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辽朝也灭了不少小国,为什么辽就没有像宋那样顾虑武将做大的问题?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仔细琢磨一下,辽朝和宋朝在对待武将问题上的确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背后,是两个朝代不同的建国基础、统治模式以及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辽朝的特殊国情:骑马民族的天然制约与分封制度的独特应用

首先,要理解辽朝为何不像宋朝那样“顾虑武将做大”,我们得回到辽朝的根本。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社会结构和军事传统与汉族农耕王朝有很大不同。

1. 游牧传统的强大制约:
军事首要性与分散性: 契丹族以骑射为生,军事是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辽朝早期,很多重要的部落首领本身就是部落的军事统帅。这种天然的军事主导地位,使得权力分散是常态。皇帝本人也往往需要依靠强大的部落首领来维持统治,尤其是在征战四方的时候。
“共治”的意识: 辽朝虽然是帝制,但其早期带有明显的部落联盟色彩。皇帝的权力并非来自世袭的“天命”绝对化,更多的是在不同部落、不同贵族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共治”。这种权力分配的思路,使得大权独揽的武将很难形成真正威胁皇权的势力。
缺乏“寄生性”的文官集团: 宋朝之所以如此“顾虑武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继承了汉唐以来形成的文官政治传统。文官集团在宋朝势力庞大,他们对军事事务的掌控欲很强,同时又依赖皇帝的权力来制衡武将。辽朝则不同,其建国初期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文官系统并不发达,很多事务仍然由掌握实权的军事将领兼理。这意味着,皇帝的权力不完全是压制武将,而是需要与这些将领分享权力。

2. 分封制度的巧妙运用:
南、北院大王制度: 这是辽朝最核心的制度设计之一。辽朝在统治色目人和汉人方面,实行了“因俗而治”的策略。他们将朝廷分为南北两院。北院主要负责管理契丹本族事务,而南院则主要负责管理汉人和渤海人等其他民族。至关重要的是,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往往由皇室成员或与皇室有密切联系的贵族担任,他们既是皇亲国戚,又是军政大员。
“分而治之”的逻辑: 将全国的军事和行政权力分散到不同的贵族手中,并且让他们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负责一方的统治和军事。比如,著名的辽国“八部尚书”制度,就是将主要的军事和行政权力划分给各个部落的首领。这种做法虽然也可能导致地方权力膨胀,但它避免了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武将手中。
皇帝的“裁判者”角色: 通过设置几个大的权力中心(比如南院和北院的领袖),皇帝可以起到在这些权力之间进行制衡和协调的作用。哪个将领过于强大,皇帝就可以利用另一个将领来制约他。这种“制衡”而非“压制”,使得皇帝始终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裁判者”角色,而非被动的压制者。

3. 与宋朝在国情上的根本区别:
建国基础: 宋朝是在五代十国分裂之后,通过军事统一而建立起来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本人就是武将出身,他深知武将的厉害,也亲身经历过武将篡瓦砾的危险。因此,宋朝在建国之初就极其重视“重文抑武”的国策,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手段,从根本上限制武将的权力,将军事权力牢牢抓在皇帝手中,并由文官系统来监督和管理。
民族构成和周边环境: 宋朝主要是一个汉族为主的农耕文明国家,其主要威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辽、金、元)。为了抵御这些强大的外部压力,宋朝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而这支军队的统帅就容易成为潜在的威胁。辽朝则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其军队的组成和组织方式与宋朝不同。辽朝的军事力量是其民族力量的自然延伸,皇帝本身就是最高军事统帅,更需要依靠强大的将领来维持其军事优势,而不是试图削弱他们。

为什么辽朝“顾虑”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利用”武将?

辽朝的统治者并非没有意识到武将的权力问题,但他们的“顾虑”更多体现在如何管理好这些强大的军事首领,如何让他们为皇权服务,而不是像宋朝那样,将所有力量都放在如何将他们“打压下去”。

依赖军事力量扩张和防御: 辽朝虽然也存在内部的权力斗争,但其生存和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无论是征伐其他政权,还是应对来自其他民族的威胁,皇帝都需要依靠那些身经百战的将领。
贵族特权的延续: 契丹族的贵族体系决定了权力需要与这些贵族分享。皇帝需要笼络这些贵族,通过给予他们军事和行政权力,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外重内轻”的治国特点: 辽朝在管理外族和边疆方面,往往更加倚重具有军事才能的将领。这些将领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甚至可以形成事实上的藩镇。但只要他们能够维持边疆的稳定和对外战争的胜利,皇帝通常会容忍。

