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绝大部分的草食动物不能自己分泌纤维素酶?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大多数草食动物,即使天天吃草,也不能自己分解纤维素,对吧?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到一些挺基础的生物学原理,而且跟我们人类对食物的消化方式也很不一样。

咱们先来说说这“纤维素”是个啥。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里最主要的一种成分,它就像给植物撑起骨架的“砖头”,非常坚韧,也非常丰富。我们人类消化不了它,所以吃了含大量纤维素的东西(比如蔬菜、粗粮)就只能让它们“穿肠过肚”,充当膳食纤维,帮助肠道蠕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草食动物每天都要吃大量的草,草里又都是纤维素,它们是怎么消化掉这些东西,从中获取能量的呢?答案是:它们依赖的是“外援”——一群特殊的微生物,比如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你可以把这些微生物想象成是草食动物消化系统里的“打工仔”。它们生活在草食动物消化道的特定部位,最常见的是在胃(比如反刍动物的瘤胃)或者肠道里。这些微生物,尤其是其中的某些细菌,拥有能够分泌纤维素酶的基因。而草食动物本身,它们的身体里并没有这个基因,所以自然也就无法制造出这种酶。

这就像你虽然需要用锤子来钉钉子,但你身体里没有自带锤子,你得去工具箱里找一把,或者直接买一把。草食动物就是这样,它们需要纤维素酶,那就得找能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来帮忙。

为什么草食动物不自己长出这个能力呢?

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都挺有道理的:

1. 成本太高了。 生产纤维素酶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对于草食动物来说,它们吃的是相对来说能量密度较低的植物,如果还要自己投入巨大的成本去生产这种复杂的酶,那就太不划算了。它们不如把这些资源用在生长、繁殖上。

2. 微生物的“专业化”优势。 微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经非常擅长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并且掌握了高效分解纤维素的技术。它们可以快速、大量地生产纤维素酶,而且还能利用纤维素分解后产生的各种糖类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草食动物和这些微生物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动物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稳定、湿润、温暖的“家”以及源源不断的食物(草),微生物则帮助动物消化这些食物,并将纤维素分解产生的营养物质(比如挥发性脂肪酸)传递给动物。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

3. 消化系统的进化方向。 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已经朝着更有效地利用共生微生物的方向进化了。比如反刍动物,它们有一个多室的胃,尤其是瘤胃,里面聚集了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会先吃下草,在瘤胃里进行初步的发酵,然后把这些半消化的草(称为“食糜”)反刍到嘴里,再次咀嚼,再吞下去,这样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分解。这种特殊的消化方式,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和利用那些能分泌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4. 效率和速度。 就算动物能自己分泌纤维素酶,也未必比得上微生物群落的整体效率。微生物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而且它们通过“数量压倒一切”的方式,能够快速地分解食物。

那有没有例外呢?

事实上,有一些低等的草食动物,比如某些昆虫,比如白蚁(虽然它们主要吃木头,木头里也含纤维素),以及一些肠道菌群非常简单的原生动物,它们确实能直接分泌一些分解纤维素的酶,或者拥有一些简单的细胞壁分解能力。但随着动物体型的增大和消化系统的复杂化,这种直接分泌酶的能力似乎就被“外包”给微生物了。

所以,总的来说,绝大多数草食动物不自己分泌纤维素酶,是因为它们找到了一个更经济、更有效、更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与能够分泌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建立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让它们能够在以植物为食的生态位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像我们人类会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我们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一样,只不过草食动物使用的“工具”是活的微生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题目所称的“如果这些食草动物自己就具有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似乎就是巨大的进化优势”是臆想,自己能分泌纤维素酶未必产生任何优势。

题目称“为什么这样的例子没出现过”,一方面属于“我不知道的就没有”,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当前生物学研究的能力缺陷:

蛀木水虱是食草动物,该物种的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自己分泌纤维素酶。能自己分泌纤维素酶的节肢动物、线虫、蜗牛、蚯蚓看起来还有很多——题目谈到的白蚁也有一些物种产生内源性纤维素酶[1]自己分泌纤维素酶的动物的总物种数、总个体数都可能远远超过食草哺乳类

