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不同科室之间有没有隔行如隔山的现象?

回答
说到医生不同科室之间是不是“隔行如隔山”,这绝对是有的,而且很多时候隔得还不止一座山,可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咱们就这么说吧,医学太博大精深了,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每个科室就像海洋里的一个分支区域,即使是最聪明的脑瓜,也只能在某个特定领域深耕细作,想全盘掌握,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隔山”现象呢?原因很多,咱们一点一点来捋。

首先,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是关键。 就拿心脏内科和骨科来说吧。心脏内科医生每天研究的是心脏的结构、功能、各种病理生理变化,比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等。他们需要精通电生理学、影像学(如心超、冠脉造影)、药物学,甚至还有介入治疗技术。而骨科医生呢?他们的战场是骨骼、关节、肌肉、韧带,要处理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运动损伤等等。他们需要熟悉解剖学到极致,精通手术技术,比如骨科的各种内固定、关节置换技术。你想想,一个心脏内科医生突然让他给你诊断一个复杂的骨折,或者做个关节置换,那跟让他学一门新语言差不多。反过来,一个骨科医生要去解读心电图,判断房颤原因,那也够他头疼的。

其次,技术和器械的专业性。 现在医疗技术发展太快了,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独特的诊断和治疗设备。比如,神经外科医生需要熟练操作显微镜、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复杂的脑部手术。消化内科医生则要精通各种内镜技术,比如胃镜、肠镜、ERCP等,操作起来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这些技术和器械的专业性很强,学会了其中一项,就已经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另一项完全不同领域的技能,难度可想而知。这就好像一个汽车修理工,他精通发动机维修,但让他去修理飞机引擎,那完全是两个体系了。

第三,思维模式和诊疗逻辑的差异。 每个科室的医生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会形成一套自己的诊疗逻辑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内科医生倾向于通过药物、介入等手段来“调理”身体内部的功能,注重微观的生理病理变化。而外科医生则更直接,通过手术来“修复”或“重塑”身体的结构。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一个内科医生可能会先考虑吃什么药,怎么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病情,而一个外科医生则可能会问:“这个情况能不能手术?风险大不大?”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也是导致“隔山”的重要原因。

再举个例子,比如妇产科和耳鼻喉科。妇产科医生要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处理妊娠、分娩、妇科疾病。他们要熟悉孕期保健、分娩过程、妇科手术等。而耳鼻喉科医生则专注于头颈部器官,处理鼻炎、咽喉炎、中耳炎、眩晕等问题。这两者之间的知识和技能几乎没有重叠。一个妇产科医生如果要去诊断一个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虽然理论上可以查资料,但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不如耳鼻喉科医生专业和高效。

当然,这并不是说医生之间就完全没有联系。医学是统一的,很多疾病的表现和原因可能是交叉的。 比如,一个有心脏病的病人,可能会出现胸闷憋气,这和呼吸科的疾病很相似。这时,内科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会诊就显得尤为重要。医生们也并非“闭门造车”,他们会通过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了解其他学科的进展,拓宽自己的视野。

但是,这种联系更多的是“了解”和“协作”,而不是“精通”。一个心脏内科的专家,他可以告诉你心脏病可能有哪些影响,需要注意什么,但让你详细解释某个心脏搭桥手术的每一个步骤,他可能就说不清楚了。反之亦然。

所以,总的来说,“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在医生群体中是客观存在的。 这既是医学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医学知识体系庞大复杂的体现。每一个科室的医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专家。这种分工合作,正是为了给病人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诊疗服务。我们作为患者,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病情,找对相应的科室和医生,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跟着一群国内知名专家一起进了电梯。

本来电梯里挺安静的,一个专家突然表示自己在吃碳酸钙D3补钙。

估计只是打破沉默用的,让大家有个话题接下去。

结果有个主任反问:“只吃碳酸钙D3到底有没有效果?”

