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盟军为什么明知道犹太人受苦但没有炸开集中营的大门?

回答
二战期间,盟军没有轰炸集中营大门,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心痛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军事、政治和人道考量,绝非简单的“明知”或“不知”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回到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从多个角度来审视。

首先,要明确盟军“明知”的程度和信息获取的局限性。

诚然,随着战争的深入,盟军逐渐掌握了纳粹集中营的恐怖真相,包括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事实。情报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幸存者的证词、逃亡者的报告、盟军侦察机拍摄的照片(虽然初期对集中营的明确判断可能存在模糊),以及德国战俘的口供,逐渐拼凑出了纳粹暴行的全貌。像奥斯维辛这样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其作为灭绝营的功能虽然在战前和战争初期可能不为人知,但到战争后期,其作为劳役营和关押政治犯、犹太人并进行残酷对待的场所,已经是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的。

然而,“明知”并不等于拥有可以精确执行的战术信息。盟军指挥部需要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情报,例如集中营的确切位置、内部防御工事的布局、守卫力量的规模和配置、以及最重要的——营房内被囚者的确切人数、他们所处的具体位置,以及轰炸可能造成的附带损伤。战争时期,情报的获取是极其困难和危险的,而且情报的解读和验证也需要时间。即使有关于集中营的报告,也很难迅速且准确地确定一个目标是否能够被安全有效地轰炸,以达到“救人”的目的。

其次,军事行动的优先级和战略考量是决定性的因素。

二战是一场全球性的、规模空前的战争。盟军的首要目标是击败纳粹德国,结束战争,解放被占领的欧洲。军事行动的每一个决策都必须在极其有限的资源和巨大的军事压力下进行权衡。

战略目标压倒一切: 盟军的战略规划是摧毁德国的战争机器,例如工业设施、军事基地、交通枢纽等,这些目标被认为是直接影响战争进程、缩短战争时间、减少整体伤亡的关键。轰炸集中营这样一个“战术性”的目标,虽然人道上令人发指,但在宏观战略层面,其对整个战争进程的影响被认为不如摧毁德国的军事工业能力大。
资源分配的现实: 空军拥有有限的飞机、炸弹和飞行员。每一次出击都需要精心策划,以达到最大的战略效益。将宝贵的军事资源用于轰炸一座可能已接近废弃或作为集中营使用的特定地点,而非前线的军事目标,这在军事上是难以被“合理化”的,尤其是在资源紧缺的战场上。
“救人”的战术难度: 即使盟军决定轰炸集中营,其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首先,集中营通常位于军事设施附近,或者本身就有一定的防御工事,这就意味着轰炸任务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会大大增加。其次,集中营的建筑结构往往是分散的,即使炸毁部分围墙或建筑,也很难保证能“打开大门”救出所有被囚者。反而,错误的轰炸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压死更多囚犯,或者激怒守卫,导致更大规模的屠杀。

第三,直接轰炸“大门”这一行动本身存在的逻辑困境。

“炸开集中营的大门”这个说法,从军事行动的角度来看,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集中营不是一个简单的门,而是由高墙、铁丝网、瞭望塔、机枪巢和武装守卫组成的严密防御系统。

精确打击的难度: 即使是现代战争,精确打击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保证。在二战时期,虽然盟军的轰炸技术在不断进步,但要在复杂的集中营内精确地炸毁“大门”而不伤及周围的被囚者,难度极高。轰炸的目标可能是围墙、守卫塔,甚至是监狱建筑本身,但“打开一扇门”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军事目标,而是一个救援行动的结果。
救援行动的配套需求: 即使大门被炸开,如何确保被囚者能够安全逃离?集中营周围可能还有成千上万的武装士兵,他们会立即进行镇压。盟军的飞行员无法直接进入集中营进行地面救援。如果仅仅是炸开大门,很可能只会导致一场更惨烈的屠杀,被囚者在逃跑过程中被守卫乱枪射杀。
改变敌方行动的困境: 纳粹德国的集中营系统是高度军事化和组织化的。摧毁一扇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纳粹想要消灭犹太人的意图。一旦被囚者发现逃生机会,守卫很可能会采取更严酷的措施,例如集体处决,或者将剩余的囚犯转移到其他更隐蔽的地方。

