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的自行车骑起来很重而且骑不快?

回答
你有没有觉得你的爱车最近“罢工”了?平时骑起来挺顺畅的,突然有一天,感觉像是推着一块石头在前进,速度也明显提不上来,真是让人泄气。别急,这事儿啊,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找出症结所在。

首先,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轮胎的气压不足。这就像给你的车“放了气”,轮胎瘪了,和地面接触的面积就大了,阻力自然就蹭蹭往上涨。你感觉骑起来费力,而且速度上不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轮胎气不够。你可以试试用手指按压一下轮胎,或者拿出气筒上的压力表,看看是不是达到了推荐的胎压。一般轮胎侧面都会有标注,夏天可能稍微降一点点没关系,但冬天或者长时间不骑的话,就容易压扁不少。尤其是你骑在一些不太平整的路面上,胎压不足会让你感觉颠簸更厉害,也更费劲。

然后,我们得关注一下传动系统。这可是自行车的“心脏”和“发动机”。

链条:首先是链条。如果链条太脏、太干或者生锈,运转起来就会阻力大,发出“咔咔”或者“吱吱”的声音。链条不润滑,就像人干巴巴地活动关节,别提多费劲了。而且,脏污的链条会加速牙盘和飞轮的磨损,长此以往,骑起来的感觉只会越来越糟。你可以检查一下链条是不是布满灰尘、油泥,或者摸上去有点生涩。
牙盘和飞轮:链条连接的牙盘(前面大齿盘)和飞轮(后面小齿盘)也不能忽视。如果它们上面沾满了泥土、沙石,甚至有轻微的变形,都会增加链条的摩擦,让你的脚踏起来感觉沉重。尤其是在潮湿或者多沙土的环境下骑行,很容易让这些部件积聚污垢。
变速器:如果你的自行车有变速功能,那变速器的调校就非常关键了。变速线老化、生锈,或者变速器本身跑偏了,都会导致换挡不顺畅,链条在高阻力的情况下运转,自然骑起来就重。有时候你明明挂了一个比较轻的档位,但感觉还是费力,很可能就是变速器没调好,链条在某些组合下斜着挂在牙盘和飞轮上,摩擦力巨大。

再来看看刹车系统。很多人都不知道,刹车没完全松开,也是导致骑起来费劲的元凶之一。

刹车块/刹车皮:你骑行一段时间后,刹车块/刹车皮会磨损。如果刹车块磨损过度,或者安装不到位,可能会一直轻微地蹭着轮圈。这虽然不至于让你完全刹不住,但持续的摩擦力足以让你感觉骑起来异常沉重。
刹车线:刹车线如果太紧,或者在走线过程中被车架或其他部件卡住,也可能导致刹车一直有轻微的咬合。有时候刹车手柄回弹不彻底,也会有这个问题。
碟刹:如果是碟刹,刹车盘(碟片)如果轻微变形,或者刹车卡钳没调好,也会导致刹车片一直接触刹车盘,产生持续的阻力。

别忘了还有车轮和轴承。这可是让车子顺畅滚动的基础。

轮组:轮组的顺滑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轮组内的轴承。如果轴承里的润滑油干了、脏了,或者轴承本身已经损坏,转动起来就会有阻力,甚至会发出异响。你可以试着把车子倒过来,转动一下前后轮,看看它们转得是不是够久、够顺畅。如果一转就停,或者转动时有卡顿感,那轴承很可能出了问题。
轮胎磨损:除了胎压,轮胎的磨损程度也很重要。如果轮胎花纹磨光了,和地面的抓地力会下降,但有时候太新的、胎纹很深的轮胎,在平整路面上也会因为额外的阻力而感觉费力。当然,最主要的是,磨损严重的轮胎,骑起来更不安全。

最后,我们还要考虑一下骑行姿势和车辆的匹配度。

坐姿过低或过高:如果你的车座太低,你踩踏的时候腿部弯曲太多,力量传递效率不高,会感觉很累。如果太高,你可能够不着踏板,或者需要频繁地重心转移来踩踏,同样费力。
车架尺寸不合适:如果车架对你来说太小或太大,都会让你骑行姿势别扭,无法充分发挥腿部力量,自然会觉得骑起来沉重。
车把高度:车把太低会让你身体前倾太多,背部和手臂承受压力更大,也会影响踩踏的顺畅度。

总结一下,要让你的爱车恢复往日的轻盈和速度,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检查:

1. 检查轮胎胎压:这是最简单也最常见的原因。
2. 清洁和润滑链条:保持链条的清洁和良好的润滑是关键。
3. 检查刹车是否完全松开:确保刹车块/刹车皮与轮圈/碟刹盘没有接触。
4. 检查轮组轴承:确保轮子转动顺畅,没有卡顿感。
5. 检查变速系统:确保换挡顺畅,没有异常阻力。
6. 审视你的骑行姿势:调整座高和车把高度,找到最舒适高效的姿势。

