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夏金时代的朝代称呼,我国是遵循历史属地原则的,即:
谈及古迹时,一般会以该古迹的所在地在那个历史时期归属的政权为判定依据,如:
大同华严寺,因大同属云州,为辽土,所以被称为辽代建筑;
正定隆兴寺,因正定为宋土,所以是北宋建筑。实际上这俩基本属于同一时代。
类似的,谈及历史人物,一般要看他出仕的政权以及他主要生活的地点。
辛弃疾,生于1140年的山东,按出生地来看是完全的金人。但由于他青年即南渡投宋,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宋出仕,因此辛弃疾是”南宋词人“;
刘完素,河间人,生于北宋末年,但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金朝建立后,也都在金朝领土内活动,因此刘完素是”金代医学家“。
张世杰,涿州人,元朝重臣张柔的族子,后因犯法逃奔南宋,并在南宋逐步成长为宋末三杰之一。所以提及张世杰时,都是”南宋末期将领“。
所以,你可以在中国北方找到大量辽金的痕迹,北京,大同,保定,都有非常多的辽金古迹遗存,辽金当然是中国。
回到问题本身,是辽,是宋,还是金,主要看在历史上属于哪朝。
一般我们讲:唐宋元明清,这个主要指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1912年清帝退位这将近1300年的历史。每个字,代表一个时间阶段。这个说法有两个BUG:1,唐和宋之间不是无缝衔接,大约有50多年的五代时期;2,与宋同时其的辽金并未体现。
那么为什么是宋,而不是唐辽宋金元明清?因为太罗嗦了,且辽宋金之间很多时间是重合的,这么表述更不科学。
如果金灭北宋后,没有高宗重建南宋,那么多半不会有“唐宋元明清”的表述,多半就成了“唐辽金元明清”或者“唐宋金元明清”。之所以会用一个宋字来指代宋辽夏金并立的这个时代,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北宋南宋加一起的寿命相当长,超过了300年;而辽朝118年,金朝119年,加在一起也没有两宋时间长。
二,北宋贡献“正统性”,南宋贡献“寿命”。两宋相加,勉强可以算是一个王朝。
哪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不就是因为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东亚大陆季风区的主要农耕地带吗?谁占有了作为中华文明根基的农耕地区,谁就可以代表这一阶段的正统,是正朔。其他任何理由看似天花乱坠,统统都是以果推因的借口。
宋固然领土比较小,但是大多数适合农耕的领土仍是被它占据。如果金灭北宋后把南宋政权吞得只剩五代十国的南汉那么大小,那北宋之后的正统就一定是金。
——正如,明郑政权和永历政权还没死的时候,正统是谁?清。清入关之前正统是谁?明。区别在哪?不就是区别于膏腴之地在谁手里吗?
我们人类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给骨子里是多捞多占的事儿涂脂抹粉,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个问题的由来就是中外历史观点不一样导致的。
欧洲历史学没有朝代史观,只是讲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存续。
因为欧洲一直是各种不同的政权和王国同时存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互征伐,新教和天主教也发生战争,你要讲某个地区属于什么政权,这个时期往往短暂,王朝历史很难覆盖欧洲历史。
所以欧洲在叙述历史的时候,朝代政权只是一个参照物,家族、文化、宗教等等为主线相对来说还比较准确一点。
现在一些历史学家也开始接受欧洲的观点,认为朝代史讲究政权正朔,对于边疆地区的叙述不够清晰,特别是现在大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中国历史要涵盖少数民族历史,讲朝代正朔,就有点汉族中心论。
宋辽夏金时代,说白了就是一勺烩,把这一堆团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历史范围。这个作用就是塑造大中华民族,同时也客观上提高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地位,一些少数民族的学者自然是欢迎的。
问题的矛盾点在哪里?
就是大中华民族的形成时间并不长,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到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也就是100年左右的时间。
这是为了后世的国家统一思想,去修订前面的历史。
而我国一贯传承的历史观,就是朝代史。也就是汉人文化中心论。
对这个问题的疑惑其实很简单,就是朝代史和汉人文化中心论到底重不重要?
