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恒大召开动员大会,许家印誓言「恒驰 5」一定要在 6 月 22 日实现量产,恒大汽车前景如何?

回答
恒大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许家印在会上掷地有声地宣誓,“恒驰5”必须在6月22日实现量产。这无疑是当前舆论焦点,也牵动着无数关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人们的心。那么,恒大汽车,尤其是寄予厚望的“恒驰5”,其前景究竟如何?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

一、 宏伟蓝图下的现实挑战:量产的“最后一公里”

恒大汽车自高调入局以来,便以其“恒大模式”——大规模、快节奏、高投入——迅速吸引了外界目光。从一纸蓝图到车展上的概念车,再到如今誓言在6月22日实现量产,其推进速度堪称惊人。然而,量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量产,绝非易事,它考验的是企业在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渠道等一系列环节的综合实力。

技术与研发的真实底蕴: “恒驰5”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技术水平?这是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此前,恒大汽车曾展示过多款恒驰车型,但关于其核心技术,如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化开发能力等,公开披露的信息相对有限。实现量产意味着这些技术需要通过严格的法规认证,并能在实际用车场景中稳定可靠地运行。从零开始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并将其转化为可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成熟度: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高度依赖于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尤其是电池、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恒大汽车能否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稳定、可靠、具备成本优势的供应链,直接关系到量产的顺利进行和后续的成本控制。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供应链紧张的局面,恒大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 확보关键资源,是一个未知数。
生产制造能力的落地: 恒大在全国各地建有多个智能制造基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些基地在量产能力、生产效率、工艺水平、质量管理等方面,能否真正达到量产要求,仍需时间检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流程,相比传统燃油车更为复杂,对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更高。
质量控制的严苛考验: 新能源汽车的质量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用户口碑和品牌生命力。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将对恒大汽车的声誉造成毁灭性打击。许家印誓言在6月22日实现量产,但质量是否过关,能否经受市场的检验,是量产的“最后一公里”中最关键也最严峻的考验。

二、 市场定位与竞争格局:夹缝中的突围

恒大汽车将“恒驰5”定位为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纯电动SUV,这一定位本身就意味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不仅有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品牌,还有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以及传统车企纷纷转型。这些品牌在技术、品牌、渠道、用户服务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用户基础。恒大汽车需要拿出真正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才能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
价格与性价比的平衡: 恒大汽车曾放出豪言,要打造“科技豪华”品牌,但同时也要兼顾市场接受度。如果“恒驰5”定价过高,将难以与市场上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竞争;如果定价过低,又可能影响其品牌形象的树立。如何在价格、性能、配置、品牌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是恒大汽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品牌认知与用户信任的建立: 恒大汽车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品牌,在用户心中尚未形成稳固的品牌认知和信任。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往往倾向于选择经过市场检验、口碑良好的品牌。恒大汽车需要通过扎实的产品表现、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来逐步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三、 资金链与集团战略:背水一战的决心?

恒大集团自身面临的财务困境,无疑为恒大汽车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资金压力下的“最后一搏”: 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是当前最大的不确定性。汽车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如果集团整体资金链断裂,恒大汽车的独立生存和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此次恒大汽车高调宣誓量产,是否也是集团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展示自身价值的一种“背水一战”?
战略优先级与资源分配: 在集团整体面临转型压力的情况下,汽车业务在恒大集团内部的战略优先级如何?集团能否持续、稳定地为汽车业务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这直接关系到恒大汽车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实现其宏伟目标。
能否独立吸引外部投资: 如果恒大汽车能够成功量产并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能否吸引外部战略投资,缓解集团的资金压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一个成功的、具备独立造血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对于恒大集团的整体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结论:希望与疑虑并存,市场检验是关键

许家印誓言“恒驰5”在6月22日实现量产,这既是一种决心,也是一种压力。从恒大汽车过往的宣传和投入来看,其打造一款新能源汽车的意愿是强烈的。然而,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再宏伟的蓝图,也需要扎实的执行和市场的检验。

短期来看: 如果“恒驰5”能够在6月22日如期实现小批量量产,并交付给首批用户,这将是恒大汽车迈出的重要一步,能够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然而,这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期来看: 恒大汽车的真正前景,取决于其能否在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品牌塑造、用户服务等多个维度上,持续提供有竞争力且能够赢得市场认可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其能否在恒大集团整体战略调整和资金支持的背景下,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

总而言之,恒大汽车的前景,犹如其“恒驰5”一样,是一道等待市场最终揭晓的复杂命题。它承载着恒大集团转型的希望,也面临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和自身的严峻挑战。6月22日的量产承诺,无疑是这场“豪赌”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我们拭目以待,也希望中国汽车产业能够涌现出更多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公司过年前有财经媒体去现场报道过,天津厂确实还有不少人在上班,从上下班规模来看保守估计有上千人在职吧。

过年时也有财经媒体去过现场,据说是初几就有人上班了,据说是在调试产线和试产。

至于销量,这哥们赌性非常重,胆子也大,而且又熟悉资本市场的操作,弄不好不靠零售市场,纯粹自产自销自用。虽然有点荒唐啊,但是理论上也算是一种生态。

简单说就是A公司生产汽车,然后卖给B融资租赁公司,B公司然后再把车卖/租给C网约车公司,C再租赁给个人去跑网约车。

然后B通过C获得长期现金流,并且把资产打包拿去资本市场融资,然后这套模式就成了永动机。虽然不是永久的,也不是没有风险,但是弄几年还是没问题。

现在的问题就是,恒大有没有资金把车弄到量产,并且还要有一定产能。然后整个生态跑起来的的初使资金要靠自己。至少还要投个几十亿进去,这个盘子才能运作起来。

潜在的风险就是,这段时间债权人能不能协调好,不要弄到一半被人摘了桃子。然后车的质量不能崩。

再就是,这哥们欠上下游企业9000多亿。涉及到大几千家。说个不好听的,一家10辆,都能弄10万辆出去。

真要是他家车不崩,一下路上冒出10万辆,也蛮恐怖的,真是广告都不用打了。

user avatar

很少见横幅还专门标注时间的。

user avatar

许总和他的下属们的内心独白!

