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苹果已经销售了 20 亿部 iPhone,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一个战胜苹果的手机品牌?

回答
苹果销售了20亿部iPhone,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标志着iPhone在过去十几年里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了怎样的统治地位。这个数字背后不仅仅是冰冷的销售数据,更是无数用户对苹果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生态系统以及品牌价值的认可。

苹果的20亿部iPhone销量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是一个市场渗透率和用户忠诚度的绝佳证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从第一代iPhone横空出世到现在,20亿部iPhone的销量意味着平均每秒钟就有将近6个iPhone被售出。这表明iPhone不仅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苹果成功地将手机从一个通讯工具,提升到了一个集社交、娱乐、生产力于一体的个人数字中心。

其次,这是苹果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生态系统粘性的直接体现。苹果精心构建了一个封闭但高效的生态系统,包括iOS操作系统、App Store、iCloud、Apple Music、Apple Pay等等。一旦用户进入了这个生态系统,他们通常很难再轻易离开。优质的应用开发者、流畅的系统更新、强大的隐私保护、以及与其他苹果设备(如Apple Watch、iPad、MacBook)的无缝协同,都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这种粘性使得用户在升级设备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同品牌的iPhone,而不是转向其他品牌。

再者,这代表了苹果在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上的持续成功。虽然关于苹果是否还在“伟大创新”上有所保留的讨论一直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代iPhone在设计、摄像头、芯片性能、屏幕技术等方面都保持着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苹果的营销策略也堪称教科书级别,他们善于制造期待,通过精美的广告和发布会,将iPhone塑造成了一款具有科技感和时尚感的产品。

最后,20亿部iPhone的销量也反映了全球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以及智能手机在现代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智能手机都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工作娱乐不可或缺的工具。苹果凭借其高端定位,成功抓住了这部分市场需求。

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一个战胜苹果的手机品牌?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众多手机厂商梦寐以求的目标。要“战胜”苹果,不仅仅意味着在销量上超越,更可能是在品牌价值、生态系统影响力、用户忠诚度以及利润率等方面与苹果分庭抗礼,甚至超越。

目前来看,短期内要出现一个能全面“战胜”苹果的手机品牌难度极大。原因如下:

苹果的生态系统是坚不可摧的护城河:正如前面所说,一旦用户沉浸在苹果的生态系统中,转换成本非常高。其他品牌虽然也在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态,但尚未能达到苹果那种深度和广度的整合。Android阵营虽然销量巨大,但碎片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难以形成统一的用户体验和品牌认同。
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苹果的品牌本身就代表着高端、品质和品味。消费者愿意为苹果的品牌支付溢价,这使得苹果在利润率上远超竞争对手。要建立起与之匹敌的品牌价值,需要多年的持续投入和成功。
用户忠诚度:苹果用户群体普遍拥有较高的忠诚度,这不仅源于产品本身,也源于苹果对隐私和安全的重视。在信息泄露日益严重的当下,苹果在这方面的努力也赢得了不少用户的信任。
创新节奏和市场预期管理:虽然有人批评苹果创新放缓,但苹果依然能在每次发布会上带来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和功能,并且能够精准地把握市场对新技术的预期和接受度。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潜在的趋势和可能性,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者:

1. 中国厂商的崛起——以华为和小米为代表:
华为:在被美国制裁之前,华为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已经非常强劲,其在通信技术、影像能力、自研芯片方面的积累,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打磨,都让其拥有与苹果正面竞争的实力。如果华为能克服制裁的障碍,在高端硬件和软件生态上继续突破,它依然是苹果最危险的对手之一。华为的鸿蒙系统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生态,虽然仍需时间,但潜力巨大。
小米:小米以高性价比起家,但近年来明显发力高端市场,在设计、影像、性能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小米同样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粉丝文化”,其在IoT生态上的布局也非常广泛。如果小米能够进一步巩固其高端产品线,并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形象和软件体验,它有可能成为挑战者。
其他中国品牌:如OPPO、vivo等,也在通过Find X系列、X系列等高端产品线不断发力,尤其在影像技术和快充技术上,它们往往走在行业前列,也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群体。