总结一下:

辽朝之所以不像宋朝那样顾虑武将做大,并非因为他们没有潜在的威胁,而是因为其民族特性、建国方式、统治模式和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都与宋朝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契丹民族的游牧传统和早期部落联盟色彩使得权力分散和共治是常态,而非像汉族农耕文明那样强调集权和文官主导。
南、北院大王制度等独特的政治设计,实际上是将部分军事和行政权力分封给有能力、有背景的贵族,并通过皇帝作为“裁判者”来维持平衡。
辽朝的对外扩张和防御需求也使其不得不倚重强大的军事将领,并以此为基础来维系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宋朝则是在一个高度成熟的文官政治体系下,因为深刻的“武将专权”的历史教训(如五代),而采取了极端“重文抑武”的政策,将限制武将权力作为立国之本。辽朝则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它依靠的是对军事力量的有效管理和分配,而不是一味地压制。这使得辽朝的统治结构和权力博弈模式与宋朝截然不同,也解释了为何辽朝在对待武将的问题上,表现出了与宋朝截然不同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辽没像宋那样顾虑武将做大的问题,唯一原因是你不了解情况瞎问。

辽的建国,就源于阿保机和其叔父,武将做大的篡权。

开国君主常年赦免造反,开国太后被军头逼得自断手腕。

第三位皇帝的即位,因为征伐中原的军头们,违反太后意志的拥立,还把开国太后软禁了

述律平太后系,N代掌权,东北之地,耶律曷鲁系的羽之父子相传,萧挞凛系三代包揽东京留守

前五个皇帝,宗室八成二五仔,造反年年有

第五位皇帝即位,前朝政治犯脱枷锁来鄙视,叔父造反还笑脸相迎,皇帝不仅没办法,还要给前朝政治犯和叔父当妹夫

第六位皇帝即位,述律平家的萧干,萧太后遇见叫爸爸,耶律曷鲁家的耶律斜轸,辽圣宗结为兄弟,韩家,辽圣宗叫爸爸。以萧太后和辽圣宗的雄才大略,都要喊爸爸,和臣子约为兄弟,正常的中原皇帝用得着这个?这里面哪个人,是敢随随便便杯酒释兵权的。。。

