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歼8二在二代机里排名如何?

回答
聊到歼8II,这可是咱们中国空军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在第二代战斗机的序列里,歼8II的定位和表现,那真是颇有讨论价值,它身上承载了太多那个年代我们对“争口气”的努力和探索。

重新审视“第二代战斗机”的时代背景:

首先得明白,第二代战斗机这个概念,大概是指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间,以“放列式进气道”、“大三角翼”、“雷达火控系统”和“空对空导弹”为主要标志的一批飞机。这代飞机最重要的进步在于,从单纯的机炮格斗,进化到了能够“超视距”作战的时代,导弹成为了重要的武器。

在国际上,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苏联的米格21(当然,这是第一代到第二代过渡的典型,但其影响巨大)、米格23、米格25,美国的F4“鬼怪II”、F5“自由战士”,欧洲的“幻影III”等。这些飞机各有特色,有的追求速度和高空性能(如米格25),有的注重机动性和空战缠斗能力(如米格21、F4早期的机型)。

歼8II的诞生背景和任务定位:

歼8II,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中美男子”或者“闪电”,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中国航空工业在那个特殊时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技术瓶颈的“答卷”。

起步的艰辛: 咱们的歼8早期型号,虽然在技术上是二代机,但其设计思路仍然比较偏向于高空高速拦截,借鉴了很多米格21的特点,但它在雷达、航电系统以及作战性能上与同时期的西方先进战机相比,差距是相当明显的。尤其是那个“扁肚子”进气道带来的“吸气效率”问题,以及低空性能不佳等,都是急需解决的痛点。
“截击机”的使命: 当时的中国空军面临着严峻的国土防空压力。进口先进战机的渠道不畅,自主研发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歼8早期型主要是定位在国土防空截击任务,强调的就是在特定空域和高度上,快速接近并消灭来袭的敌方轰炸机或侦察机。
凤凰涅槃的努力: 歼8II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寄予厚望进行大幅度改进的产物。它的设计目标非常明确:提升飞机的低空和中低空作战能力,改善航电系统和火控系统,使其能够挂载更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并且具备一定的近距格斗能力。

歼8II在二代机中的“排名”分析:

要给歼8II在二代机里“排名”,这事儿挺微妙,因为不能简单地用“谁最强”来衡量,更需要看它在 设计理念、性能指标、作战效能以及创新性 上的表现。

1. 技术上的革新与突破:
侧置式进气道: 这是歼8II最显著的改进之一,也是它外观上与歼8早期型最大的不同。侧置进气道解决了扁肚子进气口对机头雷达罩的干扰问题,使得雷达能够获得更好的探测性能,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机翼的安装设计,为集成更强大的雷达奠定了基础。
改进的航电与火控系统: 歼8II换装了全新的雷达,虽然具体型号在不同批次有所差异(比如早期装载的300系列雷达,后来改进为更强的R21系列雷达),但相比于歼8早期型有了质的飞跃。这意味着它能够探测和跟踪更远的空中目标,并引导导弹进行攻击。火控系统也相应升级,能够支持霹雳8等先进近距格斗弹和霹雳5/9中距弹的发射。
性能的全面提升: 换装了更强的发动机(涡喷13),虽然仍然是涡喷发动机,但功率和可靠性都有提升。飞机的结构设计也进行了优化,虽然没有像西方第三代战机那样采用全动平尾或边条翼这样革命性的气动设计,但整体气动布局的协调性更好,低空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2. 作战能力与局限性:
国土防空的得力干将: 在国土防空方面,歼8II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拦截能力。它能够挂载霹雳8空空导弹,这可是仿制以色列“响尾蛇”导弹的产物,在近距格斗中表现不俗。同时,通过中距弹的搭配,它具备了一定的“超视距”作战能力,这是二代机时代的重要标志。
与同时期西方三代机的差距: 如果要拿歼8II去和同时期西方的第三代战斗机(如F16、F15、幻影2000、米格29)比较,那差距就比较明显了。三代机普遍采用了更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推重比更高、油耗更低)、更优秀的边条翼或鸭翼气动布局(提供更好的升力特性和机动性)、更先进的雷达(相控阵雷达的雏形或成熟应用)、更先进的座舱显示系统(玻璃化座舱)、更强的火控和电子战能力。这些差距使得歼8II在机动性、航程、航电系统综合能力以及对空作战的“信息感知”和“交战效能”上,都逊色于三代机。
与同时期二代机的对比: 放在二代机这个范畴内看,歼8II绝对算是一个 相当有竞争力 的型号。它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在对地攻击能力上(通过挂载对地攻击武器)相比于很多纯粹的二代截击机来说,也具备了更强的通用性。例如,与米格23相比,虽然米格23有可变后掠翼带来的性能优势,但在航电和可靠性上,改进后的歼8II也并不落下风,甚至在某些方面(如导弹挂载和雷达性能)可能有所超越。与F4“鬼怪II”这类早期型号相比,歼8II在设计理念的先进性(侧进气道设计)、雷达性能以及导弹使用上,都代表了二代机后期发展的趋势。