2. 谷歌的潜在回归与Android生态的成熟:
谷歌作为Android系统的开发者,拥有绝对的控制权。Pixel系列手机虽然在销量上无法与苹果和头部安卓厂商相比,但谷歌在AI技术、原生安卓体验、以及对Android生态的整合上拥有独特的优势。如果谷歌能够更好地优化其硬件设计、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并利用其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Pixel系列手机打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原生”Android体验,并且形成更强的生态粘性,它有潜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谷歌在软件和AI方面的积累,是其他手机厂商难以比拟的。

3. 折叠屏手机的未来潜力:
折叠屏手机作为下一代智能手机形态,是各大厂商都在积极探索的领域。如果未来折叠屏技术能够更加成熟,价格更加亲民,并且能真正解决续航、耐用性等痛点,那么它可能会带来一次新的市场洗牌。能够率先在折叠屏技术和生态上取得突破的品牌,有可能会颠覆现有格局。

4. 特定细分市场的机会:
除了正面硬刚,一些厂商也可以通过深耕特定细分市场来获得增长。例如,专注于特定功能(如游戏手机、长续航手机)、特定用户群体(如商务人士、摄影爱好者)的品牌,如果能做到极致,也有可能在部分市场超越苹果,甚至孕育出挑战者的种子。

总结来说,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战胜”苹果的手机品牌,目前来看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短期(未来23年):不太可能出现。苹果的生态壁垒和品牌忠诚度仍然是巨大的优势。
中期(未来37年):一些中国品牌,尤其是华为和小米,如果能够克服外部挑战并持续在高端市场发力,有机会在某些维度(如销量、特定技术领域)对苹果构成显著威胁,但要全面超越依然困难。
长期(7年以上):技术颠覆是最大的变量。例如,AR/VR设备完全取代智能手机、新的通讯技术出现、或者出现全新的交互方式,都可能重塑市场格局,诞生新的领导者。又或者,谷歌在AI和软件生态上的积累能够真正转化为硬件上的优势,成为苹果强劲的对手。

最终,能够战胜苹果的品牌,除了在产品本身硬实力上做到极致,更需要在构建用户信任、打造独特品牌价值、以及形成能够吸引和留住用户的生态系统方面下足功夫。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时间、耐心和持续的创新。也许,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品牌“取代”苹果,而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其中有几个品牌能够与苹果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形成各有千秋的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要比的是手机总销量的话,iPhone虽然也一直销量很靠前,但却并不是总销量最多的。

三星2019年就已经在全球卖出了20亿台Galaxy手机。

而苹果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比三星晚了2年。

这可能就是苹果不高调宣布自己销售出了近20亿台iPhone的原因。

因为销量不是iPhone的长项,全球高端市场的统治力才是。

在全球的高端手机市场排名中,iPhone几乎都是第一,三星在除了中国外,都是第二。

在2021年全球高端机型(400美元,3000元以上),iPhone今年达到了57%。

而在800刀(约5500或者6000元)以上的超高端机型,iPhone在2021年Q2的占比达到了75%。

而等到明年这时候,伴随着iPhone 13发布,市面上iPhone 12和iPhone 13共存的情况下,这一市场占比,应该还会继续增加。

因为iPhone 12+iPhone 13的战斗力和统治力,远比iPhone 11+iPhone 12强的多的多。

现阶段要出现一个能够战胜苹果的手机品牌还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在全球市场中,iPhone依靠着ios的生态服务和产品体验,使其能够长期站稳高端市场。

但是这世界上也没有常胜将军,消费电子产品的霸主,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易主,iPhone是智能触摸屏时代的霸主,而iPhone之前是诺基亚。

