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是国内为数不多好的无为而治,实在无法想象《海贼王》被和谐的成这样:
(发现被推荐到「知乎日报」了,得说明一下,本文写于2011年,很多内容和当下市场现状已有不同。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电影分级制的核心还是电影产业的法制化。
中国市场为什么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如果按照官方说法,就算中国电影进行分级,也无法有效地“控制”(而非保护)青少年看到一些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电影,所以中国市场上就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去推论,就等于是说中国电影只要一分级,我们的电影人就会群情激奋,蜂拥而至去拍以色情内容为主的三级片,我们的青少年也会因为这些有色情内容的电影而变成强奸犯,我们的成年观众也都会因为这些电影而产生许多不和谐的念头,更悲惨的是,我们的女演员们也会为了生存和名利而任人蹂躏……
当然,上面的说法有些夸张和荒诞了。但这就是我们国内的舆论环境,“电影分级制”总是要无奈地和“色情”联系在一起。其实对于成熟的电影分级制来说,色情内容只是影响影片分级的因素之一,还有诸如血腥、暴力、粗口、恐怖等内容也会影响影片的分级。以最成熟的美国电影分级制为例,决定美国公映影片(电视节目,家庭录影带等)分级的机构是MPAA(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美国电影协会),该机构制定的电影分级制度现在分为5级:
·G级: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适合所有年龄段观众——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曾在国内公映的《玩具总动员3 》就属于G级。)
·PG级:(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会让部分观众产生不适感,部分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曾在国内公映的《猫头鹰王国:守卫者传奇》就属于PG级。)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强烈的、持续的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曾在国内公映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以及《危情时速》都属于PG-13级。)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 限制级,17岁以下未成年观众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人陪伴才能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曾在国内公映的《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就属于R级。国内公映版本有删减。)
·NC-17级: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岁或者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晰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曾在国内公映的《色、戒》就属于NC-17级级。国内公映版本有删减。)
(另外,值得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北美的分级制并不是强制性的,北美公映影片可以不接受MPAA的分级,但会在院线发行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但是,毕竟片方有选择说“不”的权利。)
从上面的北美分级制的简单介绍里,我们可以看到,北美市场公映的各种级别影片,国内都曾引进公映过。这恰恰说明,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电影分级制”并不是洪水猛兽。各种级别的影片国内都曾经引进并大范围公映,也都取得了相对不错的票房成绩,就说明了国内观众对于各种级别的影片都存在一个相应的市场消费空间,也都能够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影产品进行消费。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电影主管部门总是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管理越来越细分化的市场,因此这些引进片都或多或少地在内容上做了相应的删减。但要想让类型和风格如此繁杂的影片都做到“老少皆宜”,恐怕不是靠一把剪刀能做到的,所付出的代价必然是对电影本体和观众群体的双重伤害。
中国电影市场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电影市场,市场的类型化和细分化必然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如果仅仅只是从市场角度来看分级制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分级制简直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没有分级制就没有细分化市场,没有细分化市场就没有良性循环的商业格局,没有良性商业格局,就没有中国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的真正繁荣。