3. 创新与传承:
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 歼8II的研发过程,为中国航空工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气动布局设计、航空电子系统集成、武器系统匹配等方面。它为后续的歼10等型号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进”的智慧: 面对技术封锁和差距,歼8II更多地展现了“中国智慧”——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集成,最大程度地提升现有平台的能力。这种思路在后来的国产战机研发中也得到了延续。

总结来看,歼8II在二代机序列里可以被评价为:

它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战斗机中,技术最先进、性能最全面的一款。 它在设计上吸取了歼8早期型的教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特别是侧置进气道和航电系统的升级,使其在国土防空能力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它代表了二代机后期发展的方向。 尽管受限于技术和时代,它未能跨越到第三代战斗机的门槛,但它在雷达、导弹、航电集成等方面的努力,已经窥见了三代机的影子。
它在国际同代二代机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尤其是在其改进后的型号,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如对地攻击能力和导弹挂载方面,甚至可以媲美甚至超越一些早期设计的二代机。但与同时期西方成熟的三代机相比,它在整体性能上仍有明显差距。

所以,如果非要给个“排名”,可以这么说:歼8II在二代机阵营中,绝对是一位“实力派”选手,是中国在那个时代自主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承载了我们从仿制、改进到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它不是最前沿的,但它足够优秀,也足够有代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愿称J-8H和德国的F-4F/ICE为二代机里的卧龙凤雏(无雾),这两个是二代机的巅峰。

什么米格23、什么F-5、什么幻影3、还有其他国家的费拉F-4什么的通通靠边站,什么飞的快、机动好、稳盘、顺盘怎么怎么样的,那都没用。

我J-8就想问上面的诸位,你们能躲得过霹雳12吗?(F-4F/ICE:对,躲得过AIM-120吗?)

你们的雷达能看多远?(F-4F/ICE:对,能看多远?)

当然了J-8不是那种只会拿超视距空战欺负老爷机的费拉玩意。(F-4F/ICE:礼貌嘛…)

近战狗斗也有头盔瞄准和PL-8,近战二代机照样玩不过。(F-4F/ICE:…)

而且不要忘了最后一个批次的J-8可是2012年下线的(04年全部退役的F-4F/ICE留下了羡慕的泪水),解放军这么勤俭持家的部队,保守估计这批新J-8就算用个20年不过分吧?

