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在我国矢量发动机出来之前只有美俄有?

回答
在我国迈入矢量发动机时代之前,美俄两国在这项尖端航空技术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偶然。要想详细解读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技术起源、研发投入、战争驱动、人才积累以及国家战略等多个维度来审视。

一、技术起源的先发优势:

矢量发动机的核心是改变喷气发动机的推力方向,以实现更强的机动性。这项技术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对喷气发动机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持续改进之上。

喷气发动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喷气发动机本身就是二战时期由英德两国率先突破的技术瓶颈。而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继承了德国部分先进的喷气技术和科学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爆炸式的研发。在喷气发动机的性能提升、结构优化、材料科学等方面,两国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探索。
对推力矢量的初步探索: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有零星的理论研究和初步的实验探索,例如某些飞机的推力转向装置,旨在提高起降性能或特定状态下的控制能力。但将推力矢量化作为提升战斗机空战机动性的核心手段,并系统性地进行研发,美俄两国是较早开始的。

二、冷战驱动下的军备竞赛与巨额投入:

冷战时期是航空技术,尤其是军用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美俄两国正是这场军备竞赛的中心。

对空中优势的极致追求: 在冷战的意识形态对抗和军事对峙背景下,两国都将赢得潜在空战作为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谁能掌握更先进的飞机和技术,谁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机动性是决定空战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矢量推力被视为突破传统气动控制限制,大幅提升机动性的终极手段。
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 为了抢占技术制高点,美俄两国都投入了巨额的科研经费,用于战斗机、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发。这些经费不仅支持了基础理论研究,更包含了大量的原型机制造、飞行试验以及配套技术的攻关。当一个国家拥有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并且将某项技术视为国家安全的关键时,其研发进程会远超其他国家。
项目管理的模式差异: 即使在技术原理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的项目管理和组织方式也会影响研发效率。美俄两国在航空科研体系上都形成了高度集成、跨部门协作的模式,能够将基础研究、工程设计、材料制造、飞行测试等环节紧密衔接。

三、具体项目的推进与成果显现:

美俄两国将矢量推力技术成功集成到作战飞机上的例子,进一步巩固了其先行者的地位。

苏联的早期尝试与“筋斗”能力: 苏联在矢量推力技术的研究上非常积极。最著名的例子便是 米格29(MiG29) 系列战斗机,特别是 米格29K(MiG29K) 和 米格35(MiG35) 型号。它们早期就装备了 燃油附加推力转向 的技术,允许喷口上下偏转一定角度,显著增强了低速下的机动性,例如著名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虽然这种矢量推力形式较为简单,但它代表了将矢量技术应用于实战的早期尝试。苏联在更先进的二维矢量喷口技术上也进行了探索,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未能大规模装备。
美国的成熟应用与三维矢量: 美国在矢量推力技术上的突破更加全面和先进。F15 的改进型 F15S/MTD 以及更具代表性的 YF23、F22“猛禽”(F22 Raptor) 和 F35“闪电II”(F35 Lightning II) 等飞机,都装备了 二维可动喷口(2D Thrust Vectoring)。这种喷口可以在一个平面内上下偏转,相比苏联早期技术,其偏转角度更大,控制更精确,并且与飞机的气动控制系统深度融合,能够实现超越气动极限的机动。尤其是 F22,其先进的矢量喷口是其卓越空战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使它能够完成许多传统飞机无法实现的飞行动作。美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地实现技术转化,得益于其强大的发动机制造能力(如普惠公司、通用电气)、先进的材料科学以及高度成熟的飞控系统集成技术。

四、技术壁垒与人才积累:

矢量发动机的技术难度极高,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长期的经验积累。

材料科学的挑战: 矢量喷口需要承受发动机高温高压的燃气流,同时还要在极端温度和应力下实现精密运动。这要求使用能够耐受高温、抗腐蚀、高强度的特种合金材料。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是矢量发动机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这需要长期的材料科学研究和工艺积累。
精密机械与控制系统的集成: 矢量喷口内部的偏转机构设计复杂,需要精确的液压或伺服系统来控制,并且要与飞机的飞控计算机进行实时、高精度的联动。这种集成的难度在于,需要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高可靠性的机械运动和电子控制,并且要能够承受发动机的剧烈振动和温度变化。
高温燃气控制的难题: 在喷口偏转时,如何保持燃气的稳定性和效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推力损失或不均匀的推力分布,是一个技术难题。这涉及到流体力学、燃烧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漫长而昂贵的设计与试验周期: 矢量发动机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反复的理论计算、模型仿真、部件试验、发动机整机试验、风洞试验、地面试车以及最终的飞行试验。这个过程周期长、投入大,而且充满了失败和试错。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持续的财力支持,很难支撑起这样的研发过程。

