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比的是手机总销量的话,iPhone虽然也一直销量很靠前,但却并不是总销量最多的。
三星2019年就已经在全球卖出了20亿台Galaxy手机。
而苹果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比三星晚了2年。
这可能就是苹果不高调宣布自己销售出了近20亿台iPhone的原因。
因为销量不是iPhone的长项,全球高端市场的统治力才是。
在全球的高端手机市场排名中,iPhone几乎都是第一,三星在除了中国外,都是第二。
在2021年全球高端机型(400美元,3000元以上),iPhone今年达到了57%。
而在800刀(约5500或者6000元)以上的超高端机型,iPhone在2021年Q2的占比达到了75%。
而等到明年这时候,伴随着iPhone 13发布,市面上iPhone 12和iPhone 13共存的情况下,这一市场占比,应该还会继续增加。
因为iPhone 12+iPhone 13的战斗力和统治力,远比iPhone 11+iPhone 12强的多的多。
现阶段要出现一个能够战胜苹果的手机品牌还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在全球市场中,iPhone依靠着ios的生态服务和产品体验,使其能够长期站稳高端市场。
但是这世界上也没有常胜将军,消费电子产品的霸主,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易主,iPhone是智能触摸屏时代的霸主,而iPhone之前是诺基亚。
在下一波手机形态的大变局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霸主。
年货节来啦,需要年货节红包的可以试试手气,最高可得6666元~
苹果被神化了。
对IT历史知道一点的人,还记得在90年代,苹果公司已经是过气的没落公司了。
当时大家在看《未来之路》,那本书写的很多预言都变成现实了。
苹果翻身是靠ipod,而当年先做MP3的,是帝盟和创新。
苹果的成功,是在半导体技术发展到允许在手机塞多媒体功能的时候,做了手机。
而苹果的用户体验,做的比竞争对手好。
当时,智能机有WM,palm,linux,塞班,黑莓的QNX……
苹果的长处是高配低价,多点触摸,和UI体验。
是你没看错,是低价。
当时苹果一代的配置,相当于多普达智能机旗舰水平,屏幕还要再好很多,达到当时日系旗舰手机的水平。
当年只有日系手机舍得用IPS和va屏。
而苹果的价格比诺基亚n95都便宜。所以苹果手机一二代很快流行。
苹果电脑被替代的的很快,是因为没有盗版软件用。
但是到了苹果手机,有移动互联网了。
安卓和苹果,都可以用免费的淘宝,王者荣耀。这样劣势就不存在了。
如果当年MAC这样,今天还真不一定是PC的天下。
如果世界只有一个三星,一个苹果。苹果也未必打得过三星手机。
但是安卓是个开放系统,三星能做。小米也能做,华为,OV都能做。
总量安卓比苹果大,但是具体到一个品牌,比高端机就不行了。
在中国市场,华为一度能够分一部分销量。
但是比全球,还没有品牌能抗衡。
苹果多年来,有两个优势,一个是IOS,一个是A系列处理器。
苹果一直保持差异化。安卓机可以在部分体验上比苹果好。
但是总体老有差距。
苹果在有钱以后,上游技术一直投入,能拉动新技术,让对手去追赶。
而对手无论如何创新,因为共用产业链上游技术,一定会被迅速同质化,廉价化。
如果有厂商软硬件自己搞一套,又很难获得第三方软件的支持。
所以,苹果的高端市场很难抢。
后来者想要超越苹果,需要有高层意志和上游厂商的独占才行。
以华为为例吧
在2021年的平行世界。
譬如,台积电开发出1nm工艺,被华为麒麟垄断,只能麒麟1888用。
麒麟不用ARM公版,独家搞了一个架构,3Ghz下,大核心geekbench5跑3000分,功耗3w,小核心功耗0.3w,2Ghz跑1500分。GPU用nvidia的技术,在1nm工艺下,5W跑出3060的性能,共用三级缓存,共用多通道内存。
鸿蒙替换掉AOSP,直接连linux内核,成为真正的独立操作系统,虚拟兼容安卓应用。
华为自家市场的非游戏类APP,强制要求达到2013年app的效率,1080p下60祯流畅,只需要geekbench5跑200分的性能。日常用处理器只要0.05w
3D游戏,强制第三方开发出游戏机的效率,3060的性能可以有PS5的画面了。
主摄做到1寸底1.92亿像素,广角潜望镜长焦1/2寸4800万,8k拍摄无缝切换。
自适应高刷,120w快充,双dac两级运放HIFI啥的都有。
机器拿出来。
跑分比苹果高,用起来,普通APP打开使用速度远超苹果,待机和亮屏时间远超苹果。
玩游戏,同样的游戏,帧数数倍于苹果。切稳定低功耗。
有独家PS5画质的高水平游戏。
拍照,拍视频拍同样的东西,照片一放大苹果模糊的不成样子,华为刀切斧凿。
有硬实力的机器,你定上去高端价格,再配合上华为的营销。
用户一用。
拍照也好,待机也好,充电快,反应快,有独家高品质游戏玩,画质区别一目了然。
两代产品就立住了。
看到了吗?你超越苹果,得在半导体工艺资源,CUP架构,GPU架构,操作系统,软件统治力上全面超越才行。
没有实力,搞什么GPU Turbo的雕虫小技,靠不真实的营销去超越无法达到目标。
问题比较困难,这都不是我这种月薪3000的人该考虑的事儿。
