要挑一些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我会推荐以下几部,并且尽量细说一下它们为什么能在我心中留下“还原度高”的印象。.............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