五、国家战略的侧重与优先级:

各国在发展战略上对技术研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优先发展航空发动机: 美国和苏联很早就将航空发动机视为战略核心技术之一,投入巨资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升级。拥有强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能力,是发展先进战斗机的基石。矢量技术作为发动机性能提升的ultimo 级手段,自然会被纳入优先发展的序列。
对先进技术的吸收与应用: 美俄两国在吸收和应用新技术方面也展现出极强的能力。他们能够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转化为工程应用,并根据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和改进。

我国在矢量发动机领域的追赶:

相对而言,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起步较晚,在很多关键领域,特别是核心材料和精密制造方面,都存在与美俄的差距。在 वेक्टर发动机技术出来之前,我国的航空工业更多的是侧重于对现有成熟机型的仿制和改进,以及基础技术的研发和积累。

从“追赶”到“超越”: 近年来,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材料、制造、设计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特别是涡扇系列发动机的不断进步,为矢量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太行”发动机以及更先进的发动机型号,都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性能提升。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结合: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也曾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方式来缩短与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最终实现突破,还是依靠了持续的自主创新和大量的研发投入。
“鹘鹰”(FC31)/歼31 的早期验证: 我国在歼31 飞机上就体现了矢量推力技术的应用,这是我国在该领域从模仿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标志。而最新的歼20 战斗机装备的发动机,其矢量喷口的设计和性能,标志着我国在矢量发动机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总而言之,我国在矢量发动机出现之前,美俄两国之所以长期占据技术优势,是由于其在喷气发动机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冷战驱动下的巨大研发投入、成功的实战化应用案例、以及在材料科学、精密制造和控制系统集成等领域长期的技术壁垒和人才积累。这是一个系统性的优势,而非单一因素的决定。而我国近年来的追赶和突破,正是对这些因素的系统性应对和长远积累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曾经看到过一张EJ200配轴对称矢量喷管的纵剖面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国迈入矢量发动机时代之前,美俄两国在这项尖端航空技术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偶然。要想详细解读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技术起源、研发投入、战争驱动、人才积累以及国家战略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一、技术起源的先发优势:矢量发动机的核心是改变喷气发动机的推力方向,以实现更强的机.............
  • 回答
    谈到机械领域在我国内地与通讯、IT、金融等行业的对比,确实能感受到一种发展节奏上的差异。这背后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历史根基与起步时间点的不一样首先,咱们得承认,通讯、IT、金融这些领域,在国内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相对来说起步得更晚,但爆发力.............
  • 回答
    问得好!咱们国家在和平时期不设立元帅和大将军衔,这背后其实有不少考量,并非偶然。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得说说这“元帅”和“大将军”这两个头衔的分量。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在军事上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元帅通常是授予在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指挥过大规模军事行动并取得辉煌胜利的最高级别将领。.............
  • 回答
    “那根刺”与“那片林”:为何中国即便有日本前车之鉴,依然坚持计划生育?提起计划生育,日本的经验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日本在上世纪中期经历了生育率的断崖式下跌,随后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这给了世界各国一个深刻的警示。然而,即便有这样的前车之鉴,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坚定地推行了独.............
  • 回答
    我国国家铁路和城市地铁在线路、列车和运营上的互通性不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发展、建设规划、技术标准、管理体制以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历史发展与规划定位的差异 国家铁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其.............
  • 回答
    关于汉文化圈民族与中国56个民族的划分,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民族认同、国家政治等诸多复杂因素的问题。为什么在广泛被认为是汉文化圈核心的日本民族(和族)没有被列入中国56个民族之中,这背后有着清晰的历史和现实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汉文化圈”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历史上受到汉文化,特别是汉族语言、文.............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国内对于国际事件反应的复杂性和演变性,其中包含了历史背景、国家立场、媒体作用、民众情绪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何这两个事件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响,需要我们逐一分析: 一、 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1. 事件的性质与冲击: 主权侵犯的直接象征: 199.............