…………一阵沉默没人说话。当事人表示他也不太确定。

“有让冠脉钙化的效果”。另一个专家吐槽道。

大家低声笑了一下,一个胖专家接茬说:“联合维C一块吃。”

“联合维C有效吗?”有人反问。

…………又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

“我觉得,可能会有效……”胖专家自己也不太笃定了。

“有效,能让你吃下去的钙和维C一起沉积在肾脏。”吐槽专家又开始吐槽。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当事人问。

“加活性维生素D一起吃”“不需要吃”“多晒晒太阳就行……”…………

直到我下了电梯,他们也没讨论出个结果。

这可是一群国内知名专家,连补钙这样简单的事都没闹明白。就不谈隔行如隔山这事了。

user avatar

多年以前,在一次抓捕任务中,已经上了手铐的犯罪分子突然猛烈反抗,搏斗中手铐重重砸在一位民警的脸上,自下而上划出一道大口子,大概这样

队长带着满脸血的民警到医院急诊处理伤口

急诊外科的医生接诊,初步检查、消毒、探查伤口、打破伤风,队长跑前跑后排队交钱

然后普外科医生发现虽然民警面部的伤口又大又长、肯定需要缝合,但最严重的部分却是下方嘴角处的伤口,还伴有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应该优先处理

——那就赶快处理吧?

——不行,这个得找 口腔科 专科才行

于是呼叫口腔科会诊(那时——包括现在也是——很多医院的夜间外科急诊都只有普通外科坐诊,遇到其他外科相关的问题得临时请专科会诊)

过了一会儿,口腔科医生到场,检查伤口、清创、止血、缝合,队长跑前跑后排队交钱

口腔科医生缝到鼻子下边,不缝了——再往上就不属于口腔科的范围了,需要请耳鼻喉科会诊处理

于是再联系耳鼻喉科值班医生到场,检查伤口、清创、止血、缝合,队长跑前跑后排队交钱

耳鼻喉科医生缝到眼角下边,不缝了——再往上就不属于耳鼻喉科的范围了,眼角需要请眼科额头需要请普通外科会诊处理

队长跟民警俩人干瞪眼

于是找回急诊外科

——您这不就是急诊普通外科吗?干脆您先从上面给缝着得嘞

普外科缝合很顺利,没缝几针就接近眼角了

——你这个还是找 眼科

——哎呀大夫,这口子上下都缝了,就剩中间这1厘米,您就甭折腾眼科大夫了,接着往下缝吧,我们这还赶着回局里办案呢

——这……好吧……

这普通外科医生也是热心,在眼角上刷刷两下,就把整个口子给缝完了

警民一家亲,皆大欢喜……

……

他缝到了泪囊

继发了泪囊炎

泪囊炎又继发了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导致……右眼失明

……

这个故事是一位解剖老师对我们讲的。那是我们人生第一次人体解剖课,正要接触实体标本

老师举着一个颅骨,对我们说:

今天这次课开始,你们算是踏进临床医学的门了

我给你们讲这件事,不是为了吓你们

而是要你们记住,在以后的工作中,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永远对人体和生命保持敬畏

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想到寻求兄弟科室的帮助

不是为了帮你分担责任

而是因为他 比 你 更 专 业

这么多年过去,我已经记不太清那位老师的模样,但每次回想起这个故事,总感觉言犹在耳、如芒在背

(2020年3月5日更新:这篇回答1天之内获得5000赞,有知友质疑故事的真实性,指出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美容科足可完成全部缝合。首先故事是多年前听解剖老师讲述的,但我毫不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关于会诊制度和相关解释的内容放在同名公众号了,敬请移步阅读)