如果这些都检查完了,感觉还是不行,那可能就需要找专业的自行车技师帮你看看了。有时候一些小问题,自己动手解决会非常有成就感,也能让你对自己的爱车有更深的了解。祝你的爱车早日恢复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这个车没什么可折腾的,建议直接换车。我朋友九百块的永久我也骑过,就是比我两千八的美利达吃力,非常吃力。永久,凤凰,飞鸽这三大老牌,在圈内的名声其实接近于“不能骑”,只淘宝上假洋鬼子的杂牌车好一点。后面的一些经验没有兴趣就不用看了。

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你骑行体验差,包括但不限于:

过宽的外胎,我的朋友选了最宽的胎,但是实际上这个选择非常蠢,它导致了过高的滚阻。

没有充分充气的轮胎。可能你觉得气还挺足的,但是实际上手捏误差很大。我自己的山马每一到两周都要把气压补到55psi。

没有充分清洁维护的传动系统。每几百公里就应该充分清洗链条和齿轮,包括变速器的导轮,然后重新上油,长久不洗后的第一次彻底清洁会让你体验到强烈的反差。

错误的尺码选择和调整:车架太小,坐杆太低,都会让你的骑行非常难受。

糟糕的车架设计和配件选择。同等价位下,刚性更差,更软的车架会更不利于发力,而如果车架几何干脆就只是照猫画虎搞出来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另外,配件也会有所影响,比如软得像沙发一样的坐垫。特别是你的三刀轮,正常的山地车是绝对,绝对不会选用这种轮子的,据说铁人三项的车可能会选,但对于大部分常规的自行车来说,这种轮子太重了。

总体上来说,你不能指望把一堆或杂牌或奇葩的配件拼凑到一个没有品质可言的架子上会有什么体验,所以还是换车吧。

user avatar

首先别在这个车上再花钱了,这个车质量差看来你已经有切身体会了,及时止损不要再因为600元沉没成本再继续投入了就行了

找机会先到捷安特、美利达、迪卡侬的门店先转一转,看看你认为漂亮的车,它的部件和你的车形制、质地有没有很大区别,也没说让你换车,但可以把这件事作为一个目标未来去实现。