但是正在类型化道路上艰难摸索的中国电影,却面临着种种内忧外患。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必将面临着大量好莱坞电影产品的巨大冲击,而在类型化方面尚不成熟的国产电影却又不得不自缚双手,在内容、题材、形式等多个方面备受模糊的审查制度的约束。如此种种弊端,虽然不是一个电影分级制就能解决的,但变革本身才能带来希望。
但是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并不仅仅只是问题本身。中国电影分级制迟迟不能出台,难产的背后除去种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外,还有那些和电影以及产业并无直接关系的因素。如果我们从头梳理的话,大家都在呼唤的“电影分级制”其实还不是最紧迫的问题,因为分级只是中国电影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制度本身才是重点。
中国电影分级制的核心还是电影审查制度乃至整个电影产业的法制化。这一点没突破,外围怎么迂回都没用。所以我个人对中国电影分级制的未来还是悲观的,因为这个核心问题已经不仅仅只是和电影有关了。相比“中国电影分级制”的呼声,业内对于“电影法”的期盼恐怕更迫切一些。协商制度、建立制度、尊重制度,才是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电影分级制只是这个大制度下的一个行业性规范条文而已。但仅仅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业性条文,却历经十多年不能出台,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在产业化道路上的举步维艰。
无论是电影审查还是电影分级,如果能够有法可依,如果能够有据可查,无论对于中国电影的创作者,还是市场经营者来说,这才是进一步获得突破的希望所在。但是──当今中国几乎所有的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但是”──这种突破的可能性有多少呢?和当下诸多需要进入法制化轨道的事情相比,如果一定要排队领号的话,电影产业恐怕还在门外没进来呢。
中国电影的票房在2010年终于要艰难地迈过100亿的标志性门槛,但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个产业的话,这还仅仅只是开始。中国电影经历了十年艰难的产业化道路后,终于有机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机遇。如果不能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对这个行业给予保障,那么眼前的繁华终将不过是黄粱一梦而已。
这已经不仅仅是电影分级制的问题了。
影视审查是社会热点话题,三天两头都会冒出来。一谈到审查,下一个话题就是分级。这两个问题某种程度上似乎成了同一个问题。以前在知乎上写过不少关于分级制的看法,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谈这个话题了,争取把所有观点一次性说清楚。
首先,我对现阶段的中国能够实行任何意义上的分级制都不乐观。其次,我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退一万步,即使实行了所谓分级制,意义根本不大,或者说,绝对没有社会大众普遍期望的那么大。
要解释我的观点,需要说清楚两件事。
一、到底什么是分级制,分级制怎么来的,它和审查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二、在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一元化体制下,电影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这决定了是否可能实行分级制,及实行后是否真的有意义。
关于第一个问题,没有必要在这里完整复习一遍西方国家的电影审查史。大家都对美国电影在六十年代用分级制取代审查制的过程比较熟悉。美国的电影审查发展模式不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模式,比如英国从1910年代起就有实行粗略的按观众年龄分级的制度,比美国早半个世纪,但美国的模式是其他国家参照最多的一种模式,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模式。美国模式最核心的一个关键,是先废除了制片法典(海斯法典),再才实行分级制。在美国人看来,这两者是不相容的。制片法典本质上是一种天主教伦理观,有人总结得好,说片厂时代的好莱坞,就是一门犹太人掌握的生意,把天主教神学思想贩卖给新教的美国。
电影审查的标准五花八门,但基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色情、暴力、道德、政治。
当然,在广义上,色情和暴力也都是道德问题,诲淫诲盗嘛。但这两者的地位非常特殊,因为它们和影像快感的生理机制息息相关,也就和电影的商业价值息息相关,所以在一切审查制度下,色情和暴力都是重中之重,需要提出来单独强调。
色情和暴力,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曾经是宗教和伦理问题,后来渐渐变成单纯的年龄问题。因为随着时代发展,风气开明,这些国家陆续都开始承认,成年人拥有享受色情和暴力内容的权利。
而道德和政治,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主要是关于言论自由的问题。