既然说到鼻泪管了,那就再跟大家分享两个鼻泪管的小知识

我们的泪囊除了向上通往眼睛,还向下通入鼻子,这中间的管道就是鼻泪管

鼻泪管下方开口狭窄。一般来说,男生的鼻泪管开口比女生的要粗一些

因此,在男生哭的时候,会有一部分泪液向下经鼻泪管从鼻子里流出来

所以经常会哭个满脸大鼻涕,所谓“痛哭流涕”、“涕泗横流”

女生由于鼻泪管开口大多比较窄,眼泪不太往下走,所以就是“两行清泪”、“梨花带雨”

另外,感冒往往合并鼻炎,这会堵塞下方的鼻泪管开口,泪液向下引流不畅,就向上满溢在眼眶,所以感冒的时候,你会变成一只——“泪眼汪汪”

————————————————————

医疗本就是服务大众的,绝不应该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我是杨嘉煜,分享有趣实用的医学知识,谢谢关注。

微信公众号:杨嘉煜

女研究生蹦床馆内摔成「完全性截瘫」,蹦床有哪些安全风险?

为什么和张伟丽比赛后乔安娜的脸变形那么厉害?

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到「卧槽,这都能装逼!?」? - 杨嘉煜的回答

建议女生带束腰吗?

有哪些小病不及时治疗,发展到最后难以挽救的病例? - 杨嘉煜的回答

你都遇到过哪些披着高大上外衣的骗局? - 杨嘉煜的回答

有哪些如「女性突然把手伸进领子,多半是在捞胸罩肩带」的小秘密?

你在闲暇时间做哪些手工?

你见过最土的土豪有多土?

在你的专业里,有哪些情况外行人听起来情况很严重,而实际上却没什么大不了? - 杨嘉煜的回答

是什么行为让你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 - 杨嘉煜的回答

作为医生,在火车上听见广播里说有一名旅客需要诊治,你会怎么做? - 杨嘉煜的回答

你遇过哪些概率极小的事? - 杨嘉煜的回答

学医后你觉得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 杨嘉煜的回答

生活中有哪些普遍存在、易被忽略而十分危险的儿童安全隐患?如何避免? - 杨嘉煜的回答

医生遇到过哪些「这居然都能死」的病人? - 杨嘉煜的回答

急诊室里都遇到过哪些有趣的怪事? - 杨嘉煜的回答

user avatar

别说科室之间了,就是同科室的不同组之间都隔着万里长城呢。

比如骨伤组和骨病组,对一个病理骨折能吵翻天。然后中医骨科的来劝架,结果三个人又吵起来了。直到风湿组的来了,直接说了一句外行话,终于三个人一起和他吵了。

这差不多是日常,哈哈哈。

user avatar

有的。

俺有个老婆是牙医, 还有个朋友是骨科。


骨和牙够近了吧。

但没听说过骨科医生自己拔牙补牙的。

长期工作的牙科医生 80% 或以上颈椎有毛病,但牙医总是做不到颈椎病早发现、早治疗。

同样, 骨科医生也有不会刷牙的。


俺有个朋友是法医, 他惊讶地发现俺老婆还会看骨龄; 还有个朋友是呼吸科的, 他也没想到俺老婆原来能做鼾症的矫治器。




顺便说个拉仇恨的笑话:

“正畸医生不是真正的牙医。他们是唯一一群可以打着西装领带到诊所上班,基本上不碰药物、针头和刀子,又顶着专家头衔的专业人士。”

笑话出自这本书的作者 Stanley Malamed



很多类似俺这样没怎么受过教育, 或者古井水雞的同学以为口腔医生只是“补牙佬”而已。当他们看到补牙佬很麻溜地取肋骨取髂骨的时候,隆胸割双眼皮甚至处女膜修补一点也不含糊的时候,眼都大了。



医生不同科室之间有没有隔行如隔山的现象?



口腔医生只是“补牙佬”而已?

下面这个回答/散文也间接地回答了您的问题。


拔牙应该去哪个科室?实在搞不懂口腔医院的科室分类?