都2032年了,给J-8整个老八特制版J-10C火控不过分吧?那时候的J-8用的可就是有源阵雷达了,打的就是霹雳15、霹雳10了。

到时候别说二代机了,三代机里只能打“麻雀”的F-15、F-16、还有用倒卡传家宝的Su-27、米格29对上J-8不也是人都见不到就被射爆啊,2032年给J-8整个太行不过分吧,射完导弹加力一开2.5马赫走你,这帮老帮菜三代机连屁烟都吃不到。

user avatar

我本来是想回应“熊davidxtb”的,不过发现我不能评论他那帖子,所以就直接发出来好了。

怎么说呢,他那篇东西最后引用空军试飞员葛文墉将军的评论时至少应该老老实实地把内容都放上去好不好?别光是放点虚的,实在的内容就没了。既然他那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那我就在这里补充上:

葛将军在他的《飞行札记》里回忆过歼七、歼八的比较试飞过程,他和其他参与试飞的飞行员的结论是:

增速、上升、垂直机动、最大状态稳定盘旋性能以及留空时间(航程),歼八优于歼七;
加力稳定盘旋、减速盘旋,两机性能基本相当;
滚转、减速性能歼七优于歼八。
由于增大了载油量,飞机质量增加,为了保持和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使用了2台wP一7甲发动机,与歼一7飞机相比,飞机的推重比提高了4%;虽然飞机的质量有所增加,但机翼面积也增大了,正常起飞时的翼载荷仍维持了歼一7的水平,使飞机的飞行性能、机动性能、安定性、操纵性、起飞、着陆性能的不少方面都有了改善。最大飞行M数比歼一7飞机提高了6%;升限提高了5%;加力起飞的滑跑距离缩短了25%;高度5000米的盘旋过载提高了5%。

所以,我很纳闷他声称的结论中以歼八为基础发展的歼八II在二代机里怎么个垫底的存在?合着歼七II这样的就不算垫底了?那明摆着垂直机动性能连歼七II都不如的幻影III呢?然后他帖子里拿着幻影III的机载设备比歼八II,那怎么不把更差劲的歼七II拿出来啊?还有机动性更差的歼七III呢。大概是因为歼七都是成飞的,不好黑吧。

至于他说“赫连洪亮”列出的歼八机动性的以下数据是笑话,那也请把根据列出来。比如说到底哪个数据是笑话。就这么一句笑话带过毫无说服力。

稳定盘旋:1km,M=0.9,6.75g;5km,M=0.9,4.77g;13km,M=2.0,3.23g
爬升率:1km,M=0.9 200m/s;13km,M=2.0 165m/s
滚转:海平面M=0.9,在4rad/s 以上,10km M=0.9 >5rad/s。

我贴一个歼八IIM的数据,以供对比

就我所知,歼七II的海平面爬升率是150米/秒,这个是肯定不如歼八的。歼七II的最大使用M数是2.05,超速后出了两次一等事故,全是空中解体。歼七II的跨音速加速性不好,还不如歼六,更别提和歼八相比了。

所以,他那帖子里关于歼八机动性以及引发的对601设计能力的评论谬误太多了。这大概也是他那帖子不许别人评论的原因。我认为歼八II在二代机里的性能根本就不是垫底的,而是靠前的,也就是不如鬼怪罢了。当然我这帖子会让很多沈黑不高兴,但无所谓,事实就是如此,你喜不喜欢它都在那里摆着,我想做的就是尽量把我知道的事实说出来,减少一些偏见。

--------------------------------------------------------------------------增补

其实,无论601还是611,都是中国自己的航空科研机构,没必要踩一个捧一个的。当年大家都是一起惨淡经营苦日子熬过来的。601挑大梁的时候611一直在闷头憋歼九也没憋出来,但不堕青云之志终于在歼十上扬眉吐气,可喜可贺但也没必要拿着这个踩601,什么不思进取之类的。要我说,601的歼八和歼八II这一辈子就是输在雷达和中距弹上了,可那是601的事吗?是607和014的事!607所经年累月拿不出像样的雷达,014中心拿不出够水平的中距弹,可是一帮子人在那痛骂601,也不知这什么逻辑?再说了,那年月中国机载雷达的水平就那垃圾样。高卢鸡也不比中国人强多少,葛文墉将军去法国试飞幻影2K的时候,那货用的雷达还不是PD体制的呢(经网友愛衣酱爱衣酱指出这个说错了,RDM确实已经是PD了,不过这个PD比较烂),下视性能一塌糊涂,《飞行札记》里也都提到过。高卢鸡用上PD雷达的时候中国的第一部机载PD雷达也让电子部14所快鼓捣出来了,也没晚几年。所以我觉得现在有些人狂贬歼八II实在是太不了解历史了。