第四,解放集中营的策略和实际行动。

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轰炸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盟军对集中营内的苦难袖手旁观。盟军的解放策略更侧重于:

军事进攻直接解放: 随着盟军在战场上的推进,许多集中营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而被直接解放。例如,苏联红军在东线推进时,解放了奥斯维辛等集中营;西方盟军在西线推进时,也解放了其他一些集中营。这是一种更直接、更有效、风险也相对较小的“解放”方式。
情报收集和揭露: 盟军在战争中积极收集关于集中营罪行的证据,并在战争结束后,通过纽伦堡审判等方式,将纳粹的罪行公之于众,追究责任。
人道主义援助: 在解放集中营后,盟军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救援和医疗援助工作,帮助幸存者恢复健康,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庇护和帮助。

总结来说,盟军没有“炸开集中营的大门”,并非因为他们对犹太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而是因为在残酷的战争现实中,这种行动在军事上是极不现实的,并且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灾难性后果。 军事行动的决策必须以赢得战争为首要目标,并且要在资源允许和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进行。直接轰炸集中营“大门”的设想,过于理想化,忽略了战争的复杂性、情报的局限性、军事资源的限制以及人道救援的配套需求。盟军的战略是将纳粹德国整体击败,而这种击败最终带来了集中营的解放。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反思的惨痛历史,它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即使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意图,也需要审慎而现实的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炸弹并不能说炸哪就炸哪,像你说的专门炸围墙、铁路、大门这种目标现在的导弹很多都不一定有这精度,二战的军事技术水平下空军没有这种外科手术般的精度,换个角度想真能达到这精度也应该是先炸纳粹的高官们和集中营的看守。二战的时候想要炸小目标只能靠多扔炸弹,那到时候可能反而还是集中营里的犹太人死的更多,这么干又和纳粹有啥区别呢。

user avatar

在我看来是有三个问题导致了这种结果

第一,轰炸精度不够。

二战时期没有专门对地的指导炸弹服役,所以轰炸主要靠普通航弹。水平轰炸相对安全性较高,但是精确度相当的差,早期1941年按照英国皇家空军自己的说法半数左右的炸弹会落在距离目标5公里之外的地方,即便到后期水平轰炸同样是出了名的低精度,最典型就是诺曼底登陆战针对各个滩头进行的轰炸几乎完全没击中目标,还有就是之后的一系列误炸事件。

俯冲轰炸精度高,但是俯冲轰炸机/攻击机/战斗轰炸机相对于多引擎轰炸机飞行高度低,容易被发现和被防空火力袭击,航程也有限。

第二个问题就是即便把集中营炸了,囚犯从集中营跑出来之后怎么办。很难说这些囚犯在长期的营养不良和重体力劳动之后有足够的体力逃脱德军追捕,况且还有可能引起德国报复性处决囚犯。当然盟军针对战俘营采取过类似的行等我,但是在此之前盟军是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与当地抵抗组织联系,而且跑出来的主要是被俘的飞行员,数量不多。在没有当地抵抗组织帮助下冒失的炸开战俘营,最后能得救的囚犯恐怕少之又少。

最后一个,按照我现在手头上的资料,英美虽然得到了一部分有关犹太集中营的消息,但真正确信是在诺曼底登陆后解放数座集中营之后。而且相当一部分集中营地处偏僻地区,确定位置难度不小。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虽然纳粹政权自建立起就是典型的反犹主义,对犹太人进行了一系列迫害,但是真正开启大规模有组织的灭绝行动是到1943年左右,在此之前的“水晶之夜”主要是针对犹太店铺,教堂的劫掠,并非以杀死犹太人为首要目标。

简单来说,第一难度大,第二未必有效,最后不清楚不知道

user avatar

二战的轰炸精度很低的。

低到什么程度呢?