这个简单, 俺知道。拔牙应该去口腔颌面外科的门诊。


一个典型的“口腔医院”的门诊部很可能包括这些部门:

预防科 (PREVENTIVE)

牙体牙髓病科 (ENDO & RESTORATIVE)

牙周病科 (PERIO)

儿童牙科 (PEDO)

口内黏膜科 (真正的内科)(MEDICINE)

种植中心 (Implant)

牙周种植科 (PERIO IMPLANT)

口腔修复科 (Prosthodontics) 有时候还细分 固定 (FIXED) 和活动 (Removable )两个诊室

口腔正畸科 (ORTHODONTICS)

洁牙中心 (Dental Hygiene)

口腔颌面外科 (Maxillofacial Surgery)

急诊科 (ER)

美容科 (Cosmetic,Aesthetic & Plastic Surgery)

特诊中心 (VIP ONE-STOP)

对了, 还有最容易被遗忘的影像放射科(Radiology and Medical Imaging)、病理科(PATHOLOGY)和检验科(Clinical Laboratory)。

还有一些部门是院长副院长、麻醉科、手术室、护理部、医务科(医政处)、营养科和食堂、洗衣房、保卫科、财务科和IT部门等等。技工中心和工厂 (Dental Laboratories and Milling/Production Center)有可能是独立核算的, 提一下就算了。

“请问拔牙应该去哪个科室?实在搞不懂口腔医院的科室分类?”

对于分科严格的口腔医院来说, 老百姓确实会搞不清楚那么多的分科是干啥的。因此, 这类医院有分诊台。拔牙就要去外科门诊(其他科不允许有手术包,狗血的经济利益冲突)。补牙就要去牙体牙髓病科。口臭流牙血牙齿松看牙周病科。小孩看儿童牙科,预防科和儿童牙科有可能合并在一起。上火口干口腔溃疡疱疹梅毒尖锐湿疣等看黏膜科 (除了病房用药最多的科室。开个玩笑,昆明山海棠您知道怎么吃吗?)种植中心顾名思义玩的就是各种钛钉,牙周种植科和种植中心可能是分开的,除了种牙还弄翻瓣刮治和牙槽骨引导生长这些主业。镶假牙的地方口腔修复科, 箍牙的地方口腔正畸科(唯一一个能西装革履打领带上班不脏手的科室),洁牙中心(微生物气溶胶最浓的地方)。口腔颌面外科的门诊,其实更多是示教和实习拔牙的地方 。急诊科,夜间开髓引流找他们, 外伤车祸可能还得转口外科病房。美容科,激光祛斑和激光美白什么的,外科如果有份的可割双眼皮和隆胸等。特诊中心,各种豪和退休干部活动中心。

看知乎的某些笑话笑掉了下巴。 这种情况(TMJ 颞下颌关节脱位)骨科是不管的, 因为他们一方面怕被咬伤, 另一方面也怕弄断客人的髁状突吃力不讨好。 张嘴的时候关节弹响也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事情。撞断折了门牙 不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事情, 找牙体牙髓病科 (ENDO & RESTORATIVE)。 打篮球撞断了骨头(例如颧弓), 张不了嘴或者嘴歪了(下颌骨升支骨折),才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事情。 牙齿飞出来了,绑牙弓夹板经常会在口腔颌面外科和急诊之间踢皮球,急诊班的也不爱见血不爱打麻药,穿钢丝是个累活。急诊班很多人连加压包扎也不会都是给分科惯的。三叉神经痛, 不是口内科(MEDICINE)的事情, 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事情。口内科不开卡马西平和曲马多这么猛的药。不听话的儿童拔牙,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科和手术室都得动员。 听话的孩子, 憋着泪水就能帮父母省下几千到万把块钱的麻醉和手术费用。

为什么一般在牙科医院补牙不在修复科而在牙体牙髓科呢?