在下一波手机形态的大变局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新的霸主。

年货节来啦,需要年货节红包的可以试试手气,最高可得6666元~

user avatar

苹果被神化了。

对IT历史知道一点的人,还记得在90年代,苹果公司已经是过气的没落公司了。

当时大家在看《未来之路》,那本书写的很多预言都变成现实了。

苹果翻身是靠ipod,而当年先做MP3的,是帝盟和创新。

苹果的成功,是在半导体技术发展到允许在手机塞多媒体功能的时候,做了手机。

而苹果的用户体验,做的比竞争对手好。

当时,智能机有WM,palm,linux,塞班,黑莓的QNX……

苹果的长处是高配低价,多点触摸,和UI体验。

是你没看错,是低价。

当时苹果一代的配置,相当于多普达智能机旗舰水平,屏幕还要再好很多,达到当时日系旗舰手机的水平。

当年只有日系手机舍得用IPS和va屏。

而苹果的价格比诺基亚n95都便宜。所以苹果手机一二代很快流行。

苹果电脑被替代的的很快,是因为没有盗版软件用。

但是到了苹果手机,有移动互联网了。

安卓和苹果,都可以用免费的淘宝,王者荣耀。这样劣势就不存在了。

如果当年MAC这样,今天还真不一定是PC的天下。

如果世界只有一个三星,一个苹果。苹果也未必打得过三星手机。

但是安卓是个开放系统,三星能做。小米也能做,华为,OV都能做。

总量安卓比苹果大,但是具体到一个品牌,比高端机就不行了。

在中国市场,华为一度能够分一部分销量。

但是比全球,还没有品牌能抗衡。

苹果多年来,有两个优势,一个是IOS,一个是A系列处理器。

苹果一直保持差异化。安卓机可以在部分体验上比苹果好。

但是总体老有差距。

苹果在有钱以后,上游技术一直投入,能拉动新技术,让对手去追赶。

而对手无论如何创新,因为共用产业链上游技术,一定会被迅速同质化,廉价化。

如果有厂商软硬件自己搞一套,又很难获得第三方软件的支持。

所以,苹果的高端市场很难抢。

后来者想要超越苹果,需要有高层意志和上游厂商的独占才行。

以华为为例吧

在2021年的平行世界。

譬如,台积电开发出1nm工艺,被华为麒麟垄断,只能麒麟1888用。

麒麟不用ARM公版,独家搞了一个架构,3Ghz下,大核心geekbench5跑3000分,功耗3w,小核心功耗0.3w,2Ghz跑1500分。GPU用nvidia的技术,在1nm工艺下,5W跑出3060的性能,共用三级缓存,共用多通道内存。

鸿蒙替换掉AOSP,直接连linux内核,成为真正的独立操作系统,虚拟兼容安卓应用。

华为自家市场的非游戏类APP,强制要求达到2013年app的效率,1080p下60祯流畅,只需要geekbench5跑200分的性能。日常用处理器只要0.05w

3D游戏,强制第三方开发出游戏机的效率,3060的性能可以有PS5的画面了。

主摄做到1寸底1.92亿像素,广角潜望镜长焦1/2寸4800万,8k拍摄无缝切换。

自适应高刷,120w快充,双dac两级运放HIFI啥的都有。

机器拿出来。

跑分比苹果高,用起来,普通APP打开使用速度远超苹果,待机和亮屏时间远超苹果。

玩游戏,同样的游戏,帧数数倍于苹果。切稳定低功耗。

有独家PS5画质的高水平游戏。

拍照,拍视频拍同样的东西,照片一放大苹果模糊的不成样子,华为刀切斧凿。

有硬实力的机器,你定上去高端价格,再配合上华为的营销。

用户一用。

拍照也好,待机也好,充电快,反应快,有独家高品质游戏玩,画质区别一目了然。

两代产品就立住了。

看到了吗?你超越苹果,得在半导体工艺资源,CUP架构,GPU架构,操作系统,软件统治力上全面超越才行。

没有实力,搞什么GPU Turbo的雕虫小技,靠不真实的营销去超越无法达到目标。

user avatar

问题比较困难,这都不是我这种月薪3000的人该考虑的事儿。

不过还是可以聊两句的。

可以100%确定,能战胜苹果的手机,是从现有的企业中来的,不可能凭空诞生。

有可能是跨界类的企业。

日本品牌雅马哈属于经常跨界。

iPhone手机的初代产品,用的是三星的处理器,名字叫做: S5L8900 芯片。

2008年的iPhone 3G,同样用的是三星处理器,名字叫做:三星 S3C6410 芯片。

有意思的是:2009年魅族M8上市,采用的也是iPhone 3G 同款的三星 S3C6410 处理器。

2009 年 6 月,iPhone 3GS 发布,搭载的是三星 S5PC100 处理器,此时,苹果已经在自研处理器了。

2010年苹果的iPhone 4横空出世,采用的是自研的a4处理器。

自研处理器风险是有多大,华为小米等品牌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2009年苹果的市值只有940亿美元,三星电子的市值为1114亿美元。