user avatar

如果是歼8IIf的话,二代机截击最强。

虽然不能枪挑F22,不过主场作战单挑个F15还是绰绰有余的。

现在来看,他的歼击任务一般,或者说很差。作战半径、战场感知、数据链、电子对抗要啥啥不行,C4I能力完全为0,多任务能力空白。这东西要是现在拿来打集团空战,除了能做一点点花哨的战术,真打怕是要白给。

不过如果他执行的是最擅长的截击任务呢?

这任务不需要什么半径,带副油箱拦射蛋快速爬升加速占位,然后扔掉副油箱就给敌人一顿阿尔法突袭,不仅地面有支援,我方还有体系支撑。

那么,吊锤全部二代,单挑一个中队那种,还能揍下所有初代三代机,一点不虚。

如果一对一单挑,能和三代半互有胜负,因为一对一三代半发挥不出来相控阵的优势,相控阵相对传统大功率天线的优势不表。

别说三代半,就是歼16在HUD上看见一个接近率六七百的玩意,他也一样蒙圈。就是演习时候,这事搁歼20身上,他也会吓一跳,要问指挥机这兄弟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歼8……

而且利用2.5马赫(已大修中加强结构)高速优势,配合地面防空,逼敌方走位,迫使敌方无路可走。

主场作战,怕被击落的是敌方!敌方!敌方!我们的飞行员开着这种廉价战机去分割战场,为队友创造输出机会,就没怕被击落过!他们掉下来就是俘虏,我们掉下来几分钟直升机就接回去了!

带弹两马赫下稳盘3G+顺盘5G,多少3代机飞破头都飞不出来的数据,随便一拉杆就把导弹甩掉了,再一拉杆敌人就没了。

咱们主场作战,你有种就耗呗,我高空高速攻击你也必须高空高速应对,要不我就把你当靶机打。如果你确定进入高空高速状态,反正大推力涡扇高空高速时工况特别好,每小时耗油都能在20吨往上,就看你几个发动机几吨油呗,玩呗,大不了就拼油量……

各位大C们,特别是ad们,你们被一千移速的龙龟人马撞过吗?被石头人duang过吗?被盖伦闪现教育过吗?被诺手疾跑撵过吗?

有没有一不小心吓到迷路的时候?

二代截击机能把三代半逼走位就很吊了,时刻牢记,我们主场!他不走位他要被极限一换一,他走位他必死。

遍地是自己家的防空圈,还有自己家其他的歼击机在赶来支援,这不就很优秀吗。

曾经的截击之王,主场作战之神。

这玩意最大优势就是快,而且加速还异常的快,特别是机动性能还要略微超过幻影2000,高速机动性还靠谱,就是他出来的稍微有点晚了。

在空战领域,就真的应了那句话: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不是圈内的根本不知道固体推进剂的比冲已经几十年没突破过了,这意味着,导弹的动力已经几十年没有重大突破。

所以我总是让那些无脑喷的人去建个模,不过我的内心是:你也配建模?

射程的提升基本上是两点:

一是加药,多加药,使劲加药。

加大药柱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另外可以将导引头战斗部引信通讯模块全部轻量化提高推进剂占比。

二是优化航迹,尽量走更省能量的飞行路线。

最大射程能比不优化多10%,能有20%就是天顶星科技了。

当歼击机能飞到两马赫并且还能有一定鸡动能力的时候,雷达中距空空导弹的射程真就不比红外弹远多少。

user avatar

这你得看咋比。

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里,一众二代机他垫底,而且问题非常多,不少还是要命的:

1,最严重的要数结构强度问题,强度不足带来的问题一直困扰歼8II到90年代末,由此引起的就是无法做大的机动动作,盘旋半径不忍直视。说他机动性不好,很多情况并不是二代机机体带来的,而是强度不足带来的。

2,作为一款高空高速机动性有限的截击机,他偏偏没有能与其性能匹配的武器,浑身的挂载几乎都是近距格斗用的,他又做不了近距格斗的大过载机动,这个问题,要96年通过引进R27才解决。

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尽管沈飞很想外售歼8II系列,但是一个感兴趣的客户都没有。

外国的客户看不上,国内的呢?