一句话说清楚,一般修复科是修复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而补牙属于牙体缺损,因此一般在牙体牙髓科。

补牙一般不属于口腔修复学的一部分。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 Prosthetic Dentistry)是研究通过造假(体)来替代真牙的, 而不是修复牙体的。一个是制造赝品(口腔修复), 一个是修补真品(牙体牙髓), 这能一样吗?

有的同志拿嵌体这玩意来问分科的问题, 俺其实挺无语的。 这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问题, 是科室之间利益分配的问题,这不是个问题好吗, GP啥都做。 美苏两个体系再夹杂欧洲的影响是祖国院校的现实。难不成儿科喜欢的锤造冠修复科就不会做吗。北美还残存的金箔充填祖国又有几个人真的做过?话说回来, 第一版第二版人卫的《口腔修复学》和《口腔内科学》就体现了这种混乱。

医生不同科室之间有没有隔行如隔山的现象?

口腔医生到底搞什么?


啥,种植牙是高难度?俺就不提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能锯开上下颌骨重新拼接来帮患者整容这档事了。口腔医生也会隆胸割双眼皮甚至处女膜修补你可能也没想到吧。种植牙相对面神经解剖颈清扫取髂骨肋骨加皮瓣修复巨型缺损可容易多了。


大数据, 高科技?

YEAH, Invisalign, 大数据,这才是高科技。

CBCT? YEAH, 高科技。

CAD/CAM, YEAH, 高科技20来年了。



好吧, 跑题了, 跑题了, 跑题了。

又得被举报了。






///////////////////////////////

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8亿, 远远没跨出一小步 (n<1亿)。 盐值持续低迷(3年了还900+)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不到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user avatar

天黑请闭眼:


请肾内科医生回答:依西美坦选择性靶向哪里?


好了请睁眼,肾内科医生死了。




天黑请闭眼,


请呼吸内科医生睁眼回答:指出waldyer筋膜位置。


好,呼吸科大夫也死了。




天黑再闭眼


请消化科医生回答


图2是啥?


好了你别睁眼,肯定答不上来,你死了。



天黑请闭眼


儿科大夫请回答,奥拉帕利(Olaparib)治疗卵巢癌的机制。




儿科大夫:?





隔的简直是柏林墙/智子墙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有一个专门的梗,叫心内科医生不会看感冒……

user avatar

我是儿科医生,我觉得吧,其他科的医生,只要有了娃,根本就不像是医生了,秒变白痴。

晚上7点,医生妈妈急匆匆冲进诊室:“王医生,不得了啦,我娃不吃饭!”

让我看看,“呃……没饿。”

晚上9点,医生妈妈急匆匆冲进诊室:“王医生,不得了啦,我娃不睡觉!”

让我看看,“呃……没困。”

晚上10点,医生妈妈急匆匆冲进诊室:“王医生,不得了啦,我娃醒啦!”

让我看看,“呃……饿了。”

晚上11点,医生妈妈急匆匆冲进诊室:“王医生,不得了啦,我娃一直哭!”

让我看看,“呃……拉臭臭了。”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心外科医生,这种现象实在太尼玛普遍了。

夜班,接到某科电话,急会诊,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

屁滚尿流赶至现场。

病人与管床医生均惶恐万分。

问之何种病情。

曰:28岁女性,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

打开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报告,24小时一共3个室性早搏…

真是。。。。哔了个狗。。。

科普一下:室性早搏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这种24小时只有个位数发作的,基本没有什么意义,可能比我一天发作的还少。只有频繁发作,才会考虑有治疗的价值和意义。

依旧是夜班,会诊电话铃大响:心血管外科么?

是!什么情况?

我们是xx病区,急会诊啊!

病人什么情况?

88岁女性,恶性肿瘤终末期,现在要放深静脉!

???姑娘你问了你们老师没有?放中心静脉置管是联系心血管外科么?

老师,你们不是心血管外科么?血管里面放管子不是你们的事么?