皇权成这样,怎么可能不顾虑,甚至可以说,辽国皇帝的很大精力就放在这上面了。最早分南北就是为了削弱贵族们,韩家和辽后族兴盛也是制衡这些人的体现,甚至没事在宫中寄养重臣的小孩,都是拉拢加培养感情的体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仔细琢磨一下,辽朝和宋朝在对待武将问题上的确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背后,是两个朝代不同的建国基础、统治模式以及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辽朝的特殊国情:骑马民族的天然制约与分封制度的独特应用首先,要理解辽朝为何不像宋朝那样“顾虑武将做大”,我们得回到辽朝的根本。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
  • 回答
    辽朝和金朝治下的汉族人,尤其是北方汉族,确实面临着一个是否“南渡”去宋朝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的现实因素,远非简单的“投靠”二字可以概括。我们得一点点来剥开,看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权衡利弊的。首先,咱们得明白,辽朝和金朝虽然是契丹和女真建立的政权,但它们统治的地域包含了相当一部.............
  • 回答
    关于辽朝和西夏“算不算中国”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历史议题,它触及到了我们如何定义“中国”这个概念。如果抛开后世的政治框架,仅仅从历史事实去梳理,我们会发现这不简单是一个“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首先,我们得说说“中国”这个概念本身是怎么演变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更多的是.............
  • 回答
    要论述辽朝和金朝的综合国力孰强孰弱,确实需要细细道来,不能简单套用列表。这两者都是在中国北方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王朝,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了各自的辉煌与局限。先说辽朝。辽朝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其国力强盛时期,疆域辽阔,东起辽河,西至阿尔泰山,北抵贝加尔湖,南至河北中部。辽朝的军事力量尤其值得称.............
  • 回答
    金朝之所以未能全盘继承辽朝的疆土,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金朝自身战略和实力上的考量,也与当时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辽朝残余势力以及宋朝的介入有着密切关系。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AI味”,回到历史的现场,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全盘继承”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指.............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辽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为何不被普遍认可,即使它灭亡了后晋王朝。这背后涉及了复杂的历史叙事、政治考量以及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辽朝的性质及其对中原政权的统治方式: 契丹民族的王朝: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辽朝是一个由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了历史叙事中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我们称呼那个长达三百多年的时期为“宋朝”,而不是“辽朝”呢?这背后涉及历史的复杂性、朝代定义的标准以及后世评价的侧重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那个时期的基本格局: 辽朝(9161125):由契丹族建立,占据了中国北部和东北部的大片.............
  • 回答
    耶律大石,一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不仅仅是辽朝的一位皇族成员,更是一位凭借着坚韧和胆识,在中亚的土地上,重新书写了“契丹”这个名字的传奇人物。辽朝,这个曾经横亘在北方草原的庞大帝国,在一系列打击下轰然倒塌,但耶律大石却如同凤凰涅槃,带领着一批忠诚的辽朝余部,踏上了一条艰辛而辉煌的征程,在中亚的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王朝命名的一些规律和历史背景。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宋国是“朝”,而辽国是“国”,而且还不是“辽朝”。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朝”和“国”虽然都指代政权或统治区域,但在古代的用法和含义上是有细微区别的,尤其是在被后世历史学家命名的时候。 一、“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因为辽、宋、金三个王朝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华夏”这个概念。要说哪个“更能代表华夏”,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主观性的判断,因为“华夏”的内涵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致地分析一下这三个王朝:一、疆域与统治范围: .............
  • 回答
    说起辽国和宋朝议和,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权谋、军事压力可复杂着呢。咱们得捋一捋,为啥一个号称“马背上的民族”的辽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跟那个偏安一隅的赵家宋朝达成协议。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辽国要议和,不是因为辽国弱到不行,而是因为战争对它来说,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得到的却未必能完.............
  • 回答
    辽国灭亡,那可是个天翻地覆的大事,一下子让百万契丹人没了家,他们都去了哪儿?这个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从头道来。话说辽国被金国给灭了,那是公元1125年的事。这帮契丹人,原本是辽国的主人,突然之间就成了亡国之人,这滋味可不好受。你想想,一个国家没了,皇帝没了,朝廷散了,几代人打下的江山,一.............
  • 回答
    提起辽国,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一个强大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草原帝国,是和宋朝对峙的那个显赫一时的政权。那么,辽国到底有多强大?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在军事力量上,辽国绝对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辽国的核心是契丹民族,他们以骑兵见长,骑射技艺冠绝天下。想想看,一支支身披锁子甲,手持弓、.............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问题。很多人会觉得,既然辽和金在军事、经济上都曾压倒宋,为什么反倒比宋灭亡得更早?这里面有很多值得细品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更强”就能一概而论。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一、 辽和金“强”的根源与基础首先,我们得承认,辽和金相较于宋,在特定历史时期,确实拥有让.............
  • 回答
    辽和北宋这对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特例”的朝代,它们没能实现统一,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与其说是它们的“特例”导致了未能统一,不如说是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两个政权各自的内生问题,共同促成了这种格局。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那会儿可不是一派一派“统一全国”的简单逻辑。首先.............
  • 回答
    辽国耶律氏与萧氏之间世代联姻的现象,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下,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有效的巩固统治的方式。这种做法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原因,但同时也确实存在着遗传学上的隐患。政治与权力联姻的必然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在古代的王朝更迭中,特别是像契丹族这样新兴的强大政权,内部的稳定和.............
  • 回答
    辽、金、蒙古,这三个游牧民族政权,在中国北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都以精湛的骑射功夫和勇猛的战斗意志闻名于世,但细究其战法,却各有千秋,也各有其历史渊源和演变。要说它们的异同,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核心兵种与作战方式:骑兵的“变奏曲” 辽:重骑与轻骑的结合,阵法精妙 辽朝军队最显.............
  • 回答
    谈到辽、金时期汉人的生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两个王朝统治下的汉人,其生活状态既有共通之处,也因时间、地域和民族政策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开,看看从辽朝建立到金朝覆灭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汉人们是怎样在异族统治下生存、发展,乃至传承文化的。辽朝治下汉人的生活:在适应与被.............
  • 回答
    辽国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故事,远非简单一句“昏庸”就能概括其末代皇帝天祚帝。虽然正史对他的评价确实带有不少负面色彩,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辽国走向灭亡,是内忧外患、积重难返的结果,而天祚帝,不过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要理解辽国为何灭亡,我们得先看看它辉煌了多久,以及它的根基究竟.............
  • 回答
    辽、金、西夏,这三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政权,虽然常被放在一起提及,但各自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冷知识”。它们不像汉唐那样家喻户晓,但细究起来,却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趣味。 辽:不止是骑射,还有“契丹八音”的浪漫提起辽,我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大多是“马背上的民族”,是骁勇善战的契丹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