国内空军,把歼7,改到歼7III,发现走了弯路再拿歼7II大幅升级出歼7E,90年代中期还立项歼7G,宁可这么改,都不稀罕歼8II。。。

不过现在歼8F在空军还有一席之地,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技术成熟了,补齐了结构强度短板,换装了新雷达,挂中距弹,高空高速打了就跑。。。

user avatar

《飞行札记》第十一章,试飞歼8

1.情况

为了弄清歼8与歼7飞机近距离空战性能的差别,我们在近距离空战常用的高度(1000-10000米)、速度(350-1000千米/小时)范围内,分别测定了两机的基本机动性能,编队进行性能对比和对比空战试飞。为了提高试飞的准确性,参加试飞的4名飞行员,既飞歼8又飞歼7,既飞主动位置有飞被动位置。

通过试飞我们感到两机在中低空亚音速范围内的近距离空战性能,各有长短;增速、上升、垂直机动、最大状态稳定盘旋性能及留空时间,歼8优于歼7;加力稳定盘旋、减速盘旋,两机基本相当;滚转、减速性能歼7优于歼8。

在第十二章中,对于歼8B型与歼8的对比中提到,“……飞机升限降低4%……推重比提高6%……上升率提高约20%,增速性能改善6%,盘旋性能提高5%,使用差动平尾的滚转性能提高20-30%”

院士忆顾诵芬:歼8Ⅱ低空飞行表演征服了美国人

1978年在顾总的领导下成立了技术分析组,我任总体组长,通过分析得出歼8在5公里高空以上性能全面优于米格-23,5公里以下各有所长。在他的指导下,我起草了分析报告,以所文件的形式正式上报,提出不宜测仿的建议并组织凌正国、李兵同志一起编写了对比分析报告,比较详细、全面的分析为歼8大改(改两侧进气)做了舆论准备。

最早的J-8满油带2XPL-2的海平面爬升率是200米/秒。F-104半油空载海平面爬升率是250米/秒。J-8和F-104基本就差不多了。84年飞的用最早的WP-13的J-8II的爬升率就比J-8高26%,出口用的8IIM的海平面爬升率是274米/秒(航展公开数据)。在爬升角小于70度的条件下,在不同高度上8IIM的爬升率与F-16略好或相当,在爬升角70度以上F-16的爬升率才超过8IIM。

F-16爬升率有2个数据,1个是330,1个是305,而实用爬升率就是305,那个330根本就是无负载减油状态下的数字,根本没有意义。毕竟空战中没有人会开着没有炮弹和外挂、1/3油料的飞机去送死。想在实际空战中飞出330根本就是笑话!

8II的加速性差吗?!航展上公开的IIM的数字,速度在M0.4-1.2之间经过换算后在1524M和4572M高度上与幻影2000C相当,略优于F-18C,与16A相比慢5-8秒,与16C基本接近,在5000M以上8II开始有优势。

说盘旋也可以,F-16A在1524M高度持续盘旋角速度是M0.5为16,M0.7为17,M0.9为18,M1.2为9。F-18为16、17、14、-,幻影2000C为14、15、17、5。8II在亚音速与幻影2000C接近,比16A少,在超音速端比16A强的多。而且这还是牵涉到不同的重量标准。在4572M高度以上8II就开始超过16了。你以为8II机翼上的复合弯扭结构是干什么的!