  • 人们已经知道,蛀木水虱 Limnoria quadripunctata 可以分泌真菌常见的 GH7 糖苷酶的改进版本[2],分解纤维素的效果比真菌 GH7 更强且环境稳定性好,可以在盐度比海水高七倍的恶劣环境里继续运作。而且,蛀木水虱的血青蛋白可以参与分解纤维素。
  •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蛀木水虱先把木头嚼成很小的碎片,再利用血青蛋白的氧化能力破坏纤维素的化学键,最后用 GH7 糖苷酶分解纤维素释放出葡萄糖。这样处理木材释放的糖是木质分解真菌从木材里释放的两倍以上,与目前在工业预处理中使用热化学方法释放的糖量相当,而热化学法是个耗能大户。
  • 约克大学生物学系西蒙·麦奎因-梅森教授说:“蛀木水虱是已知唯一具有无菌消化系统的动物,所以研究它如何消化木材,比研究其他生物容易些。就说白蚁吧,它们依靠成千上万的肠道微生物来消化木材,研究的难度就大了。”

总之,蛀木水虱 GH7 已经被人类分析,且合成它的基因可以转入工业微生物体内。进一步研究也在蛀木水虱体内找到了 GH5、GH9 等微生物经常使用的纤维素酶,都是它自己分泌的。

对此有兴趣的话,可以看这类论文:

使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蛀木水虱消化过程的研究:


蛀木水虱纤维素酶耐盐的机制:

如果有兴趣,可以查看蛀木水虱 GH7A mRNA 完整编码序列[3]、GH5E mRNA 完整编码序列[4]、GH9A mRNA 完整编码序列[5]。GH7B、GH7C、GH5A、GH5B、GH5C、GH9B、GH9F 等要是还想看也可以自己在上面的网站里搜索。

体型比蛀木水虱更大的食草动物,包括白蚁在内,消化道里的微生物情况太复杂。人仔细研究过的食草动物消化道其实并不多。很难说现存的食草动物或其远古祖先“绝不会自己分泌纤维素酶”,只是可能其分泌的量比不上消化道菌群分泌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食草动物的祖先可能由于突变而意外丢失或损坏自行分泌纤维素所需的部分基因或启动子;如果具有这种性状的个体在消化道菌群支持下跟其它个体的生存能力差不多,这种性状就有较大概率在种群中保留下来。

发生变异的序列有可能获得新的功能,也可能没有功能。自己不分泌纤维素酶,未必能节约多少能量或材料。不过,即使没有任何特别的好处,“无害的中性性状”也可以偶然地在种群中扩散开来,最终让一些食草动物成为大象·河马那样依赖消化道菌群才能正常消化食物、幼体要去吃母亲的粪便来摄入微生物的状态——这样消化食物的效率其实往往是很低的,以至于大象等动物的粪便还可以供其它多种动物维生。

