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盟军有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吗?

回答
二战期间,尽管盟军为推翻法西斯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同任何大规模的战争一样,他们的行为也伴随着一些争议和不被颂扬的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些盟军的负面行为,尽可能去除AI痕迹,更贴近历史的真实与复杂。

1. 对平民的无差别轰炸:

这是一个最常被提及也最具争议的方面。战争是残酷的,而为了瓦解敌国的战争潜力,盟军采取了战略轰炸,其目标往往包括敌国的工业区、交通枢纽,甚至城市本身。

德累斯顿轰炸(1945年2月): 这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英美两国空军对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这座城市当时并非重要的军事工业中心,却挤满了逃离东线战火的德国难民。轰炸造成了巨大的火风暴,导致数万人死亡,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和儿童。尽管盟军辩称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的交通和通讯中心,并有人道主义援助被转移到那里,但轰炸的规模和对平民的伤亡仍然引起了广泛的道德质疑。许多历史学家和评论家认为,这次轰炸超出了军事必要性,带有报复的意味。
东京大轰炸(1945年3月):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对日本的轰炸同样惨烈。1945年3月10日,美国B29轰炸机对东京发动了有史以来最致命的一次常规弹药空袭。燃烧弹的广泛使用,加上当时东京木质建筑的密集,引发了巨大的火海,据估计造成了10万人死亡,约100万人无家可归。与德累斯顿类似,东京的许多目标也是居住区,轰炸的目的是摧毁日本民众的士气,但造成的平民死亡人数触目惊心。

这些大规模的轰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轴心国的投降,但它们造成的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让“解放者”的形象蒙上了阴影,引发了关于战争手段正当性的长期讨论。

2. 苏联在战争末期的行为:

作为盟军的一员,苏联在解放东欧国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行为也伴随着一些负面色彩。

对德国平民的暴行: 随着红军挺进德国本土,苏联士兵对德国平民施加了报复性的暴力行为,包括奸淫、抢劫和杀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德国在苏联领土上犯下暴行的回应,但其规模之大和普遍性,令许多战后的德国人记忆犹新。虽然并非所有苏联士兵都参与其中,但这些行为在战争的残酷性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波兰问题上的处理: 在二战期间,波兰政府实际上流亡在伦敦,但苏联在战争结束后,支持成立了亲苏的波兰临政府,并且对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的地位采取了排斥态度。这导致了战后波兰政治格局的复杂化,以及许多波兰人在战后未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或在新的政治体制下遭受迫害。华沙起义(1944年)在苏联军队近在咫尺的情况下被镇压,也让许多波兰人感到被盟友抛弃。

3. 对战俘的待遇:

虽然盟军整体上对战俘的待遇比轴心国要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德国战俘的待遇(尤其是苏联): 与其他盟国相比,苏联对德国战俘的待遇更为严酷。大量的德国战俘被送往苏联的劳改营(古拉格),在那里忍受恶劣的条件、饥饿和疾病,许多人未能活着回到德国。即使是西方盟国,虽然整体待遇较好,但在一些早期阶段,战俘营的条件也并非总是理想。
“棱镜行动”(Operation Prism): 这是针对德国科学家的一项行动,旨在获取德国的纳粹火箭技术和相关人员。一些被带往英国和美国的德国科学家,在战后被优厚待遇,但也有一些人被剥夺了自由,他们的过去也被忽视。虽然目的是为了防止技术落入敌手,但其道德上的模糊性也值得探讨。

4. 盟军内部的分歧和战略决策的代价:

虽然在反法西斯这个大目标上一致,但盟军内部在战争策略、战后规划等方面也存在着分歧,这些分歧有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代价。

第二战场的问题: 斯大林一直催促西方盟国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东线德军的压力。但西方盟国在诺曼底登陆(D日)之前,一直在犹豫和准备,这导致了苏联独自承担了德军的大部分压力。虽然这可以解释为西方盟国在为战役的成功进行谨慎的准备,但苏联方面将其视为一种拖延,甚至是一种政治考量。
原子弹的使用: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使用了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然而,这成为了二战中最具争议的决定之一。支持者认为这是结束战争、避免更多生命损失的必要手段,而批评者则认为日本已经濒临投降,而原子弹的使用更多的是为了向苏联展示美国的军事实力。