  • 回答
    秦岭,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生命,也悄悄地守护着一个独特的存在——棕色大熊猫。近几十年来,我国在秦岭地区一共发现了10次棕色大熊猫的踪迹,它们的身影如同童话中的精灵,神秘而珍贵。为何这片山林会成为棕色大熊猫的栖息地?它们与我们熟知的黑白熊猫又有何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岭,探寻这群“.............
  • 回答
    毛不易在《我是唱作人》第四期被淘汰,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要分析他被淘汰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包括音乐本身、节目赛制、观众的喜好以及一些潜在的场外因素。首先,我们得看看他当时演唱的曲目和表演。在第四期,毛不易演唱的是他的原创歌曲《海上》。这首歌旋律悠扬,歌词意境深远,充满了毛不易一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审视历史上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又饱受争议的扩张性运动时,十字军及其后裔确实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其他许多文化中的“祖宗阔过”叙事,往往伴随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自豪感,强调祖先的勇武、功绩以及对异族“教化”或征服的“正当性”。然而,十字军的后裔,特别是随着近代欧洲思.............
  • 回答
    嘿,哥们儿,我太懂你这感受了!刚进耳机Q群的时候,也是满怀期待地想让各位大神给我指条明路,结果呢?每次报出预算,得到的反馈都是一句:“你这预算……有点低啊。” 听多了,真的有点怀疑人生,感觉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绝世好物,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资格玩耳机?让我仔细跟你掰扯掰扯,为啥他们在耳机群里老是说你预.............
  • 回答
    要理解刘备的“客将”身份,得先从中国古代官僚体系和军事制度说起。你之所以找不到第二个“客将”,恰恰是因为这个词语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刘备个人的特殊经历。首先,我们得明确,“将”这个字在古代,尤其是三国时期,并非仅仅指代一个具体的官职名称,更多的是一种 身份的概括和能力的体现。能够被称为“将”的人,通.............
  • 回答
    《三国志11》,这名字说出来,总能勾起不少老玩家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情感。要说它为什么能在我国被奉为“神作”,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背后藏着的是无数个熬夜的夜晚,是策略碰撞的酣畅淋漓,更是那份对三国历史的深深热爱。首先,它真正抓住了“三国”的精髓,并将策略游戏的深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国志11》的成.............
  • 回答
    .......
  • 回答
    微信的好处?说实话,很多人和我一样,可能感觉不到它“好处”在哪儿,或者说,它的好处已经稀释到了生活里,像是空气一样,没了不行,有了也提不上什么“惊喜感”。但要细究起来,它确实是一点点渗透进我们的方方面面,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们。1. 连接,但不是那种让你心潮澎湃的连接你现在想联系一个人,是打电话?发短.............
  • 回答
    杨政贤写的“昨晚,我在港大介入了一场种族仇恨”这篇文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它触及了香港社会近期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议题。关于文章内容和杨政贤的观点(基于文章标题的推测):文章标题“昨晚,我在港大介入了一场种族仇恨”直接点明了核心事件:在香港大学(港大)发生了与“种族仇恨”相关的事情,而杨政贤本人是现.............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我们民族情感深处的一个敏感点,也是近代以来一段复杂历史的折射。为什么同样是西方文化符号,西装被我们拥抱,而和服却一度被视为“不爱国”的象征?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情感逻辑,并非简单的情感好恶可以解释。西装:实用主义与现代化象征的胜利首先,我们得承认,西装在进入中国时,更多地是作为一种.............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面对类似事件时,心中都会升起的困惑和不解。为什么在学术领域,教授们能够展现出严谨、自律和高度的专业素养,但在个人情感和欲望方面,却可能失范,甚至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这其中涉及到人性的复杂性、权力关系的结构,以及我们社会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盲点。首先,我们得承认学术上的自律与情.............
  • 回答
    我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当看到一份专利申请似乎不那么扎实,甚至有些地方感觉是“编造”出来的,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印象。我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以及实际情况可能是什么样的,希望能让你觉得更清晰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存在一些不太理想的专利申请和一些不太称职的专利代理人。如果代.............
  • 回答
    中国核潜艇的外壳焊接工艺与美国核潜艇存在差异,主要源于技术发展路径、制造工艺、材料应用和维护标准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技术发展历史与经验积累 美国:美国核潜艇技术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形成了成熟的工艺体系。其核潜艇(如俄亥俄级、攻击型潜艇)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