不过还是可以聊两句的。
可以100%确定,能战胜苹果的手机,是从现有的企业中来的,不可能凭空诞生。
有可能是跨界类的企业。
日本品牌雅马哈属于经常跨界。
iPhone手机的初代产品,用的是三星的处理器,名字叫做: S5L8900 芯片。
2008年的iPhone 3G,同样用的是三星处理器,名字叫做:三星 S3C6410 芯片。
有意思的是:2009年魅族M8上市,采用的也是iPhone 3G 同款的三星 S3C6410 处理器。
2009 年 6 月,iPhone 3GS 发布,搭载的是三星 S5PC100 处理器,此时,苹果已经在自研处理器了。
2010年苹果的iPhone 4横空出世,采用的是自研的a4处理器。
自研处理器风险是有多大,华为小米等品牌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2009年苹果的市值只有940亿美元,三星电子的市值为1114亿美元。
苹果公司搞这种自研的芯片,反映了苹果特点:不甘屈于人下。
去年苹果正式对外宣称要自己研发基带,并于2023年推出,听到这个消息,高通股价应声跌落6.3%。
第二:有“造反”的基因
2001年的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出版行业。
iPhone类产品只是第2次革命。
第三:准确捕捉时代的脉络
在21世纪10年代的初期,不只是安卓,iOS一家独大,还有windows系统,也就是windows phone。
当时的微软官方,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如今的表现一样:在电脑上操作windows手机。
手机只是笔记本的一个附庸。
这句话有点过分,简单可以理解为, Windows phone必须和 PC端 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绑在一起。
但是忽略了一点:不要说当时了,就是现在的人,有了手机之后,笔记本之类的很少打开。甚至于手机一玩玩一天,平板电脑都懒得打开。
再加上迭代更新很慢,硬件比较差,彻底的玩完。
智能手机是一个集成度非常高的智能终端设备,微软官方就像百度一样,仍然停留在桌面互联网时代。
比较亲民的一代最后的windows phone手机是lumia 650,采用的是安卓210处理器,发布于2016年。
最近微软又在搞什么双屏手机,价格很不亲民,市场反响平平。
在2007年, iPhone初代机也是叫好不叫座,但是苹果公司不断迭代更新,坚持精品化策略,打造生态链,这才逐渐摆脱泥潭。
第四:赶上一个好时候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三星的泰泽系统。
又有人命名为泰山系统,其实一样。
2011年发布,也就是智能手机开始浪潮了一年。
看似比较悠久,其实,已经晚了。
如今大行其道的安卓系统,诞生于2003年年底,2005年的时候,被谷歌给收购。2007年正式上线。
iOS系统上线时间也是2007年。
泰山系统应用少,三星只敢将它用到低端的手机,高端手机还是全力押宝安卓。
据说现在连手机上也不再采用泰山系统,只敢在智能手机和穿戴设备上使用。
第五:未必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
那么,会诞生于哪一国呢?
中美最有可能,韩国次之,日本再次之。
现有的企业里,马斯克有希望,华为也是有希望的。
阿里巴巴的犀牛智造,虽然目前只是在纺织品行业,未来可期。
不要忘了阿里巴巴还有达摩院之类的。
至于说小米,小米这些年一直在折腾,尽管像阿尔法之类的没有办法推出市场,但至少是锻炼了队伍。也是有希望的。
科技树这个东西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之中努力前行的。
首先你得敢于试错,你得做,你得敢于折腾。
乔布斯曾表示“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方式就是,生产厂商拿出完整的一套方案,并且保证尽可能覆盖多的消费者。
错误的理解方式则是,生产厂商提出一种观念,然后通过收买水军把这个观念向更多的粉丝洗脑。
现在阻挠出现“下一个苹果”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错误的理解方式比正确的理解方式更赚……
在饭圈时代,粉丝比“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更愿意掏钱,开个发布会胡吹一阵,哪怕是毫无用处的功能都能卖出几十万台。既然能够收割粉丝,有什么动力去分析调查更加一般的“消费者”,然后寻找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呢?
苹果自己都不一定能超越“曾经的苹果”,曾经的IOS就是“拿出来以后消费者才发现我想要的就是这个”的东西,但现在就是个利用习惯从粉丝身上赚钱的工具。
看了看评论感觉大家忘性太大了,华为几乎做到了,然后轰然倒地。这不过才一年而已啊?
不知道下一个出现的时候,是不是又该说苹果就是良心,XX智商税了。
然后再靠着美国政府的非常规手段吃到红利之后继续大声喊出:还有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