加贺号是247.76m*32.5m的大船,相当于把足球场削一半然后长边拼在一起。麦克拉斯基在中途岛的时候带了25架俯冲轰炸机去炸她,结果命中几颗呢?

4颗。1颗1000磅3颗500磅。

要知道俯冲轰炸已经是二战中能破坏加固结构的空中轰炸中精度最高的了。更何况盟军能用的只有精度更低的高空水平轰炸机和配套的护航战机。用高空水平轰炸机炸地面加固目标的结果是什么呢?


(来自战列舰吧,侵删)

(当然大部分火力是海军马鹿输出的,不过空军也去掺合了)

这是龙骑兵行动前对土伦港炮台的清除行动。这次行动消耗了809枚500磅和1000磅炸弹,8698发舰炮炮弹,其中超过1400发在8寸以上。看起来这两门炮被炸得很惨(旁边的确被炸得很惨),然而两门炮只损坏了一门,另一门还可以继续正常使用。

所以想用水平轰炸机炸大门?更可能是直接把牢房一起炸了。

再者,就算把牢门炸了,囚犯能逃到哪里去?多少人能逃得过守卫的机枪?逃出去后,多少人能徒步在随时可能被抓的德国境内碰运气找到能躲过搜查的村庄?炸开大门最多引起一阵骚动,没有受到过训练的人的组织的话,连门都出不去。

user avatar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不愿意过度升级战争,于是要求轰炸鸭绿江大桥时只炸朝鲜一边,不炸中国一边。

空军表示这是在逗我吗?

但精确空袭还是需要的。美国飞机飞低空,先飞一轮气流吹飞伪装物,再飞一轮贴脸空袭辎重车。精度是真高,也让志愿军除了传统的高射炮以外,还取得了“手雷炸飞机”“绊索绊飞机”等花式成就。

后来美军痛定思痛,搞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了。


二战时期轰炸精度更差。德国防空力量威胁更大。除非你抱有“牺牲飞行员也没关系”和“炸死囚徒就当安乐死”的觉悟。否则空袭大门这种事情趁早少想。

user avatar

我记得《辛德勒的名单》的结尾。


被解救出集中营的犹太人问苏联红军战士:我们去哪儿?

红军战士说:别往东边去,那儿的人恨你们。

过了几秒钟红军战士又说:如果我是你们的话,我也不会往西走。



英法,苏联,美国,他们打败德国,是为了他们自己,既为了仇恨也为了利益。唯独没有人在乎犹太人。

实际上,当时整个欧洲都反犹。

对犹太人的惨状的宣传和同情,只不过是为了站在道德高地上对德国再踏上一万脚。


让他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去让犹太人获得解救?可能吗?

他们中有一些人巴不得德国能在灭亡前把犹太人都杀干净呢。



这也是后来以色列建国后,全民皆兵武德充沛的原因。无数次深刻的历史教训,让他们明白在别人的国家里,即使自己再有钱,也只是待宰的肥羊。


二战作为一场天翻地覆的世界大战,带着脑子细读历史,真的能帮我们看清楚很多东西。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


如果一个民族遇到强敌入侵,男人基本上都战死,女人是选择投降还是继续战斗

zhihu.com/question/3042


我们看到以色列的女性用参军和牺牲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因为她们知道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她们连做性奴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是放弃自己的民族认同转而为战胜者生育后代了。

user avatar

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中国志愿军俘虏了美军,关在后方战俘营,让美国战俘用自己的方式标明了战俘营。


盟军的回应是啥?盟军认为那是中国的障眼法,认为下方的战俘营实际上是志愿军军营。

盟军自己无视日内瓦公约,也不相信别人遵守,结果是凝固汽油弹直接往下扔,战俘营一片火海,变成人间炼狱。盟军亲手把自己的士兵变成了圣诞节烤火鸡。

几次轰炸后炸出了一批战后拒绝回美国的士兵,战后被安排在中国定居工作。


盟军对自己的战俘都这个态度,又怎么会特意救犹太平民呢,没把集中营炸了就是万幸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