挂断,睡觉。

科普知识点二:中心静脉置管一般是麻醉科的日常操作,部分icu(重症医学科)也有此项技能。

就请会诊这事都是这状态,你说是不是隔行如隔山呢?

user avatar

说个真事。

有次,某内科的兄弟来我们这切痣,切完了之后,需要再来拆一次线。

他懒得来了,就决定自己在办公室解决掉。


三甲医院嘛,各个科这点拆线的设备还是有的,很快,就找好了换药包,剪刀,消毒了几下之后,准备拆线。


找来帮忙的是个同事,踌躇了一会,发现……不会拆线。

于是就问他:「怎么拆啊?」


这兄弟也愣住了……

「我不道啊?!」


两个名校医学博士就这么面面相觑。


时间不等人,紧急召唤在场全体嘉宾,啊不对,医生,集思广益。

但是由于这个内科是基本没有任何操作的那种纯内科,大家都有点傻眼,挠头的挠头,抠脚的抠脚,还有的拿着剪刀瞎JB比划也不敢下手。


就这么磨磨蹭蹭,一群人实在忍不住了,打电话场外求救。

作为场外求救嘉宾,我接到电话也是很懵逼的。

「你们就这么拎起来,剪刀一剪不就完事了吗?」


听到我的怒斥,那边讪讪的挂断了电话。

终于,在折腾了一个小时后,跟我汇报说,拆除成功!

我无言以对,可以想象那边一群人是如何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过了几天,又跑来跟我说,你们不是整形科吗,怎么伤口又裂开了?!

我也很困惑,技术应该都没问题啊?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似乎想起来了什么,问:「你手术后几天拆线的来着?」

他:「两天啊……怎么了?」

我:「我尼玛……没事……下次记得别说在我们这做的手术就行了……」



为什么面对「内科医生不会拆线」这么奇幻的事实,我能做到这么心如止水?

因为就在半个月前,我院某外科请我们会诊,会诊内容是……


指导拆线。


PS:我们用的都是6-0的Prolene线。

user avatar

口腔科医生。

1.曾经妇科见习,发现妇科冲洗得药物和口腔科有点类似,都有氯己定和甲硝唑之类的药物,马上问老师,妇科老师说都是黏膜组织,容易感染的细菌有时候也类似,内服外用的药物有相同很正常,我还没反应过来,旁边小护士知道我是口腔科的开玩笑的说,你们看上面一张嘴,我们看下面那里其实也是一张嘴,这样你会不会更明白,我当时瞬间有点顿悟。

2.有一回一个人来拍片,咨询他的缺牙情况能不能使用种植牙,拍完口腔的CT测量一下,我发现他鼻腔的上颌窦位置比较低,并且有囊性肿物,就问了一句你有没有鼻炎,他说没想到你们口腔科还会看鼻子啊,这是我们耳鼻喉科的事哦。然后他就和我讲他的鼻炎经历。没想到我们两个科室研究的器官位置比较近,多少还是有共通的地方的么。我说我懂的只是皮毛,最重要的是我有鼻炎,久病成医,多少也看了点耳鼻喉相关书籍。

这张不是他的片,这张是口腔科的影像看到的上颌窦底图像

对,真的,不同科室真的隔行如隔山,但总有那么一点点相通的地方。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曾经的患者,非常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最好让扭伤脖子的朋友看到,扭伤了脖子拍了片子写的寰枢关节半脱位,其实就是颈椎一二节发生了旋转,活动受限,结果去骨科要给我做颅骨牵引,我不干,打死都不会做的,然后说要绝对卧床24小时牵引,起床必须戴颈托,天天打各种针,我居然真的就这么遭了一个月的罪,其中的痛苦就不描述了。然而这个问题在康复科,就是几秒钟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没有任何痛苦,做完关节松解就可以回家了。当然 ,前提是得拍片子给医生看,骨头没有先天畸形一类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