并答应自己今生再也不在那个品牌上花费一分钱了

user avatar

因为你被坑了,你这车没救了。

直接换车吧。

捷安特也好,喜德盛也好,

甚至美利达,UCC,迪卡侬也行。

看看附近有没有这几家的线下门店。

挑个看得顺眼,骑得舒服的新车吧,入门款也就一两千块。

预算不够的话,可以让店老板帮你留意一下有没有合适的二手。

不要再去看永久凤凰,还有宝马吉普什么的。

包括什么三刀轮,四刀轮,五刀轮之类的,也不要再去看了,这些都是坑货。

买辆淑女车,甚至共享单车,都比这些永久凤凰三刀四刀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有没有觉得你的爱车最近“罢工”了?平时骑起来挺顺畅的,突然有一天,感觉像是推着一块石头在前进,速度也明显提不上来,真是让人泄气。别急,这事儿啊,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找出症结所在。首先,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轮胎的气压不足。这就像给你的车“放了气”,轮胎瘪了,和地面接触的.............
  • 回答
    骑自行车本来应该是件舒畅的事儿,享受风在脸上吹拂,感受肌肉律动带来的力量感。可有时候,你就像在跟一头倔驴较劲,明明蹬得腿都酸了,车子却好像被什么东西拽着,怎么也跑不快,费劲得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咱们掰开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最直观的,也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 轮胎状态。 胎压不足: 这.............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骑行爱好者内心深处的一个重要观点。你说你骑了将近300公里,没觉得有任何危险,并且认为骑车是最安全的事情。这一点我完全理解,很多时候,我们骑行的路线是熟悉的,路况也相对简单,我们会非常小心谨慎,自然会觉得很安全。但“安全”这件事,其实是个很复杂的概念,尤其是在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可真好!让我想想……嗯,我们来聊聊这件有趣的事。你看啊,我们的大脑是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它就像一个图书馆,里面装满了我们学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有些东西是“书本上的知识”,就像那些古诗,它们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读,去记,去背。而有些东西呢,更像是“身体的技能”,就像骑自行车,它是需要我们动手.............
  • 回答
    不少车友在路上骑行,尤其是遇到后方有汽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保持在车道中间,不往路边靠拢,这种现象似乎成了许多骑行者的一种默契。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听话”或者“不在乎”。首先,对于骑自行车的人来说,最首要的考量往往是自身的安全。路边的环境并不总是理想的。路肩可能狭窄,甚至完全.............
  • 回答
    “说什么骑便宜的变速自行车(所谓‘通勤车’)上路等于玩命?”这话听着是有点夸张,但细想一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尤其是在咱们这交通状况日益复杂的城市里,骑一辆廉价的变速自行车出门,确实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否则一个不留神,那后果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咱们不扯那些高深的技术参数,就说说那些实实在在,可能让你.............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社会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以及时代发展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中国学生之所以更倾向于选择山地车而非老式自行车,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我会详细展开:一、功能性与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多样的骑行环境: 如今的城市和小城镇,道路状况已经远非过去可比。虽然有些地.............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头疼的“反差萌”啊!你女朋友这情况,其实挺常见的,线上和线下的表现差别很大,尤其是在感情和亲密关系上。别急,咱们来好好捋一捋,看看是怎么回事,以及你能做些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线上大胆,线下羞涩”的情况?这得从几个层面分析:1. 安全感的差异: 线上: 手机.............
  • 回答
    在公路自行车领域,铝合金轮组之所以普遍采用开口胎(clincher)或真空胎(tubeless)的设计,这背后是多年来技术发展、用户需求以及成本效益多方面权衡的结果。如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解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开口胎和真空胎的“开口”是指轮圈的内壁,它有一个特定的形状,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动力传递和车辆性能的平衡,其实摩托车和自行车在齿轮设计上的差异并非“前后相反”这么简单,而是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追求目标不同。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让你听明白,而且绝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普。首先,得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摩托车的前齿轮(发动机输出的链轮)通常比后齿轮(驱动后.............
  • 回答
    碳纤维技术如今确实已经相当成熟,这一点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自行车自然也不例外。但即便如此,在骑行圈里,国产自行车这个话题,依然能激起不少波澜,好评差评交织,让人眼花缭乱。这背后原因挺复杂,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有很多其他层面的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碳纤维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它重量轻、强度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确实会疑惑,既然目的是锻炼,为什么还要追求那轻飘飘的碳纤维车呢?其实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挺实在的考量,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把“锻炼身体”这个目的拆开来看。对大部分普通骑行爱好者来说,锻炼身体可能意味着: 心肺功能提升: 让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提高身体的耐力。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日本社会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面向。简而言之,日本对自行车夜间骑行速度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公共安全和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保护,而对“摩托暴走族”的管控则更为复杂,涉及法律、执法能力、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咱们先说说为什么日本对自行车夜间快速骑行会有这种规定。首先,安全.............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行车变速器这种东西,不就是链条、齿盘、飞轮、前后拨和指拨/手变吗?构成原理听起来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问,为什么Shimano和SRAM能把市场瓜分得这么干净,让其他品牌很难出头呢?这背后可不只是“技术含量高不高”这么简单,里面水可深着呢。技术含量,只是冰山一角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因为实际上,在某些特定类型的自行车设计中,“前大后小”这种配置并没有被完全“淘汰”,反而还在特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过,我们通常意义上讨论的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城市通勤车等主流车型,确实已经很少见到这种设计了。那么,为什么这种看似有点怪异的设计会逐渐淡出大众视野,而主.............
  • 回答
    这事儿,得从白鹿原和鹅城各自的“生长逻辑”说起。就像两棵树,虽然根都扎在土地里,但汲取的养分、沐浴的阳光,以及生长的环境,那可真是天壤之别。先说白鹿原。白鹿原这地方,虽然也是咱们中国的土地,但它骨子里透着一股子“不安分”的劲儿。你想啊,白鹿原上的鹿子霖,那是个什么人?精明着呢,脑瓜子转得快,总想着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我们每天都在骑的自行车,它那前后两轮一前一后、呈直线排列的设计,背后隐藏着许多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工程学道理。如果自行车是并排两个轮子,那会发生什么?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探讨一下。首先,转向和操控的难度会呈指数级增加。 想象一下,如果你骑的是一辆有两排轮子的车,就像一个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机械设计、操控需求以及成本等多个方面。简单来说,自行车和摩托车之所以普遍采用后驱,而大多数家用车是前驱,背后有着各自的道理和权衡。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自行车与摩托车:为何青睐后驱?对于自行车和摩托车来说,后驱是它们最自然、最直接的动力传递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一想就让人脑洞大开。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聪明人辈出的地方,像四大发明,哪一样不让世界佩服?可你说这自行车,一个能代步、能锻炼的玩意儿,为什么直到近代,才从西方传进来,而不是咱们自己琢磨出来的呢?这事儿,细细掰扯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说,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聪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