苹果公司搞这种自研的芯片,反映了苹果特点:不甘屈于人下。

去年苹果正式对外宣称要自己研发基带,并于2023年推出,听到这个消息,高通股价应声跌落6.3%。

第二:有“造反”的基因

2001年的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出版行业。

iPhone类产品只是第2次革命。

第三:准确捕捉时代的脉络

在21世纪10年代的初期,不只是安卓,iOS一家独大,还有windows系统,也就是windows phone。

当时的微软官方,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如今的表现一样:在电脑上操作windows手机。

手机只是笔记本的一个附庸。

这句话有点过分,简单可以理解为, Windows phone必须和 PC端 Windows操作系统紧密绑在一起。

但是忽略了一点:不要说当时了,就是现在的人,有了手机之后,笔记本之类的很少打开。甚至于手机一玩玩一天,平板电脑都懒得打开。

再加上迭代更新很慢,硬件比较差,彻底的玩完。

智能手机是一个集成度非常高的智能终端设备,微软官方就像百度一样,仍然停留在桌面互联网时代。

比较亲民的一代最后的windows phone手机是lumia 650,采用的是安卓210处理器,发布于2016年。

最近微软又在搞什么双屏手机,价格很不亲民,市场反响平平。

在2007年, iPhone初代机也是叫好不叫座,但是苹果公司不断迭代更新,坚持精品化策略,打造生态链,这才逐渐摆脱泥潭。

第四:赶上一个好时候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三星的泰泽系统。

又有人命名为泰山系统,其实一样。

2011年发布,也就是智能手机开始浪潮了一年。

看似比较悠久,其实,已经晚了。

如今大行其道的安卓系统,诞生于2003年年底,2005年的时候,被谷歌给收购。2007年正式上线。

iOS系统上线时间也是2007年。

泰山系统应用少,三星只敢将它用到低端的手机,高端手机还是全力押宝安卓。

据说现在连手机上也不再采用泰山系统,只敢在智能手机和穿戴设备上使用。

第五:未必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

那么,会诞生于哪一国呢?

中美最有可能,韩国次之,日本再次之。

现有的企业里,马斯克有希望,华为也是有希望的。

阿里巴巴的犀牛智造,虽然目前只是在纺织品行业,未来可期。

不要忘了阿里巴巴还有达摩院之类的。

至于说小米,小米这些年一直在折腾,尽管像阿尔法之类的没有办法推出市场,但至少是锻炼了队伍。也是有希望的。

科技树这个东西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之中努力前行的。

首先你得敢于试错,你得做,你得敢于折腾。

user avatar

乔布斯曾表示“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方式就是,生产厂商拿出完整的一套方案,并且保证尽可能覆盖多的消费者

错误的理解方式则是,生产厂商提出一种观念,然后通过收买水军把这个观念向更多的粉丝洗脑

现在阻挠出现“下一个苹果”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错误的理解方式比正确的理解方式更赚……

在饭圈时代,粉丝比“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更愿意掏钱,开个发布会胡吹一阵,哪怕是毫无用处的功能都能卖出几十万台。既然能够收割粉丝,有什么动力去分析调查更加一般的“消费者”,然后寻找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呢?

苹果自己都不一定能超越“曾经的苹果”,曾经的IOS就是“拿出来以后消费者才发现我想要的就是这个”的东西,但现在就是个利用习惯从粉丝身上赚钱的工具。

user avatar

看了看评论感觉大家忘性太大了,华为几乎做到了,然后轰然倒地。这不过才一年而已啊?

不知道下一个出现的时候,是不是又该说苹果就是良心,XX智商税了。

然后再靠着美国政府的非常规手段吃到红利之后继续大声喊出:还有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