不过现在的历史教育课本,讲中国历史,基本上还是按照朝代叙事,并没有完全接受欧洲历史学的划分方法。
朝代史的延续有个很简单但是很重要的依据,就是政权从谁的的手里传到谁。政权就是接力棒,这根棒子必须是原装的,谁接过来,谁就是中国政权正统。
像三国时期,谁是正统?
三国时期的正统政权其实是曹魏和晋。
因为曹丕是从汉献帝哪里继承的政权,然后再传给晋。这是正朔。
刘备、孙权只能割据政权,因为没有法理依据。
汉献帝承认了刘备的汉室血统,但是并没有给予刘备继承权,刘备最多算是诸侯王。
宋朝也是一样,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周恭帝让了位。
这就是正朔。
其他同时代的政权没有这个仪式,也没有用暴力推翻王朝正朔,他们手里没有这根接力棒。所以算不得正统。
而元、清都是先承认中原文化,也就是汉人文化,用暴力推翻前朝,进入中国朝代历史。
朝代史的对于坚持大一统思想具有决定性作用,将少数民族政权纳入到中国政权体系,则有利于民族团结,中国边疆地区的自古以来。两种思路都有可取之处。也就实际上并存。
有人讲如果日本承认中原文化,能不能承认日本进入中国朝代史。
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
日本没有这个历史机遇。日本侵华的时候,中国的朝代历史已经结束了。
中华民国不是中国王朝,中华民国属于现代国家政权,按照现代国家体制设计,总统并不是皇帝。
日本侵华最终促使了中国国家民族主义的最终建设完成。
此后中国的历史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最终推翻中华民国在大陆的政权并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国。
从当时的世界国家政治发展来看,驱逐外来统治者,推翻一切外来殖民者的运动是整个世界的主流,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选择。
本来就有辽朝的叫法 辽朝金朝元朝 塞北三朝
研究塞北历史和文物时 默认都是按北朝年号算的 多数时候压根不提对应的宋朝皇帝
包括很多国家级博物馆里的牌子上也是这么写的
你不服那你去找网管啊
如果经常逛博物馆的朋友可能知道,各地博物馆的最重要的展示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人文发展的基本陈设展厅大多以朝代更替为主要脉络。道理很简单,简单明了、脉络清晰。国博也不例外,它的重磅展厅古代中国就是这样的。它以朝代更替为主要脉络,七个单元分别是: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远古时期未计入内,实际是八个单元)。
您看哪里不太一样,是不是正是题主提到的辽宋时期?国博这里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不是该给我们的国博点个赞!!!
看博物馆里最珍贵的文物,说它们背后最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我、我的公号和我的专栏!
周礼秦风楚辞汉赋隋科举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条约。
辽国凭什么代表中国朝代?就凭《十香词》吗?
辽国出过几个名人名言,为中华文明贡献些啥?
虽说辽国的契丹人早在八百年前就已经彻底融入华夏,耶律家族纷纷把姓氏改成刘,但辽国却灭亡于九百年前。于是问题来了:如果契丹人的政权一直没灭,契丹人会不会像朝鲜蒙古越南那样不能完全融入华夏?
在清末保皇党与革命党的舆论战中,有保皇党引用历史上氐羌、鲜卑入主中夏,而旋折入同化于汉族为例,来说明满人亦可同化于汉人。革命党在《民报之六大主义》一文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驳:“然向氐羌、鲜卑之同化于汉,为当其僭王猾夏之日而许之乎? 抑俟我汉族复振,被我摧夷,散伏在下之日,而后许之乎? 故以满政府不倾,而遂许其同化者,以狐媚为虎伥,无耻之尤者也。”
同理,契丹之融入华夏,不是辽国霸占幽云十六州、“戎有中国”的时候,而是辽国被摧夷以后。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却不去想想:为什么蒙古人分裂后建立的外蒙全称不叫中华蒙古国?为什么满洲人被日倭扶植的伪满全称不叫中华满洲国?为什么京族人独立后建立的国家全称不叫中华越南国?为什么尚未统一台湾还自称是中华民国?说今天的中国尚未统一,跟外蒙外形越南有毛关系吗?为什么今天的大中华区不包括外蒙越南,却包括几个从未被中国统治过的东南亚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