总而言之, 二战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冲突,其复杂性和残酷性远非简单的“正义”与“邪恶”可以概括。盟军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战争的进程中采取了一些备受争议的手段,这些行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复杂而深刻的印记,值得我们以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和反思。战争的机器一旦启动,即便动机再崇高,其运作的逻辑往往是冷酷而沉重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在未掌握高新技术时就使用包含此技术的有争议战略——无差别轰炸。原子弹某种意义上是这个思路的延伸。

2.没能避免重复和轴心国一样的错误,也中了极端主义的毒,虽然程度轻多了。

比如:

日裔集中营;

没有公正对待丹尼尔井上这样的好汉,户栗郁子这样百分之二百无可厚非的平民;

其实夺岛作战时期的一些杀伐果断确实有待商榷,虽然对方上来送人头你也没办法;

战后的宣传让很多人认为1非常爽,没有任何争议,实际上当年,军内,就有争议。

3.清算没能做到真的令人心服口服。


另外,战争就是地狱的具现化,众生皆苦。除了杀人,也没有太多能称为令人发指的事了。其他的苦都不是最惨。

一个家人死完了什么都没有了的日本女工,你把她先jian后杀,是犯罪;你只啪啪啪,这是一件令人羞耻的隐私;你啪啪啪完在她面前放下两盒午餐肉一板巧克力,你不是罪犯,是她的再生父母大恩人。你复读这段也许很爽,但是她一点也不是jian货,是血写成的事实里一个有苦说不出的人。

