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让我看到了知乎手机板块水平究竟是多低,几个高赞回答就靠着输出情绪博得关注,而且还成功了,港珠澳大桥跟这比起来真的是小儿科。政治,军事推动的东西砸钱就行,商业推动的东西要考虑的更多,要是跟港珠澳大桥一样简单,中国早诞生可以媲美Windows的东西了。请不要再拿港珠澳大桥,GPS,原子弹之类的对比了,毫无可比性。
不知道一帮人自嗨什么,又有几个人对操作系统有概念,对于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做一些前沿性的研发是很正常的,取代Android基本是不可能的。
操作系统说简单也简单,但是想做成一个能跻身主流市场的操作系统却很难,非常难,既有技术问题又有商业问题。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不太可能有第三个操作系统成为主流,因为上层开发者的工作量太大了,强如阿里都没人手去给WP适配。国外也是一样,如果GMS不支持你的操作系统,有几个人会用?
确实华为对Linux内核有很多的贡献,对Android底层有很多的贡献,然而那又如何?参与者与主导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Android是以Linux为内核的,IOS的内核Core OS是由Mach、FreeBSD以及一些苹果自己的代码组成的,是开源、符合POSIX标准的一个Unix核心,微软的Windows Phone却是自己的内核,结果呢?
底层代码和内核用开源的并不影响成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建立在内核上的各种服务还有接口,工作量巨大还需要长期的完善更新,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企业有能力做好这些。一个操作系统还需要很多厂商的支持才能一直走下去,手机历史上操作系统有很多,真正成功的大概只有3个,功能机时代的Symbian,智能机时代的IOS与Android,其中:
Symbian是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Psion共同成立的,后期LG、三星等也加入了其中,最后被Nokia收购后都纷纷退出了。
IOS是苹果自己在用,但是苹果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开创者,真正吸引了大批开发人员去支持的并非市场份额而是核武器级的创新App Store,开发者有大把的收益。
Android是很多企业一起推动的,2007年谷歌与全球顶尖的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和芯片制造商总共65家一同创组开放手持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OHA),一起推动Android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华为目前没有这种号召力,即便你的份额非常大也不太可能有友商来支持你的操作系统,只能关起门来自己玩,现在已经不是智能手机初期,自己玩只有死路一条,即便这个系统出来了也只有一条路走——完全兼容Android,可这样的意义是?我能想到的也只有练兵等待下一次手机操作系统的革命,谷歌不是也在搞一个叫Fuchsia的新操作系统吗?但是我还是看不到从谷歌手中抢市场的可能性。
所以华为自研的操作系统可能一直都是一个备胎的存在,只是为那种冷战时候才有的情况做充足准备,为下一次操作系统的兴衰做准备,一旦有当初IOS那样的创新和时机那也就成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练兵积累技术,都知道谷歌眼镜是个失败的项目,但是对于图像的处理很多技术都是积累。
匿名的所谓华为员工的答案也是妖言惑众,上市公司怎么不允许不盈利的项目存在了?谷歌搞的很多黑科技都是不盈利的,Alpha Go亮相前拿什么去盈利的?
专栏和公众号连接:有兴趣可以关注,没兴趣就此结束。
好事啊,封闭式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内部应用权限管理严格,华为要是做一个有ios的沙盒机制又能自由定制可玩度高而且搭载机型便宜的系统那可真是太好了。用安卓机垃圾知乎天天诱导我下载软件,把所有权限都关了还没用,早就受够了。只要这系统能兼容汤不热我肯定会买。
至于说什么防备Google防备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快省省吧,人家andriod是全开源的,更何况咱们用的是安卓。互联网时代的资本家最大的梦想就是全世界每一个人的互联网入口都是自己做的。而大陆连狗狗框架都用不上,更别说Google在欧洲收费的那一大堆软件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硬是在恶臭营销号嘴里成了威胁到国内手机厂商的头等大事。
这是某些经验主义的言论,那我就以麒麟作为例子吧
以麒麟类比,给某些说鸿蒙活不长的人
一开始,他们说麒麟活不长,辣鸡而已。
五年前,他们说麒麟是低端芯片,
四年前,他们说麒麟也只不过是中低端。
三年前,他们会说麒麟比不上骁龙8系,
两年前,他们说麒麟cpu,gpu辣鸡。
一年前,他们说麒麟gpu辣鸡,npu是嘘头
今年,说麒麟比骁龙845差,和a处理器差很多。
以后可能还会说,用的arm架构,台积电生产的,以及gpu是玛丽的来喷?
现在轮回开始了,他们说鸿蒙就是的辣鸡,在安卓等大户手下活不长
所以到底,谁才是笑话
以前爱国是个梗,是个笑话,是个槽点,是个背上就卸不下来的大锅。
但是到了今天,爱国已经成为义务,成为责任,成为担当,成为每个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的人都应该去做的刻不容缓的事。
华为以前和爱国绑定,是自己的营销失误,也是友商与境外反华势力对其的诋毁和污蔑。
今天华为和爱国绑定,是国家意志的主动作为,是华为成为中美贸易战中方桥头堡的势在必行。
怎么看待?
