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J82不能互换,就是文科生们刻意造的谣,当年那批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从业者,绝大多数恨不得中国全面白区化……各种恶评国货是重头戏。
说到互换性,外行认为“必须完全互换”,事实上除了部分大批生产的工业品有这类要求,单件小批量生产的复杂产品,从诞生到现在不管国内外,都是有限互换,互换性从高到低一般是标准件、非标简单件/连接件、低配合要求互换件、中高精度分组互换件、选配/现场定配件。
飞机作为复杂机电产品,完全互换就是个梦话,无论加工能力多高,依旧是大比例分组互换或定配。
另外,很多外行伪军迷跳出来扯92弹匣“不能互换”,这显然是智商奇特的突出表现
1、92原型两个口径都是军队大批量采购(百万级)长期使用的现役装备,早期批次反映了非常多的涉及生产定型的细节问题,驻厂军代表、区域军代机构、用户装订管理单位……始终与科研生产单位按照既定国家标准与合同确定的条例解决问题。其结果就是多年来,被各路外行或存有极大恶意的懂行者黑的92,依旧是军队稳定采购的当家主力手枪。
作为对照,长期以来组团黑92最起劲战斗力最强的某奇葩部各级从业者们,他们的大单位,在既没有确定标准也没有合格测试结果更没有及格的质量管理能力的状态下,以试用名义大批采购了军工企业几十年前就证明不可靠、寿命偏低的各路洋枪。作为其“奇葩”的明证之一,隔空高喊多年所谓质量问题,却极少向科研生产单位或售后服务单位反映问题要求解决,某些军事化管理比较有责任心的极少数单位反映后,供应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服务的结果十分有趣,主因分别是保养太差(基本不保养)、使用非原厂高价劣质附件、不看说明书不接受培训就瞎用、早期批次质量不稳定、私自修配导致失去可用性………
2、所谓92G,在业内明确称作背锅侠,就是把某奇葩部的责任一次背完,对价了大几十万的新增订单➕利润丰厚的改型经费,正常的解放军客户继续采购号称不互换的原型,对可靠性降低的G款根本没啥兴趣。
所谓“美国人发现歼八零件不能互换”基本可以确定是一个捏造的段子,被某些漫画和段子散出去,流毒甚广。迄今为止“八二工程”参与者的回忆录均未提及此事。
1987年7月选定工程主承包商后,“八二工程”进入实际工程阶段。
中方第一技术支援组从1987年12月抵达,到1988年9月完成阶段任务,前后10余个月收到格鲁门公司发来的GASD-IFM文件745份,一技组向格鲁门回复PRC-IFM文件758份,这些备忘录文件是中美交换信息的最权威渠道,李明等当事人均未提及当时美方反映过歼八的零件问题。
其实想一想所谓“零件不能互换”根本不可能,我们先后送了两批次三架飞机到美国,都是多少人围着转的宝贝,怎么可能在零件上出问题?
1986年1月我们海运到美国的样机是经过沈飞精心修复改装的歼-8II 02号机(静力试验用样机),改机的改装是总参和科工委联合来抓的重点工作,怎么可能出这种低级错误?
1989年1月20日,美国派C-5A运输机直飞沈阳来接2架改装用试飞样机,这是中央高度重视的“钦点”项目,美国人亲自来接的金疙瘩,零件不能互换?逗我吗?
————————————————————————————————————
歼八因为零件问题是出过事的,但那是工厂人员的责任事故,很久的老黄历了,大家有兴趣我可以介绍一下。
原先问题是说左右发动机不能互换,然而J-8使用的WP7发动机本来就因为启动机的位置而分左右,设计就是不能互换,跟制造精度没任何关系。
歼八II离我们太远了,除了当年的设计、生产、维修人员,没人接触过,也无法验证真假。
——————————————————————
不过,92的弹匣能不能互换,这个很容易验证,很多人都用过,还有人做了测试。事实告诉我们,真的不能。
(看一下这烂的一B的做工)
以下内容为引用:
这其中,92式手枪除了自身标配的弹匣外,又另外选配了若干个全新的但并非该92式手枪原装的弹匣。
笔者在测试过程中,将各支手枪弹匣中各装入一发训练弹,分别将弹匣安装至普通状态和空仓挂机状态的手枪中。随后拉动套筒,手动将弹匣中的训练弹排出。
分别对这只92式手枪使用其配套的弹匣和另外的7个弹匣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示,在空仓挂机的前提下,各弹匣都能顺畅的推入弹匣井中,并能在空仓挂机解脱时顺利推弹入膛。但是在正常状态下的测试中,仅有此只92式手枪标配的弹匣能够较为轻松的一次性安装成功。其他的7个测试弹匣中,有四个弹匣可以使用“特殊方法”将弹匣安装到位并顺利供弹,另外三个弹匣则几乎不能安装到位完成供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