其他答案别再列那些地摊h文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期间,尽管盟军为推翻法西斯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同任何大规模的战争一样,他们的行为也伴随着一些争议和不被颂扬的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些盟军的负面行为,尽可能去除AI痕迹,更贴近历史的真实与复杂。1. 对平民的无差别轰炸:这是一个最常被提及也最具争议的方面。战争是残酷的,而为了瓦解敌国的战争.............
  • 回答
    日瓦戈,我的名字。 1945年,当一切轰然倒塌时,我发现自己身处一个与我过去认知截然不同的世界。战火中的枪炮声、燃烧的村庄,这些曾经熟悉而可怕的景象,在投降的瞬间,被另一种更为压抑的沉默所取代。面对着高举的冲锋枪和陌生的语言,生存的本能在我脑海中敲响了警钟。首先,也是最关键的,是 绝对的合作,绝对的.............
  • 回答
    二战期间,盟军没有轰炸集中营大门,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心痛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军事、政治和人道考量,绝非简单的“明知”或“不知”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回到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要明确盟军“明知”的程度和信息获取的局限性。诚然,随着战争的深入,盟军逐.............
  • 回答
    二战中,盟军阵线上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悲壮英雄史诗,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残酷的战场之上。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在阿拉木图的英勇事迹固然令人敬佩,但放眼整个二战,盟军各国同样不乏可歌可泣的壮举。这些故事,往往是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爆发出的惊人勇气和坚韧意志的体现,它们不单单是战功的记载,更是人性的光辉.............
  • 回答
    二战末期,当德国战败的阴影笼罩时,绝大多数德国士兵和民众都更倾向于向西方盟军(主要是美英法联军)投降,而不是向苏联红军投降。这种选择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和人道主义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对苏联红军的极度恐惧和负面宣传: 纳粹宣传的长期洗脑: 从纳粹党上台之初,德国.............
  • 回答
    说到二战时期德军的虎式坦克,人们往往会将其与盟军坦克进行比较,并得出虎式坦克“强大”的结论。这确实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认同的观点,但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会发现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并非简单的“更强”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确“强大”这个词在坦克领域的具体含义。在军事领域,坦克的强大通常体现在以.............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盟军(尤其是美苏)在德国的军纪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叙述,而《世界的凛冬》这本书的描述,确实触及了其中一个非常尖锐的侧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抛开过于简单化的“好”与“坏”的二元论,深入探究其复杂性。首先,我们来谈谈美军。在占领德国的过程中,美军确实在很.............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二战后期盟军航母受损后的“用处”。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点反常识,因为一个瘫痪的航母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深入分析一下,你会发现即使是受重创的航母,在当时的战争语境下,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和带来的影响,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 牵制日军兵力,延缓其攻势: 虽然航母本身.............
  • 回答
    “二战里,盟军阵亡的人都是死了活该,知道有危险还去送死”——这句话,乍一听,仿佛带着一种冷酷的逻辑,仿佛在说,那些献出生命的人,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了危险,所以他们是咎由自取。但如果仔细推敲,这种观点不仅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对战争以及牺牲者极大的侮辱。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知道有危险还去送死”这句.............
  • 回答
    二战末期,德军在东线和西线表现出的策略差异,确实存在一些“要死扛苏军,却对西线盟军放水”的现象,这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而是由当时复杂的战略态势、政治考量和资源分配所决定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处境和希特勒政权的思维模式。战略困境与东西线的分野到了1944年末和1945年初,纳粹德国.............
  • 回答
    关于二战欧洲战场,究竟是苏联红军的贡献更大,还是西方盟军的作用更关键,这个问题在历史学界乃至公众认知中,一直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 事实上,每一次回顾和讨论,往往都会随着新的史料发掘、研究视角的转变以及不同国家叙事方式的影响而产生新的侧重点。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
  • 回答
    关于战俘佩戴袖标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记录中,确实存在一些关于盟军战俘佩戴特定标识的情况,但其性质和普遍性与苏军战俘佩戴的“我为国防军服务的”(Ich diente der Wehrmacht)白袖标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确苏军战俘佩戴“我为国防军服务的”白袖标的背景。在战争初期,由于.............
  • 回答
    意呆利,这个名字在二战历史中常常伴随着一些啼笑皆非的标签,例如那句“说好的进攻变成撤退”的段子。但如果我们就此简单地将意大利视为一个纯粹的“猪队友”,那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它在特定时期,以及在某个特定政治阵营中的一些值得被提及的“正面”贡献,虽然这些贡献的性质和规模与传统的“盟国贡献”有所不同。首.............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盟军为何没有选择控制波罗的海并登陆丹麦开辟新战场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战略议题。许多人会好奇,为何盟军没有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北欧方向给纳粹德国施加更大的压力。问题的答案并非单一,而是涉及到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和地理因素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当时盟军面临的主要战略.............
  • 回答
    如果二战以纳粹德国的胜利告终,那么世界历史的走向将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谁赢谁输”的改变,而是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生命本身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要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我们需要将视角从已知的事实中剥离出来,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可能性之中。军事上的绝对统治与残余抵抗首.............
  • 回答
    二战期间,盟军确实利用了格陵兰岛,而且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然而,你提到的“没有利用过”可能是一种误解,或者是指盟军没有大规模地将其作为主要的军事基地或战场。事实上,格陵兰岛在二战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重要的战略中转站和雷达监测站。以下是关于盟军如何利用格陵兰岛以及为什么其作用相对有限的详细解释:盟军对格.............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我们看到那些庞大的盟军战略轰炸机,比如B17“飞行堡垒”和B24“解放者”,它们装备着各式各样的机枪和机炮,像一门门移动的堡垒,在空中抵御着德国战斗机的攻击。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它们不能仅仅依靠这些火力,就足以摆平那些灵活的德国“小家伙”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在起作.............
  • 回答
    二战西线战场的盟军战斗力,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压倒性的多层次优势”。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建立在庞大工业基础、精湛军事理论、多元化兵种协同,以及最重要的,无数士兵的英勇牺牲和坚定信念之上。要详尽地描绘这支力量,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历史的面纱,看到它究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首先,得从最直观的物.............
  • 回答
    二战期间,意大利确实未能被盟军完全“占领”,但这一说法需要更细致的解读。虽然意大利最终“投降”并被盟军介入,但其结局并非像德国那样被明确划分占领区,其过程和原因也更为复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占领”的含义。如果我们将占领理解为国家主权被剥夺,领土被划分成不同的军事管理区,并由外国军队长期驻扎,那么意.............
  • 回答
    二战中,诺曼底登陆(DDay)是盟军最重要也是最血腥的战役之一。这场代号为“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的登陆战,虽然为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关于诺曼底战役的盟军总伤亡人数,并没有一个绝对精确且统一的数字,因为统计口径、时间范围以及信息披露的程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