虽然“不买华为不爱国”在某些人那依旧是个笑柄。
华为自身也不求助、不卖惨、不诉苦。
但是我们今天真的应该为华为和国家做点什么了!
其实你也并不需要多做什么。
如果你拥有华为手机,那么在新系统提示更新时,请点击一下更新的按钮。
如果你正在考虑换手机或者移动终端及周边产品,那么请考虑一下同价位的华为和荣耀。
如果你是一名软件开发者,请在华为鸿蒙系统对外开源的第一时间把你的app移植上去。
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消费者,又没有购买电子产品的打算,至少也请搁置一下之前对华为的非议和偏见,要知道, 一个不值得尊重的品牌,怎么可能成为美国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
如果你对当前的事态仍然没有直观的印象,那么请听一下新闻联播的官方声音。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4083019866054656华为一直没有标榜自己是一家民族企业,就是为了能多扩大一点外国市场、多积蓄一份产能力量。
如今特朗普已经撕破了脸面,扯下了幕布。
幕布之后,除了站着的人,只剩下跪着的狗。
别无其他。
更新一下:
每个人有每个人都看法嘛,你们何必跟一个还在大学读书的愣头青计较呢
无利不起早,科技发展靠啥推动啊,需求啊,有需求才有钱赚啊(手动狗头)
确实不该和民族精神啊,爱国啊,联系在一块,但至少HUAWEI在某些领域做到了世界前列,为国家争了光,这是很值得尊敬的,华为nb(破音…)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原答案———————
甚至几周以前,我还认为像HUAWEI这种企业,就算我有机会也不会去的,因为我只看到了HUAWEI的加班文化令人望而生畏。
直到美国制裁HUAWEI开始,我才体会到HUAWEI根里面散发出的自强不息,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复兴。
这是一种民族精神,和当年抗战一样,只是这一次战场转移到了科技之上,如果我有机会,我会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科技应自立自强。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次也许会是一个机会,逆境中成长。HUAWEI加油!
我现在只能做的是:下一部手机HUAWEI
老实说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并不奇怪,只是说实在的,这个标题有点“夺眼球”的嫌疑了,似乎把华为说的很骄傲,很狂妄,现在什么都还没有呢,就咔咔“取代”谁了。
不是的。事实上一直以来,任正非都是一个非常有危机意识的人。
据说很多年前,任正非看了个电影,叫《2012》。看完后很有感触,跟身边人说,以后信息爆炸会像数字洪水一样,华为想生存下来必须造方舟。
后来华为就搞了方舟,名字是“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
12年9月份的时候,实验室搞了一次专家座谈会,由专家提问,任正非出席回答,整场对话的信息密度非常高,而在今年“芯片事件”炒得很热的时候,这次对话又被挖了出来。流传度应该是比较广的。
而在这个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任正非,或者说“华为”公司的底层操作系统是什么,进而可以解释华为的很多行为,包括这次自主研发移动端OS。
以下我摘录几个相关重点,我们来逐条分析。
所以我们今天把心平静下来,踏踏实实做点事,也可能四五十年以后我们就有希望了。
要构成一个突破,需要几代人付出极大的努力。
这句话是任正非关于“创新”和“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奖”的回答中的一句话,这也反应了华为面对技术和科学的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敬畏”。
“突破”这种事,不是喊口号就可以达成的,客观认识其难度,保有一定的敬畏之心,这才是踏实做事的一个基础前提。
通俗来说,这句话反应了两个侧面。
1“突破”这个概念,在华为看来,是很高的。像手机从5寸做到6寸,这个不能叫突破。
2面对“突破”,华为可以正确评估其难度,并具有一定的耐心。
问题:如何平衡长期投资和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
任正非:
如果在短期投资和长期利益上没有看得很清楚的人,实际上他就不是将军。将军就要有战略意识。
对未来的投资不能手软。不敢用钱是我们缺少领袖,缺少将军,缺少对未来的战略。
我们看问题要长远,我们今天就是来赌博,赌博就是战略眼光。
在这一段中,任正非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耗散结构”。众所周知,2012年的时候,华为无论从外部的竞争情况还是在市场反应这端,都处于比较好的阶段。
而任正非在当时就提出,要加大投入,把拿到手里的这些优势耗散掉,形成新的优势。
事实上,大家都熟悉的谷歌也是如此,单一个广告的收入就可以使得这个企业的现金流非常充裕,但在这个基础上,谷歌并没有拿着钱去扩大投资,去买买买,而是把绝大多数收入都投入到高新科技的研发中,“将现有的优势投入出去,再次去搏在未来中的身位优势。”
而这一思路,也正是人们常常念叨的“二八定律”和“强者愈强”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重点来了,这也就是本提问的根本问题。
早在2012年,任正非本人就已经亲自回答过了这一问题。
李金喜(终端OS开发部部长):我来自中央软件院欧拉实验室,负责面向消费者BG构建终端操作系统能力。当前在终端OS领域,Android、iOS、Windows Phone 8三足鼎立,形成了各自的生态圈,留给其他终端OS的机会窗已经很小,请问公司对终端操作系统有何期望和要求?