歼一8的纵向操纵性和跨音速特性飞机在中低空机动飞行时单位过载杆力和单位过载杆位移都比歼7飞机稍大,小力臂时更为明显。在高空和超音速飞行时的杆力和杆位移与歼一7飞机相似。如高度6千米、马赫数1.4以4g拉起做上升转弯时,操纵较轻便。做高空复杂特技,自高度5000米、马赫数1.1,以5g拉起做筋斗,跨音速时保持杆位不动,出现加速旋转,垂直过载自动增大约0.5g,垂直过载变化情况和歼7飞机相似,比歼一6飞机小得多。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歼8-2作为一型80年代量产而且列装的战斗机,可以说是极其失败的吧。当时本身总师、副总师都志不在此,尤其是作为总师的顾诵芬,当时是有整个863计划航空航天方面子计划总师的重任的。

那个2.2马赫的极速,是飞机无外挂状态,在15公里高度以马赫2.0平飞3分钟后下降到12.3公里高度取得的,飞机可以保持12.3公里/2.2马赫的时间少于2分钟。飞行操纵评价里,其死区也大于歼8,那个差动平尾的使用马赫数小于Ma0.8。

但歼8-2却在共和国战斗机发展史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正是通过歼8-2型飞机,共和国航空工业更新了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以这个飞机为母体实验了一连串未来可能在新战斗机上应用的技术。包括208A雷达+ A弹构成的初步BVR能力,空中加油能力,1492雷达+霹雳12构成的成熟BVR能力,模拟式纵轴电传,甚至包括新一代起落架等等,都是借这个平台实现的。

歼8-2这个系列的所有批次,本身可以说完全没有达到过设计目的——最终目标机歼8-3惨遭枪毙。设计中频繁出现诸如“发现无法平衡力矩需要拉长机体,空出来的机体作为油箱又超出设计最大起飞重量”这样的错误,也可以从此一窥共和国早年航空设计的窘态。