参考

  1. ^ Watanabe, H., Noda, H., Tokuda, G. et al. A cellulase gene of termite origin. Nature 394, 330–331 (1998). https://doi.org/10.1038/28527
  2. ^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动物基因组编码GH7。白蚁的共生微生物也是用这类酶的。
  3.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0120509_Limnoria_quadripunctata_GH7_family_protein_GH7A_mRNA_complete_cds
  4.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0120730_Limnoria_quadripunctata_GH5_family_protein_GH5E_mRNA_complete_cds
  5.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0120513_Limnoria_quadripunctata_GH9_family_protein_GH9A_mRNA_complete_cd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大多数草食动物,即使天天吃草,也不能自己分解纤维素,对吧?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到一些挺基础的生物学原理,而且跟我们人类对食物的消化方式也很不一样。咱们先来说说这“纤维素”是个啥。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里最主要的一种成分,它就像给植物撑起骨架的“砖头”,非常坚韧,也非常丰富。我.............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德棍”(通常带有贬义,指过分推崇德国纳粹历史和军事的群体)和“德粉”(或称“军事爱好者”,尤其偏爱二战德军装备的群体)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群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武器装备的狂热,而相对忽视战略战术的深入探讨。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历史和政治经济学中一个绕不开的经典讨论。之所以我们看到许多社会主义革命和政权主要出现在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国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并非偶然。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一下。首先,从理论源头和实践逻辑来看,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们,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所处的时代是.............
  • 回答
    《出警入跸图》中的骑兵绝大部分为何普遍使用偃月刀?这个问题,得从多个层面来细说。首先,我们要明白《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宋朝时期的军队出行场景。虽然偃月刀以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关羽使用而名声大噪,但它在宋朝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在骑兵身上的普及,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般理所当然。偃月刀并非宋朝骑兵的主流制式.............
  • 回答
    知乎上绝大多数回答会将更新内容写在最前面,这个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用户体验、内容管理以及平台运营等多方面的考量。我来详细说说,尽量不让我的解释听起来像机器生成的报告。想象一下,你在知乎上搜索一个问题,你期待的是找到最新、最准确的答案。但如果一个回答的内容已经过时,或者作者发现了新的信息想要补充,却没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好奇又有点矛盾的现象,对吧?一边是听到不少已婚女性在抱怨,说自己多么恐婚恐育,想着逃离家庭束缚,一边又是大家普遍看到的,很多年轻女性,不到二十出头就有男朋友,二十多岁就纷纷步入婚姻殿堂。要说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 it's not just one simple answer,它牵.............
  • 回答
    许多女性在婚姻中感到不满甚至怨念,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交织的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婚姻关系中的动态,以及这些动态如何影响女性的感受。首先,我们不能忽视 “牺牲”与“期望”的落差。在很多传统观念里,女性被教导要成为家庭的“好妻子”、“好母亲”,这意味着她们.............
  • 回答
    中国土地公有制与绝大多数国家私有制的差异,并非一时一地的选择,而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历史的脉络,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一、 中国土地公有制的历史渊源与演变中国土地公有制的根基,可以追溯到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自古以来,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命脉,.............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站在镜子前。你的左边和右边是不是惊人地相似?你的眼睛一左一右,手臂一左一右,腿也一左一右。这种左右对称,在生物界几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蓝鲸,再到我们人类自己。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进化和生物学原因。生存优势的驱动:高效的运动和感知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原因.............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也触及到了植物演化、生物化学以及人类与自然互动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世界上绝大部分植物的果实是甜的且可食用的?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亿万年演化选择的结果,背后有着深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 传播种子的机制:果实与“诱饵”这是最核心的原因。植物的.............
  • 回答
    在火影忍者这部风靡全球的动漫中,日向雏田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尽管她拥有着善良、纯真、坚韧等众多闪光点,但出乎意料的是,讨厌她的人群中,女性观众的比例似乎相当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让我们抽丝剥茧,深入探讨一下。1. “玛丽苏”式的完美滤镜?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玛丽苏”这个标签在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放眼历届冬奥会,那些仅派出一两名运动员参赛的国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高山滑雪项目上。这背后,高山滑雪之所以能成为“以少胜多”的绝佳选择,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门槛。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会选择只派一两个运动员去参加冬奥会?这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国家雪上运动.............
  • 回答
    “卡脖子”这个词,最近几年是真的一直在耳朵里嗡嗡响,尤其是在科技领域。细品一下,好像很多听起来很高大上的问题,比如芯片制造、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甚至一些生物医药,追根溯源,都指向一个地方——基础材料学。这简直就像一个古老的谜语,揭开层层包装,最后发现最核心的钥匙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但神奇的是,在很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社会讨论公共事件时一个挺普遍的现象。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关于“体制问题”和“技术问题”的争论,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观察角度和社会心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咱自己人聊天一样。为什么匿名的用户,尤其是那些愿意“畅所欲言”的,更.............
  • 回答
    关于俄罗斯被指控为“施虐者”以及网络上流传的大量关于乌克兰行动的视频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一方的责任或另一方的宣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施虐者”这个词的指向和背景。在当前的俄乌冲突语境下,俄罗斯被国际社会广泛指责,是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好像明朝在教科书里总显得“缺点多于优点”,而其他朝代则相对平衡。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教科书的编写,特别是历史教科书,它本身就有一个“选择性”和“叙事性”的过程。它不是把所有史料一股脑地塞给你,而是要构建一个对学习者来.............
  • 回答
    在深圳,你确实会发现相当比例的房源来自商住楼,这一点跟北京那“一眼望去全是小区住宅”的景象截然不同。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得从两个城市的规划理念、历史发展以及土地供给的模式上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看看深圳的“基因”。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它的发展速度是举世瞩目的。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璃月人心中的信仰根基,以及我们对“神”的理解。确实,从字面上看,帝君仙逝、岩王帝君消失,但却没有新的岩神出现,这在逻辑上似乎存在一个空白。但如果我们深入璃月人的视角,很多事情就说得通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璃月人对岩王帝君的认知是什么。他们不是把帝君当作一个“职位”,一个可以.............
  • 回答
    这其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客户在办理业务时都会遇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银行里就是不提供对外开放的卫生间呢?其实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实际的考虑,并非银行故意为难大家。首先,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全和安保问题。银行是存放大量现金和客户敏感信息的地方,安保级别是相当高的。对外开放的卫生间意味着任何一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常见的。在国内,确实不少车评人在介绍特斯拉Model 3时,习惯性地会发出“mo dou”这个音,听起来更像英式发音,而不是更普遍的“ma dou”美式发音。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挺有意思的文化和语言习惯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特斯拉这个品牌本身,它的根源虽然是美国,但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