任正非:如果说这三个操作系统都给华为一个平等权利,那我们的操作系统是不需要的。为什么不可以用别人的优势呢?微软的总裁、思科的CEO和我聊天的时候,他们都说害怕华为站起来,举起世界的旗帜反垄断。我给他们说我才不反垄断,我左手打着微软的伞,右手打着CISCO的伞,你们卖高价,我只要卖低一点,也能赚大把的钱。我为什么一定要把伞拿掉,让太阳晒在我脑袋上,脑袋上流着汗,把地上的小草都滋润起来,小草用低价格和我竞争,打得我头破血流。
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是要拿下上甘岭。拿不下上甘岭,拿下华尔街也行。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看到了?
华为内部是很清楚自己的定位的,微软那么大的公司,WP还是那个德行,华为有什么勇气上去凑热闹?
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独立自主精神?是要宣布中国智造之崛起?
当然,口号当然可以喊,可关起门来,任正非说的是:“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
在这件事上,华为内部的态度与其说是“傲慢”,倒不如说是“惶恐”。
作为一家手机厂商,没有去盲目相信“地球村”“科技共享”“人类平等”这些口号,他只是踏踏实实地问了一句“人家不给我们用,那该怎么办?”
商业不相信人文理想。商业只看结论。
2018年,芯片问题上被卡了脖子,全中国腰板最硬的,就是当初“惶恐”的华为。
再来,关于民族自豪的事儿,任正非在接下来做了详细的阐述
我们要跳出狭隘的圈子看到未来的结果。我们今天是有能力,但不要把自己的能力设计得完全脱离我们实际。我们若要完全背负起人类的包袱,背负起社会的包袱,背负起中国民族振兴的包袱,就背得太重了……
我认为我们的目的要简单一点,我们也担负不起重任来,我们能往前走一点就是胜利,不要以为一定要走多远。
字数有点多,各位如果懒得看的话我可以翻译一下,任正非的意思就是“活下来再说,扯那个犊子?”
商业环境中,企业家的危机感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后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关于内部管理上的一些发言。
某芯片领域的专家提出想法,白话翻译就是说,我很难过啊,我们技术人,其实都是有一种自恋情节在的,但现在我们感觉自己从事的这个事情是边缘化的,干的活还挺多,balabla......
任正非是这样回答的:
公司运转是依靠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商业模式,一个轮子是技术创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技术创新的轮子。
但是你的自恋情节不能取,我刚开始来就说闭合系统,如果海思有自恋,要求做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用,不用的话就不光荣,那就是一个闭合系统。
我们总有一天能量耗尽,就会死亡,所以我们要做开放系统。你的系统可能被放弃,但并不影响你个人的成就。
我们在价值平衡上,即使做成功了暂时没有用,还要继续做下去。但是如果个人感到没希望了,可以通过循环流动,流动到其他部门,换新人再来上。
我们可能坚持做几十年都不用,但是还得做,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我们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我们公司今天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
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战略高度是如何落地的,战略思路是如何坚定被执行下去的。
另外我们还需要提醒的是,这是2012年的讲话,而2012年的时候,中美关系还在蜜月期,老实说当年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人们难免会想,就为一个“万一”,就要投入那么多真金白银下去吗?
如果技术共享达成现实的话,这些投入,难道不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吗?
可现实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坚定地,持之以恒地向着“世界大同”的方向走去。在过程中,他确实可能会“曲折前进”。
就整体宏观来看,最终一定是“前进”的,可就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而言,有可能你随便“曲折”一下,就给他“折”死了。
面对时代浪潮的警惕,你可以说他“太怂”,但不能说他“狂妄”。
毕竟,钱在人手里,而人家实实在在砸出去了。
我是东方朔,专注于职场商业,及互联网科技回答:
其它不想多说,高赞答案吹阿里的一水的假行家。什么软件强如阿里都没有。。。?
做os与其它软件相当不同的一点是对硬件非常熟悉。软件工程师要在中断,汇编层面打交道。阿里软件特么滴有汇编团队?在阿里团队里,写c的都不是主流。至于阿里云os,那应该是壳。就跟一堆浏览器的内核是一个一样。
华为要搞,应该是在芯片级别就介入。是从底层开始的。至于说os技术简单,微软至少有2万c/c++工程师在干。
至于商业生态,linux已经做了榜样,是个巨大门槛儿,但不是不可逾越的。而且有些东西不做永远学不会。华为有这个胆气,无论成败都值得鼓励。
看这答案下瞎鸡毛吹阿里(不是说阿里不牛逼,而是它在这个领域确实毛都不是),就知道中国的科技之路还有很长道路要走。
根据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对谷歌、甲骨文Java API的裁决案例,API也是受到美国法律保护的。也就是说即使华为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能完全兼容Android,也可能是违反美国法律的。这也就意味着华为的自主研发手机系统无法代替Android走出国门——只要美国的霸权还在。
还有很多Google的Service也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模仿API绕过去的。
如果你不兼容Android,完全自己建立一个生态系统,那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至少无法再中国以外的地区成功。
所以我觉得推翻美国的操作系统垄断地位没那么简单,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和时间,以及非同寻常的智慧,不可盲目乐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