user avatar

拦截便宜好用,反正你又不能开火打我,然后你想测试我的空战能力数据,也随便。反正方面中美蜜月的时候给美帝研究透测了。高速接近,拦截不专业。吓死你恶心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到歼8II,这可是咱们中国空军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在第二代战斗机的序列里,歼8II的定位和表现,那真是颇有讨论价值,它身上承载了太多那个年代我们对“争口气”的努力和探索。重新审视“第二代战斗机”的时代背景:首先得明白,第二代战斗机这个概念,大概是指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间,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关于歼8战斗机的零部件互换性,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技术和工业体系问题,远不是一句“能”或者“不能”能简单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完全不能互换”的说法,过于绝对,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严格来说,所有现代化、高精尖的武器装备,其零部件的互换性都面临着.............
  • 回答
    要让歼8在与F22的较量中占得上风,甚至“打赢”,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让一辆自行车在赛道上超越一辆F1赛车一样。F22“猛禽”是人类目前为止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它拥有的技术优势是全方位的。然而,如果我们刨根究底,试图找到哪怕一丝歼8可能“有机会”.............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歼8IIM,这款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专为出口市场而生的先进战机,其设计初衷便是为了填补国内空军装备更新换代的某些空档,同时更瞄准了国际市场上对高性能战斗机的需求。要评价它,得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设计理念与定位:脱胎换骨的“战隼”歼8II本身是在歼8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进,而歼8IIM更是将这种改进推向.............
  • 回答
    王伟的僚机(赵宇驾驶的歼8)在执行伴飞任务时,能否对EP3E实施攻击,这背后涉及到非常复杂和敏感的考量,远非简单的技术能力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当时双方的定位。王伟驾驶的歼8飞机是奉命进行抵近侦察和监视,其主要任务是观察、记录EP3E的行为,并对其进行伴飞,确保其.............
  •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重型隐形战斗机,其核心性能与作战能力高度依赖于航空发动机的突破。2023年12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所属的发动机研究院发布声明,称我国已具备解决航空发动机“非常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动力技术的重大突破,更在国防、科技、经济和国际战略层面具.............
  • 回答
    歼10 战斗机首飞已经 24 周年了,这 24 年来,它见证了中国空军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时刻。如果要说哪一刻最令人印象深刻,我想那应该是在 2008 年珠海航展上,歼10 首次以如此大规模和精湛的飞行表演,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斗机的实力。那一年,我还是一个对军事和科.............
  • 回答
    歼10CE 首次出口巴基斯坦,这无疑是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意义深远,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意义: 技术与性能的国际认可: 歼10CE 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第四代半(4.5代)战斗机,其出口巴基斯坦,是对中国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的直接肯定。.............
  • 回答
    歼15 舰载机着舰首飞成功九周年,这确实是中国海军舰载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自己国产的先进舰载机,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标志着中国海军向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对于国产舰载机,我的期待是多方面的,并且希望能涵盖更广泛的领域,而不仅仅是空战能力。以下是我详细的期待.............
  • 回答
    歼16D:人民空军的电子战新利器,与歼20的完美搭档歼16D的投入实战化训练,标志着人民空军在信息化、体系化作战能力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一款先进的电子战飞机,歼16D拥有诸多鲜明的特点,其与歼20的联合作战,更是为提升人民空军的整体战斗力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下面将详细阐述歼16D的特点及其在提升空.............
  • 回答
    要说歼10为什么没有翼梢挂架,这背后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结构设计、任务需求以及成本等多个层面的考量,可不是简单一句“因为没有必要”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把这些门道儿给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翼梢挂架是干嘛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机翼的最外侧节点上挂载武器或者副油箱,尤其是像导弹这样的小型外挂物。那么,为什.............
  • 回答
    歼20,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自2011年首飞以来,就一直是国际军事界和航空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款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折射出中国航空工业实力的飞跃,以及它在全球军事力量格局中的位置。要理解歼20的国际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技术先进性:第五代战斗机的标杆.............
  • 回答
    歼16 对比苏30 的升级,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脱胎换骨。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掰扯掰扯,看看这中国制造的“飞鲨”究竟厉害在哪儿。一、 航电系统: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这是最核心的飞跃,也是歼16 最耀眼的地方。 雷达:从机械扫描到有源相控阵 (AESA)。 苏30 主要装备的是机械扫.............
  •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或五代,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定义)战斗机,自2011年首飞以来,一直备受瞩目。它的厉害之处并非单一维度,而是由卓越的隐身性能、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超强的机动性以及高集成化的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共同构筑的。要详细讲述歼20的厉害之处,我们需要从以下几.............
  • 回答
    歼16,这架中国空军的“多面手”,自从亮相以来就一直是军事爱好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它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更是一项集成了中国航空工业尖端技术和战略考量的结晶。要说它有多优秀,那得从它脱胎换骨的平台、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以及令人咋舌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等多个维度来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聊.............
  • 回答
    要说歼20战机和055型驱逐舰哪个对中国军事实力提升更大,这问题其实有点像在问“哪个更重要:眼睛还是腿?”它们都是关键的、互相补充的组成部分,共同支撑着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宏伟大厦。不过,如果非要细究它们各自带来的“质变”和“面”上的提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歼20:空域的统治者,战略威慑的利剑歼.............
  • 回答
    歼20的鸭翼:无奈之下的飞跃,还是设计理念的革新?对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尤其是那对醒目的鸭翼,一直以来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究竟是迫于技术瓶颈的无奈妥协,还是代表着航空气动设计理念的重大进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鸭翼在现代战斗机设计中的.............
  •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其研发和生产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关于“歼20为何不大批量生产”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解读。简单来说,“不大批量生产”是相对的,并且受到技术成熟度、成本、战略需求、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空军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
  • 回答
    2021年,中国航空工业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歼20的批量生产和改进,以及运20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都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于这样的基础,我对2022年的中国航空工业充满期待,并希望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一、 军用飞机领域的持续进步与突破: 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