因此,随着社会风气日渐宽松,色情和暴力不再构成审查的问题;随着宪法开始承认电影是言论自由的主体(主要指美国),道德和政治也不再构成审查的问题,那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全方位的严厉审查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剩下的唯一问题(「唯一」是简化的说法,当然没那么绝对),就只有色情和暴力的年龄问题了,这可以用分级来管束,于是,成年人获得了解放。
这就是西方国家能够用分级制代替审查制的原因。在这里,分级制发挥了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扩大电影的表达空间;二是引导未成年观众。
但是在中国,这个过程行不通,这就关系到最开始我提到的第二件事。
不管中国普通民众的思想已经多么开化,多么多元,但这个国家仍然贯彻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和思想一元化体制。这种体制决定了在中国实行分级制几乎不可能。
中国的电影审查,筛选的对象不外乎也是那几种:色情、暴力、道德、政治。
先看色情和暴力。
这种一元化体制从来没有承认过,成年人可以将色情和暴力作为一种娱乐来享受。至于为什么,这涉及到极权/后极权社会对待色情的普遍立场,超出了我们这个话题的范畴,我想不用仔细展开了,但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中国不存在任何合法消费色情内容的场所,电影没理由成为例外。
然后是道德和政治。
共产主义政党普遍提倡一种清教徒式的道德,这种名义上的道德洁癖和天主教会殊途同归,而和政教分离的西方国家不同,它的清教徒式道德观已经以行政手段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摆脱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政治……我想都不需要分析了。
而且在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主张电影的言论自由权,来摆脱审查对道德和政治内容的限制。这,同样是不言自明的。
也就是说,电影审查在中国将长期存在,而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一个分级制度,我看不出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分析一下这种可能。
在当下的中国,即使出现分级制度,「政治题材」那个维度完全不用去想了,所以这个中国特色的分级制处理的顶多也就是色情和暴力这两个方向的问题。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我还是敢大胆断言,我们在当前电影中能够看到的色情和暴力尺度(偶尔露点,少许血腥),基本上就是体制所能允许的最大尺度,或许可以再将这个尺度放宽一点,回到八十年代某些国产片的水平(这个意思应该很多人都懂)。这决不意味着中国电影从此可以正大光明地处理色情和暴力内容,达到某些西方情色片,或九十年代香港三级片的尺度,那是做梦。理由我已陈述,在一元化的共产主义清教徒道德观下,不存在成年人和儿童的区别。色情和暴力,从来不是得到承认的合理消费需求。
因此,希望出台所谓分级制可以扩大电影创作的表达空间,我觉得是过于乐观了。
那么,这样的分级制,能n起到的也就是引导未成年观众的作用。我承认,当前的个别电影的确对未成年人来说,是有点超越尺度。但中国电影的表达空间已经非常狭窄了,再在里面划分出几个年龄层次,这不是作茧自缚吗?即使有用,那也是一块「少儿不宜」的牌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那块牌子,曾经出现过,后来被禁用了。
上面说了很多,这就是我对推动中国电影实行分级制不热衷的原因。另外,就像我在关于广电总局的一个回答中说的,中国不存在单独的电影体制,它只是整个思想文化宣传体制的一个触角,单纯设想改进这个触角,几乎没有意义。或许有人会说,一点一点争取,有总比没有好。那么我会说,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我不相信存在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良这种可能,不论是电影体制,还是其他。
这里好像没有一个人提到,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不像21岁以下禁止喝酒是个法律,它不是政府搞的,是美国电影协会自己搞出来的,是个纯粹的民间行为。
哇。其实不分级的电影是可以上映的,理论如此。比如贾樟柯的《天注定》现在就没分级而在一个小电影院里上映。
那么,为什么政府不搞?因为政府出面搞很容易就跟宪法第一修正案冲突了,这就是受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如果政府搞,它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法律诉讼中,而且政府败诉的可能很高。像重口味淫秽杂志screw能够打赢N个官司而发行到几十万册,就是这个例子。他的创始人前几天刚刚悲惨的死去。他的名言是,绝不隐藏一根阴毛一个器官。
说到底,美国能搞分级的大前提,就是受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在此之下,分级制度其实是行业面对公众舆论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重要的一点,保护孩子不可以成为侵犯言论自由的理由,保护孩子的主动权在家长。美国这种分级制度的设计,包括电视分级,游戏分级,都是在帮助家长承担责任过滤不合适内容,而不是替政府进行审查。
根据宪法,18岁以上都是成年人→成年人拥有投票权→我们都没有投过票→所以大家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能看全年龄段电影→所以中国只能发行全年龄段电影→所以不需要分级制度。是这个逻辑,没毛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