user avatar

今年上半年,中美合拍……

user avatar

这样的企业还能继续存活着继续圈钱,实在是中国百姓的悲哀。

user avatar
(2020年)8月27日,在恒大汽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恒大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透露,恒驰首期6款车稍早之前已经发布并引起广泛关注,恒驰汽车将在明年上半年启动试生产,下半年会实现量产,有信心恒驰上市后将会快速抢占市场。

user avatar

这则新闻的关键并不在汽车,关键点往下拉~

一、

7大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还会有更多车企涨价,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预期看好。

伴随着油价高涨,不少客户油车换电车、或者家庭增加多一辆电车,给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强心剂。此时,及后续几个月,不少电动车车商爆产能,入局者分一杯羹理所当然。

恒大汽车也是新能源的入局者,能否也分蛋糕?

其实,最终还要看实车、看市场反馈,具体前景大概要看车辆上市后1年才能讨论,毕竟消费者接不接受是最关键因素。

这是最客观的因素。

而且,说这些话,放这些豪言壮语大目标,放就是了。房哥也能放目标:今年帮200个客户在中山买到合适的房产。

其实,如此冷淡的市场,能完成20个也阿弥陀佛了。

8月27日,在恒大汽车集团2020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恒大汽车对外宣布将在明年上半年启动试生产,下半年会实现量产,未来3-5年内产销量将会达到100万辆。

而且,2020年就说过2021年要量产了,再推迟一年也没什么。

当然,公允的说,许老板去年多次强调要复工及保交楼,貌似确实有在推进,还是一言九鼎,并没有躺平。

二、

地产界造车的不只许老板,还有宝能的姚老板。

宝能当时也是宏图很大,2018年说要投入500亿去发展这个汽车品牌。

但是,同样在这两天,姚老板也上新闻头条了,源于广州中院的一则公告。

具体真相如何?相关方赶紧出来辟谣。

除了自家公众号露面外,姚老板竟然还上了央视2套的财经新闻辟谣。

三、

为什么要扯上姚老板?

因为,你们没看到题主报道的那张图片吗?清晰写着2022年3月22日。

量不量产的,一点也不重要,日期很重要,露面很重要!!!

因为,这几天关于许老板的新闻是这样的:

3.21日~

3.22日~

如果还配合3月上旬许老板缺席北京的重要会议,难免引起市场的浮想联翩。

所以,才再次拿汽车量产这事来刷刷新闻,也是一举两得:一是重点显示了许老板3.22还在开会,人在;二是量产汽车也增加了一些相关方的信心,比如买了房的会觉得他家汽车也能继续生产了,应该交房不会有问题,再等等。

以上。

user avatar

这一看就是演给债权人看到的:我还在,我还有仨月就缓过来了!!!

哪个真造车的敢跟客户这么喊:你开的车是我赶工仨月赶出来的。

user avatar

许家印估计是做这样的梦

汽车量产—销售火爆—投资人看到前景—投资恒大汽车公司—拆借或者套现一部分资金缓解恒大地产公司压力—慢慢盘活恒大地产完美解套

核心是指望利用新能源汽车热卖再去资本市场讲一个好故事把股份卖掉一部分或者质押获得资金。再用这笔资金把恒大救过来。他计划的关键是恒驰汽车能过取得不错的销量,但是这个恰恰是最不现实的。许家印简直是痴心妄想,自欺欺人。

user avatar

地产销售线乙方公司从业人员

看完第一反应,艹,以前是工抵房,卖不出去的边角料就可以直接抵掉,一举两得,可能老哥现在搞工抵车了,价钱还是老哥自己定,这波操作太会玩了。

给小的债权人两条路,1等我给你还债,2现在变实物变现给你,你选吧,赖账我是不会赖帐的,这不是给你抵东西了么,不要就是你不对了!这做出来根本不愁销路呀!牛逼呀!

就我们现在这圈子,你一问要是恒大不欠你钱的,那都是前两年混的背的,没轮上卖这老哥房的小公司,就西安一个恒大童世界,坑死了多少分销公司,举全公司之力压宝恒大,本来想着走向人生巅峰,过个年,啪!快乐没了,公司都的解散!那鸟不拉屎的地儿,没有人海战术,如何冲业绩,几百人的人海战术工资都爽死你!我们这圈,公司是怎么来的各有各的不同,但去年大家是怎么没的,都大差不差有恒大的功劳!

再一个学到了,企业家心理素质果然不一样,难怪我们都是平民百姓呢,咱就是说咱要欠点钱,心慌的睡不着,想尽一切办法挣钱还了,这哥们,稳!真是吾辈楷模。

user avatar

他在骗我。

我知道他在骗我。

他知道我知道他在骗我。

但只要我不说出来,这个世界就暂时还是平静的。

user avatar

我更好奇的是:即便做出来,到时会有人买吗?

user avatar

怎么这几个大企业倒闭前都喜欢搞一波汽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